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9新加坡聯合早報
*【緬軍方提出新貪汙指控 指翁山蘇姬收取地產商55萬美元】
緬甸軍方將對被推翻的民選領導人翁山蘇姬提出新的貪汙指控。與此同時,軍方擴大通信和資訊傳播限制範圍,令為爭取恢復民主的抗議者面臨愈發孤立的局面。現年75歲的翁山蘇姬,在2月1日軍方發動政變時,與其他高級領導一同被捕,事後陸續被指違反《進出口法》、《自然災害管理法》、《電信法》和《煽動法》。緬甸國營電視臺17日晚播放了一段視頻,畫面顯示當地一名地產開發商Maung Weik稱,曾為維護自己的業務而在2018年至2020年4月間,先後四次用總數55萬美元賄賂翁山蘇姬。這並非翁山的第一項貪汙指控。一名軍方發言人上周說,一名已被拘捕的前民選政府要員已供認曾向翁山提供60萬美元賄款和超過10公斤重的金條。翁山的代表律師欽茂佐斥責指控“毫無根據,不合邏輯”。
https://beltandroad.zaobao.com/beltandroad/news/story20210319-1132384
*【近千緬甸人逃離家園越境泰國求庇護】
緬甸少數民族反叛組織克倫民族聯盟(KNU)表示,緬甸自從2月的軍事政變以來,近千人已逃離了緬甸城鎮,並在泰國邊境的民兵控制地區尋求庇護。路透社報導,一名克倫民族聯盟官員說,目前有將近1000人在KNU控制的領土內避難。緬甸民權組織政治囚犯援助協會則稱,緬甸安全部隊在鎮壓示威者的過程中已至少殺死了217人。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318-1132349
*【中美高層今明聚首 會談若成功中國願促成下月習拜會】
知情者說,北京計畫在這次的阿拉斯加會談上提議重建兩國之間的定期高層會晤,並在4月召開全球氣候變化會議期間安排習近平與拜登舉行線上峰會。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319-1132400
*【中國指美拉幫結派對華施壓 搞“麥克風外交”毫無用處】
中美高層阿拉斯加高層對話登場前夕,美國與日本發表對華措辭嚴厲的聲明,對此,中國外交部回擊,美國試圖搞“麥克風外交”“帶節奏”、拉幫結派對華施壓,並指這是枉費心機,毫無用處。
https://www.zaobao.com.sg/news/china/story20210319-1132391
*【中美舉行高層會談之際 美國向多家中國電信公司發出傳票】
美商務部長雷蒙多說:“中國的行為削弱了我們的技術優勢,威脅到了我們的盟友。”他表示,這些傳票是為了收集資訊,以在必要時採取行動來保護美國公司和工人的安全,同時確保國家安全。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319-1132405
*【白宮:前總統經常發表偏激言論 川普須對亞特蘭大槍擊案負一定責任】
白宮新聞秘書薩琪說:“毫無疑問,上屆政府的一些傷害性言論,如把冠病病毒稱為中國病毒等,導致對美國亞裔社群產生不正確和不公平的看法,使他們面對更大威脅。” 美國亞特蘭大槍擊案的死者增至八人,包括六名亞裔。儘管白人男嫌犯自稱沒有種族動機,但此案仍引起人們對美國社會反亞裔暴力增加的關注,白宮則再指前總統川普對此負一定責任。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319-1132402
*【拜登下令降半旗悼念亞特蘭大槍擊案死難者】
美國總統拜登18日宣佈聯邦設施降半旗,以悼念喬治亞州亞特蘭大連環槍擊案的死難者。拜登與副總統賀錦麗將於週五在亞特蘭大與亞裔社區領袖會面,以表達對亞裔美國人的支持。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319-1132509
*【中國代表在聯合國重申不干涉內政原則】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46屆會議18日舉行《維也納宣言和行動綱領》議題一般性辯論。針對有關西方國家挑戰不干涉內政原則的共同發言,中國常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和瑞士其他國際組織代表陳旭代表一批發展中國家作共同發言,重申不干涉內政原則,反對以人權為藉口干涉別國內政、損害別國主權。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10319-1132517
*【中芯在深圳建12英寸晶圓代工廠 凸顯中國打科技持久戰決心】
中國晶片巨頭中芯國際宣佈將在深圳市政府協助下,興建一座製造12英寸晶圓的代工廠,投資額達23.5億美元。這是中芯國際被美國斷供後興建新廠,投產的又是較先進的製造工藝,凸顯了中國解決高端晶片被“卡脖子”的緊迫感,以及打“科技持久戰”的決心。
https://www.zaobao.com.sg/news/china/story20210319-1132388
*【被中國拘捕兩加拿大人 分別於今天和下週一首次受審】
在中美高層會談登場前夕,加拿大外交部發表聲明稱,在中國被關押兩年多的加國公民Michael Spavor和Michael Kovrig分別於今天和下週一在中國接受首次庭審。
https://www.zaobao.com.sg/news/china/story20210319-1132392
*【新疆部分企業與民眾將控告德國學者鄭國恩與BBC】
中共新疆黨委宣傳部副部長徐貴相說,新疆部分企業和民眾將控告指新疆實施種族滅絕政策的德國人鄭國恩和引用鄭國恩言論的英國廣播公司(BBC)。
https://www.zaobao.com.sg/news/china/story20210319-1132398
*【克里姆林宮:拜登無意修復美俄關係】
美國總統拜登指俄羅斯總統普丁是“殺手”;克里姆林宮表示,拜登的言論“明確表明他對修復美俄關係不感興趣”。路透社報導,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把拜登的言論形容為“非常糟糕”,“沒有先例”。他在電話會議上告訴記者,俄羅斯將分析該國與華盛頓外交關係的處理方式。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318-1132345
*【朝鮮副外長崔善姬: 美國自上月中旬 試圖恢復同朝鮮接觸】
朝鮮官方說,美國最近曾試圖恢復同朝鮮接觸,但遭朝鮮拒絕。朝鮮堅持,只要美國不取消對朝敵視政策,就不會同美國實現任何形式的接觸或對話。分析指出,拜登政府上臺以來一直持觀望態度的朝鮮開始發聲,朝鮮近期內發起挑釁來試探對方的可能性很大。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319-1132407
*【朝鮮因引渡風波宣佈與馬來西亞斷交】
朝鮮是在馬來西亞批准美國對一名朝鮮男子的引渡申請後作此宣佈。朝鮮也警告華盛頓,將為此“付出代價”。美國當局指控朝鮮男子Mun Chol Myong通過幌子公司和偽造檔,協助朝鮮進行非法運輸。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319-1132508
*【荷蘭首相領導執政黨料大選中勝出】
荷蘭首相呂特領導的執政黨預料在大選中勝出,再度蟬聯執政。荷蘭週三舉行議會選舉投票,出口民調顯示,執政的自由民主人民黨贏得了150個國會席位中的36個,比上一屆多出三席。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319-1132403
*【聯合國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增長可達4.7%】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指出,由於美國經濟復蘇強於預期,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增長可達4.7%,比去年9月預測的4.3%來得高。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319-1132404
*【歐洲藥管局開綠燈 歐盟多國重啟接種阿斯特捷利康疫苗】
歐洲藥品管理局宣佈,該機構對30起血液異常報告進行調查後得出一個“明確”結論,確信接種阿斯特捷利康冠病疫苗的好處勝於其風險,德法等多個歐盟國家隨即宣佈重啟這款疫苗的接種活動。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319-1132493
*【世衛將在週五公佈阿斯特捷利康冠病疫苗調查結果】
據報導,世界衛生組織全球疫苗安全諮詢委員會週二(16日)已檢視阿斯特捷利康疫苗注射的資料,並檢討施打疫苗民眾出現罕見血栓異常現象報告。歐盟藥品管理局(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EMA)預計稍晚說明調查結果。當局目前正檢視份數不多的報告,內容有關民眾施打疫苗後出現出血、血栓與低血小板計數症狀。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318-1132351
*【長者猶豫是否要接種 港府:無嚴重或死亡事故與疫苗有關】
政府疫苗專責工作小組成員、行政會議成員林正財表示,理解市民對長者應否接種疫苗可能會猶豫,但現在沒有任何一起嚴重事故或死亡事件證實是與接種疫苗有關,他相信多解說將有助於釋除長者疑慮。
https://www.zaobao.com.sg/news/china/story20210319-1132395
*【建沙漠綠洲度假勝地 沙烏地要吸引國內高消費群】
冠病疫情導致全球旅遊業受挫,各國都在想方設法緩解衝擊。沙烏地阿拉伯政府為了吸收國內旅遊,在首都利雅德附近的沙漠地帶打造綠洲,興建豪華度假勝地。在這片綠洲上,酒店、度假別墅、餐館、泳池等娛樂設施應有盡有,瞄準的是國內的高消費群。據沙烏地中央銀行報告,在2019年,海外旅遊支出約187億美元;另有預測指出,沙烏地的出境旅遊市場到了2025年將激增至逾430億美元。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319-1132406
*【美擬為墨加兩國提供400萬劑阿斯利康疫苗】
美國計畫以貸款協定方式向墨西哥和加拿大提供約400萬劑美國不準備使用的阿斯特捷利康冠病疫苗。白宮新聞秘書薩琪表示,其中250萬劑疫苗將發放給墨西哥,另外150萬劑則提供給加拿大。墨加兩國此前均表示希望美國能與它們分享冠病疫苗。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319-1132516
*【漢考克:歐盟若在疫苗供應上違約 將造成非常重大後果】
英國衛生部長漢考克表示,歐盟必須遵守有關冠病疫苗供應合同的法律,而如果該組織違約,將對歐盟造成“非常重大的後果”。隨著歐盟威脅禁止向英國在歐洲製造的牛津阿斯特捷利康冠病疫苗,漢考克說:“當然,所有國家都必須遵守合約……我敢肯定,歐盟將履行其所作的承諾和聲明。”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318-1132347
*【美中情局長及衛生部長提名獲參院通過】
參議院兩黨議員在未經唱名表決的情況下,一致同意由資深外交官William Burns出掌中情局。中情局在川普任內士氣低迷,現年64歲的伯恩斯在提名聽證會上承諾,他將重振中情局人員的士氣,並表明收集有關中國的情報將是他的優先事項。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319-1132512
*【聯合國糧農組織:災害嚴重衝擊全球農業糧食體系】
聯合國糧農組織發佈報告稱,各類災害的頻率、強度和複雜性都有所增長,農業部門承受了災害所造成的絕大部分經濟損失和衝擊。報告顯示,當前每年災害發生頻率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三倍多,農業糧食體系正面臨一系列空前的新威脅,特大火災、極端天氣、異常大規模的沙漠蝗群以及冠病疫情等威脅層出不窮,農業部門承受了63%的災害影響,最不發達國家和中低收入國家首當其衝。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318-1132348
知情同意資訊理解 在 台中立委候選人黃朝淵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如何解除警示帳戶❓
早期詐騙集團,均是以購買人頭帳戶方式,作為詐騙轉帳帳戶,這些人頭帳戶,被列為詐欺案共犯,明知且獲取出售帳戶報酬,至少罪有應得。
但,目前詐騙集團,多利用應徵工作或家庭代工為名,無償騙取求職者之帳戶,作為詐騙帳戶,此際,人頭帳戶,單純求職,未獲得工作機會,不知情且未出售帳戶獲取報酬,卻反被列為詐欺案共犯,實務上多起訴、判刑,何其無辜?
無端遭騙提供帳戶給詐騙集團,實務上除多遭起訴、判刑外,帳戶亦會遭設警示,成為警示帳戶,我接獲許多民眾陳情,帳戶遭設警示,特公開提供以下資訊,供有需要鄉親參考:
🔸帳戶遭設警示後,辦理解除要件如下:
經司法程序終結案件,申請人應檢附身分證件資料、刑事判決書(含地檢署處分書、少年法庭裁定書)、執行完畢證明或罰金繳納收據影本,送交或郵寄至各地警察分局偵查隊辦理,並須填寫「民眾解除警示帳戶申請書」一式二份,第一份由受理單位(分局偵查隊、警察局刑警大隊)作為解除警示之憑據;第二份由受通報之金融機構辦理解除警示作業註記。
至於應檢附資料分別摘要如下:
(一)不起訴處分:須檢附不起訴處分書。
(二)無罪判決:須檢附無罪判決書。
(三)罰金:
1、單純裁判罰金處分。
2、單純裁判罰金處分未能完納,遭強制執行或易服勞役執行完畢者,須檢附判決書強制執行或易服勞役(社會勞動)執行完畢證明。
(四)判刑執行完畢:
1、徒刑執行完畢須檢附判決書及出監證明書。
2、科處罰金並繳納完畢者,須檢附判決書及罰金繳款收據。
3、受拘役或罰金之宣告,易以訓誡者,須檢附判決書及易以訓誡執行完畢證明。
4、經法務部准許假釋者,須檢附相關證明文件。
(五)緩起訴:須檢附緩起訴處分書及緩起訴附負擔或指令執行完畢證明。
(六)緩刑:
1、單純宣告緩刑者,須檢附判決書。
2、宣告緩刑並附帶緩刑負擔或指令者,須檢附判決書及緩刑負擔或指令執行完畢證明(判決書內載有刑法第74條第2項各款規定者)。
(七)保護處分:按少年事件處理法第42條第1項有關保護處分之規定。(須檢附地方法院少年法庭之裁定書)
1、訓誡,並得予以假日生活輔導。
2、交付保護管束並得命為勞動服務。
3、交付安置於適當之福利或教養機構輔導。
4、令入感化教育處所施以感化教育。
🔸若民眾係遭冒名申辦開戶之解除警示,申請人應攜帶證明身分證件資料及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臺北市重慶南路1段2號10樓;電話:02-23813939)之信用報告書,親赴管轄警察機關(民眾戶籍地之警察分局偵查隊),請求協助調查及解除相關事宜。
*冒名申辦:係指開戶人以偽(變)造之身分證明文件申請開辦帳戶,或未經他人同意而持他人身分證件在申請開戶之文件表格內為不實之填載及偽簽姓名。
🔸另民眾(含公司法人)因一般商業交易糾紛、存款帳戶遭盜用或遭誤設警示時之解除警示案件,申請人(代理人)應檢附有關證明文件親赴戶籍地之警察分局偵查隊(公司所在地之警察分局偵查隊)主動接受調查,以釐清誤設原委。
(一)金融機構未將警示帳戶通報聯徵中心時,倘案件尚未函轉管轄機關前(以管轄機關收文日為準),如經銀行通知或受理單位即時發現,應由受理單位立即通報銀行取消警示。
(二)金融機構已將警示帳戶通報聯徵中心時,由管轄警察機關負責釐清案情,協助解除警示帳戶。
(三)一般商業交易糾紛者須檢附:製作談話紀錄、和解書、款項或物品返還單據等有關證明文件。
🔸警示帳戶開戶人已死亡者,家屬應檢具戶口名簿、戶籍謄本及死亡證明書向任一警察機關辦理解除警示帳戶。
#親民黨台中市黃朝淵服務團隊
#免費服務專線0928225530
知情同意資訊理解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愛莉莎莎踩到線
2021.2.12
0.
我想記錄一下這件事情發生的時間 2021年2月12日,大年初一。這是台灣網路媒體一個非常重大的事件。這篇文長,會從自媒體的話語權,網路媒體識讀等角度來討論這件事情。
在這之前,我想先聊聊事情的發生。
大年初一晚上,有個朋友丟了我一個訊息,說他看到愛莉莎莎針對蒼藍鴿回應。他看完之後,整個被圈粉。然後附上了一個連結給我。
因為長期愛莉莎莎這個頻道都在我的觀察名單中,第一個反應是,他終於要對「肝膽排石法」道歉了嗎?看看他怎麼說吧。沒想到一打開,影片完全是另一個走向,走到一個很奇怪的地方。那時候,影片才上架沒多久,影片下方的留言幾乎都是挺愛莉莎莎的粉絲。
我在訊息裡面,回應朋友說。這支影片我完全不行,尤其是講到學術論文的那一段,基本上是在騙沒有看過學術期刊的人。然後我得到的回答是:
「真假 我被圈粉 你超失望喔」
就因為這句話,我整個覺得事情大事不妙。我在自己的臉書上簡單聊了一下這件事情,然後就開始做功課了。原本以為大年初四才要開始上班,沒想到網路社群的發達,應該不少人都跟我一樣,初一提早開工。
詳細的事情發生經過我想大家都已經知道了,我這邊僅作重點摘要。
i. 愛莉莎莎在2020年11月拍攝了一隻關於「肝膽排石法」的影片
ii. 專門討論醫學的 Youtuber 蒼藍鴿,針對這這支影片以「騙局破解」為標,討論其中的錯誤資訊。
iii. 愛莉莎莎在 2021年2月12日,發佈一支影片,以「不忍了」為標,回應蒼藍哥的指責。
iv. 2月14日晚上11:30,愛莉莎莎發佈了影片正式道歉。
這件事情應該還沒結束,還有後續。
接下來,我想針對幾件事情,跟大家分享我的看法。
首先我先聊一下愛莉莎莎和蒼藍鴿這兩位創作者。
1.
先講愛莉莎莎的部分
我一直以來,都會看愛莉莎莎的影片。風格很輕鬆,他也很有才,很會帶話題,人設也有趣。尤其是自從我在台大兼任助理教授教媒體創作課程後,開始規劃幾個小型的研究計畫,有一批 Youtuber 和 部落格 被我列入固定觀察的名單,她的頻道就在其中。
在我的筆記中,他是一個自詡為名校畢業生,海外生活過的知識網紅,早期分享一些韓國的主題,後來什麼都拍。其中的代表作有兩類,以炫富和較少人討論的話題為主。影片節奏掌握得很好,標題與議題操作也很有想法。
這邊我想小岔題講一下「炫富」這件事情,在 Youtuber 最近幾年的生態中,有一類的影片被社群稱作「炫富」影片。但其實這些 Youtuber 們不見得那麼的富有,而是去體驗一個有錢人的生活,也因此我認為比較合適的用詞應該是「裝闊」影片。
回歸正題。
愛莉莎莎在這次事件中所拍攝的第一部影片,以體驗的形式帶入「肝膽排石法」,引用的是一本名為「神奇的肝膽排石法」書籍,介紹體驗過程及心得。這部影片發布的當下我就看了,坦白說,我對這個療法一點概念也沒有。而以愛莉莎莎的人設來說,我對於他提供的資訊正確度本來就沒有太多的期待,也因此看完這部影片,就關掉看下一部了。
因為過去做了很多年網路媒體研究,也在網路媒體識讀下過不少工夫,因此比一般民眾有概念。假設我真的被影片打動,而想嘗試的話,應該會做的是:先看一下這本書的來源;買來看看;打電話給我熟識的醫生朋友問一下。然後才會決定是否要嘗試這件事情。不過很顯然的,大部分的民眾可能沒有這麼的謹慎。
一個多月後,這部影片被蒼藍鴿以影片回覆指正。本來我以為他會在之後道歉。畢竟之前的原住民事件,他也道歉了兩次。以他的影片人設中,道歉這件事情應該不是個什麼大問題。過往常常操作爭議性影片的他,應該也很能承受網友的批評。
但在蒼藍鴿影片發布後的一個多月間,陸陸續續都有影片發布,其中也有一些是業配影片。許多所謂的黑粉在他的各部影片下不斷的留言請他道歉,都沒有得到回應。然而在 2月12日,他正式回覆了這支影片。沒有道歉,而是反擊了蒼藍鴿的糾正。
詳細影片大家可以去網路上找來看,我簡單節錄這部影片如下:
i. 不會下架之前的影片
ii. 前部影片在上架前已經在 Google上做足功課
iii. 所引用的書籍,得到了許多商業界的名人背書
iv. 蒼藍鴿反擊時所引用的文章是 Lancet 裡面的 correspondence 文,這類文沒有經過正規的論文審核程序,是各說各話,表達自己意見的論壇。
v. 引用該期刊文章的Abstract 做了簡單介紹(但其中的翻譯跟解讀與原文有所落差)
vi. 回應「斷食」這件事情並非蒼藍鴿的解讀
vii. 檢討自己沒有在當時沒有加註足夠的標語
viii. 提出蒼藍鴿未經同意大量引用他的影片,且有妨礙名譽之嫌。
我看到這支影片的反應是「相當驚訝」。
一來,愛莉莎莎沒有想到道歉,而且相當的理直氣壯。二來,我朋友居然受到這支影片感動,而且被圈粉。我馬上去看了底下的留言,當下居然大多數都是支持愛莉莎莎,轉而批評蒼藍鴿。
不過第二天早上重新再看部影片時,整個風向已轉,醫界的人大批湧入批評。
我認為,這部影片後面應該是有人在下指導棋,但即便如此,依舊踩到了非常多不該踩的線。其中我自己最驚訝的是,他對於學術期刊的認知相當簡化。我當下的反應是,他怎麼會故意對他的粉絲扭曲,以取得同情呢?不過我後來覺得比較大的可能是,他沒有讓真正了解學術期刊的人協助他看過這篇論文。至於是哪一個,我沒有跟本人對話過,目前不可考。
這件事情有很多部分可以談,待會我會在後面分段說。我先談蒼藍鴿。
2.
談談蒼藍鴿
在今年元旦,蒼蘭鴿發布影片「破解」愛莉莎莎對於肝膽排石法的影片前,我僅有偶然的幾次看到他的影片。但是在這部影片發布後,在我沒有訂閱他的頻道的情況下, Youtube 自動推播了這部影片給我,我看到標題聳動,再加上回想起之前看過愛莉莎莎的那隻影片,就點下去看了。
因為我之前沒有把他的影片加入觀察名單中,也還沒有完整掃描過他的影片做研究筆記,所以沒有簡述可以分享。這邊僅以他這支影片給我的印象描述。
蒼蘭鴿回應愛莉莎莎的影片中,模仿了去年 Uncle Roger 的作品風格,帶點嘲諷風格回應了愛莉莎莎的影片。我快速的瀏覽一下他的其他影片,並非每一部影片的戲謔感都這麼強。在這邊我無法判斷是因為「愛莉莎莎的這部影片對於醫界殺傷力過大」,還是因為「對方是愛莉莎莎」因此才有特別的規格,抑或是剛好「Uncle Roger 給他靈感」所以才規劃的特別節目。還沒跟本人對話過,目前也是不可考。
不過雖然是一個比較帶有嘲諷的影片,他仍然在片中給了愛莉莎莎一個台階下,指出愛莉莎莎也是受害者,在不知情中推薦了這本書罷了。我自己覺得挺遺憾的是,愛莉莎莎沒有接到這顆球,讓他掉地上了。
我花了點時間,把他過去的影片稍微地掃過一次。他過去幾年影片拍了許多系列,風格跟器材軍備也有升級過幾次。以一個專門做醫學知識的 Youtuber 來說,非常地敢嘗試。在這麼硬的主題當中,要能夠擴散不太容易,除了他的個人風格之外,我相信他在也下了不少功夫做調整,在追求知識正確和追逐流量中找到平衡,相當不簡單。
詳細的觀察目前因為我對這頻道認識的有限,先停在這。
在這次的事件中,很多人提到說他是不是要蹭愛莉莎莎的流量,還是他僅是單純的因為事情重大而回應,這一點我不得而知。但我想稍微講一下蹭流量這件事情。要做社群,製作 Youtube 影片,要相當程度的了解演算法。即便不是用相當科學的方式去分析,也會在影片一部部創作的過程中學習。針對時下的主題做觀點分析和回應,本來就是一個創作者會做的事情。我知道很多人會對於「大量的惡意蹭流量」感到反感,但我認為對於單純的「蹭流量」這件事,不需要太負面判斷。
聊完這兩個創作者後,我想討論幾個這次的關鍵爭議,及背後所代表的意義。
3.
學術期刊與Youtube自媒體的話語霸權
在 2月13日晚上,Clubhouse 平台上有一個聊天室,針對這件事情討論。討論中,愛莉莎莎也在其中加入。詳細的內容可以參考 白袍恐懼症 的粉專,裡面有節錄。這個聊天室的標題,其中用了幾個有趣的字眼,叫做「誰能擁有話語霸權」。我覺得韻味很深,所以把它拿來當作這一個子題的小標。
在整個事件裡面,其實很少人在討論學術期刊跟 Youtube自媒體的關係,頂多只有在討論愛莉莎莎不懂醫學,不懂學術。但我認為,這次愛莉莎莎踩過界的導火線,就在這個地方。否則如果接下蒼藍鴿給他的球下莊,不拍第二部影片,這件事情就落幕了。即便是介紹的肝膽排石法有很大的問題,也不會有今天這個局面,也就是所謂的「炎上」。
先講 Youtube 的機制。
Youtube 是一個商業平台,上面所運轉的機制,是一套演算法。這個演算法大致上會去符合一個目的 — Google 的商業利益。在這樣的商業利益為前提之下,即便他沒有也無法公開演算法細節,但「討好閱聽人」這件事情,已經是普遍大家的認知。
既然決定 Youtube 上面話語權的關鍵是「閱聽人」,那麼製作觀眾想要看的主題就成了重要關鍵。雖然說人人能上傳影片,但是要能夠曝光到觀眾面前,是完全另外一回事。加上 Youtube 的平台特性,大多數能上發燒的影片,除了某些特定時期外,還是以娛樂為大宗。
但是學術期刊就完全不一樣了。
學術期刊的刊登模式,在於 Peer Review,所謂的同儕審查。主要原因是投稿期刊的人大多數都已經有博士學位,而被邀請去審查期刊的人大多也是博士。而「得到審查者的青睞」是發語權的關鍵。當然這其中也是有些操作,像是刻意去引用可能的審查者的文獻等。但這不在這次的討論範圍。
真正在競爭的,是每一個期刊之間的公信度,在學術圈會用 Impact Factor (IF),一個影響力的指標來計算。雖然後來也有一些新的指標像是SJR等,不過 IF 值還是相對通用的用語。這個指標跟 Google 早期設計的演算法 Page Rank 不太一樣,但是有類似之處。基本上的核心概念,就是文章被引用的廣泛度。
這兩個曝光機制的規則,完全不一樣,甚至可說是在光譜的兩端。百萬 Youtuber 所做的主題,即便不是人人都喜歡,但是基本上都有一個特質,大眾。題目可以很分眾,不見得人人愛,但是大部分的觀眾都能看得懂。而學術期刊呢,講求的是對這世界的研究貢獻。如果是 Nature, Science 這樣的期刊,選題較廣一點,不同領域的研究者有興趣還有機會看。但是各個領域的專業期刊,跨領域的人除非研究需要,否則固定閱覽的機會不高。
一個在 Youtube 圈子裡面有影響力,有高度發語權的人,去討論一個學術期刊,就像我剛才所提的,一個光譜的兩端。不是簡單地踩到線而已,而是踩過了非常遠的界線。
我不知道愛莉莎莎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勇氣做這件事情。但依照他在第二部影片中義正嚴辭的討論方式,我傾向他應該是真的不懂,誤會了學術期刊和商業雜誌的區別,不了解商業書籍跟學術期刊之間的距離,甚至不知道 Google 和 Google Scholar 所能尋找到的資料有什麼不同。
因為這個差異之大,所以兩個圈子的交集非常有限。這也是為什麼我會在前一節提到,蒼藍鴿能夠把學術領域艱深的東西,帶到一般大眾面前,是值得讚許的能力。但即便如此,在 Youtube 裡面的硬知識仍然無法獲得大量的流量,這被 Youtube 平台的觀眾特性所限。
4.
兩個專業的互相挑戰
在 2月14日下午,一場由林氏璧在 Clubhouse 的討論中,我聽到一句很有意思的話,隨手把他抄了下來。很抱歉我沒抄到是誰的發言。大致的意思是
「民眾需要得到相對的知識,需要等價交換的。」
他在闡述這件事情的時候,是以醫學知識來討論。不過我的看法是,在 Youtube 上面持續長久獲得流量的知識,其實也是需要等價交換的。
我其實很意外的在這場 Clubhouse 的討論中,聽到了很多醫生對於「正確的醫學知識無法在網路中傳播」的討論,然後衍伸了相當多衛教的問題。的確,這個問題也困擾我很久。你去 Google 一下肝膽排石法,扣除因為這次事件衝到前面的新聞外,看看能看到什麼醫學的見解。
基本上沒有。如果有,估計也是在很後面,一般民眾找不到。這個詞的基本上完全被體驗文攻下,一直到這次爭議為止。而在 Youtube 上面也是相當類似的狀況。
在這樣子的前提下,其實不難理解愛莉莎莎所說的「其實他也做了功課」是什麼意思。他真的有做功課,但僅限在 Google 上面的非醫學觀點知識。對他來說,如果沒有與專業醫師溝通的情況下,Google 可能已經是他能想到的最好方法了。
這一節的標題,我寫下「兩個專業的互相挑戰」,意思就是這個。當我們在批評愛莉莎莎高估自己的能力,僅用 Google 就做完功課的同時。其實我也在反思自己,為什麼科普的知識,我們沒有用各種 SEO 的攻略,鋪天蓋地的用數位行銷攻佔所有的關鍵字,讓民眾不會搜尋到錯誤答案呢?
我在這場 Clubhouse 的討論中,聽到很多醫生提到,他們的工作是醫生,做衛教是有興趣才做的。這一點我相當同意,的確很多在做 Youtube 或是做部落格的人,都是在工作之外的製作。很多行業的創作者,都不是全職投入的。
其實我對這個事情並不悲觀。
在這次「愛莉莎莎踩過線」的事件中,我相信所有的網路創作者,都會得到相當大的謹惕。這並不代表過去沒有人踩過線,但可能過去踩線的人「網路聲量沒有那麼大」或是「踩的線沒有這麼誇張」。
相對的,醫界的人也吹起了哨子。當整個醫界都開始重視這件事情之後,投入自媒體的醫師,或是開始做內容行銷的醫院診所,應該也會越來越多。我比較樂觀的期待,明年的大年初一,網路上的醫學正確知識能見度會越來越高。
接下來,我想開個子題,更深入討論這件事情。
5.
網路媒體識讀及數位行銷
愛莉莎莎所踩到的誤區,除了前面所提到的導火線「挑戰學術期刊」讓這次事件拉到高點之外。其實還有很多大眾平時會犯下的錯誤他也犯了。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前一個子題所提到的 Google。
我們必須得面對一件事情,就是對很多人來說,Google 和 Wikipedia ,的確是取得資訊的重要來源。即便是我平常找資料,也不會動不動就用 Google Scholar 查詢期刊。但我能夠盡量不讓自己踩到誤區的方式,也僅能靠我平常的媒體識讀訓練,和對網路知識充滿懷疑的高度警戒。
什麼網站,什麼內容,會被 Google 優先排在前面?在演算法的設計中,有一些指標去判斷這個搜尋引擎對於網站的信任。而隨著時代的變遷,這個指標也逐漸在改變。但是即便如此,Google 仍然在放了相當大的權重在這上面。我舉個個人的經驗。每次我在搜尋跟狗有關的知識時,「每日頭條」幾乎都會在搜尋結果的前幾頁。這件事情讓我非常頭痛,但也沒辦法,這就是這套演算法的機制。
當然,演算法的機制並不是單純的看網站的信任度,其他還有很多過去使用者對該文章的互動所產生的數據指標。這邊我先點到為止,以後有機會再專門針對這件事情討論。
但如果我們去換位思考一般民眾使用 Google 的習慣,應該很多在教相關領域的老師都會搖搖頭。但比起 Google 到的答案就通盤相信,我覺得已經比盡信從 LINE 群組得到的訊息好很多了。
我無法想到根本的解決方案,這是一個長期的教育扎根才能改善的議題。或許在 108 課綱之後,如果有越來越多高中開始跟學生談「網路媒體識讀」的議題,能夠讓大眾對於「找資料」這件事情有更高的警備心。
另外一個解決這件事情的方法,可能也得從你我開始做起。「每日頭條」之所以能夠攻佔那麼多關鍵字的首頁,跟他全面的在 SEO 上面佈局有關。現在整個 Google SEO 戰場非常激烈,幾乎你能夠看到的,能賺錢的大領域,都在上演 Google 首頁搶奪戰。如果我們想要抨擊這些網路謠言,最好的方法不是在 LINE 群裡面跟朋友抱怨,而是好好的寫一篇文章迎面他。
並不是說寫篇文章迎面對擊錯誤資訊,就一定有用,這後面還伴隨著從關鍵字優化之類的 SEO 知識,數位行銷的技巧等等。我不是很確定到底整個醫界誰該做這件事情,會有最大效益。畢竟要花時間做這些事,後面還是得有一定的商業模型來做誘因支撐,否則熱情很快就沒了。我能想到的可能性是,大型醫院的部落格及網站優化,又或者是私人診所的內容行銷。是否有可能因為商業競爭,向其他產業一樣運用行銷策略在網路上增加曝光度呢?
6.
醫病關係與信任感的建立
先說明一下,在這個子題裡面,我較難做深入的討論。這邊提出來的觀點,希望醫生朋友們也可以幫忙思考一下。
我很意外的在這次事件中,聽到很多人討論醫病關係的問題。大致的概念是這樣。
醫生認為:「生病應該要去看醫生而不是 Google。」
民眾認為:「看完醫生之後還不是要去 Google。」
我本來沒有深思這個問題。但在幾場討論中,我不斷的聽到一般民眾對這件事情的抱怨,而認真思考了這個問題。
先講我自己吧。我自認為自己是個什麼都想找專家問的人了,但我仔細思考後才意識到,我人生中的許多病痛,都是在 Google 上面找了又找。原因很簡單,在醫院的經驗很差,幾乎都是被醫生「打發」走的。
很多人提到,這個部分跟台灣的醫療環境有關。醫生一個下午要看幾十個病人,每個人能被分到幾分鐘?有人提到美國的醫院能夠看比較久,這問題不存在。不過以我在美國看醫生的經驗來說,因為實在太貴了,除非是什麼非得去看不可的病,否則我也是 Google。
我想談一下信任這件事情。
信任感的建立,是所有關係的基礎。為什麼網路創作者的業配有影響力,其實也是建立在觀眾與創作者間的信任基礎上。去醫院聽醫生的話,還是看愛莉莎莎的影片,抑或是讀一本有商業名人作序的書,你會選哪一個?
就理智來說,我應該會選擇去醫院聽醫生的話。但是說坦白話,以我在台灣看醫生的經驗,實在沒有碰到幾個讓我能花時間跟他建立信任關係的醫生。
信任這件事情兩面刃。對於網路創作者來說,獲得讀者的信任,會有更深的業務合作機會。但是,也同時意味著,你所承擔的社會責任更重。因為他們會相信你。但要如何讓民眾更相信醫生,而不去聽信偏方,這可能不僅是醫界,而是所有想做科普的人都得想的問題。
這邊有一個小延伸,是我無法討論的題目。很多醫生提到,因為他們的醫師身份,所以說話都要非常的注重遣詞用字,風險和副作用都要講的很清楚。但是網路上的很多言論都會誇大,而且只要他沒有賣產品,就沒有違法。這部分我實在無法深度討論,只能交給法律專家來。
7.
自媒體的困境
最後我想聊聊自媒體的困境。這個子題跟這次的事件關係較小,但我想提供給對自媒體產業不太熟悉的人有多一點資訊可以思考。
過去幾年,有資源的傳統媒體還沒有重視網路平台。網路上的獨立創作者,一個一個出現。然而幾年過去了,現在創作者所要面臨的,已經不是彼此的競爭,還必須要面對各種傳統媒體品牌排山倒海的進入。
這個部分,很多 Youtuber 都有聊過。前一陣子 Joeman 也分享了他對於這個子題的看法。
不過我想講的重點是,很多人以為 Youtuber 很賺錢,自媒體很風光很自由。但其實,自媒體是一個走在時代前端的新創產業。他很新,不傳統,營運模式還在測,PMF還在找,而且受制於平台演算法不斷的改變,充滿了不確定感。
台灣有所謂 Youtuber 這個職業還不到十年。而且即便是 Youtuber,每個人的營運模式可能都完全不一樣。有的是一人公司,有的自己開公司,有的有經紀公司,有人自己剪片,有人外包。
以創作的題目來說,由於受限於演算法的要求,每週得出一部影片,最好是兩部。創作一兩部大作不難,但在這樣大量消耗的情況下,一年要產出近百部作品,絕對不是一件容易事。更何況是兩年,三年呢?
再加上演算法的殘酷,可能第一年你想要先衝訂閱,努力拼到五十萬。結果第二年演算法改了,訂閱數不重要了,好吧,再想想別的目標。
我的看法是,未來全職的網路創作者會越來越少,要養團隊,有其他產品,或是將創作轉為副業的情形會越來越多。沒有所謂的一個題目可以做五年十年,不只是愛莉莎莎,你會看到各個創作者都在不斷的調整頻道走向,加入子題,甚至是換題目做。
8.
小結一下
我不太想用什麼兩邊各打五十大板來做結論。因為這件事情就不是這樣。當我看到愛莉莎莎第二部影片出現的時候,就知道事情不妙了。不管怎樣,都是錯得離譜。但以一個教育工作者的角度,跟鄉民一起撻伐其實沒有什麼意思。所以我決定花一個晚上的時間,記錄一下這次發生的事情。希望愛莉莎莎以及其他創作者能多了解這件事情所造成的影響。
另外,我非常高興這次能在 2月14日參與了由林氏璧所開的 Clubhouse 討論群,能夠聽到很多醫師和一般民眾的討論,讓我能反思這次事件。高密度的聽到許多醫生的意見不太容易,但我覺得最難能可貴的,是大量聽到一般民眾的想法。我不敢說這是個嚴謹的田野調查,在討論中我也沒有錄音,僅在我覺得聽到有趣的觀點時,簡單做下筆記而已。但這些理性的討論,讓我能在一天內聽到那麼多的意見,對我的大腦來說,是場很激烈的運動。
這是我對愛莉莎莎踩到線的看法,這樣的事情,我相信大家都是不願意看到的。但事情發生之後,所帶出來的問題,希望能提供給大家一點思考的方向。
《#愛莉莎莎踩到線》
註:非常感謝大家能讀完我的這篇研究筆記。如果當事人有機會能看到這篇文章,裡面若有什麼解讀錯誤的部分或是想跟我分享更多你的心路歷程,歡迎私訊跟我聯絡,我會非常高興。這件事情已經發生,很多傷害已經無法彌補。但以一個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我希望這件事情能給社會帶來一些正面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