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備」是為了解決問題,而不是侮辱人】
責備孩子時,請不要忘記我們的初衷,是要幫助孩子變得更好,而不是打擊孩子的自尊。「責備」不是比賽看誰講話比較難聽,也不是比較刻薄,而是要讓孩子願意改過、變得更好。
「相罵沒好話」而且常常很傷人,更何況對象是一個孩子呢?帶著罵人的口氣,對著孩子說教時,孩子如果完全不理會,傷到的會是罵人的你;但如果孩子真正聽進去了,傷到的卻會是孩子的心......
👉看更多:https://cplink.co/92LwFTjc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影響力,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聽花媽說說話』播出時間:每週二晚上8:00,敬請訂閱影響力 【聽到了,但真的聽懂了嗎?】 本集簡介:我們用耳朵聽,接受訊息,大腦分析,再輸出回應 但在這個過程當中,你真的有瞭解對方真正要傳達給你的是甚麼意思嗎? 還是只是自以為聽懂了,或甚至是誤會了別人的意思呢? 今天花媽就要以她親身經歷的趣味...
真正聽進去 在 洪孟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4.0預算紓困刻不容緩 該修正該補助要快 不要讓需要的民眾變成紓困孤兒!」
三天連假過後立即上工!立法院聯席會議今天進行實質審查「紓困4.0」追加預算案,希望能夠完成初審力拼本周可以三讀通過,提案眾多真的希望許多民眾反映沒被紓困到的心聲,還有機會做滾動性調整,放寬門檻將需要照顧的民眾納入政府紓困補助方案中!
首先攸關疫苗問題,國民黨團要求政府必須公平合理分配疫苗、衛福部也應該針對施打疫苗祭出鼓勵措施,更該對於疫苗施打風險提出救濟補償措施;另外,政府也應該設立新冠疫苗到貨及分配縣市數量及接種儀表板,將訊息透明公開!
對於天氣炎熱三級警戒民眾都宅在家,導致夏季電費一定會爆增,民意希望要暫緩夏季電價的聲浪,黨團也要求經濟部一定要取消6月夏季電費計價。
必須強調的是,因為疫情嚴峻,這次第三次追加預算,舉債 2600億元,在野黨沒有阻擋為了就是要救急幫助百業先解困,但是對於許多紓困條件比去年更嚴、紓困對象名額變少,甚至還有始終被排擠在補助之外的「紓困孤兒」,孟楷希望各部會不要只是交差了事,利用還有三天的朝野協商階段,將人民的需求真正聽進去,再做調整修正,讓所有真的需要的民眾都能被政府紓困關照到!
真正聽進去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後母學:放鬆是刻意的學習】
昨天Z阿姨的貼身觀察報告,大受好評,也讓所有媽媽大開眼界,於是紛紛留言讚嘆,甚至提出不解。
讚嘆是:原來當媽的可以這樣放鬆到什麼都沒在管。
不解是:什麼都沒在管,蛀牙了、皮囊炎、感冒怎麼辦?
其實Z阿姨看到我鬆的一面,讓我很感動,因為這一切的「鬆」,都是刻意學習「放手」而來。
我的個性裡,拘謹大過狂放,細緻大過粗心,規劃大過隨性,按部就班大過任意妄為。所以我過往的性格與慣性,就是個「嚴謹」之人,這樣的人,成為一個母親之後,便是一個「嚴格的母親」。
因此,過去我是個要求孩子聽話的母親,孩子不服從,我便動手教訓,所以我亦是個傳統母親,教養孩子我一套標準流程,孩子乖,我便稱讚,孩子不乖(或發脾氣)我便懲罰,獎懲分明的結果,別說我自己的孩子跟我彷彿陌生人,連我的姪子姪女都非常怕我。
從嚴格到放鬆,我確實走了一條非常辛苦的道路,因為放鬆根本不是我的本質,因此我得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我是我,孩子是孩子」。
當同一個行為,不停重複到兩週以上,那個行為就會成為慣性。因此當我決定改變之後,刻意的練習,讓我體質有了不一樣的改變。
然而,「放鬆」究竟要放到多鬆?都不用管嗎?不管的教養,真的就會培養一個獨立自主的孩子嗎?
我這才意識到,「鬆」是姿態與心態,只要把一個大前提做好,我就可以安心的放鬆,這個大前提就是我在書裡提及的「界規」。
界,人與人之間的安全距離。
規,管理群體的事務與方向。
只要在家庭裡,將界規設置好,每個人都在安全的界規發展,身為教養者的母親,就兼顧了「管理」與「放鬆」,這是身為母親的職責,也是母親的權限。
譬如,昨天留言,許多父母對「放鬆」感到困惑與焦慮,提問:刷牙不用管嗎?洗頭不用管嗎?洗澡不用管嗎?感冒不用管嗎?
我不是不管,而是我將「界規」設置好之後,就大膽的放手讓她們去嘗試,而我只要「陪伴」孩子即可。
洗澡,在我的家庭裡,三個孩子四歲開始自己洗澡,四歲之前,是我的責任,所以由我管理(這便是管),四歲之後,是孩子的責任(這便是界規)。
洗不乾淨怎麼辦?
為了讓孩子盡量趨近「洗乾淨」,因此在一開始放手時,我會在旁邊看著孩子,教導孩子該怎麼洗,並且告訴孩子,每一次洗完後,記得要用手摸一摸全身上下,感覺滑滑的,就是沒洗乾淨。
當孩子一次又一次做的完熟,我便退出來門口等孩子洗澡,洗完後我會摸摸孩子的身體,檢查孩子是否沖洗乾淨,這個階段亦會維持一段時間,確認沒問題後,才會再往後退一步,直到完全放手讓孩子洗澡。
意思是,從我的責任下放到孩子扛起責任的過程,我做了幾個關卡上的布置,並非什麼都不管,而是一步一步的放手不管。
孩子長大的過程,亦是我放手的過程。
把孩子功課還給孩子之前,我亦是陪著孩子寫功課,欣賞孩子寫得很認真,鼓勵孩子大膽的自己完成,之後才真正的放手讓孩子自己發展,承擔自己寫功課的職責。
現在,問題來了,如果孩子原本已經學會自己寫功課,突然某一天,又不寫功課了,而且情況屢屢惡化該怎麼辦?
此時,我會視情況介入,如果必要,我會重新「陪伴」孩子回到理想的「界規」上,以對話探索孩子的困境,為孩子重新設置適合他的界規,重新調整方向,再陪孩子走一段習慣養成之路,然後再一次慢慢的「放手」,達到「讓孩子承擔責任」的目標。
以文字描述,可能太過抽象,大家回想我在書裡提及「三三對英文拒學」的那個例子就可以完全明瞭。
當三三拒學英文,我做的工作就是:1.貼近孩子2.以對話啟動孩子覺知3.讓孩子產生學習意願4.陪孩子走一段學習之路5.三三重新拾回學習的自信6.放手讓孩子承擔學習責任。
所以我教養孩子要達到放鬆的目標之前,應有幾個重要進程,那就是:1.陪孩子養成慣性2.放手讓孩子承擔責任3.遇到挫敗(困境)重新陪伴孩子培養自信4.再放手讓孩子承擔5.完成獨立。
現在,重點來了,從「陪伴到放手」該花多久的時間?
我想這就是我與大部分母親的最大差異是,因為我從陪伴到放手,中間的時間花費的時間,是非常快速的,而其他的母親可能窮其一生都在學放手卻不得其門而入,導致親子關係不斷拉扯與傷害。
究竟該花多久時間才是好的,我的答案是:越快越好。
因為父母干涉多一天,孩子就晚一天成長,因此當孩子穩定,父母就要學會「大膽放手」讓孩子成長。
一如Z所言,所謂「鬆」,實情其實是:
『「以自己為優先」表面上看起來絕絕對對是後母無誤,但再進一步細想,老師隨時保持內在的平穩,時時觀照自己的內在,先滿足自己再滿足別人,不正是愛自己的最佳示範!
而所謂「沒在管」,其實是鬆綁舊式傳統親子的框架,讓自己跟孩子都得到真正的自由。再者,老師也從不把孩子的責任扛在肩上,更不執著孩子未完成的事項,反而只是很專注的活在當下,所以她總是可以沒有負擔,內在飽滿的,輕盈自在的跟孩子玩在一起,孩子一旦得到媽媽專注的陪伴,情感上建立起穩定的親子關係,親子之間的連結也就越容易順暢,所以即使沒用框架在管,孩子也能勇敢地負起責任,走向完整的成熟之路!』
昨天粉專有個認真的學習者「薛連進」,分享Z阿姨寫的「後母教養哲學」時,他也寫了自己的觀察報告,寫的甚是貼近我日常生活中實際狀況,一同分享給大家。
【不為人知的後母真相】文:薛連進
雖然這篇〈後母的教養學〉是用「後母」來形容李儀婷老師,不過實際上是截然不同的觀點出發,得到的結果當然也不一樣。
我剛好這陣子在看儀婷老師的《薩提爾的親子情緒課》,看了之後就更清楚老師的教養哲學是怎樣。
簡單來說,她的確很多事都不管,別人的管教方式不管(包括她先生的),孩子的各項生活細節不管,孩子的功課不管,只要不是孩子主動來找她,除非是影響到身體生命,否則她真的幾乎不「主動」介入。(不過所謂的不管,詳細的不管到什麼細節,建議有興趣的朋友還是要實際看過老師的文章或書籍才會比較清楚,畢竟她是很愛孩子的,不是不愛)
每一次事件的發生,她都會先關照自己的情緒,確定自己情緒穩定了,時機適當了,才會介入,才會跟先生、孩子們談話。
這確保了她的情緒穩定,不會在談話中不小心出現情緒化的語言。在書裡看到她與先生、孩子的談話時,我就常常覺得,她為什麼可以這麼平穩?幾乎書中提及的每個事件我自認都無法如此平心靜氣的面對,但是她幾乎都可以。
她在書中強調過好幾次,「規則越少越自由」,除非是真正對她而言非常重要的,不然她就是會放著孩子去做。
當然,這不代表她幾乎不管孩子。相反的,她引導的能力非常強,她情緒穩定,口氣溫柔,使用的字句聽不出嚴厲與過份的期待,因此孩子才能真正的把心底話說出來,也才能把她的話真正聽進去,而不是一切都當耳邊風。
老實說,她的功力太強了,我自認做不到,目前連30%恐怕都做不到。不過她也不是一開始就這樣的,大女兒剛出生的前三年吧,她的行為其實跟多數的父母差不多,是在學薩提爾好幾年後,而且是很認真的學,很落實的用,才有如此巨大的改變。
而且她看起來不是說一套做一套的人,不管是近距離觀察她的友人,還是她的大女兒,給她的評價都是跟她所說的似乎一樣。
目前我應該做不到她的三成,但慢慢學、慢慢磨,總會越來越好的。
♥還想看Z阿姨寫觀察報告嗎?趕快留言呼喊Z阿姨。
♥「故事表達營」還剩兩個名額,可私訊詢問小編相關細節。
♥兒童暑期「故事表達營」課程資訊:https://reurl.cc/MZxQ5X
教養工作坊:
🔥 2021年9月台北親子教養工作坊:https://reurl.cc/1gGbAX
🔥 2021年11月高雄親子教養工作坊:https://reurl.cc/WEgL6Z
🔥 2021年12月台中親子教養工作坊:https://reurl.cc/e9g8rb
以上工作坊三人以上團體報名另有優惠,請洽「長耳兔心靈維度」https://reurl.cc/kV2VZn 私訊詢問
真正聽進去 在 影響力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聽花媽說說話』播出時間:每週二晚上8:00,敬請訂閱影響力
【聽到了,但真的聽懂了嗎?】
本集簡介:我們用耳朵聽,接受訊息,大腦分析,再輸出回應
但在這個過程當中,你真的有瞭解對方真正要傳達給你的是甚麼意思嗎?
還是只是自以為聽懂了,或甚至是誤會了別人的意思呢?
今天花媽就要以她親身經歷的趣味小故事來與你分享:你真的聽懂了嗎?
趕快按下「訂閱」影響力頻道,最即時、最有料的影音節目一集都不漏看。只要每天花5分鐘時間,就能輕輕鬆鬆提昇自我的實力!
+ 看更多聽花媽說說話:http://seepower.tv/author/guest_05/
關於卓惠珠:
人稱花媽的卓惠珠,台灣媒體稱她為亞斯教母,育有一子一女。其中大兒子在國小時確診為輕度自閉、難以區分為高功能自閉或亞斯柏格症。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卓惠珠受到親人、ASD家長和特教老師,以及各方專業人員的協助,所以決定盡自己所能,回饋ASD族群。不僅出版四本自閉症相關書籍、辦理上千場輕度自閉相關課程,每年更受到各級學校邀約演講150場以上。
+ 影響力官網:http://seepower.tv
+ 影響力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seepower.tv/
+ 加入影響力Line@:https://line.me/R/ti/p/%40cph9985f
-
影響力於2018年正式上線,由讚點子數位行銷有限公司發起,在這裡,我們匯集了台灣各領域的專業人士,包括國際、財經、職場、親子、兩性、教育、藝術等領域,成為我們引領社會脈動的「達人」,透過影音傳播的力量,帶來超越世代的影響力!
下一個十年,你準備好和達人一起充實自己嗎?
2018年,期待與你一同創造全新的知識影音元年。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p2ORoN5vuuI/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DZpct_UNbs4SJC-czadTQFDy0NaQ)
真正聽進去 在 淨空法師:天天聽經,真聽進去了嗎?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是因為你不知,天天聽經不知道,沒 聽進去 ,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 真搞清楚、搞明白了你才會 真正 發心,只要一發心,無量劫的煩惱習氣都能夠消除; ... ... <看更多>
真正聽進去 在 靠北影視's post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靠北影視13433 真正聽進去的沒幾個主管說的話全成廢話某房的干脆不要來上班就好了累死某人了投稿日期: 2021年1月29日21:47 CST. ... <看更多>
真正聽進去 在 thread:[溫故]當你真正聽進去時所會發生的事- tal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 看板
精華區
最舊
‹ 上頁
下頁 ›
最新
[溫故]當你真正聽進去時所會發生的事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