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次的香港演出】
都聚在一起玩了快十年的樂團,竟然還會出現這種大家窩在小房間裡一起喝酒說幹話的青春狀態,因為扁桃腺發炎不敢多喝的我,默默的拿起相機記錄下在香港演出後的這個夜晚。
其實整趟我都在記錄,因為諸多考量沒辦法多帶一位隨行攝影,所以我以一個吉他手兼攝影師以及兼經紀人(?)的多重身份度過了在香港的三天兩夜。我拍了很多畫面,但是又很怕自己沒有時間可以剪接這些影片,所以想要在記憶還鮮明的當下用文字先記錄下這幾天的心情。
-
“注意安全”
身邊的親友知道我要去香港演出,都不斷的提醒我要注意安全。
幾個月前接到這場來自香港的演出邀約,當時正是反送中運動非常激烈的時期,“十一月時狀況應該會穩定不少吧?”,天真的我沒有想太多就接下了這場演出,但是接下來的局勢變化反而是往更糟糕的方向前進,每天每天都會在社群上接收到香港的新聞,我一度猜想著這場演出應該會取消吧?
最後演出如期舉行,第一次出國演出卻沒有以往那種興奮的心情,就這樣忐忑的來到香港,因為機場依然管制中,工作人員只得在機場外迎接我們去搭車,前往九龍的景象與兩年前來時沒有太多的差異,群聚的高樓依然聳立著,一直到位於佐敦的飯店後才有所不同,先是被飯店高掛的彩虹旗感到驚喜,卻馬上又被旁邊彌敦道上的抗議文字噴漆感到震撼。
那一晚,十一月二號,就在距離飯店兩站地鐵站遠的旺角發生抗爭,那個當下的我們剛好就在旺角跟這次活動的合作詩人“黃裕邦”練完團,因為道路管制我們等了好久好久才終於有車子來接,回程的路上我看見了全身黑衣的抗爭者、身穿螢光綠背心的救護人員與記者,還有全副武裝的警察,隔著車窗的我感受到了強烈的緊張感。
回到飯店後我們幾個人也不知道哪來的勇氣,換上亮色的衣服決定步行回旺角現場。之後的所見所聞我想我這輩子都忘不了了吧,那是在台灣解嚴後的環境長大的我所無法想像的畫面,決定,之後再用專屬的一篇來跟大家分享。
-
這幾個月的我們都在創作新歌,其實過程並不順利,恰好香港這場event的主題是“詩”與“音樂”的結合,我們與詩人黃裕邦討論後,決定雙方都要從零開始創作,P!SCO使用他寫的詞來進行曲與編曲的創作。
畢竟詩與歌詞的文字使用方式是不同的,加上黃裕邦平時擅長用英文來創作,不知道用中文創作會不會讓他帶來困擾?我只知道近期創作卡關的我們,似乎沒什麼絕對的把握可以順利完成自己的任務,只有短短不到一個月(對平日還要工作的我們來說一個月很短)的時間,也只能在有限的時間裡努力完成了。
自由為我擦乾背時
說著只想成為獨白
擦乾身後他回頭
說我是時候要走
之後生活沒改變很多
耳朵如常篩選著舌頭
偶爾想起獨木舟
篤信浮力的獨木舟
我很喜歡這一段文字,而我們不只完成了創作也完成了分軌工作帶的製作,跟優美的文字不同,這是一首速度很快、帶點龐克、調皮日系感的歌曲,吉他又不小心編得太忙碌累死自己,總之!第一次演出當然就要獻給香港。
-
第二晚,演出
這一次最幸福的地方就是演出的會場就位在逸東飯店的二樓,我們被主辦安排為最後一團表演,試音完後的空擋很充裕,在香港的朋友陪伴下吃了在地的茶餐廳、去廟街走走、被團員慫恿喝蛇血,甚至還能在登台前還有時間能在房間裡補眠一下。
演出的長度四十五分鐘,我們準備了七首歌曲,其中會讓台灣的樂迷覺得特別的,詩人黃裕邦為『Hey Dear』寫了一小段新的詞:
忘記我先走 記得笑的愁
記得浪的頭 拍打岸的喉
記得有時候 其實光會浮
浮在海岸口 等著夜的手
另外他也選了一首謝霆鋒的『潛龍勿用』跟我們合唱,當然,最重要的就是雙方合作的成果:新歌『日常用品』的首度演出。
-
不知道是不是太久沒出國演出,這一趟的我們狀況很多,我在彈『日常用品』時彈斷了弦只是小事,在前晚練團時鼎鼎的KB插錯了電壓導致保險絲燒掉,只好在演出前請主辦幫忙跟硬體調器材,另外最嚴重的,就是在入境香港後竟然少領了一把吉他,直到抵達飯店盤點器材後才發現這個狀況,技師們只好趕快搭車回機場領器材。
我們團的器材很多,為了怕漏掉器材還做了表格與掛牌,結果還是因為一時鬆懈出了包。非常值得檢討,也已經檢討,但是因禍得福,因為我相信這個事件會讓整個團隊的運作在未來有所成長的。
至少當晚的四組表演者都圓滿的完成了表演,全部的器材都平安回到台灣,整個過程沒有人受傷或生病,沒有什麼比這樣還值得感激老天爺保佑的了。
-
非常感謝主辦單位的邀約,如果要我當活動策劃者,我覺得這次『詩與音樂』結合的主題氛圍我們團絕對不會是口袋名單裡的樂團,真心謝謝主辦單位獨特的眼光,也謝謝你們願意相信我們,過去這三個多月頻繁的工作書信往來與這三天兩夜的照顧辛苦了!
謝謝合作的詩人黃裕邦,他是這次最重要的靈魂,如果沒有他的詞我們也無法完成新歌的創作,只可惜空檔時的我一直拿著相機拍攝沒有時間可以好好坐下來聊聊,P!SCO一定會將這首『日常用品』列入新專輯的歌曲名單中,希望緣份讓我們有能力可以正式發表此作品。
謝謝老朋友神奇膠的Kelvin熱血的用空檔跑來陪我們,帶我們去吃好吃的餐廳,尤其是飲茶,我們每次來都吵著要吃飲茶跟小孩子一樣啊!還有感謝攝影師石頭哥的義氣相挺,非常期待收到演出的照片讓台灣的樂迷們可以感受到當天的氣氛。
謝謝從台灣跑來的樂迷,謝謝香港的樂迷,謝謝當晚到場的所有觀眾,非常意外的有這麼多人願意跟我們一起跳舞。
-
身兼多職又忙碌緊湊的我度過了超級充實的三天兩夜,希望很快又有機會回來香港表演給你們看,也希望我們的演出、我們說的話能夠帶你們能量繼續面對這個混沌的世界。
該睡覺了,晚安!
石頭噴漆香港 在 芮秋 Rachel Hsu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第五次的香港演出】
都聚在一起玩了快十年的樂團,竟然還會出現這種大家窩在小房間裡一起喝酒說幹話的青春狀態,因為扁桃腺發炎不敢多喝的我,默默的拿起相機記錄下在香港演出後的這個夜晚。
其實整趟我都在記錄,因為諸多考量沒辦法多帶一位隨行攝影,所以我以一個吉他手兼攝影師以及兼經紀人(?)的多重身份度過了在香港的三天兩夜。我拍了很多畫面,但是又很怕自己沒有時間可以剪接這些影片,所以想要在記憶還鮮明的當下用文字先記錄下這幾天的心情。
-
“注意安全”
身邊的親友知道我要去香港演出,都不斷的提醒我要注意安全。
幾個月前接到這場來自香港的演出邀約,當時正是反送中運動非常激烈的時期,“十一月時狀況應該會穩定不少吧?”,天真的我沒有想太多就接下了這場演出,但是接下來的局勢變化反而是往更糟糕的方向前進,每天每天都會在社群上接收到香港的新聞,我一度猜想著這場演出應該會取消吧?
最後演出如期舉行,第一次出國演出卻沒有以往那種興奮的心情,就這樣忐忑的來到香港,因為機場依然管制中,工作人員只得在機場外迎接我們去搭車,前往九龍的景象與兩年前來時沒有太多的差異,群聚的高樓依然聳立著,一直到位於佐敦的飯店後才有所不同,先是被飯店高掛的彩虹旗感到驚喜,卻馬上又被旁邊彌敦道上的抗議文字噴漆感到震撼。
那一晚,十一月二號,就在距離飯店兩站地鐵站遠的旺角發生抗爭,那個當下的我們剛好就在旺角跟這次活動的合作詩人“黃裕邦”練完團,因為道路管制我們等了好久好久才終於有車子來接,回程的路上我看見了全身黑衣的抗爭者、身穿螢光綠背心的救護人員與記者,還有全副武裝的警察,隔著車窗的我感受到了強烈的緊張感。
回到飯店後我們幾個人也不知道哪來的勇氣,換上亮色的衣服決定步行回旺角現場。之後的所見所聞我想我這輩子都忘不了了吧,那是在台灣解嚴後的環境長大的我所無法想像的畫面,決定,之後再用專屬的一篇來跟大家分享。
-
這幾個月的我們都在創作新歌,其實過程並不順利,恰好香港這場event的主題是“詩”與“音樂”的結合,我們與詩人黃裕邦討論後,決定雙方都要從零開始創作,P!SCO使用他寫的詞來進行曲與編曲的創作。
畢竟詩與歌詞的文字使用方式是不同的,加上黃裕邦平時擅長用英文來創作,不知道用中文創作會不會讓他帶來困擾?我只知道近期創作卡關的我們,似乎沒什麼絕對的把握可以順利完成自己的任務,只有短短不到一個月(對平日還要工作的我們來說一個月很短)的時間,也只能在有限的時間裡努力完成了。
自由為我擦乾背時
說著只想成為獨白
擦乾身後他回頭
說我是時候要走
之後生活沒改變很多
耳朵如常篩選著舌頭
偶爾想起獨木舟
篤信浮力的獨木舟
我很喜歡這一段文字,而我們不只完成了創作也完成了分軌工作帶的製作,跟優美的文字不同,這是一首速度很快、帶點龐克、調皮日系感的歌曲,吉他又不小心編得太忙碌累死自己,總之!第一次演出當然就要獻給香港。
-
第二晚,演出
這一次最幸福的地方就是演出的會場就位在逸東飯店的二樓,我們被主辦安排為最後一團表演,試音完後的空擋很充裕,在香港的朋友陪伴下吃了在地的茶餐廳、去廟街走走、被團員慫恿喝蛇血,甚至還能在登台前還有時間能在房間裡補眠一下。
演出的長度四十五分鐘,我們準備了七首歌曲,其中會讓台灣的樂迷覺得特別的,詩人黃裕邦為『Hey Dear』寫了一小段新的詞:
忘記我先走 記得笑的愁
記得浪的頭 拍打岸的喉
記得有時候 其實光會浮
浮在海岸口 等著夜的手
另外他也選了一首謝霆鋒的『潛龍勿用』跟我們合唱,當然,最重要的就是雙方合作的成果:新歌『日常用品』的首度演出。
-
不知道是不是太久沒出國演出,這一趟的我們狀況很多,我在彈『日常用品』時彈斷了弦只是小事,在前晚練團時鼎鼎的KB插錯了電壓導致保險絲燒掉,只好在演出前請主辦幫忙跟硬體調器材,另外最嚴重的,就是在入境香港後竟然少領了一把吉他,直到抵達飯店盤點器材後才發現這個狀況,技師們只好趕快搭車回機場領器材。
我們團的器材很多,為了怕漏掉器材還做了表格與掛牌,結果還是因為一時鬆懈出了包。非常值得檢討,也已經檢討,但是因禍得福,因為我相信這個事件會讓整個團隊的運作在未來有所成長的。
至少當晚的四組表演者都圓滿的完成了表演,全部的器材都平安回到台灣,整個過程沒有人受傷或生病,沒有什麼比這樣還值得感激老天爺保佑的了。
-
非常感謝主辦單位的邀約,如果要我當活動策劃者,我覺得這次『詩與音樂』結合的主題氛圍我們團絕對不會是口袋名單裡的樂團,真心謝謝主辦單位獨特的眼光,也謝謝你們願意相信我們,過去這三個多月頻繁的工作書信往來與這三天兩夜的照顧辛苦了!
謝謝合作的詩人黃裕邦,他是這次最重要的靈魂,如果沒有他的詞我們也無法完成新歌的創作,只可惜空檔時的我一直拿著相機拍攝沒有時間可以好好坐下來聊聊,P!SCO一定會將這首『日常用品』列入新專輯的歌曲名單中,希望緣份讓我們有能力可以正式發表此作品。
謝謝老朋友神奇膠的Kelvin熱血的用空檔跑來陪我們,帶我們去吃好吃的餐廳,尤其是飲茶,我們每次來都吵著要吃飲茶跟小孩子一樣啊!還有感謝攝影師石頭哥的義氣相挺,非常期待收到演出的照片讓台灣的樂迷們可以感受到當天的氣氛。
謝謝從台灣跑來的樂迷,謝謝香港的樂迷,謝謝當晚到場的所有觀眾,非常意外的有這麼多人願意跟我們一起跳舞。
-
身兼多職又忙碌緊湊的我度過了超級充實的三天兩夜,希望很快又有機會回來香港表演給你們看,也希望我們的演出、我們說的話能夠帶你們能量繼續面對這個混沌的世界。
該睡覺了,晚安!
石頭噴漆香港 在 譚蕙芸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幼稚園旁的子彈殼]
在現場,心反而安.媒體重複播放衝突畫面,濃縮、震撼、官能刺激.在現場,能夠全方位觀察感受,昨日的元朗,張馳之中切換,有一種節奏.
下午三時,烈日當空,朗屏站水洩不通,面面相覷,大家都準備來參與香港近年一場最大型的「非法集會」.西鐵車廂中,女孩說帶了行山杖,男孩說帶了網球拍,大家都預感有危險,但不肯定誰是「敵人」.
連登網上討論區先爆出消息:「嶺南大學校長會來元朗」,我難以置信,到見到其真身,又有點周星馳之感,平日西裝骨骨的校長,這天戴了Ray Ban墨鏡,間條Polo Shirt,在元朗出現,竟有點鄉紳味道,沒有違和感.護送他的舊生拿着紙牌寫上「元朗遊學團」還加上學分和課程編號,十分惹笑.
有人說:校長自願來嗎?有人答:早上過千校友學生邀請他他無法不來.也有人補充:無論如何,他肯來也是好事.記者學生校長副校長一大群人,浩浩蕩蕩轉入已經塞滿人的元朗大馬路,群眾知道大學校長也來「非法集會」,紛紛報以喝采.有人嗌「保護校長」;校長說:「誰也保護不了誰,大家小心.」說的也是.
校長走了一小段就離去,整條大馬路回復安靜,人群默默頂着太陽前行,還有父母帶孩子來,還有人沒戴口罩.沒有領隊,沒有大台,沒有糾察.香港人已進化到一個程度,不用商討,數千人可以心靈感應,如何走下去.頭段氣氛尚算輕鬆,還有小店開門,賣飲料的士多,賣麵包的餅店,只要肯開業,生意做個不停.
「和平遊行」兩小時後,氣氛開始緊張,傳出圍村外已有警民對峙.遊行人士開始變裝,黑衣、眼罩、頭盔陸續出現.在終點附近,要留守的人築起防守線,防暴警察出現.叫囂、指罵、擲物.警察以擴音器宣布,「你們參加的是非法集會」,如次宣講,如此軟弱無力.示威者回罵:「你們又有沒有這樣對待黑社會呀?」雙方已準備作戰,無懸念.
雙方都比以往爽快.大白天,太陽還未下山,元朗大馬路已施放催淚彈,而且是一個接一個.人群走開,洗眼,再回來,戴了手套的示威者更上前拾起未爆完的彈,扔回警察方向,熟手了.激進是互相感染的,示威者推進,警察又扔催淚彈,有些催淚彈跌到記者群中爆開,記者走避,多次練習已不慌亂.
元朗的街道開揚,白天視覺清晰,記者們都記得一個頗有「詩意」的畫面.警方以槍發射催淚彈,不知怎的,射向路邊的樹上,連葉的樹枝應聲折斷、飛彈,冒白煙,站在下面的記者嚇一跳,肩頭一縮.「差幾只白鴿,就是吳宇森電影了.」語氣平淡,別誤會,說話的人性格木訥,不誇張.大家都開始接受這種扭曲的日常.
落場前,有人叫我熟讀「元朗地型」,那又是畸型的記者日常.我們在作戰嗎?也許是.真正的戰場,昨天在圍村.群眾是帶着對七日之前的憤怒和仇恨到場.白衣人在鐵路上毆打市民之後躲避入村,獲警察放行離開的畫面歷歷在目.示威者在村口聚集.
有一刻我的心寒一寒.槍林彈雨我還習慣(病態?),但昨日一個巨大心理陰影,就是深怕示威者按捺不住進入圍村.這條界線一旦逾越,後果不堪設想.事關新界人「保衛家園」意識強大,村裡有老弱婦嬬,一旦入村,示威者如戳蜜蜂巢.
群眾在西邊圍村口聚集.防暴警察守着村,示威者向村攻.雙方混戰,有兩三個黑衣人忘形地跑向村內,我的心跳加快,始終膽心,幸好後面有人大叫:「唔好入村呀!唔好入村呀!」前進的人才止住腳步.
最終雙方留守原地作戰,火力越升越猛.鄉村附近容易找到石頭磚頭,個別示威者持續向警方扔石,警方以催淚彈及橡膠指彈還擊.但這裡是民居,催淚煙湧入旁邊的村屋,石頭掉在房子上發出「澎澎」聲,一隻可憐的小狗,被主人以繩綁在門口一個籠子裡,牠團團轉有點不安.我細看房子裡面有一位老婆婆,行動緩慢地在客廳活動,她似乎對外面的亂局處之泰然.一個多小時後,小狗被帶進屋裡.直至日落,村口牌扁「賢名」兩個字旁,可見清晰彈孔,示威者走前以噴漆寫下「黑社會村」在牌坊上.整個晚上,我腦海裡出現一套電影名字,叫「決戰西邊圍」.
昨天同時出現衝突的地點有好幾個,戰線足有一公里長.天黑後,防暴警察收復西邊圍,向元朗站推進,千計示威者開始撤退.但這時正是死守者堅持不走的時候.港鐵已把入閘機改為緊急模式,不用拍卡,但人還是不肯走.
有社工表示:「你可以感到群眾的憤怒,他們是賭上了一切.」他背包上插了幾朵鮮花,原計劃在衝突點安撫大家,這天用不着了.背包上的花兒在晚上凋謝了,黑衣人戰意仍然旺盛.
晚上八時許,相當平靜,防暴警察沒推進,示威者也沒動靜.可貴的一刻安寧.元朗市的畫面十分超現實,記者趴在輕鐵路軌上拍攝,有區議員從天橋勸喻示威者回家被喝倒采,美少女踩着滑板像一陣風經過,大水坑上傳來巨嚮,示威者仍在漆黑之中找尋有用之物.
忽然傳來叫囂,另一條村南邊圍又駁火了.我跟人群走上西鐵站的樓梯轉角位,這裡有半個人那麼高的玻璃扶手.眾人忽然蹲下,頭頂有類似子彈的物體飛過,帶有可疑煙霧,樓下可見南邊圍的警察舉起槍.有人大叫:「趴底!趴底!」就在窄窄的空間內,記者示威者都擠在一起,我手腳並用爬在地上,度過了好幾分鐘.
據說,速龍進入西鐵,其實是延續了這個駁火的戲碼.警方說,示威者從西鐵站高位扔雜物到警方頭上,才硬攻上站.沙田事件也類似,有人空擲物件,警察按捺不住入商場.唯近來經驗已告訴我們,任何埋身肉膊,總有損傷.十來個速龍的這個行動,換來血濺元朗站的畫面,定格了成為白衣人之後的續集,實在是錯誤戰術.
輾轉到達南邊圍,戰火已歇.示威者退後,記者向前,檢視地上遺下的彈藥.大家研究:橙色的是橡膠指彈;條狀的是催淚彈;這是不同口徑的彈頭;綠色像擦子膠半圓型的那是「海棉彈」,海棉彈之大粒令大家嚇一跳,像懷舊菲林筒那麼大粒,高兩寸半.我在想,現在做記者原來要學習軍火資訊.
昨天鄺俊宇說,催淚彈射上了老人院簷上,警方解說沒事,已叫老人院關窗.更荒誕的是,南邊圍那滿佈彈殼的馬路上,旁邊就是一所幼稚園.防暴警與示威者對決的地點旁,掛上了笑容滿臉的老師幼童合照海報.而海報下面,有一個土地公公靈位,白天攝影記者踩在上面找有利位置拍攝,我看不清楚,晚上人去樓空,才清晰可見土地公上面有墨寶,紅紙上書法寫了八個大字:「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哀我香港.
(圖為南邊圍的警方封鎖線,警方開着強力照明燈,地上遺下石頭、催淚彈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