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豆爸談性格》從自卑感出發,向真實的優越感前進
我是綠豆爸,
在可能非學校的創學班群,
我們沒有成績單,
但有每天對自己各個面向的「自我評鑑」,
學生透過給予自評等級1️⃣~5️⃣,
做為「對自己復盤」的基礎。
身為導師的我,
也會經由學生的自評等級,
對照學生的日常行為,
給予反饋,
如果有明顯的落差,
就會啟動師生對話。
昨天看到一位剛加入的學生,
在「自信勇氣」的自評等級是5️⃣,
原因是:沒有因為任務多而放棄,
然而實際上,
學生並沒有完成學習任務,
也就是事實是他放棄了,
但他卻「幻想」自己沒有放棄。
和學生核對之後,
他理解自己的「自欺欺人」的行為,
也不是第一次發生,
他說他「希望別人認為他是好的」,
所以給予自己等級5️⃣。
我們沒有處罰,
而是先引導孩子看到行為的「正向面」
(所有的負向行為,都有其正向的層面)。
學生「希望別人認為他是好的」這樣的信念,
會讓自己的自尊價值,
建構在他人的評價上,
因此我先和他確認「目的」。
「你希望自己是好的嗎?」
學生點頭說是。
「你希望自己是『真材實料』的好?
還是『虛有其表』的好?」
學生說希望自己是真材實料的好。
「但是你習慣看到自己的不好,
很少看到自己的好,
所以只好或寧願欺騙自己,
『假裝』自己是好的,
對嗎?」
學生表示他很容易否定自己。
「如果你把生命都花在『假裝』自己是好的,
那麼幾年過去了,
你覺得會變成『真材實料』的好嗎?」
當然不會,
學生完全懂的。
「只是每當你要面對『真實』的自己,
就會面對強烈的『自卑感』,
你需要有勇氣!」
類似的議題,
在青少年身上是很容易發生的,
這個時期的孩子,
正在「自我認同與他人認同」之間取得平衡點,
很容易陷入「和別人比較」的漩渦當中,
也很容易激發出「自卑感」
,因此我在白板的中間寫下了「自卑感」三個字,
邀請學生一起筆記。
「每個人都有自卑感,
自卑感是很正常的」,
這是來自於阿德勒心理學的核心信念,
所謂的「自卑感」就是自己覺得不好、不足、不舒服的狀態,
而我們為了擺脫自卑感,
會在潛意識當中建立出「虛構目的」,
然後透過「生命風格」的指引,
產生「行為動向」,
往「優越感」前進。
備註:為了讓青少年理解,我簡化了許多,並且將白板的內容整理成圖片,和大家分享,但要特別強調的,這張圖並不能反映阿德勒心理學的完整內容喔!
我們每分每秒都在做出選擇和決定,
如果我們選擇「和別人比較」,
很容易會讓自卑感變得更強烈。
因為想要贏過對方、或不想輸給對方,
很容易陷入「優越情結」的迷思,
為了假裝自己是好的,
而自欺欺人,
或是批評指責他人,
藉由把別人踩低而以為自己是高的。
陷在「優越情結」的青少年,
很容易「只出一張嘴」:
「我不做是我不想做」、
「我認真起來連我自己都會害怕」⋯⋯,
但實際上卻「沒有行動」,
因為只要行動了,
就要面對「真實」的自己,
那自我吹捧的「泡泡」就會破滅了。
「和別人比較」就會有輸有贏、有優有劣,
長期認為自己不如人的青少年,
就很容易陷入「自卑情結」,
此時的他,
是真的相信自己是不好的、壞的、爛的、無能的。
我們可以透過外在的行為來觀察到孩子的選擇,
如果經常出現拖延、漠視、卸責、逃避和放棄的行為,
那麼身為父母或老師的成人就要留意,
青少年很可能正身陷於「深深的自卑感」當中。
青少年除了需要外在的鼓勵和支持之外,
更重要的是「悅納自己」,
唯有先接納自己的真實樣貌,
才有可能改變選擇。
這也是我們帶領青少年每日進行兩次「正念」的主因,
讓青少年有機會進行自我的覺知覺察,
並且接納當下的自己。
我們帶領學生進行的不是「和別人比較」,
而是透過「對自己復盤」,
更瞭解自己、也掌握更好的行動來成為自己。
「復盤」來自於圍棋的術語,
指的是在棋局結束之後,
透過回顧與想像,
提出不同的棋法來提升能力。
因為是「自比性」,
如果青少年願意真實的面對自己,
就會有機會一步一腳印的提升自立和共好的能力,
進而形成正向循環,
並且透過「悅納自己、信任彼此、貢獻團體、熱愛生活」來提升能力和價值,
建立起穩固且健康的自尊與自信。
我們使用阿德勒心理學的「目的論」,
先和學生確認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自己」來定向,
再透過鼓勵來培養學生的勇氣,
並且以身教示範當責、努力與堅持的重要性。
「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
性格也不是一天養成的」,
因此在重塑性格的過程,
很容易反反覆覆、起起伏伏,
這都是正常的。
我們要看到學生的「正向面、積極面」,
陪伴著他們更能夠看到自己的好,
因為唯有「Feel Good」,
才有可能「Do Good」!
#綠豆爸 #可能幸福學院 #青少年 #阿德勒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1/16開課】《CIA通達力》初階班~全方位溝通表達訓練(第24期) 讓原本的你成為自己的力量與資源,帶你前往想去的地方。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3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pse.ee/5TB7F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
「知覺心理學筆記」的推薦目錄:
- 關於知覺心理學筆記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知覺心理學筆記 在 洪雪珍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知覺心理學筆記 在 蜜亞麻-諮商心理師郭蕙寧。寧寧老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知覺心理學筆記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知覺心理學筆記 在 [評價] 知覺心理學葉素玲教授- 精華區NTUcourse 的評價
- 關於知覺心理學筆記 在 知覺心理學筆記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知覺心理學筆記 在 知覺心理學筆記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知覺心理學筆記 在 知覺心理學講義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知覺心理學筆記 在 知覺心理學講義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知覺心理學筆記 在 【心理學二手書籍交流站】 | 【賣書】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知覺心理學筆記 在 知覺心理學筆記的影片 第1集 - YouTube 線上影音下載 的評價
- 關於知覺心理學筆記 在 知覺心理學講義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知覺心理學筆記 在 知覺心理學講義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知覺心理學筆記 在 [問題] 知覺心理學的筆記 - PTT Web 的評價
- 關於知覺心理學筆記 在 知覺心理學筆記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數位感 的評價
- 關於知覺心理學筆記 在 知覺心理學筆記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數位感 的評價
知覺心理學筆記 在 洪雪珍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所有這個年紀流失的,都必須花力氣鍛鍊回來﹞
每次上完斜槓課程之後,總有學生來跟我諮詢各式各樣的生涯問題,其中不時有北漂的上班族說他想回家鄉,因為「每次回家,就發現爸媽又老一些,覺得心裡很愧疚,想說應該回去陪他們」。對方明明才二三十歲,想必他的父母也不過五六十歲,果不其然,他們告訴我:
「我爸媽『都已經』五十歲啦!」
「我爸媽『都快』六十歲了!」
聽著他們的加強語氣,再看他們一臉「這個年紀是很可怕的」或是「人到這個年紀的下一秒就可能掛掉」的表情,我在心裡想著:「這個年紀到底是有多老呀,為什麼要孩子回去陪?」因此總是一秒不讓,馬上表態,而我的第一個動作一定是學年輕人把白眼翻到後腦勺去,意思是我超級不認同,第二個動作就問對方:
「你覺得我老到需要人照顧嗎?」
「不會啊,老師很年輕呀!」
接著我會揭開一個殘酷的事實,我可能比他們的父母還年紀大,結果他們都被嚇得不輕,頻呼不可能!我從小不是美少女,長大也不會變成美魔女,所以討拍要別人說我其實看起來很年輕,完全不是我的目的。接著我反而是一臉嚴肅地逼視他們,直直看進他們內心深處脆弱的靈魂,一個字一個字地說:
「那麼少給我找理由,乖乖回去認真工作,不要再東想西想﹑搖擺不定!」
但是說起來,也不能責怪這些年輕人,為什麼?很多年過五十的父母打從心底覺得「上了年紀」,老了!而「老人」心裡在想什麼?就是生活乏味,朋友越來越少,可以參加的活動不多,感到無聊﹑寂寞﹑孤單,外表就會無精打采,當然顯老!孩子每隔一陣子回家,自然心裡不捨,罪惡感重,認為應該是時候少小離家老大回了。
這不就是「情緒勒索」嗎?小時候,父母對孩子的情緒勒索就是要好好讀書,考上好大學,找到好工作,擁有好前途,一切都是為你好!等到孩子離家之後,父母對孩子的情緒勒索就變成「一切都是因為我老了」!
我孤單,所以孩子你要回來陪我;我動不了,所以孩子你要回來照顧我;我無聊,所以孩子你要回來帶我出去玩。在父母的手上,那條放風箏的線始終緊緊握著,沒放開……這樣的父母給孩子的,永遠是讓孩子覺得自己做不好﹑不是好子女,充滿愧疚與自責,這樣父母就可以不費吹灰之力達成情緒勒索目的。
這種情形還真是普遍,在我這個年紀,圍繞的當然都是同齡的中年人,耳邊充斥著這類負面言語,其中最常聽到的是--
「年紀有了,什麼都不能做,一做就傷筋動骨,非得百日不能修復。」
有天早上,有個52歲的朋友在line留言,說他前陣子一個星期打三次到兩次羽毛球,結果嚴重運動傷害,膝蓋肩膀到現在已經兩個月了還很痛,把她嚇到了,不打算再打羽毛球。像我們這種習慣解決問題的人,除了表達同理心,讓他感到被理解之外,也立即丟出兩個解決方案:
1. 最好一開始跟教練學習,培養正確的姿勢與動作,避免土法煉鋼傷害身體。
2. 最好每次運動前做暖身動作,喚醒身體的知覺與記憶。
你知道的,這世上有兩種人,第一種人遇到問題就想辦法解決,第二種人遇到問題就想辦法抱怨,後者在心理學有個名詞,叫作「慢性抱怨者」。偏偏我的朋友屬於後者,他沒有回應我的提醒,而是像遇見知音般地劈哩叭啦抱怨一大串,倒出山一般的垃圾堆:
「不只是暖身問題,我的腿臀肌肉力缺乏,筋骨太硬缺乏柔軟,還有年紀,我過了更年期,已經停經1、2個月,而且白髮長出來,必須定期染髮……」
他才52歲吔!這一代的人預計平均活到100歲,還有50年要活,人生才走到中點,把自己說得七老八老,後面50年是要怎麼活?
首先我們得明白一個現實,人生在世,就是一個「難」字,年輕時有年輕時的難,比如辛苦讀書﹑辛苦考試﹑辛苦工作﹑辛苦戀愛﹑辛苦教養下一代……我們是過來人,你說哪件事不難?等到50歲以後,也有50歲以後的難!像是長出白髮﹑齒牙動搖﹑皮膚鬆散﹑肌力流失,以及記憶力大不如前。
好在我們生活在現代社會,這些難不再那麼難,長出白髮就去染髮﹑齒牙動搖就定期去看牙醫做好保養﹑皮膚鬆散可以做微整型﹑肌力流失就去健身房做重量訓練,至於記憶力不行,用筆記APP記下來!也就是說,這些痛點都是商機,老早有各式各樣的商業活動來解決,有錢就搞定了,不是嗎?沒錢的話,只要不求速效,也有各種土方法,重點是Just do it!
像我家附近沒有健身房,就買一個鐵餅,100元不到,有空時上下舉重30下,現在已練出肌肉,很快應該能跟蝴蝶袖說拜拜;另外,再搭配深蹲,一陣子之後臀部與大腿肌肉都緊實多了,每天跑步時,膝蓋感到輕鬆不少。
缺什麼就補什麼,天經地義!缺年輕就去補年輕,缺朋友就去補朋友。至於身體鍛鍊這件事,沒人幫得上忙,每一分每一寸都必須靠自己花力氣累積而來。不要再抱怨變老,因為你不是變老,而是變懶!年紀固然會讓人逐漸老去,但是加速變老的那一隻黑手是懶惰。就算是年紀大了,人人仍然有兩種選擇:
第一種選擇,顯老的中年人?
第二種選擇,顯年輕的中年人?
變老不是你的錯,那是天意,不可逆!但是顯老就是你的錯,連自己的身體都搞不定,後面50年還能搞定什麼事嗎?提醒你,千萬不要巴望著孩子回來照顧你,因為絕對會失望!孩子有孩子的世界,他們很忙,而你只要忙一件事,讓自己健康,不是嗎?保持健康,是自己的責任,也是維繫親子關係之道。
#職場斜槓
#尹星知識管理學院
*** ***
歡迎加入我的Line@ ID:@ca141719
或點此直接加入:https://line.me/R/ti/p/%40bfj9781d
更多洪雪珍老師影片:https://reurl.cc/jD2nn
【教你強大 Be A Star】課程資訊:https://lihi.cc/KM8OI
*** ***
洪雪珍最新力作<你的強大,就是你的自由>
在各大書店與網站都可以購買
-博客來:https://goo.gl/zqRv5c
-金石堂:https://goo.gl/uzEGpG
-誠品:https://goo.gl/DhCcHe
-電子書獨家>樂天KOBO:https://goo.gl/GLKKXI
知覺心理學筆記 在 蜜亞麻-諮商心理師郭蕙寧。寧寧老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寶寶刷牙這件事
#如何讓寶寶學刷牙
#刷牙自理需要建立儀式
#諮商心理師寧寧老師與您一起學習教養寶寶
有媽咪來詢問寧寧老師,#如何讓寶寶學刷牙呢?也有媽咪問寧寧老師,要把寶寶「架著」刷牙嗎?
讓寶貝願意自己刷牙、學刷牙的關鍵在於0-2歲之間,讓寶寶可以透過「玩」來學習~
那說到架著寶寶刷牙,是否適合呢?可能在0歲的時候,寶寶可以接受,但到了學步兒時期,寶寶因直立起身的發展心裡人格的自我意識感,他們就不會願意被架著,也因為架著寶寶刷牙,寶寶在刷牙時感受到被強迫、不舒服,反而會更加排斥,不願意配合刷牙~
因此,我們可以透過以下讓寶寶自己嘗試,來養成寶寶的刷牙儀式
1️⃣讓寶寶拿著自己的安全牙刷玩,讓他們自主控制自己的手和力氣
2️⃣讓寶寶放進嘴巴裡,感受及習慣刷毛的觸感
3️⃣寶寶邊玩,我們可以嘗試邊幫寶寶刷牙
4️⃣示範刷牙給寶寶看
5️⃣用 #寶寶手語來引導刷牙
6️⃣邊刷牙邊唱歌,可以找喜歡的刷牙兒歌
7️⃣邊刷牙邊說故事,我通常都會說蛀牙蟲的故事
8️⃣跟寶寶一起共讀刷牙方面的繪本
9️⃣不強迫寶寶刷牙
在 #同理心教養當中,我們在引導寶寶學習自理能力時,需要我們自己去感同身受,這樣對寶寶做,寶寶會有什麼感受?如果是我,我會有什麼感受?刷牙也是,可以請別人幫自己刷牙看看,怎麼刷才會覺得舒服而不排斥。從中來調整我們對寶寶的引導方式
刷牙是為了保健口腔衛生,避免蛀牙。因此,不只是學習刷牙重要,留意寶貝吃的食物或者其他習慣,會不會造成蛀牙也很重要,譬如,吃太多加工食品會蛀牙,長期含著飯也會蛀牙
過去我在陪伴蜜亞醬學習刷牙時,我不強迫她刷牙,但我會讓她一直有機會看到我刷牙,透過身教示範,讓孩子知道刷牙的重要,從中養成願意刷牙的習慣與儀式~
我過去寫過一篇,我陪伴蜜亞醬學習刷牙,建立刷牙儀式的歷程~跟大家分享
✅「培養寶寶的刷牙能力,從「玩」牙刷開始。寧寧老師。諮商心理師的隨談筆記」
http://circlecle.blogspot.com/2020/03/blog-post_31.html
#諮商心理師寧寧老師 #同理心教養 #正向教養 #親職教養 #情緒教養 #寶寶的課 #寶寶上課 #寶寶手語 #嬰兒手語 #BSS寶寶音樂手語認證講師 #TBEA臺灣嬰幼兒手語認證講師 #嬰幼兒手語溝通實務 #DS全球嬰幼兒動能知覺瑜伽 #嬰兒瑜伽 #寶寶瑜伽 #寶寶運動 #嬰兒運動 #嬰幼兒情緒管理 #寶寶情緒課 #家長情緒管理 #情緒療癒 #親子互動 #改善親子關係 #嬰兒哭鬧 #寶寶哭鬧怎麼辦 #自律能力培養 #親子溝通 #正向心理學 #藝術治療
✅10-12月份 寶寶課程,課程資訊
寶寶音樂手語&親職教養課
寶寶運動瑜珈 & 親子遊戲課程
https://www.facebook.com/301641166910569/posts/871612323246781/?extid=LSKGufgMRq9CzDBX&d=n
✅寶貝在外發脾氣就這麼躺在地上,爸爸媽媽都怎麼辦呢?
https://www.facebook.com/301641166910569/posts/881096588965021/?extid=vU1gNrGPShSl768J&d=n
✅歡迎可以來我課堂上一起玩遊戲,學情緒管理~
10月親子情緒教養課程。平日班
課程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301641166910569/posts/873754833032530/?extid=piWydJehl1u59pbO&d=n
情緒課程假日班已額滿。請預約2021年,可私訊寧寧老師🌈😊
#關於寶寶的事與教養~
#寶寶學吃飯如何吃的好
#寶寶的玩具如何準備?
#如何讓寶寶乖乖躺好換尿布?
#寶寶一直黏人要抱抱怎麼辦?
#如何因應寶寶的分離焦慮?
#寶寶不順利就哭鬧怎麼辦?
#寶寶停不下來怎麼辦?
#寶寶聽得懂我們的教養嗎?
#如何促進寶寶的語言表達和理解?
#如何培養寶寶情緒EQ能力?
#如何與寶寶增進親密感?
#寶寶挑食怎麼辦?
#寶寶分離焦慮怎麼辦?
#寶寶打人咬人怎麼辦?
#寶寶不會分享怎麼辦?
#寶寶尖叫怎麼辦?
#寶寶如何學刷牙?
#寶寶如何學收拾?
#如何教寶寶可以不可以?
#如何教寶寶輪流及分享?
#如何教寶寶尊重?
都可以在 #寧寧老師的寶寶課程 上了解喔~
知覺心理學筆記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11/16開課】《CIA通達力》初階班~全方位溝通表達訓練(第24期)
讓原本的你成為自己的力量與資源,帶你前往想去的地方。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3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pse.ee/5TB7F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8/12(日)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你曾經有想過,我們所使用的手持裝置,不管是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或者是電腦螢幕,它對我們的決策思維、決策行為,會有什麼樣的影響嗎?
關於這方面喔,我們在直覺上會覺得這有什麼關係,可是還真有科學家,去做出這樣的相關研究。這科學家呢她很有名哦,她有一本在台灣的暢銷書叫《姿勢決定你是誰》的這一位作者,叫Amy Cuddy。
她跟另外一位社會心理學家.馬騰波斯,他們就設計了一個實驗,他們的實驗其實在研究一種行為的傾向,這種行為傾向他們用一個名詞,說這樣的行為叫「i 駝背」。
「i」就是英文字母的「i」,然後「駝背」。簡單說其實就是駝背呀,你只要想像一下,大家用平板、用手機的時候,弓著身子駝著背在用手機、在看這些螢幕的時候的樣子,就叫做「i 駝背」。
然後呢,他們找了一群人來做實驗,他們隨機指派這些受試者,用不同尺寸的電子裝置。可能有些人用像智慧型手機那樣的大小,有些人用平板電腦,有些人用筆記型電腦,而有些人是用桌上型電腦。
這些接受實驗的人,他們會獨自的坐在一個房間裡面,他們大概花5分鐘的時間,用這些分配到的裝置,分別就是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跟筆記型電腦和桌上型電腦。
然後當他們用了這些裝置,大概五分鐘之後,研究人員就回來,並且指著牆上的時鐘告訴他們說:「我5分鐘之後,會回來聽取你們的彙報,付錢給你們,然後你們就可以離開,如果我沒有來的話,請到櫃台來找我」。
那心理學家其實要研究的就是,這一群人會等多久,才確定要去主動的找實驗者,這其實在測試這些受試者,他們的決斷力。
也就是當他們使用不同的裝置的時候,他們會有不同的身形展現,而這些身形展現,會不會影響到他們的「決策力」跟「決斷能力」?
這實驗結果很有趣哦,大概只有50%的智慧型手機的使用者,會出來告訴實驗人員,說他們要離開;然而用平板電腦的有71%、用筆記型電腦的有88%、用桌上型電腦的有94%。
也就是用的螢幕越大,這一個人的決斷力就會越大。你可以想像一下喔,當你用的裝置螢幕是越大的時候,你就越容易是坐直、坐好的一個狀態;可是你用的裝置是越小的時候,你的身體就會越彎曲、越駝著背,越緊繃、越內縮。
所以在這樣的駝背、緊縮的狀況底下,為什麼我們常常會覺得,明明科技工具的便利,讓我們可以很快的找到很多資料,來幫助我做決定,反而我們越來越不敢做決定,或者是我們越來越不果決?
其實這個是跟我們「身體姿勢」是很有關係的。那這兩位心理學家在他們的研究之後,做了一個結論,這個結論我唸給你聽喔。
他們說許多人每天長時間使用小小的行動裝置工作,他們的目的經常是提升生產力和效率,然而運用這些小裝置,即使是很短的時間,都會降低決斷力,潛在的損害我們的生產力跟效率。
如果你必須長時間面對螢幕,很多人都是如此,請「慎選」你的裝置,並且調配空間,讓自己可以擺出「端正」並「擴張性」的身體姿勢。
所以跟你分享到這裡,有時候科技工具的進步好像是在幫助我們,但是如果我們沒有回到人的本質;我們人的本質就是「行為的呈現」,而行為的呈現,才是真正影響我們思維的關鍵。
如果你不瞭解這樣的相互影響的話,你就會發現,你可能會用你自己「認為」的方法,去讓自己更果決,但事實上都是徒勞無功的。
其實要讓自己更果決、腦袋更清楚,有一個很簡單,但是卻很有效的方法,就是「坐直、坐好」吧!希望我今天的分享,對你有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特別是今天內容當中,談到的我們身體的呈現,很多人對於自己身體的慣性呈現,其實是沒有知覺的。
其實這很容易理解,因為我們看不見我們自己,所以我們常常不太知道,我們到底是怎麼展現我們自己。
那麼如果你想要好好的認識,並且瞭解自己是怎麼呈現自己,並且之於他人的感受是如何,回到你自己的慣性,不管在行為的、還是思維的,去做出最適當的調整的話。
那麼我在11月16號,開課的『CIA通達力』課程,這一門課會對你很有幫助,這一門課會讓你完整的認識自己,所有外在跟內在的慣性。
透過「行為」跟「思維」的一個調整,你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人際相處」模式,你可以長出自己內在的力量,我很期待能夠在11月16號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啟點文化 #心理學 #人際關係 #凱宇 #人生成長
知覺心理學筆記 在 知覺心理學筆記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感觉与知觉(心理学课程笔记) - 知乎2020年3月5日· 感觉与知觉(心理学课程笔记). 11 个月前. 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各种感官系统的一 ...超普通心理學感覺與知覺 ... ... <看更多>
知覺心理學筆記 在 知覺心理學筆記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感觉与知觉(心理学课程笔记) - 知乎2020年3月5日· 感觉与知觉(心理学课程笔记). 11 个月前. 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各种感官系统的一 ...超普通心理學感覺與知覺 ... ... <看更多>
知覺心理學筆記 在 [評價] 知覺心理學葉素玲教授- 精華區NTUcours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哪一學年度修課:
94學年第一學期
δ 課程大概內容
第1週:知覺導論
第2週:視覺生理:網膜
第3週:視覺生理:LGN與V1
第4週:高階視覺處理
第5週:物體知覺
第6週:第一次期中考、色彩視覺(一)
第7週:色彩視覺(二)
第8週:深度與大小
第9週:校慶放假
第10週:運動知覺
第11週:知覺與動作
第12週:第二次期中考、聽覺(一)
第13週:聽覺(二)
第14週:聽覺(三)
第15週:語言知覺
第16週:皮膚感覺
第17週:期末考
課程網站:https://ceiba.ntu.edu.tw/course/a6b70d/index.htm
Ω 私心推薦指數(以五分計)
★★★★★
η 上課用書(影印講義或是指定教科書)
Goldstein, E.B. (2002). Sensation and Perception. 6th edition.
但實際上,有老師的網上講義加上課筆記也十分足夠,可以考慮不買書。
網路講義位於課程講義導讀的地方。
μ 上課方式(投影片、團體討論、老師教學風格)
上課是採投影片上課,中間會穿差很多有關知覺心理的影片跟動畫,
有時候現場還會有小實驗,讓課堂氣氛很活潑。
課堂中老師還會另外介紹跟推薦一些相關科普書 (也附在導讀的地方) ,
以及一些相關的新知,引起大家興趣。
σ 評分方式(給分甜嗎?是紮實分?)
三次期考平均,是多少就是多少,紮實分。
ρ 考題型式、作業方式
考試題型全為單選,兩次期中各考一小時,剩下時間上課,期末考兩小時。
因為今年實驗與正課分開,所以沒有作業。
ω 其它(是否注重出席率?如果為外系選修,需先有什麼基礎較好嗎?老師個性?
是否加簽?嚴禁遲到等…)
不點名。雖然,這是心理系大三必修的課,而且前人有建議最好先修過普心,
但是,在下個人認為沒有學過普心的影響不大。
可能是有先聽過概述與沒有的差別,但是沒有普心的基礎也不會造成學習困難。
至於加簽也是受限於場地。老師不會很在意遲到,但是會在意上課的聲音。
(比方說,手機鈴聲。)
另外,雖然不點名但是不建議翹課。
因為老師網上的講義是縮減版,很多東西老師上課才會提,而且考試也會考,
舉例來說,老師上課常常會舉很多有名字的例子,
考試出到下列哪一個例子是什麼心理作用或理論時,沒上課自然就不會。
(當然,課本可能有,但是沒有上課強調,基本上是不會刻意去記的。)
Ψ 總結
這是一門輕鬆有趣又可以學到很多東西的課,
(不過,在下是幾乎不翹課,所以不知道對翹課的人來說是否這樣。)
由於有上課的影片跟動畫輔助,乍看之下很艱深的理論也能夠在上課時間內理解,
再加上課程網站的導讀裡都有針對每一章寫「讀完這章你該知道什麼?」的複習,
只要每次考前再次複習,都不用太擔心及格的問題,不會有學習壓力。
(但是,要考高分很不容易,必須每個細節都要非常清楚。)
另外,這門課最有趣的地方莫過於人類不可避免的「錯覺」,
如果您對以下的知覺現象感到好奇
https://ceiba.ntu.edu.tw/course/a6b70d/perceptual_gallery/table_percept.htm
這門課包準可以滿足您的好奇心,大力推薦!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50.148
※ 編輯: monotones 來自: 140.112.250.148 (02/14 23:4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