情緒,幫助我們生存,讓我們能夠快速決定接下來該怎麼做,並且採取行動。對內,情緒讓我們知道該如何對事情做反應,判斷自己喜歡或不喜歡某些事。
情緒還有另一種功能就是形成表情,讓其他人知道該如何與我們互動。表情的功能是讓別人知道該如何與我們相處。像是,看到憤怒的表情,就知道要離我們遠一點;見到笑容,就知道可以靠近我們。
負面情緒的存在,提醒我們避免危險的事情發生。如果迴避它,我們可能一輩子都無法克服挑戰;如果我們能夠感受恐懼,並勇敢突破,反而會得到一種快樂與成就感。透過訓練,我們都能學會與自己的情緒交朋友!
取自《成為更好的自己》
……………………………………………………………
各位朋友,早安:
昨天的直播談青少年時期,我們活在各種比較當中,我們也可能被迫介入父母的婚姻,以及渴望同儕的接納。當我們長大之後,我們可以覺察青少年時期所養成的價值觀,還適不適用現在的時空環境?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950011972134739
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我們可以去感受,作者跟青少年說話的口吻與內容,跟我們活到現在的閱歷,有些差異。像是,我不會特別評價情緒為「壞」情緒,我想如果各位細讀內容,也能理解作者或許只是為了更好的幫助青少年理解。
學習心理學,慢慢可以學到一個態度:就是我們對自己的認定,可以更有彈性!
即便是談到科學研究,我們也都可以保持對結論的開放性。像是摘文中提到的「全球人類通用的表情」這樣的說法,目前也有不同的論證,認為表情有相當程度的社會化制約,並非人類通用或全然先天決定。
這本書的書名是「成為更好的自己」,我們可以回溯到我們自己青少年時代的生活環境去看。目前社會中的青少年,活在激烈的二元對立裡面,常常在接受各種評比,好像不斷在參加各種比賽,而且這些比賽很可能是被迫,青少年的選擇性不多。
所以,那種「到底為什麼我要這樣活?」的青少年迷惘,就很容易出現。青少年憂鬱、青少年自我傷害、青少年暴力與犯罪,也跟找不到自我價值與定位有關。
「更好」這種說法,便是青少年的一種期待。然而,那是一種活在未來想像中的狀態,充滿了焦慮與不安。
活到我們這個年紀,我們便能明白:活好每個當下的自己,我們便成為適合的自己!
重點在「being」,不是「doing」。當然,這概念有些抽象了,跟青少年說話的時候,用他們能理解的方式表達即可。
祝願您,願意一輩子對自己好奇,這是心理學的根基!
.
ps. 歡迎參與贈書卡活動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950011972134739
……………………………………………………………
戰勝壞情緒—情緒篇
【文/ 劉軒】
〝 情緒,幫助我們生存,
讓我們知道該如何反應,並採取行動。 〞
上一次,你覺得很「高興」是什麼時候?為什麼高興呢?你跟朋友在一起,應該很開心吧?但是,如果對方打球不守規矩,甚至作弊,你也會不開心吧?這時候,你原本感受到的「喜」,說不定就轉成「怒」。或許因為這樣,你再也不跟這位朋友往來,可能還會覺得「哀傷」。
這些在生活中感受到的喜怒哀樂,都叫作「情緒」。心理學家在研究「情緒」時,最好奇兩個問題:
第一、我們為什麼會有情緒?情緒對我們有什麼用呢?
第二、我們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緒嗎?能不能控制別人的情緒?
要了解第一個問題,我們先來看看動物吧。你看過快樂的小狗嗎?看牠跑來跑去,尾巴搖啊搖,說不定還往你身上撲、舔你的臉,搞得口水到處都是。看來,動物也有情緒反應,或許不像我們的情緒那麼多元。那昆蟲有情緒嗎?這就很難說了,因為牠們沒有表情,看不出牠們在想什麼。如果你在廚房看到一隻蟑螂,你覺得牠心裡會想:「哎呦,這個大怪物拿著拖鞋向我奔來,一定不懷好意,我好害怕! 快逃!」不會的,因為蟑螂的腦袋沒有人類那麼進步,牠對事情的反應很簡單:感覺危險,先閃為妙。
人類感覺到危險也會想逃跑。根據這一點,用《進化論》理解人類心理的心理學家認為,情緒是一步步進化的功能。最初,在低等動物身上就是基本的生存反應:碰到危險就逃,碰到食物就吃。
當動物愈來愈進化,這些反應也變得愈來愈複雜。情緒,幫助我們生存,讓我們能夠快速決定接下來該怎麼做,並且採取行動。對內,情緒讓我們知道該如何對事情做反應,判斷自己喜歡或不喜歡某些事。
■ 表情就像彩虹
情緒還有另一種功能就是形成表情,讓其他人知道該如何與我們互動。比方說剛出生的寶寶還不會說話,什麼都不懂,但是寶寶的表情卻特別豐富,喜怒哀樂全寫在臉上。「啊……」寶寶張嘴大哭。
「哎呦,怎麼了?」媽咪趕緊過來,猜想寶寶可能餓了,就餵他喝奶;還是他累了、想睡覺,這時候抱著他、哄他睡覺。
餓了會哭、不舒服會怒,這些直接的表現都是人的本能,生下來就會,因為這是我們生存的方法。如果一個嬰兒不哭鬧,不舒服也不會有任何表達,那就很危險了。表情的功能是讓別人知道該如何與我們相處。像是,看到憤怒的表情,就知道要離我們遠一點;見到笑容,就知道可以靠近我們。
來自不同地區、不同文化的人,臉上的表情都一樣嗎?一位名叫保羅・艾克曼的心理學家,曾經跑到巴布亞新幾內亞的深山,研究原始部落土著的面部表情和情緒。
他為什麼跑到那麼偏僻的地方做研究呢?因為他想知道,在世界各個角落,人類有哪些情緒和表情是一樣的?深山裡的土著,從來沒看過電視,沒有接觸過其他文化,會有相同的情緒和表情嗎?
這位心理學家走遍全球各地,蒐集整理各種表情,最後歸納出一套「全球人類通用的表情」。這些表情反應了不同的情緒,一共有七種:憤怒、恐懼、驚訝、噁心、悲傷、鄙視、快樂。這些表情就像彩虹,無論你在哪裡看到,彩虹都有這七種顏色。世界上所有人也都有這七種情緒,而且呈現出來的表情都一樣。好像基本色的混合,可以調出更多深淺不同的顏色;複雜的情緒,也是從這七種基本情緒組合調配出來。
■ 像綠巨人浩克一樣失控
心理學家還對另一個問題感興趣:情緒,有辦法控制嗎?如果我們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反應,會不會對生活或人際關係比較有幫助呢?你身邊有沒有很難控制憤怒的朋友,只要有人激怒他,就會像綠巨人浩克一樣失控,四處罵人或打人,做出破壞性的行為,對別人或自己造成傷害。這種人就需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另外,有些人有某種莫名的恐懼情緒,不受自己所控制,甚至影響了正常生活。例如,非常害怕到高處,雖然知道自己很安全,但只要站在高處,就會渾身不舒服,這種狀況叫作「懼高症」。有些人害怕待在狹小空間,甚至不敢搭電梯、坐飛機,這叫作「密閉恐懼症」。還有的人害怕面對陌生人,不敢踏出家門,寧可一輩子待在家裡,也不願意面對外界。這樣的恐懼真的讓人很困擾!
有很多方法可以改變情緒,心理學家研究出許多技巧和練習,像是聽音樂、靜坐、深呼吸、接觸大自然,都是簡單、容易做,又能改善情緒的方法。
還有一種改善情緒的方法。就是「重新解讀自己的情緒」。這是什麼意思呢?回想我第一次坐雲霄飛車的經驗,心裡超級害怕,手心冒汗、牙齒發抖,感覺心臟都快要跳出來了。
當列車慢慢爬上高點, 我覺得自己快要窒息了!
然後從上面衝下來時,哇!所有的人,不只是我,都在尖叫!當雲霄飛車停下來, 我渾身是汗,心跳還是很快。不過,我知道自己安全了。這時候,原本恐懼的感受反而變成一種興奮的快感,我跟我父親說:「爸!太好玩了!我想再坐一次!」你會不會覺得很奇怪?上一刻嚇得哭哭啼啼,下一刻卻說「再來一次」?其實,這就是一種「重新認識自己的情緒」。多坐幾次雲霄飛車,還會期待那種刺激的感覺呢!
我小時候很怕在別人面前表演,上臺之前都會哭。但是爸媽會陪我練習,也給我鼓勵。有一次上臺演出居然得了獎,一種「興奮」的感覺產生了!之後透過一次又一次上臺的經驗,讓自己一次次戰勝恐懼。雖然現在每次上臺前還是覺得緊張,但我已經學會重新認識自己的情緒,告訴自己:「我不是緊張,而是充滿期待!」
負面情緒的存在,提醒我們避免危險的事情發生。如果迴避它,我們可能一輩子都無法克服挑戰;如果我們能夠感受恐懼,並勇敢突破,反而會得到一種快樂與成就感。透過訓練,我們都能學會與自己的情緒交朋友!
…………
想想與練習
1. 和家人朋友一起, 聊聊你們最不喜歡的負面情緒是什麼?
2. 你的身邊有誰擅長情緒管理,觀察他是如何控制情緒的?
3. 緊張恐懼的時候,練習靜坐、深呼吸。感覺效果如何?
.
以上文字取自
成為更好的自己:未來少年的18堂心理必修課
🔸博客來:https://bit.ly/310c376
🔸誠品:https://bit.ly/30EUiZK
🔸momo:https://bit.ly/30OLqRp
@未來Family
https://www.facebook.com/globalfuturefamily
.
9/6桃園公益免費_2020心理健康月電影賞析_厭世媽咪日記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20966672649379/
已額滿9/7 台北公益免費講座_尊重且具體的要求孩子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813594242797945/
9/13桃園公益免費_2020心理健康月電影賞析_網癮小爸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03444434218085/
9/27桃園公益免費_2020心理健康月電影賞析_全境擴散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193538510767410/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6萬的網紅玩具人 TOY PEOPLE NEW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大家喜愛的黏黏怪物睽違多年終於再次開展,這次還是卡娃以到不行啊! 黏黏怪物研究所:登入計劃 SML WONDER EXPO 展覽地點:松山文創園區 一號倉庫(台北市信義區光復南路 133 號) 展覽日期:2021 年 1 月 8 日~2021 年 4 月 4 日 詳細報導:https://www.t...
研究怪物的人誠品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家長霸凌小孩也會造成悲慘的後果,就跟被同儕霸凌一樣。
諸多研究皆發現:
●體罰會增加攻擊性行為。遭到體罰的孩子比較可能透過暴力來解決問題。
●體罰會使行為問題惡化。雖然體罰或許可以短期見效,但研究顯示時間一久就會失效。當孩子遭到體罰時,其行為問題會愈來愈嚴重。
●體罰與較低智商有關聯。愈常被打的小孩,他們的發展愈遲緩。即使是不那麼常被打的兒童,也很可能智商較低。
●嚴厲處罰可能提高罹患精神疾病的風險。遭到體罰的孩童較可能罹患情感疾患、焦慮疾患、人格疾患以及產生物質濫用問題,影響範圍會從兒童時期延續至成人階段。
取自《告別玻璃心的家長強心針》
……………………………………………………………..
各位朋友,早安:
昨天我們直播的時候,談到愛一個人的方式。在我們的傳統上,也常把處罰孩子美化成一種愛,但這篇摘文顯然不同意這樣的說法。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285938239315233/
其實,我們談「正向教養」的時候,大概也都談到這篇摘文裡的重點了。我能理解,很多家長之所以無法停止處罰,甚至是體罰,是因為家長不知道拿掉處罰之後,還可以怎麼教孩子。
關於拿掉處罰之後,可以怎麼教育孩子,下一篇會有更具體的做法。這一篇主要就是談處罰會造成的困境—其實這些困境我們也都重複談過好幾次了。
拿掉處罰,意味著我們要花相當多的時間,學習如何用其他方式教育孩子。所以除了下一篇之外,我會再另外找一本書,從正向教養的觀點,再談如何具體地跟孩子討論界線,但同時又能傳達愛。
祝願您,別心想著要孩子變好,卻使用霸凌孩子的手段!
.
ps. 歡迎參與贈書活動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1126254431091441/
……………………………………………………………..
不混淆管教與處罰
【文/ 艾美・莫林】
傑夫與海蒂帶他們十一歲的兒子狄倫來接受治療,因為他們對兒子的行為已經束手無策了。雖然狄倫一直都難以管教,但他愈大變得愈愛反抗,現在什麼話都聽不進去,而且似乎完全不在乎自己被處罰。
傑夫和海蒂迫不及待地舉出狄倫有哪些不良行為,兩個人甚至搶起話來了。他們表示,狄倫拒絕做家事、對上床時間討價還價,而且一直和他的弟弟打架。海蒂說:「今天稍早也是。他把葡萄汁打翻在客廳的地毯上,他根本不應該在那喝果汁的。結果他不但沒有請我們幫忙清理,反而用椅子把汙漬蓋住。」
她話才講完,傑夫馬上插嘴:「昨天我叫他沒寫完回家作業不能離開書桌,結果我才離開一分鐘,他就跑去弟弟的房間,想要拿他的掌上型電玩,結果他在偷拿到之前就被我抓到了。」
每當他有偏差的行為,他們就會拿走一樣他喜歡的東西,跟他說只要他當個「乖孩子」就可以拿回去。但他乖乖聽話的時間都沒有久到可以把東西領回去,所以他漸漸失去所有福利。傑夫解釋:「他的房間現在只有一張床和幾件被子,其他什麼都沒有了,我們不得不把其他東西都拿走。」狄倫不准使用任何電子產品,還被禁足在家,除了在學校以外,都不能跟朋友見面。
海蒂說:「我們之前會打他屁股,但他長大了,繼續打屁股實在不太恰當,現在我們不知道該怎麼辦了。」傑夫附和道:「我爸爸以前會用皮帶打我。我一直跟狄倫說,他很幸運,我沒拿皮帶抽他。但他的行為舉止再不改善的話,我可能真的會這麼做。」
爸媽講話的整個過程中,狄倫只是靜靜地盯著地板。為了讓他加入對話,我問他在學校有沒有遇上什麼麻煩,他說:「不算有。」海蒂表示,他有時會因為上課說話被老師叫去談話,有幾次則是因為功課沒寫完,下課必須留在教室,但他從未受到任何重大的違紀處分。我問海蒂和傑夫,他們覺得為什麼狄倫在學校表現這麼好,海蒂說:「可能他喜歡學校,為了老師才乖乖表現。」
經過詳細的評估後,我向傑夫和海蒂說明,狄倫沒有憂鬱症、焦慮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或任何其他心理健康問題。一開始他們很失望,本來希望我的治療可以找出他素行不良背後的潛在問題或「根本原因」。但我向他們解釋,好消息是只要稍稍改變他們的教養方式,應該就能導正他的行為。他們已經絕望到什麼都願意嘗試了,因此立刻點頭答應。
他在學校表現良好,證明他具備在有秩序的環境中控制自己行為的技巧。我制定的計畫是讓狄倫無需接受治療也能做出改變。畢竟,我不想負責說服他遵守爸媽訂的規矩,但我可以為他爸媽提供協助,想辦法讓他在家也會想好好表現。
我要協助解決的主要問題有二:
1. 狄倫沒有遵守規矩的動機。他的父母沒收了他的所有東西,又沒說清楚狄倫要怎麼做才能把東西拿回來,所以他乾脆直接放棄。
2. 海蒂和傑夫對狄倫已有偏見,因此影響了他們的教育方式。他們認定他是「壞孩子」,總認為他不會乖乖聽話。
我建議他們透過下列三種方式來處理這兩個問題:
1. 花時間與狄倫好好相處。起初,他們堅持不要和狄倫玩遊戲或做好玩的事,因為他們覺得他不會變好。但我建議他們和狄倫建立一些正面的時光,讓他有動機改變自己。每天只要花十五分鐘,全心全意地陪他玩接球遊戲或桌遊,就能改善他的行為。
2. 注意狄倫的好表現。我鼓勵他們每次看到狄倫表現良好就讚美他,不管是多小的事都好。接下來,為了進一步強化狄倫的良好表現,他們應該在狄倫聽得到的時候,多向彼此、奶奶或是其他人說狄倫的好話。如果他能夠聽到爸媽讚美他乖乖聽話,他就會更有動力保持下去。
3. 每天給狄倫重新開始的機會。為了增加狄倫的動機,他必須知道自己每天都有機會獲得福利。如果他在學校表現良好,就可以看電視;或是回家作業寫好了,就能有玩電腦的時間。
海蒂和傑夫以為需要用更嚴厲的處罰,才能「讓狄倫學到教訓」。然而,唯有改變他們和狄倫的互動方式,並善用管教而非處罰,才能修正他的行為。
傑夫認為他們給予狄倫的正面關注,是所有介入方法中最有效的一個。狄倫的許多行為問題都是源自於想要獲得爸媽的注意力,即使是負面的關注也不打緊。從他們每天都花一定時間陪伴他後,他的失控行為就少了很多。
海蒂和傑夫也漸漸相信狄倫有能力做出更正確的選擇。而當他們開始相信他能夠守規矩後,狄倫對自己也更有信心了。
…………
為什麼父母會把管教與處罰混為一談
海蒂和傑夫以為必須要執行嚴格的處罰,才能讓狄倫的表現有所改善。因此他的行為愈脫序,他們就處罰得愈兇,結果演變成難以打破的惡性循環。
孩子違規要承受的後果,哪種具有教育性質,哪種只是加以懲處,兩者間的差異十分微妙。但如果你無法分辨不同之處,就可能會讓情況變得更糟。
▍家長相信處罰有效
我幾乎每天都會聽到家長說「現在都不能管教小孩了」,或是「這就是當今社會的問題所在,連懲罰小孩都會惹禍上身」。或許你聽過類似的話,甚或你自己也曾說過。我同意,現在許多小朋友沒有受到足夠的約束,但我不認為加重懲罰是解決之道,孩子需要的是適度管教。
處罰和管教之間有很大的差異:管教是為了訓練、教育孩子為未來做好準備;處罰則是讓犯錯的人接受會使他感到痛苦的罰則。
處罰強調的是錯誤,讓孩子對自己的不當行為心生愧疚,而管教則可以告訴孩子下次要做得更好。
處罰可能是體罰,像是掌摑、打屁股或用棍子揍;但也可能是言語上的,例如吼叫、詛咒或辱罵。
在公開場合羞辱孩子或使其感到丟臉都屬於處罰的一種。為了讓孩子感到難堪,在臉書上說他成績單上沒一科及格,也算是處罰的一種。
▍處罰有時是出自於絕望
二○一六年春天,華特迪士尼世界的海灘發生一起兩歲男童被鱷魚咬走的事故,全世界的人開始爭相討論男孩的父母是不是「失職家長」。這對父母在這起可怕的意外中失去了孩子,還要被一群聲稱自己絕不會如此「疏忽大意」的人安上壞人的罪名。這則新聞報導播出不久前,還有另一起小朋友在辛辛那提動物園裡,掉到大猩猩圍欄內的不幸意外。令人惋惜的是,動物園飼養員怕小孩子被殺死,只好開槍射殺大猩猩。那名孩童在意外中沒受到嚴重的傷害,順利脫身。
該起意外的影片在網路上廣為流傳,社群媒體被無數留言灌爆,批評該對父母「教養失敗」。雖然大家對意外發生前幾分鐘的狀況一無所知—像是家長距離小孩子有多遠,或是小孩子怎麼掉下去的—但還是大力要求追訴家長的刑事責任。即便調查人員已經宣布,他們不會被控告危及兒童安全或其他罪名,但輿論還是認定他們有罪。
這類新聞報導清楚說明我們現在的社會風氣。網際網路對某些人來說,就像在邀請他們在公開場合對當家長的人品頭論足一樣。這類批評言論讓父母覺得自己的一舉一動都被放大檢視。如果孩子在超市裡鬧脾氣,別人會怎麼看待你的教養方式?或是你在他比棒球時想要給他一些建議,但他卻出言不遜,其他家長會怎麼看你?相較於花時間教孩子自制,當爸媽的有時難免狗急跳牆,不惜採取他們想到的一切必要手段來管好小孩。
▍處罰立即見效
處罰帶來的恐懼和痛苦短期內可以立即見效,不過可惜的是,也會造成長期的後遺症。但對只想要孩子馬上聽話或立刻安靜的父母來說,處罰確實是有效的手段。
以下舉例說明家長偏好處罰而非管教的常見原因:
●處罰比較不需要家長花太多心力。小孩不乖打屁股大概只會用掉你二十秒的時間,但沒收電子產品二十四小時則表示你要面對百無聊賴的孩子一整天。
●處罰讓某些家長感覺自己擁有主控權。如果用一個恐嚇的眼神或打兩下就能讓孩子守規矩,你可能會覺得自己大權在握。
●處罰會讓家長心裡好受一點。因為孩子不肯安靜讓你忍不住對他吼叫,或是因為他在超市讓你丟臉,所以你打了他,這些行為或許可以稍稍發洩你內心壓抑的情緒。
▍混淆管教和處罰會損及孩子的自我價值
自從海蒂和傑夫用更嚴厲的方式處罰狄倫起,他們的關係就開始惡化,狄倫也不再想試著遵守他們訂的規矩。他的叛逆行徑讓他們灰心喪氣、心生挫敗,但不斷施加處罰只會讓他的行為更加乖張而已。
我遇過很多像狄倫父母的個案,這些家長用盡手段想要逼孩子乖乖聽話。但我也發現,有些家長對不是很重大的違規行為也會施以嚴厲的處罰,即便這些處罰不常發生,但還是會對孩子造成傷害。
▍體罰會造成反效果
瑞典在一九七九年成為第一個禁止對孩童體罰的國家。起初,反對派認為這會讓整個國家陷入一片混亂,因為小孩子將無法學到何謂適當的行為。但第一代不受體罰的小孩長大成人後,全國的犯罪率並沒有升高,而且偷竊罪與毒品相關犯罪甚至還有下降的趨勢,飲酒問題和青少年自殺率也有所下滑。
緊接在瑞典之後,許多國家也明文禁止了對兒童體罰。然而在美國,打小孩屁股還是合法的。事實上,美國有十九州允許學校管理人員用戒尺處罰行為不當的孩童,而在其他州內,用木製品打小孩則被視為虐待兒童。然而,我們很難在體罰和身體虐待之間劃出一條明確的界線。媽媽的男朋友可以打她小孩的屁股嗎?你可以用皮帶打小孩嗎?可以在孩子身上留下傷痕嗎?美國的某些州明文規定了哪些是不允許的行為,但其他州則仍留有解釋空間。
文化和宗教上的諸多差異在在影響著家長要不要打小孩的決定,但我想大多數的專家都會同意,因為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氣而打小孩,絕非可以接受的行為。
反對體罰兒童的重要組織機構眾多,美國兒科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美國兒童與青少年精神醫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以及美國心理學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是其中幾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一項為期五十年的研究及其他諸多研究皆發現:
●體罰會增加攻擊性行為。遭到體罰的孩子比較可能透過暴力來解決問題。
●體罰會使行為問題惡化。雖然體罰或許可以短期見效,但研究顯示時間一久就會失效。當孩子遭到體罰時,其行為問題會愈來愈嚴重。
●體罰與較低智商有關聯。愈常被打的小孩,他們的發展愈遲緩。即使是不那麼常被打的兒童,也很可能智商較低。
●嚴厲處罰可能提高罹患精神疾病的風險。遭到體罰的孩童較可能罹患情感疾患、焦慮疾患、人格疾患以及產生物質濫用問題,影響範圍會從兒童時期延續至成人階段。
針對體罰進行的所有研究,幾乎都沒發現體罰有任何好處。不過,二○○五年發表在《臨床兒童和家庭心理學評論》(Clinical Child and Family Psychology Review)上的一項研究確實發現,二到六歲的兒童如果拒絕去旁邊暫時隔離冷靜,偶爾用打屁股的方式處罰他們,效果遠勝於其他管教策略;該研究也發現,把孩童強制放在隔離的空間一下下也有同樣效果。然而,有效不代表小孩不會因此受到體罰的長遠後果影響。
▍大吼大叫同樣有害
有些家長會很自豪地說:「我從不打孩子。」但這些家長有的會吼叫、咒罵孩子。
研究顯示,包括咒罵、吼叫、辱罵等嚴厲的口頭管教,其造成的傷害可能跟體罰一樣。匹茲堡大學(University of Pittsburgh)二○一三年的一項研究追蹤了九百六十七名中學生兩年,發現遭到嚴厲口頭管教的孩童,比較可能會有行為問題和心理健康問題。
除此之外,研究人員發現吼叫沒有任何效果,受試兒童的問題行為並沒改善。即使他們的家庭大部分的時候都是溫暖有愛的,但難聽的話語會讓孩子失去守規矩的動機。
▍管教過當讓孩子成為高明騙子
一位惱火的媽媽對我表示:「她動不動就在說謊,連她自己都搞不清楚她什麼時候在說真話了。」她說她十歲的女兒奧麗薇亞無時無刻不在說謊:「她會說『沒有,我沒有吃杯子蛋糕』,但明明滿嘴都沾滿了糖霜。」上星期她的爸媽質問她為什麼房間這麼亂,她居然說,她上學前已經整理乾淨了,一定是有小偷闖進家裡把房間翻得亂七八糟。她爸爸大聲說:「你能相信嗎?」
奧麗薇亞實在太奸詐狡猾又滿嘴謊言,導致她爸媽再也不相信她說的任何話,也實在不知該拿她如何是好。
不過當我了解他們的管教策略後,奧麗薇亞不說真話的原因就不證自明了。她爸媽的脾氣不好,一生氣就大吼大叫,之前只要她不乖,他們就會打她屁股。
而且,他們的管教策略也前後不一,一下是不給她看電視,一下是叫她做額外的家務。有次奧麗薇亞說她在打掃房間,但實際上是在看電影,爸爸發現後,氣到把她房間的門整個拆下來,而且再也沒有裝回去。
難怪奧麗薇亞要撒謊,如果爸爸一生氣就拆門,誰會想老實說:「嘿,我今天做錯事了。」奧麗薇亞知道說實話和說謊話的差別,但誠實只會害她重重受罰而已,所以她學會了避開爸媽怒火的最好辦法就是撒謊。
麥基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二○一一年的一項研究發現,相較於一般的孩子,受到嚴厲管教的孩子更常說謊,而且他們的撒謊技巧會變得異常高明。到三或四歲時,這些孩子為了避開麻煩,還能夠編織出縝密的謊言。也就是說,嚴峻的處罰導致孩童更不會對自己的不良行為負起責任,因為他們不會把心思花在修正自己的行為,反而會想辦法避免被抓包。
▍公開羞辱會導致孩子自我觀感變差
為了讓孩子乖乖聽話,家長圈最近出現一個令人有些擔憂的趨勢,也就是利用羞恥感讓孩子服從。並且有許多家長轉而透過社群媒體來執行公開羞辱策略,為的是讓孩子記取教訓。
加州的一位媽媽為了處罰她十一歲的女兒,逼她拿著一張告示牌站在街角,上頭寫著「我在學校舞蹈表演上跳電臀舞,絲毫不尊重我的爸媽」。另外有一位科羅拉多的媽媽,她發現十三歲的女兒在臉書上假裝自己已經十九歲,因此拍下了自己質問女兒的片段,並在影片中逼女兒承認她還會看迪士尼頻道,然後把影片張貼在社群媒體上。
還有一些家長開始用髮型來讓孩子感到丟臉。喬治亞州甚至有一位理髮師設計了一款名為「班傑明巴頓特別造型」的髮型,專門用來懲罰不乖的小朋友,讓他們理完後看起來像小老頭一樣。
值得玩味的是,許多父母擔心霸凌會對孩子造成傷害,結果自己卻成了惡霸。家長霸凌小孩也會造成悲慘的後果,就跟被同儕霸凌一樣。
當然,這些都是比較極端的案例。但許多父母或多或少都做過類似的事,像是在Instagram上張貼小孩凌亂的房間照片,或是在臉書上公開孩子的偏差行為。在YouTube上搜尋「兒童羞辱」(child shaming)就會跑出超過十四萬筆影片結果,裡面都是家長逼小孩拿著標語說「我是惡霸」這類的話語。
公開羞辱兒童會造成嚴重的心理創傷,甚至會讓行為問題更加惡化。試想一下,兩個小朋友同時有機會接觸到毒品,其中一個覺得自己很好,另一個覺得自己是壞小孩,你覺得誰比較可能為了自己好向毒品說不?
不用說,讓孩子難堪也會傷害你們的關係。你的孩子會把你當作邪惡的怪物,專門帶來痛苦和折磨。與其這樣,難道你不會希望有個尊重你意見的孩子嗎?
.
以上文字取自
告別玻璃心的家長強心針:掌握13不原則,堅定父母教出堅強小孩
大 塊 ✦ https://bit.ly/3bUic7l
博客來 ✦ https://bit.ly/2WQG3jY
誠 品 ✦ https://bit.ly/3bNgKU8
momo ✦ https://bit.ly/2NCHAVo
金石堂 ✦ https://bit.ly/2WRPoYy
讀 冊 ✦ https://bit.ly/2LR6xvm
大塊文化
https://www.facebook.com/LocusPublishingCompany/
.
7/11台北公益免費_葛拉威爾《解密陌生人》新書分享講座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136708193381293/
已額滿_7/14 台北公益免費講座_我們與和解的距離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99368801245302/
已額滿_7/16-17免費台北市教師研習_非暴力溝通_如何讀懂愛的語言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19814295382140/
7/25高雄公益免費_善牧第五屆爸比媽咪節-親子有話好好說(高雄場)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50194072308694/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研究怪物的人誠品 在 Novel小說.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不知道書友們對哪篇介紹最有感,V的話是《賓果的呼喚》🤪
還記的在學校的時候會和朋友們玩賓果遊戲🎱
今天也是贈書活動的最後一日,尚未參加的書友要把握機會👉
4/27深不見底
By Mr.V
博客來:https://bit.ly/2Vh2oXe
誠 品:https://bit.ly/2XJxrws
金石堂:https://bit.ly/2VDIUL0
讀 冊:https://bit.ly/2XGz2TC
三 民:https://bit.ly/2XGzbXa
在生與死的邊際,無人可以迴避。
直到被黑暗吞噬,沒入寂靜藍黑的恐懼……
出版界傳說中的恐怖女王精心編選,為你提煉史上最經典、最駭人的恐懼異境!
一次蒐羅10年來最具代表性的恐怖故事,集結尼爾.蓋曼、彼得.史超伯……等前所未有的夢幻陣容,讓你寧可不要醒來的28個驚駭夢魘連發!
冬陽、祁立峰、林秀赫、臥斧、既晴、張草、陳思宏、陳柏言、陳雪、笭菁、銀色快手、薛西斯、譚光磊、寵物先生 14位名家戰慄推薦!
有誰能夠一人囊括國際恐怖文學協會獎、世界奇幻文學獎、軌跡獎、雨果獎、布萊姆.史托克獎、雪莉.傑克森獎,以及恐怖作家協會、世界奇幻大會、英國奇幻大會的終身成就獎和特別貢獻獎?只有「愛倫.達特洛」!
她是恐怖小說界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傳奇主編,沒有人比她更懂恐怖小說!28篇故事,從活屍、怪物、吸血鬼到連續殺人魔,從死亡、未知、孤獨到墮落的人性……
當她御筆欽點,就代表每一篇都是精選中的精選,就代表你非讀不可,也難怪讀者在看完後讚歎不已:「五星級的內容!」、「偉大的收藏,偉大的系列!」
【低地之海】
一場疫病正在蔓延,一群人藏匿在豪宅裡,與世隔絕。
相較於外面世界的死寂,隔離的生活安逸糜爛。
他就要忘記,他買下那名女僕,是為了要讓她自由。
但她的自由,卻將成為比傳染病更駭人的存在……
【牧羊人的差事】
這座前身為戰俘營的病院裡,一名婦人剛產下死胎,一名老牧羊人正在等死。
醫生化解不了婦人的憂鬱,也挽回不了牧羊人的生命,與此同時,有個謠言正在流傳:下葬的死嬰竟遭人剝了皮?!
【墜入不見陽光的海】
「我是你母親,海不像我這樣愛你。」
母親哭斷肝腸,還是阻止不了兒子出海。
果不其然,兒子和她的丈夫一樣死於船難,一去不返。
許久之後,倖存的船員帶著一根骨頭來到她的面前……
【賓果的呼喚】
馬克至今還是想不明白,為何一個好好的賓果遊戲,竟會演變成「奪魂鋸」般的結局?
95,留活口
87,上天堂
67,該逃嘍
也許沒有玩不完的遊戲,只有不想玩完的人……
【沒齒難忘】
好不容易,潔絲汀才從活屍狀態恢復正常。
雖然她早就沒了過去的記憶,但她的過去卻從來沒有被忘記。
因為全世界都知道還是殭屍時的她,竟然在記者的快門下,
將一個嬰兒吃得乾乾淨淨……
【陪葬品】
挖掘墳墓,美其名是「考古」,惡其名便是「侵犯」。
但對考古學家愛瑞莎來說,早已沒有時間思考這個問題。
她正欣喜欲狂,高舉雙手滿滿的戰利品,但此刻她的內心深處卻傳來一陣尖細清楚的吶喊,每一片碎裂頭骨的哭號聚集迴響,緩緩校整成遠方的恐懼音調……
【第六章】
研究工作的極致,就是要親身犯險、親口嘗試。
為了完成論文的第六章,我決定開吃一隻殭屍……
【馬術學校】
這座以「狩獵」和「神話」構築的學校,讓失落的女性們重獲力量。
我想,我也是其中之一;我要加入她們,就從殺夫的那一天起……
【貨物】
眼前這一排排棺木實在教人難以平靜。
只是貨物,我安撫自己。
但心中還是忍不住質疑:全家人一起自殺?
這是否太不尋常……
【梅莉娜】
她嚇壞我了!
爆炸過後,我們以為她早就命喪黃泉。
突然現身的她讓我們無比興奮,但奇怪的是,為何看不到她的臉?
【歡迎待上一整天】
人們以為,花錢買票進動物園,就能對動物嘲弄、羞辱、亂丟石頭。
但今天,他們全部都要為此付出代價……
【最好你相信】
在壞事真的來臨時,我一直設法說服自己說不會有事。
但在這個非生即死的山上,這麼說有什麼用?
因為壞事,絕不單行……
【活動分享】
《那年夏天的謊言》贈書活動:https://reurl.cc/rxrWZx
《直到被黑暗吞噬》贈書活動:https://reurl.cc/1x3Rmm
《花開小路二丁目的花乃子》贈書活動:https://reurl.cc/8G0mpg
研究怪物的人誠品 在 玩具人 TOY PEOPLE NEWS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大家喜愛的黏黏怪物睽違多年終於再次開展,這次還是卡娃以到不行啊!
黏黏怪物研究所:登入計劃 SML WONDER EXPO
展覽地點:松山文創園區 一號倉庫(台北市信義區光復南路 133 號)
展覽日期:2021 年 1 月 8 日~2021 年 4 月 4 日
詳細報導:https://www.toy-people.com/?p=58710
#結尾後面的限定周邊都好想要 #來當網紅打卡 #五五instagram擺拍教學
❤喜歡就訂閱我們,小鈴鐺開7來! ➞ http://bit.ly/2YteQCP
🔥 更多影片看到飽:
玩具人玩玩具: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K0GFagQZ5TvNdza_G5M5c4QjneNp4dY3
玩具人Vlog: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K0GFagQZ5TuBC7zh9_KFbaTJYBqVW9Lj
玩具人探險隊: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K0GFagQZ5Tt6qcfNJTldBGY3qXK3Cr65
街頭調查隊: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J7p-XBuJgU&list=PLK0GFagQZ5TuxrdiEtXI--SZLgTlqH-Nn
玩具人の挑戰狀: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K0GFagQZ5TtZUvnfmXqoRqOBXu7Q8xjL
LEGO縮時攝影&開箱: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PRgR05X5C4RzGqfsfdYHxqI-sZ_61lMs
五五IG:https://www.instagram.com/toypeople55/
千豪IG:https://instagram.com/crispytoyphoto/
玩具人官網:https://www.toy-people.com/
玩具人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toypeople/
玩具人影音部IG:https://instagram.com/toypeople.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