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陣子大家齊心抗疫,伴侶一起宅在家的日子變多,很多人因此開玩笑說「明年又會有防疫寶寶潮了!」、「搶衛生紙之餘,也該搶保險套」。身為結婚多年的婦產科醫師,我一定要講句潑冷水的話,動物遇到災難都會自動節育了,更何況是人類的性慾比起動物更是複雜許多!。
這讓我想起,過去在門診,就常遇到女生因性慾低落來求診,無奈地表示從以前到現在都不曾主動想要,性像是個負擔、是為了求子不得不的行為。另外也常有產後媽媽生完後發現性行為容易疼痛,擔心是傷口沒癒合導致。但經內診檢查後,我發現絕大部分的狀況並非身體出問題,而是因性慾低落,自然使得肌肉緊繃、因而導致潤滑不足,產生疼痛。
其實每個人對性的渴望程度本來就大不同,就好比食慾,有些人總樂於思考下一餐要吃什麼、該ubereat還是自己煮、要吃鼎泰豐還是滷肉飯,但也有人天生對吃不感興趣,每天中餐可吃同一家店、甚至只喝黑咖啡、餐餐粗茶淡飯也不在意。不過不同的是,食慾太好、太差可能會影響體重、體脂,但性慾的個體差異並不會影響到健康。根據統計,甚至有百分之一的人天生就對他人沒有性慾,被歸類為無性戀。
而且,女性的慾望還容易受到雌激素影響,好比排卵前因雌激素濃度高,部分女性會特別有慾望,經前則會因煩躁、胸漲胸痛,排斥和其他人有肢體接觸。這其實是很自然的現象,因為生物設定就是排卵期前受孕率高。這也就是雌激素為何又稱做動情素的原因。另外也常有孕婦在門診害羞地和我說,懷孕後性慾特別強烈,性行為次數頻繁外,晚上還會做春夢,在夢中高潮導致子宮收縮,讓她覺得自己很奇怪,也擔心影響胎兒。其實這一點都不奇怪,孕期雌激素上升,的確會讓情慾特別高漲,但只要沒出血,孕期性行為甚至高潮引發的宮縮並不會影響胎兒,也不會增加早產風險。
相對的,產後泌乳激素升高、雌激素大幅下降,使得陰道分泌物減少、易乾澀,再加上照顧新生兒根本很難睡飽,當然容易性趣缺缺,甚至性交時也容易疼痛。�
所以當妳的性慾和伴侶不一致時,不需要立刻自我懷疑,認定自己「有病」需要看醫師。我在門診也看過有些女生為了促進性慾,在陰道塗抹一些來路不明的產品,造成陰部灼傷感染,苦不堪言。性本來就是雙方互動的過程,要協調的第一步,我認為應是大方的溝通討論彼此的感受。好比前戲不足、節奏太快、姿勢不舒服,都應隨時調整。或一方單純就是不想要,也不必勉強自己一味配合。畢竟性不是夫妻之間的責任義務,更沒有誰欠誰。每次有朋友說自己無法滿足先生需求,深怕老公外遇時,我心裡總會OS,這是兩碼子事吧!會外遇的人就算你天天和他上床,他有機會還是會外遇。
**結了婚身體還是自己的也有些男人天生性慾低落,也不必為了迎合社會期待,裝作自己性致高昂。畢竟不分男女,每個人的身體、慾望都是獨一無二,不該被刻板被規定。
之前也曾有朋友和我抱怨,這陣子和先生性行為次數大幅減低,即使她很主動也常不了了之,後來她意外發現先生自行服用抗落髮藥物才會影響到性慾。卻沒有事先和她商量,讓她非常生氣失望,希望我主持公道。聽到這,我立刻板起面孔和她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隱私,就算是夫妻,服用藥物也不需要對方同意,或許對他來說現在髮量比性重要,應該要給予尊重。另外我也建議她,若真有需求可考慮自慰或使用按摩棒,省事又不用求人。
我想強調的是,每個人的身體都是如此特別,有權自主的使用身體,享受身體帶來的歡愉,即使走入婚姻,這樣的界線也不該被打破,永遠有權決定是否與伴侶分享身體,無需勉強配合,更不用自我懷疑,委曲求全。
省豐婦產科門診 在 健身狂 Sally & 隊長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經痛困擾著許多女性朋友,但不知道為何,江湖上總是流傳各種似是而非的討論。身為婦產科醫師,我常常納悶,到底這些傳言從何而來。
前陣子,我又看到一篇被讚爆的文章,寫了許多關於月經跟養子宮的飲食禁忌,但仔細一看,發文的人既非營養師也非醫師,內容也錯誤百出,讓我越想越氣。因為這些錯誤的建議,不僅讓女生們動輒得咎,有些還會影響飲食均衡攝取、甚至讓女生們白白受苦。晚上實在越想越氣,決定好好來澄清一番。
#常常會經痛就是體虛婦科不好?
錯。其實超過一半以上的女生都會生理痛,只是程度因人而異。
因為子宮內膜剝落時,前列腺素會增加分泌刺激子宮收縮,以利排出經血,是引起疼痛的主因。此外,當子宮收縮的腔內壓力大於血壓時,會使血液流不進去子宮,造成子宮的短暫的缺血性疼痛。所以經痛算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並不代表婦科、子宮不好。當然也有人耐痛性較高,血液循環較好就不容易經痛。
而經痛時,骨盆周圍痠痛、脹氣、腹瀉等狀況也因前列腺素的刺激而產生,這些都算是正常的現象。
(但若在經期還沒來時就有明顯且劇烈的疼痛,吃止痛藥也無法改善,則需至門診照音波檢查是否是子宮肌瘤、子宮肌腺症、巧克力囊腫的問題。)
#喝冰水會導致經痛傷子宮?
#懷孕喝更容易影響胎兒?
過度延伸了。本來就經痛的人,喝冰水的確可能會更痛,因為根據熱脹冷縮原理,冰水會造成血管、肌肉短時間收縮。反之熱敷、喝溫水則可緩解這種痛感。
但對於原本不會經痛的人,喝冰水並不會引發經痛。至於會造成不孕、傷子宮,更是毫無根據。歐美國家甚至也會讓產婦產後立即補充冰水,因為早有研究指出,耐力運動後補充冰水、對於減減輕疲勞幫助恢復的效果比溫水好。
我真的很想幫冰水大聲地的問一聲:「我到底做錯了什麼?」
我有位新婚好友也曾和我抱怨,在茶水間喝冰水卻被同事阻止:「這樣小心會不孕!」個性內斂的她其實當時已經懷孕,只能笑笑地點頭。
針對這個議題,我也特別問了我中醫的好朋友國醫杜李威,他指出有痛經的女性朋友,如果熱敷可以紓緩症狀,反之多喝冷飲確實會增加經痛症狀,那就該避免。但就像有人吃花生會冒痘痘、有人吃花生甚至會過敏休克,不能推論成所有人都不能吃花生。
瓜類、蘆筍、柚子......(以下省略數十種蔬果)都是涼性,經期應避吃?
以我的觀點,任何食物只要衛生、不要過量,月經來的時都可以吃。因爲蔬果類高纖維,不小心過量就容易引起腸絞痛、脹氣,吃生食、不潔的生菜則可能因大腸桿菌過高而拉肚子。而經期時,子宮收縮也會刺激腸胃蠕動、易脹氣,加上免疫力下降,所以飲食應清淡,避免大量生食。
這其實只是很簡單的「避險」原則,沒有什麼絕對不能吃的道理。
#止痛藥吃多會依賴,
#非不得已不要吃以免上癮?
錯。容易成癮的止痛藥是嗎啡類藥物,但市面上常見的止痛藥主要分為兩種: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如EVE、布洛芬)、乙醯氨酚(Acetaminophen,常見商品名:普拿疼),只要遵從使用劑量,月經來時一天不超過四顆。不太可能成癮或是傷肝傷腎。每次都吃止痛藥,也不會越來越不能忍痛、或越吃多越多顆。
此外,疼痛剛發生時吃藥效果最好,真的忍到不行才吃,不僅來不及讓藥效發揮,止痛效果也會打折,況且忍痛對大腦反而有負面作用。
#月經來吃巧克力止痛又不易發胖?
對一半。有些人吃巧克力真的會減輕疼痛,因巧克力會刺激腦內啡分泌,又含有豐富的鎂,有研究指出經痛和低血鎂有關,澳洲甚至將高劑量的鎂離子(300mg)當作治療經痛的藥物。
但月經來吃甜食不容易胖,就是無稽之談了。巧克力畢竟是甜食,市售的產品可可含量低,吃多容易造成血糖起伏累積脂肪,如果要補充鎂不妨從較天然的香蕉、堅果、五穀雜糧、菠菜中補充。
#月經來應減少活動量?
剛好相反。月經來時,增加活動量對經痛反而有幫助,比如快走、瑜伽這類型的有氧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又能提高體內腦內啡的濃度,改善疼痛。
不會經痛的人,也不需要因為月經來就中斷運動。
科學的確無法清楚解釋身體上的各種現像,有人經期來喝冰水會經痛,有人大啃冰塊也不會痛。但在沒有明確的研究之前,這畢竟都只是個人經驗的分享,我們不應該把這些奉為圭臬,甚至變成對女性的束縛。面對經痛,我們還是要對『證』下藥,不能以偏概全。
#月經迷思破解文
#破除孕期迷思從頭做起
省豐婦產科門診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經痛困擾著許多女性朋友,但不知道為何,江湖上總是流傳各種似是而非的討論。身為婦產科醫師,我常常納悶,到底這些傳言從何而來。
前陣子,我又看到一篇被讚爆的文章,寫了許多關於月經跟養子宮的飲食禁忌,但仔細一看,發文的人既非營養師也非醫師,內容也錯誤百出,讓我越想越氣。因為這些錯誤的建議,不僅讓女生們動輒得咎,有些還會影響飲食均衡攝取、甚至讓女生們白白受苦。晚上實在越想越氣,決定好好來澄清一番。
#常常會經痛就是體虛婦科不好?
錯。其實超過一半以上的女生都會生理痛,只是程度因人而異。
因為子宮內膜剝落時,前列腺素會增加分泌刺激子宮收縮,以利排出經血,是引起疼痛的主因。此外,當子宮收縮的腔內壓力大於血壓時,會使血液流不進去子宮,造成子宮的短暫的缺血性疼痛。所以經痛算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並不代表婦科、子宮不好。當然也有人耐痛性較高,血液循環較好就不容易經痛。
而經痛時,骨盆周圍痠痛、脹氣、腹瀉等狀況也因前列腺素的刺激而產生,這些都算是正常的現象。
(但若在經期還沒來時就有明顯且劇烈的疼痛,吃止痛藥也無法改善,則需至門診照音波檢查是否是子宮肌瘤、子宮肌腺症、巧克力囊腫的問題。)
#喝冰水會導致經痛傷子宮?
#懷孕喝更容易影響胎兒?
過度延伸了。本來就經痛的人,喝冰水的確可能會更痛,因為根據熱脹冷縮原理,冰水會造成血管、肌肉短時間收縮。反之熱敷、喝溫水則可緩解這種痛感。
但對於原本不會經痛的人,喝冰水並不會引發經痛。至於會造成不孕、傷子宮,更是毫無根據。歐美國家甚至也會讓產婦產後立即補充冰水,因為早有研究指出,耐力運動後補充冰水、對於減減輕疲勞幫助恢復的效果比溫水好。
我真的很想幫冰水大聲地的問一聲:「我到底做錯了什麼?」
我有位新婚好友也曾和我抱怨,在茶水間喝冰水卻被同事阻止:「這樣小心會不孕!」個性內斂的她其實當時已經懷孕,只能笑笑地點頭。
針對這個議題,我也特別問了我中醫的好朋友國醫杜李威,他指出有痛經的女性朋友,如果熱敷可以紓緩症狀,反之多喝冷飲確實會增加經痛症狀,那就該避免。但就像有人吃花生會冒痘痘、有人吃花生甚至會過敏休克,不能推論成所有人都不能吃花生。
瓜類、蘆筍、柚子......(以下省略數十種蔬果)都是涼性,經期應避吃?
以我的觀點,任何食物只要衛生、不要過量,月經來的時都可以吃。因爲蔬果類高纖維,不小心過量就容易引起腸絞痛、脹氣,吃生食、不潔的生菜則可能因大腸桿菌過高而拉肚子。而經期時,子宮收縮也會刺激腸胃蠕動、易脹氣,加上免疫力下降,所以飲食應清淡,避免大量生食。
這其實只是很簡單的「避險」原則,沒有什麼絕對不能吃的道理。
#止痛藥吃多會依賴,
#非不得已不要吃以免上癮?
錯。容易成癮的止痛藥是嗎啡類藥物,但市面上常見的止痛藥主要分為兩種: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如EVE、布洛芬)、乙醯氨酚(Acetaminophen,常見商品名:普拿疼),只要遵從使用劑量,月經來時一天不超過四顆。不太可能成癮或是傷肝傷腎。每次都吃止痛藥,也不會越來越不能忍痛、或越吃多越多顆。
此外,疼痛剛發生時吃藥效果最好,真的忍到不行才吃,不僅來不及讓藥效發揮,止痛效果也會打折,況且忍痛對大腦反而有負面作用。
#月經來吃巧克力止痛又不易發胖?
對一半。有些人吃巧克力真的會減輕疼痛,因巧克力會刺激腦內啡分泌,又含有豐富的鎂,有研究指出經痛和低血鎂有關,澳洲甚至將高劑量的鎂離子(300mg)當作治療經痛的藥物。
但月經來吃甜食不容易胖,就是無稽之談了。巧克力畢竟是甜食,市售的產品可可含量低,吃多容易造成血糖起伏累積脂肪,如果要補充鎂不妨從較天然的香蕉、堅果、五穀雜糧、菠菜中補充。
#月經來應減少活動量?
剛好相反。月經來時,增加活動量對經痛反而有幫助,比如快走、瑜伽這類型的有氧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又能提高體內腦內啡的濃度,改善疼痛。
不會經痛的人,也不需要因為月經來就中斷運動。
科學的確無法清楚解釋身體上的各種現像,有人經期來喝冰水會經痛,有人大啃冰塊也不會痛。但在沒有明確的研究之前,這畢竟都只是個人經驗的分享,我們不應該把這些奉為圭臬,甚至變成對女性的束縛。面對經痛,我們還是要對『證』下藥,不能以偏概全。
#月經迷思破解文
#破除孕期迷思從頭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