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ile for me,Smile for you
我一直深信,年少時,有些流行歌曲的陪伴。
當時的旋律,歌詞,演唱著的畫面,
將讓記憶深深地烙印了下來。
回味,在許久日子之後。
雖然,回首,總是令人感受到歲月的不留情。
但一步一步的走來,也在這人生的路途上,留下許多難以忘懷的情。
今天,Netflix上,補看了《天橋上的魔術師》第六集。
劇中,不時傳來這首河合奈保子スマイル・フォー・ミー。
Smile for me,Smile for you
當然,自己熟悉的,是金瑞瑤的飛向你飛向我。
回到劇中,很是心疼那青春年少的Nori,面對自己性別認同,那不被了解的苦楚,與大環境不友善的殘酷。
面對多元性別,我一直認為請尊重每個個體,屬於他自身的傾向、決定與自由。
スマイル・フォー・ミー 河合奈保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HklikMucig
金瑞瑤 - 飛向你飛向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Lmg_1Uc6r8
延伸電影閱讀
英國電影《我是女生》(Just Charlie)(2017)
「「我」在裡面
但感覺沒人看得見「我」
每個人都跟我說話,也聽得見我
但他們說話的對象不是我
是這個軀殼
他們是在跟陌生人說話」—查理《我是女生》
當身體被另外一個性別困住了,內心裡,那個角色,很想掙脫出來。壓抑許久的念頭,終究抵擋不住,內心那股,真正對自己的認同。
一部關於性別認同的英國電影。讓我們試著走進一位14歲的青少年,如何面對長期以來的困惑。
到底是外在身體的男生性別,抑或是在心底裡面那個女生性別,哪個才是真正的自己?
性別認同的壓力,不止於在當事人,面對自身壓力的調適與因應。同樣的,身旁的父母,該如何來看待,這看似突如其來,但是卻一直存在的自然問題。但既然是自然,那為何又會是一個問題?—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香港電影《翠絲》(Tracey)(2018)
禁錮的靈魂,被困在錯誤的身體軀殼裡,很難讓自己呼吸。
不想要再壓抑,自我表露,需要有勇氣,一切只為了能夠做屬於真正的自己。
跨性別,不是問題。問題在於一般人,如何來看待與接納跨性別這件事。—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法國、比利時電影《我的美麗爸爸》(Lola Pater)(2017)
當25年,未再見面的父親,再度出現在眼前,卻是女人的裝扮。對於剛喪母的兒子來說,真的是情何以堪。
面對自己的跨性別,從異性戀男子轉變成同性戀女子,身為一個父親,該如何向兒子自我表露,自己的性別,以及過往那一段,禁錮在內心囚牢裡,而後自由開展的心路歷程。
然而,親情之間,仍然讓自己鼓足了勇氣,向兒子自我表露,與期待維繫親情。
一部關於父子關係修復,法國、比利時電影《我的美麗爸爸》(Lola Pater)(2017)。—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法國紀錄片《性別重置》(Devenir I'll ou Elle)(Becoming he or she )(2017)
跨性別的兒童青少年,被困在錯誤的身體軀殼裡。
被禁錮的靈魂,很難讓自己呼吸。
不想要再壓抑,只為了能夠做屬於真正的自己。
面對性別不安,生活周遭不友善環境,以及被誤解的狀態。
其實,這些孩子在內心裡,非常清楚自己的性別角色。
出櫃,自我表露需要有勇氣。
出櫃,需要周圍重要他人,以及大環境的友善支持。
跨性別不是問題,問題在於我們一般人如何來看待跨性別這件事。
當我們能夠接納跨性別,這些孩子就不存在有所謂的問題。
許多的自我衝突,來自於生活周遭的不以為然,或者是不友善的惡意對待。
我們都想要干涉別人,期待別人能夠按照自己的意思去生活。
這些孩子不想要再成為雙面人,不想要再為了別人的期待而活。
這些孩子只想要,很單純的,做自己。自己認定的自己,如此而已。—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巴基斯坦紀錄片,《跨性別者:巴基斯坦的公開秘密》(Transgenders:Pakistan’s Open Secret)
「每一位跨性別者都應該有工作。」是一種自我的選擇,或是被迫的無奈。巴基斯坦跨性別者,追求生存與生活的尊嚴,和基本的接納與尊重。—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阿莉芙》(Alifu, the prince/ss)
因為《大佛普拉斯》裡的肚財陳竹昇,特別 follow 獲得2017第54屆金馬奬最佳男配角獎電影《阿莉芙》。一部值得關注的跨性別者議題電影。《阿莉芙》(Alifu, the prince/ss)—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台灣紀錄短片,《筑位》(SHe)
接納與尊重每一個人的選擇。一部關於跨性別者(男跨女)與女同志之間婚後的生活日常。—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圖片來源:IMDb,MOD,Netflix)
《換身》(The Swap)
青春期很不一樣,對於自我概念的形成,除了來自於外表、興趣、能力與所結交的朋友之外。當中,有很大部分受限於別人對於自己的評價與認定,而形塑出自我的意象,也關鍵地影響到能否接納自己的一切與改變。
青春期很是壓抑,除了面對生理上,賀爾蒙所帶來的衝擊,內心也不時興起困惑波浪。外加同儕或手足言語的數落、揶揄、玩笑、排擠與比較,往往產生自我否定與懷疑,而想要逃避。
我們總是容易以自己的主觀經驗與框架來看待生活周遭他人。特別是更難去理解與想像不同性別同儕的內心與外在,日常生活與生命困境到底是什麼模樣?
《The Swap》一本很特別的小說,將為你遞上一把走進內心世界的奇幻鑰匙。藉由愛莉與傑克兩位青春期孩子,「妳是我,我是妳」「我在傑克的身體裡,而他則在我的身體中。」瞬間交換位置,交換人生。
當角色互換,我們才驚訝於別人的人生與生活,竟是那麼如此地不可思議,和原先預設的情況那麼不一樣?透過性別身分互換,進入對方的世界,同理對方的感受。讓你從別人身上,也看見自己,了解自己,改變自己。
或許我們在實際生活中,無法像愛莉與傑克轉換身分,體驗別人的生活。但是我們卻可以透過閱讀《The Swap》,讓同理、自我認同與接納,在內心裡自然地穿梭。-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換身》(The Swap)作者: 梅根.蕭爾 原文作者: Megan Shull 譯者: 柯清心 出版社:幼獅文化
真的出現了爸爸換人演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Smile for me,Smile for you
我一直深信,年少時,有些流行歌曲的陪伴。
當時的旋律,歌詞,演唱著的畫面,
將讓記憶深深地烙印了下來。
回味,在許久日子之後。
雖然,回首,總是令人感受到歲月的不留情。
但一步一步的走來,也在這人生的路途上,留下許多難以忘懷的情。
今天,Netflix上,補看了《天橋上的魔術師》第六集。
劇中,不時傳來這首河合奈保子スマイル・フォー・ミー。
Smile for me,Smile for you
當然,自己熟悉的,是金瑞瑤的飛向你飛向我。
回到劇中,很是心疼那青春年少的Nori,面對自己性別認同,那不被了解的苦楚,與大環境不友善的殘酷。
面對多元性別,我一直認為請尊重每個個體,屬於他自身的傾向、決定與自由。
スマイル・フォー・ミー 河合奈保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HklikMucig
金瑞瑤 - 飛向你飛向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Lmg_1Uc6r8
延伸電影閱讀
英國電影《我是女生》(Just Charlie)(2017)
「「我」在裡面
但感覺沒人看得見「我」
每個人都跟我說話,也聽得見我
但他們說話的對象不是我
是這個軀殼
他們是在跟陌生人說話」—查理《我是女生》
當身體被另外一個性別困住了,內心裡,那個角色,很想掙脫出來。壓抑許久的念頭,終究抵擋不住,內心那股,真正對自己的認同。
一部關於性別認同的英國電影。讓我們試著走進一位14歲的青少年,如何面對長期以來的困惑。
到底是外在身體的男生性別,抑或是在心底裡面那個女生性別,哪個才是真正的自己?
性別認同的壓力,不止於在當事人,面對自身壓力的調適與因應。同樣的,身旁的父母,該如何來看待,這看似突如其來,但是卻一直存在的自然問題。但既然是自然,那為何又會是一個問題?—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香港電影《翠絲》(Tracey)(2018)
禁錮的靈魂,被困在錯誤的身體軀殼裡,很難讓自己呼吸。
不想要再壓抑,自我表露,需要有勇氣,一切只為了能夠做屬於真正的自己。
跨性別,不是問題。問題在於一般人,如何來看待與接納跨性別這件事。—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法國、比利時電影《我的美麗爸爸》(Lola Pater)(2017)
當25年,未再見面的父親,再度出現在眼前,卻是女人的裝扮。對於剛喪母的兒子來說,真的是情何以堪。
面對自己的跨性別,從異性戀男子轉變成同性戀女子,身為一個父親,該如何向兒子自我表露,自己的性別,以及過往那一段,禁錮在內心囚牢裡,而後自由開展的心路歷程。
然而,親情之間,仍然讓自己鼓足了勇氣,向兒子自我表露,與期待維繫親情。
一部關於父子關係修復,法國、比利時電影《我的美麗爸爸》(Lola Pater)(2017)。—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法國紀錄片《性別重置》(Devenir I'll ou Elle)(Becoming he or she )(2017)
跨性別的兒童青少年,被困在錯誤的身體軀殼裡。
被禁錮的靈魂,很難讓自己呼吸。
不想要再壓抑,只為了能夠做屬於真正的自己。
面對性別不安,生活周遭不友善環境,以及被誤解的狀態。
其實,這些孩子在內心裡,非常清楚自己的性別角色。
出櫃,自我表露需要有勇氣。
出櫃,需要周圍重要他人,以及大環境的友善支持。
跨性別不是問題,問題在於我們一般人如何來看待跨性別這件事。
當我們能夠接納跨性別,這些孩子就不存在有所謂的問題。
許多的自我衝突,來自於生活周遭的不以為然,或者是不友善的惡意對待。
我們都想要干涉別人,期待別人能夠按照自己的意思去生活。
這些孩子不想要再成為雙面人,不想要再為了別人的期待而活。
這些孩子只想要,很單純的,做自己。自己認定的自己,如此而已。—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巴基斯坦紀錄片,《跨性別者:巴基斯坦的公開秘密》(Transgenders:Pakistan’s Open Secret)
「每一位跨性別者都應該有工作。」是一種自我的選擇,或是被迫的無奈。巴基斯坦跨性別者,追求生存與生活的尊嚴,和基本的接納與尊重。—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阿莉芙》(Alifu, the prince/ss)
因為《大佛普拉斯》裡的肚財陳竹昇,特別 follow 獲得2017第54屆金馬奬最佳男配角獎電影《阿莉芙》。一部值得關注的跨性別者議題電影。《阿莉芙》(Alifu, the prince/ss)—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台灣紀錄短片,《筑位》(SHe)
接納與尊重每一個人的選擇。一部關於跨性別者(男跨女)與女同志之間婚後的生活日常。—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圖片來源:IMDb,MOD,Netflix)
《換身》(The Swap)
青春期很不一樣,對於自我概念的形成,除了來自於外表、興趣、能力與所結交的朋友之外。當中,有很大部分受限於別人對於自己的評價與認定,而形塑出自我的意象,也關鍵地影響到能否接納自己的一切與改變。
青春期很是壓抑,除了面對生理上,賀爾蒙所帶來的衝擊,內心也不時興起困惑波浪。外加同儕或手足言語的數落、揶揄、玩笑、排擠與比較,往往產生自我否定與懷疑,而想要逃避。
我們總是容易以自己的主觀經驗與框架來看待生活周遭他人。特別是更難去理解與想像不同性別同儕的內心與外在,日常生活與生命困境到底是什麼模樣?
《The Swap》一本很特別的小說,將為你遞上一把走進內心世界的奇幻鑰匙。藉由愛莉與傑克兩位青春期孩子,「妳是我,我是妳」「我在傑克的身體裡,而他則在我的身體中。」瞬間交換位置,交換人生。
當角色互換,我們才驚訝於別人的人生與生活,竟是那麼如此地不可思議,和原先預設的情況那麼不一樣?透過性別身分互換,進入對方的世界,同理對方的感受。讓你從別人身上,也看見自己,了解自己,改變自己。
或許我們在實際生活中,無法像愛莉與傑克轉換身分,體驗別人的生活。但是我們卻可以透過閱讀《The Swap》,讓同理、自我認同與接納,在內心裡自然地穿梭。-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換身》(The Swap)作者: 梅根.蕭爾 原文作者: Megan Shull 譯者: 柯清心 出版社:幼獅文化
真的出現了爸爸換人演 在 魏如萱 waa wei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也想吃。🍱
#表弟很會寫作✏️
#請按他讚 👍🏻
《日常》
總是坐在樓下吃便當的房仲換人了,從另外一個年輕人換成另外一個年輕人,兩者的外貌看上去沒有什麼不同,第二個看起來比較健談的感覺,但我沒跟他說過話。
大樓來了一位新的管理員,原本滿頭白髮,看起來像是日劇《unnatural》裡好脾氣部長的管理員還在,管理員有好幾個,但少了誰,誰被替換了,關於這點我卻一點印象都沒有,感覺有點像是腦袋裡的什麼東西被抽掉了,記憶是那樣一點一點的消失的嗎?
小時候紅極一時的西班牙小說《風之影》的開頭,年幼的達尼從床上哭醒,一路朝父親狂奔而去,當最後他緊緊抱住爸爸後,對她說出,怎麼辦,我記不清楚過世媽媽的臉了,即使是在思念的人,有一天都會忘記他的面容嗎?或是只是年少時的記憶特別容易消逝,小時候能裝進腦裡的東西太少,而快樂的記憶想必是首要。
遺忘書之墓系列,﹝風之影是第一集﹞在前年終於出了第四集,或許這樣的系列就告一個段落了,但我其實最喜歡的腳色是第二集的主角馬汀,因為他是一個擁有相當悲劇性格人生的傢伙,我喜歡看遇到絕望事情的人努力奮鬥的故事,去看了一下網路上的書評,時間停止在2012年,不知不覺離那樣的日子也過了七年,那時候的我們還相信著世界末日,大學好成績的女同學在21號發文,如果就這樣死去的話,其實也沒關係,但我不曉得,他想把這句話作為最後的墓誌銘,對這個世界道別,或她其實只是在故作鎮定。
住在我家公寓隔壁﹝或是隔壁的隔壁﹞的老人家在晚上又開始不停的咳嗽,每次聽到他的咳嗽聲就會不自覺想到住在花蓮的老媽,隔壁的隔壁住著一個應該是熱衷電玩的傢伙,他會在晚上非常的熱情的飆著各種國罵,一開始覺得很吵,但不知不覺就習慣了,我想他今天的遊戲也不太順利吧,雖然我也會打電動,而我也了解遊戲不順利生氣的感覺,但我對遊戲裡的人物罵人這件事情並沒有任何興趣。
前一陣子跟很像村上龍書裡人物的大學朋友見了面,不知為何他長相沒什麼變,他一看到我就說,「唷,頭髮愈來愈長了,愈來愈像藝術家囉」,不曉得是不是客套話還是他真的這麼想,但我其實只是想試試看留長髮的感覺而已,但見到隔一年沒見的大學同學其實還是很開心。我們在一家火鍋店吃東西,聊著大學時會聊的那些「奇怪」的話題,有些東西看起來相當偏激,而且可能是說出後這個世界會大聲撻伐的言論,不知為何跟他聊天的時候卻能輕鬆地說出口,有很些荒謬的歪理,我們也都彼此認同。
「如果你之後回花蓮的話,我們大概下次見面是十年後了呢。」他一邊吃著火鍋一邊這樣跟我說,雖然我跟他住得很近,通常是一年見一次面,而且見面的時候不知為何通常不會有任何其他人,就是這樣一對一的吃東西,但不知為何不覺得跟上次的見面間隔很久,或許我們是那種不需要靠經常見面來維繫感情的對象。
「重要的事情只要自己知道就好了吼。」開車送我回家的路上,不曉得聊到了什麼話題,我已經忘記了,但我們下了這樣的結論。
夏天開始接近了,我也偶爾會習慣穿著背心出門,但路上依然沒有看到穿著清涼的辣妹,也許是真正的夏天還沒來吧,習慣去健身房的日子大概也過了三個月有餘,雖然在健身房偶爾會看到辣妹,但為了避嫌反而連頭都不敢往那邊看,反而變成一個僵硬的坐姿,遇到的時候也盡量先做離辣妹比較遠的器材,這樣的事情不知不覺就變成了習慣。
前幾天跟住在台北,喜歡看特別電影的朋友聊到之前一起看電影的經驗時,他指出「你常在電影很奇怪的地方哭。」,對此我並沒有任何印象,嚴格來說,我的確是會在獨自看電影的時候偷偷落淚,但跟別人一起去看電影流淚的經驗,我倒是一次也沒有,可能覺得是羞恥吧,但也不曉得,他說的那個我是不是平行時空的我,還是我真的有不小心哭過,距離上次一起看電影也過很久了。
最近覺得吹口琴很有趣,所以也買了口琴,但找不到適合練習的地方而苦惱。
夏天、健身房、吹口琴,有些新的事情出現,有些不知不覺成了習慣。
無聊的寫些東西,在半夜聽民謠,看些有興趣的書,或是演講,聽好樂團的歌,雖然未來可能也會因為時間、環境、年紀、身處的狀況改變,但有些東西可能是永遠不會改變的。
如果可以的話,明天中午想吃鰻魚便當這樣的奢侈品。
──《阿區寫於2019.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