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總書記習近平鮮少提到文革時自己與家人被批鬥經歷細節,但他時常談起 #知青下鄉 對他的意義。
15歲的習近平在陝北黃土高原延安的小山溝下鄉生活,他說22歲離開黃土地時,他已經有著堅定的人生目標。這段歲月對於形塑習近平其人到底有什麼影響?
📩免費訂閱百年中共專題》https://bit.ly/34mdu0z
40多篇深度報導,每天3分鐘,行家帶你深入淺出洞察紅色滲透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萬的網紅攝徒日記Fun TV,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加入攝徒日記會員: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vTe3Z7TZsjGzUERx4Ce6zA/join ============================================ ►Ecpay小額贊助攝徒日記:https://p.ecpay.com...
「知青下鄉」的推薦目錄:
- 關於知青下鄉 在 中央社新聞粉絲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知青下鄉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知青下鄉 在 Y道理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知青下鄉 在 攝徒日記Fun TV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知青下鄉 在 攝徒日記Fun TV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知青下鄉 在 Gavinchiu趙氏讀書生活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知青下鄉 在 [新聞] 「上山下鄉」好?老知青痛批用心險惡「為文革招魂」 的評價
- 關於知青下鄉 在 下鄉女知青為了返城名額,主動進屋和書記待了1夜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知青下鄉 在 女知青下鄉第1天就惹上大麻煩,幸好閨蜜機智解圍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知青下鄉 在 訊報- 論知青上山下鄉的物件、目的和過程(上) 特稿 劉一流... 的評價
- 關於知青下鄉 在 [請益] 紅衛兵與知青下鄉是同一群人嗎? - 看板historia 的評價
知青下鄉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柏樺敘事詩歌的多重敘事元 ◎王治澤
摘要
柏樺是第三代詩人的代表,盡致的平凡抒情使他獨具個人風格特色。在敘事詩歌上,不乏抒情作為連結,但其敘事特色依然顯而可見。其關於記憶、歷史以及現實的模擬,使得他的敘事詩歌呈現多重敘事的維度。本文將從這三部分,分別處理柏樺敘事詩歌「記憶素」\「從史素」\「模擬素」之敘事元敘事素,論證其敘事詩歌的多重建構與意義。
關鍵詞:敘事元敘事素、第三代詩人、平凡抒情
壹、前言
《夏天還很遠:柏樺抒情詩集1981—2019》收錄了第三代詩人的傑出代表,柏樺創作的抒情詩歌200餘首,時間從1981年至2019年,跨度四十年,分彆為 《夏天還很遠》\《麥子:紀念海子》\《禮物》\《生活,真好》\《年少是一種幸運》\《祖國或前世今生》\《江南來信》\《今夕是何夕》等八輯,是詩人編訂得最全面最滿意的一本抒情詩集。
柏樺寫於1981年的成名作〈表達〉,從出道便以抒情著稱。前行研究者們多著重於柏樺詩歌的抒情主題與身體美學的研究頗多,其期刊研究論文兩百餘篇,多有創見之研究者,不外乎黃粱、李商雨、李慶華等人。他們對柏樺詩歌語言、風格、意象多做闡釋與解析。就「抒情」而言,黃粱對其象徵個體化抒情特性,情境空間特徵與漢詩風格,論證了柏樺早期詩歌的特色與關懷。後者承續如是李慶華,在原先抒情層面,更深入論其柏樺詩歌終而的抒情歸宿。就「語言」而言,李商雨從柏樺對其詩歌的現代性審美切入,提出柏樺詩歌的元語言,更加確立柏樺詩歌的藝術自主性,以及柏樺對美孜孜不倦的追求。李商雨也對柏樺詩歌的身體性,立基於尼采的身體哲學和透視主義,論述其中呈現的快感、頹廢、逸樂的風格特色。
柏樺敘事詩歌比重雖不高且少,單就敘事詩歌的前行研究更是鮮見。其一方面重在敘事詩歌的作品並不多;二方面,大部分詩歌作品融於抒情中敘事,使得敘事效益來得沒抒情高。如果就《夏天還很遠》這本精選集,放諸在其四十年的時間跨度中,能見其殊異的多重性。柏樺在這類重在敘事的詩歌,對其處理方式,有著一定的敘事本根。美國敘事學家傑拉德·普林斯提出的元敘事(metanarrative)概念。其元敘事有其敘事信號,即之於從柏樺敘事詩歌文本中清釐出其背後一如語境或意識等之敘事本根主題。
普林斯提出的元敘事有兩層可能性的界定。一層是「當一個話語的主題是敘事,我們就可以說該話語是元敘事。」這層是相對語言表面或話語表面的一種界定。另一層是相對嚴謹並且更意義的界定,因為它是複合式的,接近傅柯所言之「話語」(discourse)。把話語當成一個事件(event)而不僅是傳訊的媒介,同時更要認清意義符號在話語中的主宰地位。因而在面對柏樺敘事詩歌時,其相關的「語境」或「意識」得以含括進來,其敘事意義也得以延展。
筆者將瑞士語言學家斐迪南·德·索緒爾(Ferdinand de Saussure)相關於構成語言的另一個主要單位:詞素(morpheme),借用過來形成論文的結構進行論述與辨證,柏樺敘事詩歌的多重敘事元。
貳、敘事三重要素
如果說閱讀顯然依賴於被閱讀的文本,那麼同樣顯而易見的是,它也依賴於閱讀該文本的閱讀者。「素」是構成語言與詞彙的最小單位,而其敘事元雖不是最小單位,但確是其鞏固敘事的元素(或作中心),這些幾重元素構築成柏樺敘事詩歌的特色。故而,柏樺敘事詩歌中的敘事元筆者將其大致歸結為三類:記憶素、從史素與模擬素。「三素」構築了柏樺敘事詩歌的面貌,而其三素的含括指涉意涵則顧名思義。
一、記憶素
〈唯有舊日子帶給我們幸福〉\〈高山與流水〉\〈風在說〉即為敘事元記憶素。這類記憶素相關記憶。
〈唯有舊日子帶給我們幸福〉(1984)帶出記憶等於幸福的意味,詩中的受話人「我們」,其人應是友人。
1983年,西南農業大學任教前夕與張棗在四川外語學院見面半小時。讀到張棗的幾首詩,但不肯相信竟然有一個人與我寫的一樣好。匆匆離去,知道半年後,我在寂寞中試探著把他作為一個對話者向他發出了召喚。
這時的柏樺雖才不到三十歲,但足見他對過往的懷念與感慨時間的流逝,這無疑是為何柏樺詩歌重於抒情的原因之一吧。
〈高山與流水〉(2010)柏樺1975年作為知青下鄉到巴縣白市驛區龍鳳公社(現龍鳳鄉)公正大隊(現村)務農。這段知青歲月是他最快樂的時光,令他縈繞又難忘,真是美呀!「唯一的欠缺就是日出而作後的寂寞」(每日晚間知青點組織政治學習),從此對這類學習感到恐懼,神經也極度脆弱。他說交談需要天賦,他也的確有這樣一個不畏風雨地與他往來50公里奔波的好友張棗,他們寫詩、談詩、改詩。「現在他已到退休的年齡了(還剩最後一週)」\「而我終於抵達!我終於走過了人生多少艱難……」作者所帶出的感慨一如題記:「昔年種柳,依依漢南;今看搖落,悽愴江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過去的光陰單剩下回過頭「昏昏燈火話平生」,供人留念。
〈風在說〉(2011)講了三個故事:老師的死、父親的死、友人之死。全詩分成三部分,分別代表了「青(少)年\中(青)年\老年」,以各種味道構建記憶的階梯,「你越逼近死亡,越愛聞香」\「臘豬頭在灶膛已煨了一晝夜」\「他獨有的尿味、皮膚味、香水味」。一切都像風一樣從青(少)年時代,穿行到中(青)年時代,再穿行到老年時代,柏樺敘事的多愁善感盡致體現。
敘事元的記憶素敘事詩歌除了明顯的取用記憶外,其「外在物件」作織網構結形成他的記憶素的敘事風格。〈唯有舊日子帶給我們幸福〉「掛鐘\椅子\信封\書籍\日曆\樹幹」;〈高山與流水〉「斯巴達克斯\電影台詞\炊煙」;〈風在說〉「學校\剪刀\臘豬頭\睡衣\醫院」等的外在物件,帶給閱讀者極強的畫面感,而於柏樺這些物件就像鉤子串聯勾勒出帶著溫度的記憶圖騰。
二、從史素
〈路易十六之死〉\〈查理一世之死〉\〈嘉靖皇帝的的一生〉這類即為從史素,相關著冰冷的歷史。
〈路易十六之死〉(2011.9.19)一個尋找與自己命運相同的人,無非就是英國的查理一世。根據史實「我從來沒有起過與人民為敵的念頭」登上斷頭台時「滔滔說道:我是無罪的而死的,我寬恕我的仇人;你們,不幸的百姓們……」然後「十點十分,他三十九歲的生命結束了」「一個最善良又最軟弱的國王,經過了十六年半一心謀求幸福的統治之後,被他的祖國斬首」。
而於〈查理一世之死〉(2011.9.20)一個從容上斷頭台的國王。「我的頭髮礙事嗎?」「劊子手鞠躬道:請陛下把頭髮塞在小帽裡。」「無論陛下幾時給我信號,隨陛下尊意,我願意等著。」「不到一分鐘,國王伸出兩手,劊子手一斧下去就將國王的頭砍掉。」注意尾端創作日期,可以發現,寫了〈路易十六之死〉隔天才寫了〈查理一世之死〉,要尋找命運相同的人的路易十六微妙地,與查理一世聯繫在一起。而查理一世又是歐洲第一個被送上斷頭台的國王。柏樺透過國王與侍衛或劊子手的來往對話,伸延了敘事素的空間。
兩國王之間,存在的同質點在於,一方面歸咎於女人,即他們的妻子。路易十六偏愛他的妻子成了法國國王中的一個另類,不耽於美色,唯一沒有情婦的國王。也不喜歡治理國政,愛好鑽研機械原理。當時路易十六夾在強勢的貴族勢力和洶湧的人民勢力當中,加上在國內幾乎沒有什麼建樹和能力。在政治立場方面,他或許是同情平民境遇的。原因在於路易十六想通過削弱貴族,來加強皇權,所以他更有可能跟平民聯合,而不是跟貴族狼狽為奸。法國著名的歷史學家弗朗索瓦-奧古斯特-瑪麗·米涅(François Auguste Marie Mignet)說,如果路易十六當時堅決抵制改革,當一個暴君的話,他起碼能保住皇位,至少不會被送上斷頭台。
相比於英國的查理一世,自從十六世紀的宗教改革後,英國成為了一個信奉新教的國家。可是查理一世卻娶了個信奉天主教的王后——亨利埃塔·瑪麗亞(法國國王路易十三的妹妹)。後來在王后的影響下,查理一世逐漸變得開始偏向於天主教,這就讓信奉新教的英國人感到非常惱火,畢竟新教才是英國的國教,查理一世還是其最高領導者。後來他長達十一年的暴政,在經過多年激烈角逐後,最終國會派打敗了保皇派,查理一世也因此成了階下囚。
二方面,兩位國王的歷史風評好壞不一,但大部分仍歸結於好的方面。就其柏樺的處理:一個是為國而死的善良又最軟弱的路易十六;一個是原有結實身軀,長命希望的查理一世。這兩位也許有著必死的必然性,直到生命最後一刻也沒有落下作為國王的尊嚴。若說是為他們翻案,難免落入偏執的窠臼,倒是他們的生命,都為各自的國家開啟了新的篇章。
〈嘉靖皇帝的一生〉(2012)如同前兩位國王處理死亡。從一開始的不死藥到各種追求永生的學問,最後卻略帶追悔莫及地發出「我想回去、去、回去!回到我的出生地。」他感到恐懼,這恐懼是十七歲時就已釀造好的。
柏樺取用真實歷史的線性發展年表作各種敘事填補,讓兩位在現今只活在冰冷歷史長河裡的國王,經過對話或設計,兩位國王猶如活生生地展現在閱讀者眼前,在他們生命的最後,也留下了為人的那種溫度。而對於嘉靖皇帝似有似無地彌補了他十七歲的缺憾,即使「人們看到我哭了又笑了,人們也注定看到我的死」也罷。
三、模擬素
〈七天日記〉\〈臨行前的一生〉\〈五十年後〉為第三類敘事素:模擬素。「模擬」具有「模」與「擬」,是一個相互對立的對象。「擬」是對「模」進行仿擬刻畫,再生出模的「擬像」,故而存有虛實辯證的意味。
不同於前兩者敘事素,模擬素筆者認為更接近於小說敘事情境,雖然前兩者也都能如此,但不同之處也許就偏重取向而言,一個記憶、一個從史。模擬素更像是兩者的結合體,形成多元且龐雜的敘事素,並帶有一種超現實的敘事,這也是我為何將其定義為模擬素的因由。
〈七天日記〉(2014)以七件小事「那退了休的男教授忙兩件事」\「女人並非只為自己哭泣」\「體會了五十歲的反烏托邦」\「一個男人要是沒有肚子,那就是殘廢」\「照片上的你並非現實中的你」\「那年輕的岳父走路像少女」\「那裡浸信會的人層出不窮」透過對現實或現象仿擬出其「模」物,來對其現實或現象作出他的看法。
〈五十年後〉(2016)在按語上,就提示了「不是此地,不是此時:他們殺的是時間,一個未來的窮苦貧民。」而為何要殺時間?
一天,五十年後的一個晚間
在本市一家小超市收銀台邊,
你發現一個紅臉白鬍子矮男人
你一下町住了他,看了很久……
在回家的路上,你哭出聲來:
「中學時他身上有股橙子味。」
主角仿佛穿越到了五十年後的世界,從「紅臉白鬍子矮男人」嗅到了「他身上有股橙子味」。從十五歲畢業分手時,到五十年後的晚間,這中間只是一線之隔,哭聲飽滿了期間的無盡意味。
〈臨行前的一生〉(2016)「那對母女臨行前兩個半小時還在吵架……」柏樺道出「三千年後,你們乃屬於同一考古層。」這樣的不爭事實。「老年人談論死亡不是恐懼而是迷信。」柏樺對現實拋以冷絕的眼光或視角呼籲現世,就像別以為「屁股是充滿拯救的彌賽亞」似地。
柏樺的敘事詩歌,立基於其上三個敘事素:記憶素\從史素\模擬素。各有其獨立的指意系統,即敘事學所談的「敘事要點」(the point of narrative)。此三種敘事素因其敘事要點也帶來了不同的敘事效益。敘事元記憶素,柏樺身體性的自主是很強烈的,畢竟攸關他的經驗,多在處理箇中情感,偏於抒情。敘事元從史素,重描歷史先人,將其活化賦予溫度,彌補缺憾,有著一定的歷史意義。敘事元模擬素:則映照世事現實更深,就像我前面談及的,前兩者的結合形構了第三者的存在,對現實與現象的仿擬,訴諸柏樺的價值關懷取向。
叁、結語
如是柏樺這一批五〇年代出生的詩人,他們歷經文革與商品化的過渡,而毛時代氛圍是他們共同的經驗。朦朧詩派的出現應了文革(1966-1976)後,政治道德秩序、價值觀念混亂且頹荒情緒漫瀰時候,但那個時代卻養育了柏樺,柏樺後來也才深切感受到「什麼叫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學?」。
柏樺被劃分在第三代詩人群,也就是朦朧詩之後的先鋒派,單從柏樺敘事詩歌的文字與辭藻,多少見得漸沒有毛時當下那種含蓄的象徵主義主義特徵。他的成名作〈表達〉還是看得到一些影子,如含蓄的意象。承如李商雨言:「柏樺對象徵主義的偏離更體現在他對詩歌中書寫平凡的看中。平凡是他對詩歌最重要和最具標示性的特徵之一」。確實,無論是抒情詩歌還是敘事詩歌,柏樺更趨向表達他對現實予以的真實的訴諸,從以上的論述例子可而得之。因此對於柏樺敘事詩歌的多重敘事元研究,得以建構出他的敘事詩歌架構與取向,即三種敘事素取向。
肆、主要參考資料
一、柏樺著作
柏樺,《夏天還很遠:柏樺抒情詩集1981—2019》,太原:北嶽文藝出版社,2020。
二、近人論著
(一)專書及專書論文
【美】查爾斯·E·布萊斯勒(Charles E.Bressler)著,《文學批評理論與實踐(第五版)》(Literary Criticism: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Practice 5th Edition),趙勇、李莎、常培傑等譯,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2014。
【美】傑拉德·普林斯著,(Gerald Prince)《敘事學:敘事的形式與功能》(Narratology: The Form and Functioning of Narrative),徐強譯,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2013。
羅振亞,《朦朧詩後先鋒詩歌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
(二)期刊論文
李慶華,〈回憶、意象與抒情的三重變奏——柏樺詩歌個人化寫作初探〉,《區域文化與文學研究集刊》,2012年00期。頁209。
李商雨,〈精緻的詩、「輕」之美與審美現代性的追求——柏樺詩歌的詩學、社會學討論〉,《現代中國文化與文學》,2019年01期。頁205。
李商雨,〈快感·頹廢·逸樂——柏樺詩歌的身體美學初探〉,《安慶師範學院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年2月第35卷第1期。頁61。
柏樺〈柏樺自選文學年譜〉,現代中國文化與文學,2005年第1期。頁229-233。
黃粱,〈大塊抒情,坦蕩吟詩——漫步在柏樺詩歌的溫潤境界裡〉,《青年作家》2007年02期。頁309-315。
(二)網路資料
智慧士官,〈法國歷史唯一被處死的國王路易十六,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2018.4.3)《每日頭條》,https://kknews.cc/zh-tw/history/pnn5m5e.html。2020年12月20日點閱。
夜讀史書,〈查理一世為什麼被送上斷頭台?選錯另一半導致的悲劇〉(2019.12.5)《每日頭條》,https://kknews.cc/zh-tw/history/rnkzj2n.html。2020年12月20日點閱。
--
美術設計:游佳真
圖片來源:游佳真
--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2/20210212.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柏樺 #敘事詩 #敘事元 #第三代詩人 #平凡抒情
知青下鄉 在 Y道理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之前讀過幾本書,在探討是否有「中國式資本主義」的這件事。至少,那本書談了中國的經濟循環,其實也是循著其他國家的發展路徑。否定有一種模式叫做「中國模式」。但考慮到中國的經濟發展有其特殊情境,這個觀點也姑且看看就好。
.
人口增長、人口紅利,對應的就是紅利有用完的一天。前一輩的離退休還遠,被逼著離開工作,取而代之的是更新鮮且便宜的人;或者,新鮮這一代取代不了老人,它們找不到工作 .... 然後 ....
.
哪有這麼多公務人員?還真的要知青下鄉?每年要產出九百萬的新工作生產力耶!
知青下鄉 在 攝徒日記Fun TV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加入攝徒日記會員: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vTe3Z7TZsjGzUERx4Ce6zA/join
============================================
►Ecpay小額贊助攝徒日記:https://p.ecpay.com.tw/4D2FF
►paypal小額贊助攝徒日記:https://paypal.me/freethug89
► 訂閱攝徒日記Fun TV頻道:https://pse.is/freethug89
► 攝徒日記FaceBook:https://pse.is/freethug89fb
► 八炯Instagram:https://pse.is/89
歡迎工商、合作
請寄信件至:qwe611030h@gmail.com
============================================
知青下鄉 在 攝徒日記Fun TV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加入攝徒日記會員: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vTe3Z7TZsjGzUERx4Ce6zA/join
============================================
►Ecpay小額贊助攝徒日記:https://p.ecpay.com.tw/4D2FF
►paypal小額贊助攝徒日記:https://paypal.me/freethug89
► 訂閱攝徒日記Fun TV頻道:https://pse.is/freethug89
► 攝徒日記FaceBook:https://pse.is/freethug89fb
► 八炯Instagram:https://pse.is/89
歡迎工商、合作
請寄信件至:qwe611030h@gmail.com
============================================
知青下鄉 在 Gavinchiu趙氏讀書生活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趙氏曾任教於美國Bryant University 、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深圳大學、香港樹仁大學、臺灣中央研究院近史所等多間學府,歷任助理教授、副教授、研究員、客座教授、高級訪問學者;
2018年獲中國經濟思想史優秀(一等)著作獎,研究題目包括經濟思想、經濟史、政治經濟學,出版著作二十一部,論文三十餘篇。英國權威出版社 Routledge給予 "中國和西方頂尖學者(leading Chinese and Western scholar)" 的評價。
《趙氏讀書生活》,一個歷史學者的視頻,分享學術、社會、政治經濟觀察
收費平台可獲參考資料和專欄分享,請以每月5元或更多的美元支持:https://www.patreon.com/Chiusreading
或於YOUTUBE 上按加入成為會員,可獲影片的參考資料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i1257Mo7v4ors9-ekOq1w/join
https://www.facebook.com/drgavinchiu/
PayPal.me/chiusreading
工作洽談:higavinchiu@gmail.com
#梁家河大學問
#中國大學生失業
#知青下鄉
知青下鄉 在 下鄉女知青為了返城名額,主動進屋和書記待了1夜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九儿剧场: 07 lgnrdzz【劇情簡介】本劇是由柳岩、毛林林、周一圍主演。該劇講述了知青牛淑榮和趙欣梅,兩個來自不同家庭背景、有著不同性格的女人, ... ... <看更多>
知青下鄉 在 女知青下鄉第1天就惹上大麻煩,幸好閨蜜機智解圍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九儿剧场: 01-4 lgnrdzz【劇情簡介】本劇是由柳岩、毛林林、周一圍主演。該劇講述了知青牛淑榮和趙欣梅,兩個來自不同家庭背景、有著不同性格的女人, ... ... <看更多>
知青下鄉 在 [新聞] 「上山下鄉」好?老知青痛批用心險惡「為文革招魂」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https://bit.ly/3931Fye
2021年1月4日19:48 葉兵
華盛頓—
繼中國共青團中央2019年所謂「深入開展鄉村振興青春建功行動」被指試圖搞「新的上山
下鄉運動」之後,北京一家官辦機構上月發表文章,高調讚頌毛澤東提倡的知識青年上山
下鄉,宣揚那場運動造就了新一代黨和國家領導人。一些當年曾下鄉務農的老知青指出,
那場強制性的知青下鄉運動是毛澤東錯誤發動文革的十年浩劫當中的一場反人類災難,對
此中共早有定論,如今當局為知青下鄉運動翻案,目的是為文革張目、招魂,並通過重塑
毛的光輝形象,來加強其執政合法性。也有評論認為,在文革和知青下鄉問題上開歷史倒
車,將注定失敗。
12月22日,中國社會科學院下屬的中國歷史研究院發表了這篇引起熱議的文章,題為《腳
踏實地青春無悔!知青下鄉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偉大壯舉!》文章寫道:52年前的今天,《
人民日報》文章引述了毛澤東指示:「 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
有必要。」 隨即在全國開展了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活動。文章說,半個多世紀後可以
清楚地看到,「上山下鄉」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偉大壯舉。文章稱,一段時間以來,也出現
了一些否定「上山下鄉」運動的觀點。諸如「知青」是「被毀掉的一代」、「上山下鄉」
是「受迫害」等。成立於2019年的中國歷史研究院的文章把上述觀點說成「錯誤言論」,
並稱這些言論「醉翁之意不在酒」,實際上是企圖藉此否定新中國的奮鬥歷程。
中國官方頂尖研究機構的這篇文章引發熱議之後,很快被刪除,但在一些毛左網站獲得轉
載。
下鄉運動造就領袖人才?
這篇圖文並茂、洋洋灑灑四千多字的文章除了突出宣揚毛澤東推動知青下鄉運動的所謂戰
略意義,還著重強調了當年上山下鄉的一大批知青正在中國黨和國家各級領導崗位上何經
濟社會生活中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文章進一步指出包括習近平在內的中共18大七常委中
有四人曾上山下鄉。
2019年成立的中國歷史研究院推出的這篇文章聲稱當年的知青下鄉運動推動了社會進步,
並以黨和國家領導人的例子來證明知青下鄉成功培養了人才,引起了一些老知青和網評人
的如潮惡評、譏諷和非議。
博客作者高山之鷹寫道:「對於那些後來成為棟樑之才的人來說,也並非農村的經歷成就
了他們。要知道那些英美日韓等發達國家,沒有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照樣在各個領域取得
了世界矚目的成就。」
該博客指出,「說這話的人站著說話不腰疼!每個人都不傻,不要低估了他人的智商!」
人生哲理論著《幸福商數》的作者王平1971年下鄉到一個五七青年農場,尼克松訪華後開
始偷聽美國之音學英語,1977年參加競爭激烈的高考,考入河南大學英語專業。
他對美國之音表示,習近平等領導人能被推薦為工農兵學員上大學,後來仕途順當,而廣
大下鄉知青沒有這樣幸運。
「李克強是77屆大學生,不一樣。」王平說,「其他的工農兵學員上大學什麼的,包括習
近平,在農村呆了很久。但是習近平的情況(特殊),他父親習仲勳在陝北的影響力非常
之大,所以對他後來的發展起了關鍵作用。大家都知道那是習仲勳的兒子嘛。很快入黨當
基層幹部,後來順利地推薦上清華大學。這哪是一般老百姓其他人能想像的事情呢?」
青春無悔?浪費青春?
現在美國洛杉磯的退休科學家馬軻(化名)是當年從城裡到江蘇農村的「老三屆」中學畢
業生。他認為,上山下鄉運動造成了人才斷層。他還直言,知青下鄉接受再教育,而當地
的實際情況卻相反,怎麼可能讓文化落後的人來教育文化比較先進的人呢?
馬軻認為這篇紀念毛澤東關於知青下鄉的最高指示宣傳「青春無悔」的文章是「胡說八道
」。
馬軻對美國之音指出,除了少數人後來有所作為,當年的絕大多數下鄉知青由於中斷了正
規學校的教育而最終成為社會中的弱勢群體。
「我們只是說我們浪費了青春,這七、八年的時間在鄉下,完全是浪費,」他說。「沒出
什麼人才。除了後來上學的有一點出息,沒幾個。大部分沒出息。再怎麼說,怎麼修補,
騙騙後代小輩,那是可以的。我們這代人不相信這一套。我們知青群也有專門講正面的,
但是極少。」
這位南加州知青協會會員表示,對於如何評價知青下鄉運動,老知青當中也有不同聲音,
但是認為下鄉運動好的是極少數,他們多是掌握了話語權的權勢人物。
在美國的獨立時評人魯難也是一名老知青,1970年代在河南一個地方的知青農場乾了五年
。1978年,他參加高考考取了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
魯難對美國之音表示,驅趕兩千萬城市青年到農村,無疑是毛澤東最主要的滔天罪行之一
,1968起逐漸達到高峰並形成固定模式。
他寫道,每年知青下鄉離家之際,每個城市的火車站都人山人海,愁雲慘淡,骨肉分離的
哭聲連天。
1969年,來自北京的莉莉乘坐火車、汽車和渡船,還有拖拉機,顛簸了一個星期到達雲南
西雙版納中緬邊境準軍事化的農墾水利兵團。她對美國之音回憶道,兵團接待人員講的是
建設熱帶風光的美麗邊疆,可是一到目的地,16歲的她和一同下鄉的其他北京青年和上海
青年都驚呆了。
「知道橄欖壩嗎?有孔雀,西雙版納的明珠,什麼什麼的。說得特別好。到了以後,都傻
了。什麼都沒有。這荒涼勁兒,就別提啦。」
關注中國當代歷史問題的王平說,「什麼培養無產階級接班人?反正基本事實是,我們這
些人1500萬也好,2000萬也好,我們損失的是最美好的青春歲月,應該在教室裡,在課堂
上接受教育的十年時間。」
知青下鄉被指「變相勞改」
獨立時評人魯難回憶道,當時百業凋敝,工廠無工可開,物資極度缺乏,城市根本不能提
供就業機會。
魯難指出,罷課鬧革命,為毛澤東打倒政敵的學生又被復課鬧革命的口號集中到學校後,
文革中停課的數屆中小學生同時畢業。由於無法安排就業,任由這些經過文革動亂的紅衛
兵在城市無業遊蕩,勢必會對剛剛從奪權、武鬥中短暫喘息的中共當局造成新的威脅。在
此背景下,經濟瀕於崩潰,無力管理城市的中共政權把城市青年分散流放到鄉下、邊遠地
區讓他們自生自滅。
據公開資料,毛澤東文革期間的親密戰友林彪之子林立果1971年寫的《「571工程」紀要
》稱:青年知識分子上山下鄉,等於變相勞改。這一說法公佈後,得到了廣大下鄉知青的
共鳴。
當年被分配雲南景洪軍墾農場水利兵團連隊當戰士的莉莉說,「對我來說,就是勞改。」
莉莉的父親是一位歷史學教授,被打成「反動學術權威」,當時正在挨批鬥。
莉莉本人因為被追查到曾私下議論朋友透露的林彪913事件而遭連隊開會批鬥,罪名是洩
露國家機密。
莉莉回憶道,天天「早請示晚匯報」,早六點起床,晚八點收工,晚飯後還有政治學習,
她所在的兵團連隊女生在搶修水壩過程中和艱苦的勞動環境中幾乎都患上了婦科疾病。
她說,「在水里泡一兩個鐘頭、四五個鐘頭。那是冬天。我早晨剛來例假,也不敢說不去
呀!不去,那領導還不得說,你們北京上海來的小姐驕嬌二氣。去了,你想想能不做下病
嗎?」
眾多女知青淪為權力獵物
親歷那場運動的魯難對沒有生活經驗和勞動技能的知青深表同情。他說,離家的知青們經
歷了精神徬徨失措、艱難無著的生活,還有不少女知青被強姦,以至於成當時的一個熱點
社會問題,是一千多萬個骨肉分離的家庭永遠的痛。
據官方文件披露,在強制性的上山下鄉運動持續的10多年間,大批女知青遭受單位領導或
地方當權者姦污。有分析指出,當時大部分受侮辱女知青不願吐露內情,那些被姦污後而
上大學、入黨、提干的女知青更不會講出實情。
當年從北京到內蒙草原成為兵團戰士的張麗娜對美國之音表示,有許多兵團青年女戰士不
得不以出賣自己的身體來換取一張回城的通行證。
「最後像我們這種兵團就知青很多都是爭著搶著回來,」張麗娜回憶說,「然後女生不惜
犧牲自己的……出賣身體。但是現在很多人也不會站出來,也不會說。所以我覺得有些現
象,這種狀態,如果不能說得很清楚的話,大家總是在模糊了。」
到雲南參加軍墾的莉莉告訴美國之音,她所在兵團的營長是現役軍人,也因曾對其手下的
女知青性侵犯罪被查處。
莉莉在雲南兵團勞動近四年後回北京探親,之後逾期不歸留在家中自學英語,1980年代考
上北京外國語學院夜大學。
她表示,當年的戰友們差不多都回城了,現在偶爾有人還會回去看看,而她不想再回到從
前下鄉的那個叫作西雙版納的地方了。
分析人士:重提知青下鄉是為文革翻案
原河南老知青魯難認為,中國歷史研究院的文章吹捧毛澤東的上山下鄉政策,是為文革招
魂,從而使習近平重走毛的路線更加順理成章,增加其執政合法性。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歷史研究院這篇推崇毛澤東號令千萬知青上山下鄉的文章隻字未提導
致無數家庭和生命之毀滅的文革,「再教育」一詞只提了一次。
關注中國當代歷史的王平認為,毛澤東拋出「階級鬥爭」理論,發動文革是一場「胡鬧」
,目的是為了掩蓋大饑荒餓死至少3600萬農民的事實和打倒對其權力構成威脅的黨內二號
人物劉少奇。這位研究歷史的老知青指出,研究包括上山下鄉運動在內的文革期間種種事
件,都離不開文革十年浩劫這個定案。他說,有人想溫水煮青蛙式的翻文革的案,包括無
限崇拜領袖等等,注定要失敗,「將成為世界文明史上一堆臭不可聞的奇葩垃圾」。
官媒宣揚民間反彈
中共黨媒人民網的中國共產黨新聞欄目之下,有篇關於「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熱潮掀起」的
重大事件記載稱:「1968年12月22日,廣大革命群眾敲鑼打鼓,集會遊行;各級革委會立
即制訂落實措施;大批知識青年興高采烈地奔赴農村。」
這篇短文描述了當年毛澤東發出「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
」的最高指示之後的社會反應,其宣傳基調與中國歷史研究院那篇已經刪掉的歌頌文章可
以說異曲同工。
不過,看來當前中國民間的輿論對上述官方頌揚和宣傳並不買帳。
博客作者高山之鷹在其文章中懟道:「不要再在他人傷口上撒鹽了。 不要再去消費他人
的苦難。每個人的青春都很短暫,誰不想瀟瀟灑灑地活著?別拿他人的青春不當乾糧!」
近日,中國民間流傳著這樣的針對當局宣傳的一些譏諷說法:要動員打疫苗請首長先打,
要動員下鄉請公主先下。
一網名為「鈞天」的博主把上山下鄉稱為「瞎折騰的一場政治騙局」。該博主7個月前就
指出,「上山下鄉運動留給一代知青(在多數情況下,還包括他們的父母和子女)的精神和
肉體的創傷也許永遠不會痊癒。」
--
楊柳蒹葭覆水濱,徘徊南望倚闌頻;年光似鳥翩翩過,世事如棋局局新。
嵐積遠山秋氣象,月生高閣夜精神;驚飛一陣鳧鷲起,蓬葉舟中把釣人。
【宋】釋志文《西閣・在孤山》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0.48.176.252 (馬來西亞)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rossStrait/M.1609770216.A.F46.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