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次認真地聊我當初想聊的那些
《型男飛行日誌》在九月時從Netflix中被下架了。
這部在2009上映的片,以其劇情、角色、導演與剪輯手法的出色,得到了很多獎項的提名,雖然最終沒有囊括甚至橫掃獎座,但各方給予的好評其實沒有減損它的厚度。
而這部電影在電視台上播過很多次,我卻沒有去看,因為片商的片名實在取的很雷,看起來這部片只是主角耍帥的內容.......好吧,主角確實很帥。
這部片原來的名稱叫做"Up in the Air",中國直譯為《在雲端》,算是貼切;香港則翻譯《寡佬飛行日記》,"寡佬"指得是喪妻的鰥夫,孤獨的老人,後來引申為單身不娶的男人,所以這樣取名是很貼切的。
但台灣片商卻膚淺的緊,見到主角喬治克隆尼是帥哥,又在天上飛來飛去,所以很直觀的叫做《型男飛行日誌》;你說他錯嗎? 好像也沒錯,主角是型男也在空中飛來飛去,但在這種片名裡面我們無法藉以引起對這部片的興趣(除非只要是型男就可以的....)
相反的,原名《Shallow Hal》(庸俗或膚淺的霍爾)的那部電影我們翻譯為《情人眼裡出西施》還相對貼切一點。(中國直譯《庸人哈爾》、香港直譯《豬兜有情人》)
總之,我當時乍看《型男飛行日誌》這個名稱,還以為是在講一個帥哥(機長)飛來飛去找豔遇之類的電影........(但這部片有內涵多了)
之所以我能發現他的內涵,還是基於某些社團人推薦的,看了那個推薦跟幾張裡面的劇照對白,我抱著嘗試的態度,在下架前點開看了。
--------------
當下只覺得這部片確實很有內涵(女主角薇拉·法蜜嘉在片中背面全裸又大露測乳的那一幕更是美的驚心動魄,有線電視台絕對會剪掉的那種......),但在事後細細回想,這部片中"暗合"著很多哲理。
我為何說是"暗合",而非"暗藏"呢?
因為很多時候,編劇的人只是想呈現自己很有創意的想法,卻不知在無意之間將很多哲理一起融入劇情中,然後被不同思想背景的人看到後,基於各花入各眼的情況下,演者無意、觀者有心的發出了這些體會感想。
(例如,一部西方宗教片其中的一些道理,會讓東方宗教的思想者覺得兩者有異曲同工之妙的領會。)
#那在我眼裡它暗合了什麼哲理呢?
我想先說說這部片的基本架構。(雖然這部片已經十幾年了,但我還是設個防雷線好了)
---------防------------雷------------線----------
這部由小說改編的電影,基本架構不複雜。主要圍繞著三個人進行,男主角萊恩(喬治·克隆尼 飾)、艾莉克斯(薇拉·法蜜嘉 飾)、娜塔莉(安娜·坎卓克 飾)。
男主角萊恩是一個不婚的單身漢,它對熱愛工作,熱愛工作中的自由,還有這份自由帶給他不受拘束的感覺、四海為家的旅遊樂趣,還有處處留情的方便性。
是的。他在各地移動進行專業度很高的工作之餘,可以跟他看得上眼的美女進行人與人的連結(心靈與肉體都有),但他就如周星馳在《家有喜事》裡所說的一樣 : 「感情就像戰場,贏他是贏定了,但絕不能收容戰俘!」
所以他處處飛行卻也處處留情,大家都能接受這種關係的展開,自然符合台灣鄉民的最高道德標準--不偷不搶了。
這份工作他進行了很多年,一直樂此不疲,且相當專業,直到公司來了一個新進人員--娜塔莉。
娜塔莉是一個初出茅廬的畢業生,她如同一般大學高材生一般對自己相當有自信,因為他(們)認為自己掌握了普天之下的知識與專業,但實際上卻是"燈下暗",全然不知道自己沒掌握的區塊與盲點何在。
娜塔莉認為自己看出了眼前這個行業別在運作上的缺點-沒有效率。
沒有效率來自於 : 這個公司養太多人在天上飛來飛去,龐大的旅行費運造成巨大成本,移動距離則成為浪費時間跟經費的硬傷;在她眼裡,要開除一間公司的冗員,根本不需要花時間飛到那裏去,跟他面對面講話,只要透過網路視訊,把該講的講完,就能省力省事的達到一樣的效果,從此幫公司省下成本,將"成本"轉換成損益表上的"股東權益"。
這是他的專業所及,但他眼界所不及的盲點則在於.......她忽略了她說話的對象是一個人,是個有血有肉、有感情有回憶、有家累有開銷的員工。制式的問答只能在制度上解決一個人的職缺,但心理面的想法卻是視訊無法顧及的。
(想想線上祭拜神明、線上祭祖、線上探病......是否能取代你心目中親臨現場的感受?)
而萊恩在工作旅途上遇到了聰明成熟的艾莉克斯,她是一個自主的女性,在工作自主、情感自主,身體上也自主;所以她雖然已經有了婚姻與家庭,還是想在工作上放飛自己,在旅途中跟一個自己看得上眼的男人發生關係,保持聯絡......然後繼續發生關係,或與她出遊(聯袂參加婚禮之類的活動)
這是三個人的架構,接下來是這個架構下擦出的火花
----------------------------
人的個性是會改變的,人跟人是會互相影響的,但一般都是價值觀相互影響下的小改(大改通常要遇到重大事故、疾病或災難);這些小改,足以引發蝴蝶效應,造成巨大的改變。
體現在戲中的兩個角色,也是如此。
萊恩在工作上遇到了娜塔莉,其實就是老派工作觀念遇到了摩登工作觀念的革命火花(revolution)。
萊恩堅持自己的工作方向才適合這個職務的運作,他也不斷解釋與親自示範;但挾帶著公司高層授意與無比自信心的娜塔莉,則認為自己的新倡議才能顛覆這個產業,帶來效率與利潤。
於是她大膽的嘗試了,也觸及到她的盲點並迎來了挫折,這改變了她原本看待這個產業的方式與看待萊恩這個老古板的眼光。
但影響是互相的。娜塔莉也回頭影響了萊恩的單身主義。
在娜塔莉的幾次衝撞下,他開始反思自己過去的那種自由方式是否真的是自己要的;而此時劇本的合理性便在此處彰顯.............這個年紀的男人,如果只是因為一個小孩子的三言兩語就動搖了心態,反而顯得不合理了。
所以在主觀上,先前遇到的那個睿智、聰明、甜美可人、身材姣好(真的很好,那個全裸背影跟測乳.......實在經典)的艾莉克斯更讓他興起了想要"定下來"的念頭。
在客觀上,則是萊恩的妹妹結婚,他受邀參加婚禮竟動了想要帶艾莉克斯參加的念頭,而自由的艾莉克斯也真的去了,且相當稱職地當了一回完美旅伴。在良人美伴的相陪與婚禮現場的浸淫下,"定下來"的念頭更是在萊恩的心中下了實錘。
於是,萊恩的中心思想動搖了,他不只放棄了自己揚名於一時的"空背包理論",更在思切交集下直飛愛莉克斯的所在地,想給她來個驚喜與告白。
只是在他看見艾莉克斯的家庭、家人,聽見她對老公說自己只是個"迷路的問路人"後,忽然懂了,也心碎了。
原來自己只是在感情路上的一個"迷路人",而且問道於盲的找到了艾莉克斯............這個過去風流不羈,可能對不起並傷過許多女人心的花花公子,終究也嘗到了"只是玩玩而已"的苦頭。
過去他遵循著"逢場作戲"、"玩玩而已"的規則遊走在各州、各女人之間是多麼的快樂快意,但沒想到自己真心想定下來時,再回頭聽著女方對他說 : 我們只是逢場作戲,如果你還想繼續這樣下去,再來找我...........時,心中想必悵然若失、百感交集了。
該說是報應嗎?
說"報應"太沉重,我想到中國諺說 "獵犬終須山上喪,將軍難免陣前亡",台灣俚語說"菜蟲吃菜,菜腳死";又或是,我們通俗說一句 "夜路走多終遇鬼"吧~
在這個圈子混,本來就會碰到這種事;只是之前自己身在規則中玩的不亦樂乎,但今日想跳出圈子外,卻發現這個規則竟才殘忍至斯。
不是規則變了,而是萊恩的心態變了,變得不能接受這個規則是這個玩法。
-----------------
最後,原本的娜塔莉以為自己可以在工作上改變這個產業與眼前這個自負自滿的男人,甚至在感情上也好好給這個風流不羈的男人一個震撼教育,好起到撥亂反正之功。
但萊恩在工作上沒被影響,被影響的是反而是娜塔莉。一個個案當事人輕生,讓初出茅廬的娜塔莉徹底被擊垮,因而辭職。
而感情上,自己的男朋友也跟自己提了分手,自己以為的從一而終、自此白頭的想法,還在幾次衝撞中頂撞了萊恩的美好理想,卻在一夕之間變成了一個笑話。
萊恩似乎還是不被動搖的那個?
其實,他還是受到了娜塔莉這個小姑娘的影響,卻在心上人的門前狠狠地滑了一跤,帶著百味雜陳的情緒回到高層旅館看著窗外的風景回顧著自己的所有價值觀。
他也像娜塔莉一樣,曾經以為自己是對的。
但事實一樣不如他所想,甚至無法控制的遭受了挫折。
無可掌握、身不由己、事事沒有絕對的對錯,其實就是人生的寫照;這樣的主線交纏,所要揭示便是如此。
#那到底暗合了什麼道理?
佛教中有「四聖諦」(苦集滅道)之說,其中的「苦諦」中又有"八大苦",裡面有三項是 : 相愛別離、怨憎相會、求之不得。
(能看到這邊,已經很不容易了,我將佛理全部講完,你大概也瘋掉了)
《型男飛行日誌》裡面其實也暗合箇中道理。
萊恩與艾莉克斯、娜塔莉與男朋友,有愛但最後別離;很多員工對公司有愛、對職位有眷戀,最終也要別離;萊恩跟炮友鄰居曾經有愛,但對方成了家,也需別離------這體現了「相愛別離之苦」。
艾莉克斯對家庭有束縛感,卻必然要回家相聚;萊恩對家人有生疏感,且大妹妹對他有不滿,小妹妹對他有所求,最後還需相聚相憎;娜塔莉對萊恩有諸多不滿,見到對方在工作與感情上與自己格格不入,卻因為工作不得不在一起行動...........這體現了「怨憎相聚之苦」。
娜塔莉想要的是穩定的感情、工作的創新、成就與認同,最後皆盡鎩羽而歸;萊恩想要追求那份自己想定下來的女人與愛,最終也在一個巨大打擊下成為泡影;許許多多的公司革員,希望能夠在眼下的工作中養家活口、退休終老,最後仍然被公司革除,甚至還是請外人來開除自己..............這體現了「求之不得之苦」。
一個109分鐘的電影,揭穿了佛理、講遍了人生、演繹了眾生之迷惘、蒼生之苦,實在是結構精實、微言大義的作品。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每個人所經歷不同,所見自然也不同,各花入各眼,你可以看到喬治·克隆尼的帥氣性感、安娜坎卓克的朝氣自信可憐可愛,也能薇拉法蜜嘉的性感、冶豔、知性與美麗的桐體;也可以看看裡面的微言大義、眾生之苦。
是一個細思極恐,不可多得的好作品。
.
.
.
#上次9月6號那篇歪樓歪的利害
#這次認認真真的把內容補正
#你們應該習慣了啦
每週一、三、五的晚上10點半,一起看、一起想、有瞌睡蟲一起養。
====
如果文章能合胃口,請記得按讚、分享、追蹤、搶先看。
#設搶先看的步驟請看這裡 :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2253325874890594
#如何將內文跟連結一起分享的步驟請看這裡 :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2522891261267386
https://today.line.me/tw/v2/article/kMEenw
眷戀何在 在 小小鳥的尋翼之路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這是為延續傷殘津貼和領止痛藥才去的一趟覆診。
腳的問題十年如一日,沒甚麼值得詳述的。倒是初次見面的醫生問我想不想重新吃鬆筋藥,我說不想,因為我要上班。
「假如有手術可以做,你會不會考慮?」我有點愕然,答不出可否,索性單刀直入:「成功率有多少?」
我完全無法理解他為何會提出這個選項。畢竟在我變成腿難以屈、久坐會痛,要靠媽媽幫忙穿脫褲子鞋襪,連跌倒都不能跪地起身的許多年之後,所有人,偶爾包括我自己,也對此習以為常。或者遺憾卻難聽地說,是你都有幸擺脫輪椅了,更不知哪來的運氣絕處逢生、日漸進步,如願考上大學,過上普通人的生活,怎麽就不可以知足一些,接受自己已經藥石無靈?
久而久之,我收起那永遠存在的貪婪,儘管某部份的我始終心不甘情不願。
「我只是把自己代入你的角色,來想像你需要甚麽。」醫生理所當然地說,換着我是你,不用再讀書上學,但準備要踏入社會工作,我最想要的應該是能方便我生活的、雙腳功能上的提升。
老實說我喜歡這個醫生,不只是因為他這句說話,而是他不拖泥帶水、夠直截了當。我一進診症室他便問:「有甚麼是我能幫你的?」我因而可以跳過一切虛假的問好與開場白,乾脆坦露此行的真正目的:「我需要止痛藥。」
而你由始至終都知道並相信,即使未曾噓寒問暖半句,眼前的人同樣真心為你好,更由衷視你為一個有足夠見識去面對世界的應屆畢業生——不然他不會留你在診症室近一個小時細問病史、和你中英夾雜認真討論可行的治療方案,還耐心地聽你抱怨十年前如何在未獲告知全盤風險的情況下接受了不怎麼成功卻扭轉你一生的大手術;不然他每句開首所用的稱謂,就會是「媽媽」而不是「你」。
我遞給醫生一張「殘疾證明書」請他幫忙簽署,說是找政府工時有機會要用的。我屬於肢體傷殘,當中又分為「嚴重」、「中度」與「輕微」三個類別。在確認我不介意(當下忘了補充「可是僱主會介意」)之後,醫生勾選了左邊的方格:「其實我覺得你算是嚴重。」
看見醫生這樣填,從前的我大概會介懷到抱着枕頭痛哭三日三夜才能平復心情。但現在我是真的沒所謂,反正無論如何我也要繼續生存和上班,不會因為你選了「嚴重」,明天我便驟然失去步行的能力,或是可以辭職在家賦閒。就像我頭痛到左邊身幾乎使不上力,也還是要自行推開辦公室厚重的門才能舉步維艱地進廁所吐,吐完照樣拖着疲憊的身軀回座位工作,雖然撐不住的時候難免會在辦公桌上睡着,然後被碰巧路過的老闆撞見。世界不會給生了病的我多半分憐憫,時刻往前的分秒亦不可能為我短暫停留,哪怕我隱約感覺到自己的狀況似乎又比實習前差了一些。
在有限的自由時間裏,我做得最正確的,是不再把珍貴的光陰浪費於治病上面。靠止痛藥存活未必是好,但如果倒下是必然的結果,在這天來臨之前,我起碼竭盡全力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模樣。
而病人的身份,正是我最不希望存留在世人心目中的形象。
//仍然懷著的小心願
求新一年多一年新一段
如果保存幸福一段 這一段 都一樣暖
至少今天你欠缺的 明天見//
眷戀何在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幻影」
年輕時有過一段「刻骨銘心」的戀愛,起初兩人愛得火熱,後來我發現對方與我對這段戀愛的理解不同,大約就是我已經全然投入,而他還無法安定下來(不願再進入一段彼此承諾的關係),理解到這點,年輕的我感到非常悲傷,也很錯愕,還有很強烈的被羞辱感(自尊心太強,自信心又太低)....明知道兩人的關係僅止於此,且會逐漸崩壞,仍在陷溺的我,有時離開有時回來,好像都是自己演的戲,那痛苦更是無法言說,拖磨了幾年,那個永遠不離開,不走近,不拒絕,也不承諾的人,總會在每一段新的關係裡,成為巨大的黑影。
有時想來荒唐,然而,當時身陷其中的我,卻怎麼都繞不出某些鬼打牆的矛盾裡,有些日子,我覺得自己看開了,即使沒法設想未來,我也能跟他相處,不要求,沒有期待。有時,會突然發狂似地,覺得他才是應該「勇於承擔」的人,一開始說要幫助我,最後卻傷害了我.....但,奇怪的是,我無論多麼傷心,難過,任何時候,我從未對他說過一句狠毒的話,好像即使那麼年輕時,我也知道那是我自己的問題,個人有個人的承擔,只是我在演內心戲,他看不出來,或看出來了,無能為力,使我感覺自己孤獨且可笑。
如果是現在的我,可能會少受一點苦。
兩人陷入熱戀,只憑真心,全然沒有計畫,但一旦進入關係,需要具備的,是比「喜歡」「欣賞」「迷戀」「讚嘆」更多的支撐,需要日積月累的愛,需要具體的
協調,需要對關係的進行有共識,所謂的共識都不是一下子建立起的,最初,是你有你的方向,我有我的看法,剛好相和的,覺得真巧,不合的地方,因為愛意正濃,會被巧妙遮蓋,但那些更為尖銳、影響力較大的觀點,比如是否一對一,比如釐清對方以及自己目前與其他人的親密狀態,比如,對同居的看法,對婚姻的看法,對於將來交往之後的相處方式的看法(願意,以及有能力如何去維繫),通常,到了這個階段,有些人最基本的狀態會跑出來,比如對親密關係的恐懼,或對親密關係的依賴,比如,無法承諾,或過度承諾,佔有欲、控制狂、自卑感、猜疑,會在進入愛情關係,變成戀人之後,突然像病毒攻擊,讓我們幾乎「認不得對方」。
然而那才是第一關。
愛情關係,需要一點一點確認,摸索,調整,有時會前進,有時會卡住,有時會倒退,有時,必須分離。這都是單純的「愛戀」不用做的,是因為要有「關係」,所以必須具體落實。
對很多人來說(比如從前的我),愛情就像是突然掉進一台只能前進沒有停靠的火車裡,而且越跑越快,即使上錯車,坐過頭,甚至路線已經改變了,卻沒有任何機制讓我們停止,下車,因為那樣會受傷,會難過(無論是哪一方),人們為了避免痛苦,會停留在車上,直到出軌,或撞毀。
然而,愛情關係不是沒有煞車的行駛,既然是關係,就是可以變化的,正如人生每日的無常變化,進入關係第一個條件,是要知道,既有開始,就有結束(生老病死,愛恨別離),既然是「兩情相悅」的開始,也可以「兩方都接受」的結束。
無法接受「分離」「失敗」「不順利」或「非自願結束」的關係,不要貿然進入關係,因為這些都是關係可能的將來。
另有一種,我們總以為「你愛我了,你一定會....」自動將對方想像成某一種人,或者他必須得成為那樣的人,否則就是傷害我,你要求他忠誠、體貼、負責、照顧、溫柔,彷彿那是被愛之後一定會得到的,但人都是不同的,每個人對愛的表達、愛的能力甚至對愛的理解與想像也不同,年輕時我愛著那人,因為遠距離,每天我都想跟他講話,見了面,就不想回家,我以為「如果你愛我,一定也跟我一樣」。結果,人家沒這樣,我就難過了。
接受關係的可能結束,也要接受關係的「可能挫折」,兩人都有愛的意願,也已經在一起了,但有一方步步進逼,另一方拼命想逃,一個人已經想到白頭到老,另一個人還想著自由自在。當發現對方沒有「只愛你一人」的打算時,感到崩潰,挫折,悲傷,甚至憤怒,「為什麼傷害我?」
愛情裡最叫人不解,或者最難以處理的,就是這種「傷害感」,無論是因為對方不願意承諾,或者是對方承諾了但做不到,不論是他說了實話「沒辦法一對一」,或他說了謊話「說好一對一,但實際上沒辦法」,另一方總會是天崩地裂。
我常想,年輕時的我把愛情看得好大好大,然而卻不懂得如何灌溉這份愛,甚至,不知道如何才叫做付出,怎樣才算是去愛,一點點愛情上的挫折,就足以使我崩潰,足以令我的世界瓦解,於是顯得那個人好像對我做了什麼十惡不赦的事,但實際上,我還沒有建立什麼自我,我的世界也還單薄脆弱,有人愛我,我就將那人用來充實我所謂的「自我與世界」,像充氣一樣,把這份還沒有內容的愛,充到最飽最脹,以為那種感受就是愛。
若是現在的我,會在這個關鍵的時刻,與他詳談,我會有比當時更大的勇氣聆聽他不能承諾的原因,願意撇下自尊與個人面子,去理解為何兩人肉體上的親密卻無法帶來關係上的進展,他能不能承諾,要不要與我廝守,無關我個人好壞,與價值無涉,那是對方的人生選擇,對方基於他的意願,做了一種感情關係的選擇,有時不如我所願,難免失落,但也僅就失落而已,因為即使戀愛中人,也該有權利做自己的選擇,已經愛下去了怎麼辦,道不同,分開走吧。
要能分辨該下車,該轉彎,該停車,該有不讓彼此墜毀的解決方案,愛情不是失控的列車,兩個自由的成人,要有能力做出對彼此最好的判斷。
但前提是,不要害怕挫折,不要因為失落而把原有的愛炸碎。
認識一個人,深入理解他,親密與他交往,本就是冒險,這份冒險,使我們擴大了生命的可能,這份冒險,當然也可能會是我們痛苦心碎。
然而,真正使人痛苦心碎的,往往是自己內在原有的東西,愛人給予我們的挫折,他的猶豫不決,甚或他的背叛,或他的離去,只是促使我們去看見自己內在那份脆弱、恐懼、那塊還受傷的地方。
於是,說了做不到的承諾,答應了沒完成的事,輕易說出口的諾言,或者,不知為何的謊言,這些,就像是生命用來測試我們到底是一個如何的人,我們可以如何面對挫折,面對失落,面對他人善意或惡意的傷害,我們如何判斷何者為傷,何者只是彼此不同造成的摩擦,我們如何在受到挫折,面對失落,遭到傷害時,能夠保有自我,不輕易被虛幻的情緒摧毀,要如何能從痛苦裡,找到愛的價值。
看清楚這一切,會發現,即使得到愛,或失去愛,除卻在戀愛裡的狂喜時刻以為什麼都有人共享,以為快樂時光總會延續到永遠,忘記了自己的責任,進入一段愛的關係,實際上要承擔更深刻的生命重擔,必須具備更完熟的力量,不只是不離開,不背叛,願意白頭到老,如此而已。愛的能力,甚至包括毅然放下,包括成全,包括諒解,包括放開。
尊重每一個階段,每個人的選擇,並設法理解他人,尊重對方的選擇,也設法理解自己的感受,不逃避痛苦,不躲到被害者的角色裡,痛苦不會是永遠的,除非你想要讓這份痛反覆繼續。
愛情關係是兩個人互動的結果,無論是自己的不安全感,對於孤獨的恐懼,害怕失落,或無法抉擇,是對於過往甜蜜的眷戀,甚至已經是對於關係的依賴,把人生問題全都轉嫁到愛情問題上,這些,那些,點點滴滴,愛情的挫折,往往反映了我們的現況,我們內心的實景,然而,既是自己內心的風暴,也就只有自己才能平息。
無法想像失去他的生活?一想到過去的快樂,就痛苦得受不了?覺得受傷了?感到被欺騙?覺得「一開始根本不是這樣」,「為什麼要這樣對待我?」放下這些,放下那種不甘,不平,甚至想要報復他的感覺,讓自己像一個成人那樣,可以妥善地處理一段關係,不必什麼都要靠對方的善意,你自己就可以終止這些輪迴。
你自己就可以走出去,當然也可以找到自己新生的路。
選自《我們都是千瘡百孔的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