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能轉捩點到來?INFLECTION POINT FOR GREEN ENERGY(09/30/2020 Vogue Taiwan)
過度仰賴化石能源所造成氣候危機已不容忽視。隨著再生能源競爭力增強,全球能源結構正在加速邁向綠色低碳的未來。
文:AC LEE
今年以來石油產業波折重重。布蘭特原油現貨價從年初每桶66.25 美元一路下跌至4 月21 日的19.50美元, 為2002 年二月以來最低點。主要原因是COVID-19 疫情導致終端需求急凍,以及OPEC 和俄羅斯減產談判破裂。這些暫時性經濟因素目前雖已緩解,但在氣候變遷加劇,環保意識高漲,消費行為改變等壓力下,石油產業前景充滿挑戰。擁有全球五分之一石油儲量的沙烏地阿拉伯國營石油公司─沙烏地阿美 ( Saudi Aramco ),去年12 月首次公開招股( IPO ),募股總額為256 億美元,低於公司預期約15%。全球首家市值高達兩兆美元的公司,曇花一現。
現有能源結構不利永續發展
能源類型分為非再生能源及再生能源( 或稱綠色能源)。前者包含石油、天然氣、煤炭三種化石能源,以及核能;後者則涵蓋水力、風力、太陽能、生質能源等。根據英國BP 公眾有限公司 ( BP plc ) 分析2019 年全球初級能源使用量,石油和煤炭分別占33% 及27%,天然氣占24%。石油主要用於運輸,而煤炭和天然氣主要用於發電,分別供應全球36%及23% 電力,再生能源占26%,其中60% 為水力發電,而風力發電及太陽能則各占20% 與9%。
現有的能源結構並不利於環境永續發展,有限的化石燃料終會枯竭,汙染亦對生態環境造成極大的傷害。煤炭蘊藏豐富,可供人類使用約200 年。石油和天然氣已探明的蘊藏量估計只能供人類開採約51 ~ 53 年。三種化石能源中,天然氣的碳排放量最低,比煤炭低50% ~ 60%,然而其發電成本較高,以台灣為例,燃氣發電成本比燃煤高48%,而且開採、輸送、儲存的過程中存在燃料外洩的風險,若發生爆炸恐將釀成災害。核能發電穩定、成本低,且不會排放汙染物於大氣中;但有輻射外洩隱憂,且核廢料處置問題至今仍無解。為了減緩氣候變遷,全球能源結構勢必需要轉型,減少對化石能源的依賴,提高再生能源的使用。
綠能競爭力與日俱增
過去再生能源給人昂貴的印象,隨著技術成熟與裝置量增,產業競爭加劇,加上政府大力補貼,發電成本在過去十年間已大幅下滑。
根據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 ( Inter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Agency,IRENA )的資料,太陽能的發電成本從2010 年至今下跌超過80%,導致成本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從初期的4% 提升到目前的25%。陸上風電發電成本下跌39%,主要是占成本60% 以上的風電機組價格在十年間下降逾50%。離岸風電則藉由提升設備容量,發電成本下降29%。相較於水力及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的地理限制少,發電容量大及穩定度高,發展潛力大。根據投資銀行拉札德 ( Lazard Ltd. ) 以及IRENA 的分析,目前無補貼太陽能平均發電成本較燃煤發電高約30%,較風力發電高約20%。隨著成本持續下降,2021 年後新啟用太陽能廠運轉成本將比現有裝置少42%,將低於現有燃煤電廠及風力發電廠的運轉成本,換言之,太陽能將會成為未來再生能源的主流。
不過,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已接近極限,需要新的技術提升效率。近期美國國家再生能源團隊利用三五族半導體開發出新型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可以達到47.1%,是目前最高的紀錄。此外,太陽能屬於間歇性能源,太陽不可能時時刻刻照耀,夜晚、陰天則無法發電,需要搭配大規模的儲能系統使用。目前主流儲能系統為抽水蓄能電站,地理條件嚴苛。最新趨勢是使用鋰電池儲能技術,其建廠的地理限制少但成本高,且平均6 ~ 8 年即需汰換電池。產學界正積極研發新技術,例如改採用續航力更優異的氫燃料電池,或延長鋰電池的壽命。特斯拉 ( ESLA ) 近期申請的鋰電池專利,聲稱可延長電池壽命三倍之多。然而,新技術距離商業化仍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各國迥異的能源政策,為轉型埋下隱憂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估算,如果要達到巴黎協議中到本世紀末將全球升溫幅度控制於攝氏1.5 度之內的目標,從現在到2030 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每年需減少7.6%。然而各國能源政策大相逕庭,恐讓巴黎協議難以達成目標。
中國是全球最大碳排放國,排放量比排名第二的美國高出90%,主要是因為65% 的電力來自於成本低廉的燃煤發電,但人民卻深受霧霾之苦。為了改善空汙,政府原計畫以天然氣取代煤炭並加速發展再生能源。然而在歷經2019 年初因天然氣供應不穩所導致的缺電窘境,政府去年底宣布擴大使用化石能源來穩定能源供給,興建多座燃煤電廠,加大國內油氣開發力度,再生能源從政策核心退於配角。
在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提倡增加綠能發電來減緩氣候暖化,而川普卻計畫擴大化石能源使用量,振興煤炭產業,增加頁岩油開採量。未來十年內,美國頁岩油日產量預估將增加近七成至1,400 萬至1,500 萬桶。然而,各州政府反其道而行,持續關閉老舊的燃煤電廠,提供各種政策及補貼發展綠能。美國能源資訊局預估,今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將首度超越燃煤達21%。
歐洲高度仰賴能源進口,因而積極發展綠能。2019 年再生能源( 含水力發電) 占總發電量達到37%,高於中國的27% 及美國的17%。去年12 月,歐盟頒布綠色新政綱要 ( European Green Deal ),並在今年3月公布氣候法草案 ( Climate Law ),目標到2030 年碳排放量將比現在減少50% ~ 55%,2050 年前要讓歐洲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碳中和的大陸。歐盟也針對各產業詳細規劃能源轉型方案,提供金融工具支持企業採用綠能;若從碳定價不如歐盟的國家進口貨物,歐盟也考慮進行徵稅,將對全球貿易帶來巨大影響。中美是否會因此加速能源轉型,亦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
台灣綠能發展嚴重落後
如同歐洲各國,台灣90% 以上的能源仰賴進口。煤炭及天然氣發電占比分別達46% 及33%,再生能源只占4.9%。偏重於化石燃料的能源結構,使得台灣人均碳排放量高於全球平均,世界排名二十五,亞洲排名第一。為提升能源自主與兼顧環境永續發展,政府從2016 年開始推動能源轉型,目標到2025 年燃煤發電比重降到30%,核能退場,天然氣占比則提高至50%,再生能源比重增加到20%。再生能源裝置總容量需達27GW,其中20GW 來自太陽能,其餘為風力發電。
台灣位於亞熱帶,日照充足,且海岸狹長,東北季風強,具有發展太陽能及風力發電的潛力。然而,至今年三月,累積太陽能發電容量僅有3.9GW,風力發電容量只有0.8GW。導致進度嚴重落後的原因是政府缺乏全面性的規劃、複雜的土地變更及環評過程,加上鼓勵業者使用較昂貴的國產設備,降低業者投資再生能源的意願。再者,台灣電價為全球第三低,營業用電最低每千瓦新台幣2.12 元,民眾擔憂能源轉型會導致電價上漲。台灣應借鏡歐洲經驗,建構有系統且長遠的轉型政策,提供綠色金融工具及補貼吸引產業提高綠能使用量,並深耕綠色電力消費的宣導與教育,才能真正落實能源轉型。
近年極端氣候對全球威脅與日俱增,去年的歐洲熱浪、澳洲大火、加州野火到年底的威尼斯水災,氣候變遷所導致的災害越來越頻繁。為了環境永續發展,從政府到人民,都必須要做出改變。轉型雖然緩慢且艱鉅,但只要能增加綠能發電,就能減少對環境的威脅,期以順利邁向綠色低碳的未來。
(本文轉載自《INHERITAGE》2020年夏季號)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www.vogue.com.tw/lifestyle/article/greenenergy-2020
♡
石油蘊藏量排名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文茜的世界周報》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AE)勇於擁抱新科技,掌握社群媒體風向 防患未然,締造中東傳奇,政經穩定對阿拉伯之春免疫】世界周報記者呂怡青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採訪報導
清真寺的喚拜廣播,一天五回從無間斷。如詩般的吟誦旋律,頓時讓心靈獲得沉澱。這裡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AE)。地處世界火藥庫,氣氛卻比許多地方都更加祥和。連續數年獲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評為僅次於北歐芬蘭、全球排名第二的最安全國家。常見的穆斯林宗派紛爭在此地無從施展。2011年爆發的阿拉伯之春狂潮也和這裡絕緣。區域內兩大動盪根源至今未能動搖社會。同為伊斯蘭國家,同為父權統治。以開採珍珠起家、黑金致富的蕞爾之邦,憑藉什麼本事,蛻變為沙漠中最閃亮的一顆珍珠?值此中東緊張升高之際,我們來到當地,試圖嗅得一絲答案。
(Sheikh Sultan bin Mohammad Al Qasimi\沙迦王國統治者)
在1967年的中東戰爭裡,阿拉伯聯盟吃了軍事上的敗仗,阿拉伯世界的人民從此陷入了一種危機狀態,許多人稱此認同危機。如今我們又面臨了新的危機,那就是被尖端科技轟炸的危機。
三月底,沙迦王國舉辦一場國際政府科技傳播論壇,內容聚焦在如何讓政府溝通與時俱進。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於1971年獨立,是由七個部族酋長國合組而成的君主制聯邦政體。總人口九百五十萬,最大是阿布達比、是全國政治中心。其次是杜拜、是全國經濟中心和國際轉運樞紐。沙迦排第三、是全國文化中心,1998年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評選為阿拉伯文化首都、2014年獲伊斯蘭教科文組織(ISESCO)認定為伊斯蘭文化首都。沙迦人口一百四十萬,由艾爾卡西米(Al Qasimi)家族的謝赫蘇丹於1972年治理至今。「Shaikh(謝赫)」在多數阿拉伯地區中代表對部落首領或伊斯蘭教長尊稱。他在致詞中數次提到五十年前那場六日戰爭,阿拉伯聯盟對以色列戰敗的民族恥辱為鑑,強調若要國富民強,就該生聚教訓,具備危機意識,尤其對新興科技被濫用於分化社會、散佈不實資訊這種「危險武器」徹底免疫。
(Sheikh Sultan bin Mohammad Al Qasimi\沙迦王國統治者)
我認為科技成果若落入不法份子手中,那麼例如社群網站和智慧型電子裝置這些東西,就成了危險的武器,有能力誤導兒童,無論何時何地都能像傀儡一樣地控制他們。
統治者對新科技的警惕,乍聽會覺得是衝著極端伊斯蘭勢力、或是最近爆發的臉書資料外洩醜聞而來。不過回頭掐指一算,會發現這項論壇首次開辦於2012年春天,而那正好是阿拉伯之春爆發隔年。當時不少國家年輕世代透過社群網站集體動員,鋪天蓋地對外散播即時訊息,加上西方媒體推波助瀾,最後導致數個極權政府被推翻。這讓其他領導人感到驚恐,紛紛加強對境內反對聲音的管控打壓。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對於防堵社會瓦解同樣不遺餘力。
(Sheikh Sultan bin Ahmed Al Qasimi\沙迦王國媒體諮委會主席)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能夠免於受到所謂的「阿拉伯之春」運動影響,端看你怎麼稱呼,至少我們的人民不喜歡這個名詞。我認為有幾個原因讓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能夠守住自己的角色。首先,這是一個大家庭,由父親領導的大家庭。我們和統治者之間的溝通方式,是簡單且開放的。早在阿拉伯之春爆發前,我們就發現政府對媒體缺乏溝通的問題。尤其是公部門職員不了解如何應對媒體的問題。當時我們決定成立媒體局,主動向媒體說明政府施政。正當我們決定擴大媒體局規模之際,碰上阿拉伯之春爆發,這讓我們更加相信,必須讓人民傾聽政府的聲音,也讓政府傾聽人民的聲音。不只在沙迦王國,整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都得如此。
阿拉伯世界保守的統治者通常蒙著神秘面紗,一向很少主動和民眾接觸。但沙迦王國率先開啟一扇門縫,不只搭建統治者和民眾直接溝通管道,在尊重和不批評的前提下,也接受請願陳情。此外還加強培養年輕世代對政府向心力,嘗試推動所謂的「中東式民主」。例如會場旁的兒童議會,每年都會讓來自全國的中學生代表,參與為期兩天的議事規則研習。政府還積極向外界取經,希望在數位時代,人工智慧的潮流中,能牢牢掌握言論發球權。
(Sheikh Sultan bin Ahmed Al Qasimi\沙迦王國媒體諮委會主席)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是個不斷嘗試趕上新興科技發展,並且積極運用科技的國家。這並不容易。我們身處科技快速進展時代,渴望學習所有新科技,民眾如果用Twitter、用Instagram、用Snapchat、那麼政府就有必要把這些統統搞懂,以便讓訊息能傳遞給每個人。透過這個論壇,我們可以找到方向,了解我們的溝通方式還能如何被改進。
在高壓與懷柔並進的政治操作之外,不少分析指出,地處波斯灣和阿曼灣之間的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石油蘊藏量豐富,在開國總統謝赫扎耶德(Zayed)的遠見和帶領下,各統治者在過去五十年勵精圖治,致力降低對石油依賴,積極發展金融服務、觀光和運輸業,成功創造出比販售天然資源更驚人的身價,而且國民財富平均分配。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從昔日一片沿海沙漠華麗轉身,讓海市蜃樓化成現實,晉身全球最富有國家,成為中東經濟櫥窗。時代雜誌曾評論,正是這份令人羨慕又嫉妒的財富,激起其他國家年輕人起義,但也是這根支柱,讓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得以保全自己,從阿拉伯之春風暴全身而退。走在杜拜街頭,光看這些櫛比鱗次、高聳入雲的摩天大樓,川流不息的旅客,就不得不讚嘆,愚公移山本事也不過如此。杜拜到處是工程,但當地人告訴我們,眼前所見基礎建設規模,距離杜拜王國統治者馬克圖姆家族(Al Maktoum)最初規劃藍圖,還僅實現其中十分之一而已。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佛里曼(Thomas Friedman )稱此為「中東新自由主義」經濟模式。在滿街外國僑民、外籍勞工和外地觀光客國度裡,在空氣中散發濃烈香水味的環境下,想來任何人都嗅不到,也不會想嗅到那股從埃及擴散到巴林、科威特、阿曼、沙烏地阿拉伯和葉門,反政府抗爭和街頭暴力衝突散發出的刺鼻血腥味。
(Sheikh Sultan bin Mohammad Al Qasimi\沙迦王國統治者)
在我們踏上科技革命的道路之前,我們必須從保護自己的社會做起,保護所有發展成果不受外來因素的傷害。
不久前,沙迦政府發放天方夜譚般待遇,為廣大公務人員調薪,幅度達百分之十,其他酋長國相繼跟進。佛里曼於最近的專欄中分享了自己在過去這段期間走訪中東多個王室的心得。他提到,不少統治者坦承自己經常夜不成眠,但他們的惡夢並非來自於區域內恐怖組織威脅,而是青年失業情況惡化的可怕後果。從這個角度看,阿聯治理確實有一套。同樣在中東,眼前絢爛璀璨的奢華世界令人沉醉。至於那些烽火連天滿目瘡痍的戰區,那些糾纏不清的麻煩事,霎時間,似乎都顯得遙遠而無關緊要。
石油蘊藏量排名 在 巫師地理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The USA's Biggest Arms Export Partners
2017 美國對外出口軍火前十大排名
https://www.statista.com/chart/12205/the-usas-biggest-arms-export-partners/
1. 沙烏地阿拉伯
沙烏地阿拉伯與美國有深厚匪淺的關係,從近期一位記者哈紹吉慘遭殘忍方式殺害可以看出端倪,哈紹吉長期深入了解沙國第一手內幕消息,也擁有美國籍身分,然而美國總統川普在對於此次國際事件,異於過去美國對於記者遇害的態度,反而言論變得克制謹慎。土耳其、沙烏地阿拉伯、美國,三方國家的關係錯綜複雜,美國在西亞區域的態度,是支持遜尼派為首的沙烏地阿拉伯,對抗以什葉派為首的伊朗,相對地,沙國擁有龐大的石油蘊藏量,是可以威脅國際原油價格,撼動美國經濟。
相關報導:
土國總統嗆沙烏地阿拉伯:哈紹吉案交給我們來辦
https://udn.com/news/story/6809/3444872
President Trump has stated his unwillingness to impose any kind of punishment on Saudi Arabia following their alleged involvement in the murder of journalist and permanent U.S. resident Jamal Khashoggi in Turkey. The U.S. is the world's biggest exporter of arms and according to data from the 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 the biggest importer from the country in 2017 was Saudi Arabia.
2. 澳洲 (大洋洲重要夥伴)
3. 英國 (美國傳統盟友)
4. 以色列 (在美國有龐大猶太人勢力)
5. 伊拉克 (介於伊朗與沙烏地阿拉伯之間)
6.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維護經濟發展)
7. 卡達 (維護經濟發展)
8. 中華民國 / 臺灣 (西太平洋島鏈)
9. 日本 (西太平洋島鏈)
10. 韓國 (西太平洋島鏈)
石油蘊藏量排名 在 全球石油储量最多的十个国家!第一名你绝对意想不到!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石油 藏量全球第一 石油 土豪也會破產? 委內瑞拉是什麼混成這樣的? 一個被玩 ... 全球 蘊藏 最多 石油 的國家人民卻窮到吃垃圾...委內瑞拉怎麼了?【TODAY 看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