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寫詩也開書店的朋友 銀色快手(Silverquick),在看完《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之後,寫了這篇長文,很喜歡開頭這句:「如果你沒有看《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就別想跟我做朋友」。
以我的個性,雖然不會說這麼決絕的話,但自從看過《正義辯護人》(以及其他涉及韓國歷史與轉型正義的電影)之後,不知怎地,忽然很羨慕韓國人。這種羨慕的心情,不僅在於他們能拍出這種題材的片子,重點是還成為非常賣座的電影,因為那代表了他們已經足夠清楚(而且勇敢)去面對那樣的歷史。
看完這樣的電影,總有許多話想說,但其實如果你用電影片名去
google,已經可以找到許多的影評,以及歷史背景的補充,也毋需我多言。這部電影正在上映中,推薦給大家。
「如果你沒有看《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就別想跟我做朋友」
看完電影走出國賓長春戲院步行到三個公車站外停機車的地方(接近長安東路口)的時候,我心裡冒出文章開頭的這句話,其實並沒有要撂狠話的意思,捫心自問到底真正想要說的究竟是什麼,沿途一路飆車從省道回桃園的家,我滿腦子都在想這個問題。
最近被各種感動撞擊,包括遇到的人事物,我真心想說感謝,找不到更為貼近的語字,去形容我內心的悸動與狂躁,如果不是這些相遇的契機,去支撐我持續走下去,去上海的前夕,那陣子我真的快要崩潰,好多情緒找不到出口,無能為力的時候,連哭泣都是奢侈的事。好多事壓得喘不過氣,又怕友人過度的關心,那也是種壓力,不好意思跟對方說,請不要替我加油,其實我正在努力減重(笑)。
看完電影,覺得能好好的活著,真是件美好的事。
為何觀影的過程會一直不由自主的落淚,為什麼工頭堅、鄭堯文或是我,我們這一輩的人,為什麼會對革命、六四學運、時代、歷史記憶,會有如此強烈的感觸?
妻子給了我從來也未曾想過的答案,沒力她說:我們這個年紀的人,都經歷過台灣政局的轉變,或多或少接近那個曾經翻天覆地的時代,但我們未能參與其中,大時代的歷史是上輩子的事,而看似不同的個體,靈魂的深處卻好像有某種連結,對時代的歷史的參與感,有著莫名的渴望,好像那裡面有什麼可以不顧一切的縱身投入,不像現在這麼物質充裕又安逸的年代,什麼都容易取得,我們卻一點也不珍惜了,對自己也沒有認同感,也不知道自己對於社會國家有什麼意義,我們失去了對於命運的掌握,也失去了核心價值,甚至失去了黃昏。
《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我一邊看一邊哭,我哭的點不是老百性在示威遊行中被無情槍林彈雨造成的傷亡,而是整個時代,當一個平民如何的被捲入事件,不由自主的參與其中,卻毫無所覺,直到有一天,政府說,我不要你們了,要把你們全部殺光,一個活口也不留,我們彷彿被某種堅定的信仰給拋棄了,完完全全的拋棄喔,肉體尊嚴羞恥什麼的都不再重要,最後只剩下墓碑,連名字也沒有。
瑞琦跟我說:「男主角唱著歌把頭調回去那幕我哭最慘,那是個不得不的良心抉擇」在那個當口,人沒辦法只想自己,在這個時代「善良是一種選擇」只是一句沒用的掛在嘴邊的口號。我想瑞琦她是有很多感慨在心中吧,有時候善良真的沒有用,用善良去對付那些充滿心機的惡人,我們只是手無寸鐵的等待子彈穿過胸膛吧,等待坦克的履帶輾壓肉身吧,等待有人宣告我們的罪行,用各種方式把我們逼到絕境吧,是不是這樣。
我也記得那一幕呢,男主角陷入兩難,一邊是自己深愛的家人,一邊是不能放下的朋友,他喃喃自語,像是對著親生女兒說,恩靜,爸爸不知道怎麼選擇才是對的?現在我到底該怎麼做?在那個當口善良是生與死的面對,我覺得那才是真的情感。我們不是任何時候都有把握,自己能做對選擇,人生如此,其它事情何嘗不是如此呢?方寸動念之間,什麼才是對的?那些計程車大哥慷慨赴死?不顧自己的家人?沒有對錯,一切都只是選擇,而選擇決定了命運,決定了一個時代。
昨晚,我飆車回來,回來後我睡不著,我狂查光州事件,我想知道那個時候,究竟發生了什麼事,為什麼發生是光州,不是別的地方?為什麼唯獨光州進行如此慘烈的抗爭,光州人難道是暴民嗎?為什麼韓國近代民主運動是在光州發生?好多的疑問,在我認識 陳宗逸 (Ethan Chen)大哥之前,我其實沒有真正去思考過這個問題,光州事件,對我而言,只是遙遠的名詞,只是一群瘋狂的學生,戴著口罩拿著汽油彈在瓦斯催淚煙幕中與警方頑抗對峙的畫面,我並不知道那裡發生了什麼事,為什麼韓國人要憤怒,為什麼要鎮壓學生和平民?
網上資料很多,我查到凌晨兩點,終於明白了,我懂了,一切都明白了,所有疑惑到了這個時候,有了清楚的答案。
1979年10月26日,中央情報部部長金載圭暗殺獨裁統治多年的總統朴正熙,之後金遭到逮捕。崔圭夏出任代理總統,10月27日起全國大部分地區實施戒嚴,戒嚴的原因很簡單,時局混亂,又擔心北韓會趁虛而入,所以進入全國戒備狀態,誰掌握了軍事上的主導權,誰就是老大。人民此時對於長期以來的獨裁與極權統治深感厭恨,各地開始掀起反抗、追求民主的示威遊行不斷在進行,也發生過不少零星的肢體衝突。
1979年11月24日,140名民主運動人士因要求民主而被逮捕及拷問。(剛好台灣的美麗島事件也是發生在同一年)軍人出身的全斗煥想要黨政軍一把抓,於是在12月12日發動政變成功,繼續實行獨裁政治,簡言之,只是改朝換代而已,誰不想做皇帝呢,民主是什麼?可以吃嗎?於是,情勢愈演愈烈,全國各地不滿的聲浪持續高漲,罷課罷工像傳染病一樣蔓延全國。
雖然全斗煥已然大權在握,他還是怕人民反彈,這個想要自行宣布當上總統的人,實際上還沒有獲得人民的支持與信賴,所以在他正式當總統之前,加強了戒嚴的範圍,不合理的強硬規定愈來愈多,整個變成恐怖統治,全國都有抗議和示威和罷工,而且為了杜絕反動思想,乾脆宣布所有大學全面停課,一切學習中斷,政府說:你們明天不用來學校上課了,學習這件事只會製造新的反動份子,會嚴重威脅到我的政權,有沒有很熟悉,這不就是台灣二二八事件的韓國版嗎?
一直以來不受首都圈重視的全羅南道,當地的人民草根性強,根本不管你政府說一套做一套,他們的民主意識逐漸抬頭,而且比全國的其它地方都要激進,他們用行動來展現他們的意志和思想,用抗議遊行示威罷工來表達他們的憤怒,他們雖然還沒有意識到自己在做什麼,不過他們心中隱然有個理想,希望韓國是一個人民參與能政治的國家,不是政府說了就算的國家,尤其是光州特別明顯,他們不想要再被政府操控及壓制,或許是光州民風比較剽悍,也或許是天時地利人和選在光州這個地方,三萬市民參與了最初的示威遊行,他們並不知道這裡即將要發生驚天動地的事情來,
光州的全南大學、朝鮮大學,是學生們發動抗爭運動的基地,在學生決定與警方進行全面性的反攻與對峙之前,導火線是政府逮捕了異議反對人士,例如金泳三和金大中(後來他當選了韓國總統)當所有大學被迫噤聲與解散遊行集會的時候,一直反對抗爭到最後一刻也不願放棄的就是光州的大學生,所以全國學生反動組織的菁英幾乎全部去了那裡,要聲援光州的學生,但這個時候陸軍的空降部隊開始進駐光州,短短幾天好幾個營的部隊開進光州,並且封鎖所有的道路出口,沒有人能夠進入光州,也沒有人能夠離開光州,全境封閉,只為解決最後這個是非之地,全斗煥授意陸軍總司令,可以逕行對光州做一次徹底的清理,任務代號名為「華麗的假期」意思就是要不擇手段,結束所有的反抗運動,不惜屠城也要達到目的。
優勢的軍力加上鎮暴部隊,鐵腕式的壓制學生抗爭行動,導致光州的學生示威團體和光州市民自發性的發動更激烈的抗爭,人民誓言要走上街頭,跟不曉得在搞什麼鬼的政府拼了,我們不再相信政府虛假的謊言,我們不要任何形式上的談判或利益交換,我們就是要民主!我們就是要極權的總統下台!
518光州事件(大批學生和民眾遭到毆打傷亡)全面封鎖新聞消息並且定調為傾共份子叛亂的暴民事件,最白熱化的十天,七千至八千多位民眾輕重傷,死亡人數加上行蹤不明者超過八百人,事件到了第十天,四千多位民眾包括學生被逮捕,冠上暴民的標籤押送至看守所及軍營等待處分,從此光州事件被消音,並且被視為全國的禁忌,任何人在任何時刻任何場合都不允許提及光州事件及其受害者,只有那名德國記者,輾轉順利從封鎖的軍事控管下逃脫,把事情真相公諸於世,別的國家才知道原來南韓政府做出了如此慘無人道的事,那是怎樣也無法掩蓋的罪行與國家醜聞。
此後的每一年,光州人就算冒著可能被逮捕入獄或是犧牲自己的性命,也不顧政府百般的壓制,硬是要舉行光州事件受難者的悼念會,年年如此,年年受到軍警監控與破壞,悼念會一直持續舉行到第七年,終於演變成南韓史上最嚴重的全國性示威遊行事件,也就是六月民主運動,上百萬人參加遊行示威,當時的總統盧泰愚迫不得已,只好公開向光州人民道歉,承認政府當年動手的惡行,承認光州事件是真實存在的,是盧泰愚結束了全國的戒嚴令,他也成為首任民選總統,雖然他是全斗煥的副手,也算是幫兇之一,但他做出的決定,也改變了韓國現代的民主歷史,此後,盧泰愚與全斗煥下台後,都被後來的總統與司法單位清算,以貪污受賄的罪名入獄,但兩人最後都被特赦釋放,這就是全部過程。
我一直想到二二八,除了二二八,我不知道還能聯想到什麼,作為一個有前瞻有願景,承諾要給人民新的國家,並且做到全面執政的新政府,為什麼到現在還沒有一部描寫二二八真實歷史的影片拍攝出來,為什麼還沒辦法要求舊的政權公開承諾錯誤,追究所有的責任呢?
不管是光州事件,還是二二八事件,下令屠殺人民的原因很簡單,作為軍事強人的全斗煥他怕,他怕什麼呢,他怕全國人民都像光州一樣頑強的抗爭,他怕他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江山毀於一旦,什麼都沒了,他的害怕,致使他做出恐怖的抉擇,與其整個國家崩潰混亂,政權拱手讓人,不如放手一搏,屠城不過就只是殺雞儆猴,毆打學生和民眾,讓子彈飛一飛也只是剛好而已,只要我能夠坐上總統大位,就沒有什麼能夠阻擋我的王朝,那個叫做蔣介石的不也一樣?
我好想搭上那台計程車,但我心裡很清楚,換作是我在光州現場,未必能活著回來,幸好有機會看這部電影,如果是天安門,我未必能夠見到明天的太陽;如果是二二八,我連說話的機會都沒有,就被當場槍斃了,連屍體都找不到。
幸運的是,我們活在這個時代
不用去擔心閉上眼睛後,還能不能活到明天?
你也一樣,要好好的勇敢的活下去,知道嗎?
文 / 銀色快手(Silverquick)
2017.09.21 AM 05:03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盧 泰愚 下台 原因 在 貝爾達日韓范特西 - BearDa fantas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好戲值得鼓勵
看到這篇文章,想分享給大家。“請回答1988”這部戲的好,很多人都知道,但可能遺忘了,連這麼細微的細節劇組都做得到。畫面中德善和媽媽和弟弟坐在警察局沙發上,後方的藍色“通緝海報”中的三人之中最左邊那位,就是文中提到的現在青瓦臺新任室長任鐘皙。
當初“請回答1988”播完之際,很多人因為德善老公人選不滿,在電視網站上亂改評價的人不少,還有人到處留言詆毀這部戲,再不然我最常遇到的起手式就是「我只看到18集...」怎樣怎樣。
老實說這部戲的用心真的不值得用老公人選來推翻一切,原因不是因為老公是我覺得邏輯比較通的那位,而是如果會因為男女情愛的結局而否定所有如此細緻質感的用心,那你我又值得這種高層次的好戲嗎?
拍些花花草草不是更容易取悅人心?
好戲,從一張拍得不是很清楚的海報就可以看出,它值得我們仔細品味、全心投入。說真的,光是發掘柳俊烈、給他一個大紅大紫的入場券,我就覺得這部戲完全值得無價了。
#任鐘皙 #請回答1988 응답하라 1988 Girls Day Lee Hyeri Maknae ღღღ Girl's Day VN ParkBogummy Hello Bogummy-朴寶劍台灣站
柳俊烈香港站 RYU Supporters HK 류준열 #惠利 #朴寶劍 #柳俊烈
#parkbogum #hyeri #RyuJunYeol
【《請回答 1988》驚現文在寅政府要員圖樣?】— 鍾樂偉
上周韓國總統大選出現 9 年多來首次政黨輪替以後,新上任的民主派文在寅政府,稟承前任兩屆金大中與盧武鉉總統時代極力維護民主自由政風的傳統,於首天政府開展新一頁工作之時,便委任多位昔日曾站在反獨裁政權大舞台上領導群聚參與運動的社會領袖,擔任重要的政府職位。其中青瓦台秘書室室室一職,文在寅便委任了前國會議員,還曾任首爾市政務副市長的任鍾晳,更是顯出他對革新政風擁有無比的決心。
為什麼要特別提及任鍾晳,除了他曾經與首爾市市長朴元淳一同發動首爾市政府多項市政改革的推手,更主要的原因是他原來曾經是一名在 80 年代末主力推動韓國民主運動的學生領袖。80 年代的任鍾晳曾經就讀於首爾的「漢陽大學」,是當年韓國反獨裁政府學生運動代表領袖之一。1988 年全斗煥下台以後,繼任的民選總統盧泰愚延續了強權高壓管治的路線,任鍾皙因而繼續其強悍反政府運動的推動工作,因而多年來也成了時任韓國政府的眼中釘。
後來到了 1989 年,任鍾皙代表著韓國「全國大學生代表者協議會」,曾經非法地策劃了協助韓國外國語大學學生「林琇卿」,訪問北韓並參加在平壤舉行的「第 13 屆世界青年學生聯歡節」。結果被韓國政府視為通緝犯,曾懸紅 500 萬韓圜賞金追捕。
有關這件當年算是轟動的大事情,原來它也曾經在前年熱播的 tvN 劇集《請回答 1988》中出現。在第 8 集當劇情講述惠利飾演的「德善」因與弟弟「餘輝」的女友起爭執,後來更大打出手後。二人便被拉進警署及被問話。就在當時螢光幕上布置的警署實境中,我們可以看到在警署的牆壁上,便貼上一張寫上「懸紅捉拿通緝犯」的通告。通告上列出了三名當年因犯下政治罪而被警方通緝的學生名字與圖像,首位在左手邊的就是任鍾皙。
曾經偶然地在《請回答 1988》中出現,上年還未成為青瓦台總統室室長的任鍾皙,已曾在社交網絡上登出這個有趣的劇情安排,他還感謝劇集製作組對實境布置安排的細心。只是上周《請回答 1988》劇集製作組人員,卻在社交平台上回應說到,表示對劇中通告上羅列任室長的個人資料出現錯誤感到抱歉。劇中牆上到出任鍾皙的身高是 170 厘米,但原來當年任鍾皙的身高卻是 176 厘米。為此了資料上的錯誤,劇組人員公開地向任室長表達了歉意。
話說回來,能夠這樣在細節上力盡完美,把最貼近當年實境的面貌再次在鏡頭前呈現出來,不得不佩服申元浩 PD 及其一眾幕後團隊的努力。
-\-\-
影片來源:TSKS 韓劇社
翻譯:鳳凰天使
參考:http://bit.ly/2py3m36
盧 泰愚 下台 原因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文茜的世界周報》
【朴槿惠治國無能.操守疑慮引爆民眾怒火 50餘周燭光抗爭後終遭彈劾下台 上週破歷任總統紀錄遭檢偵訊超過21小時 南韓第一位女總統下台身影卻倉皇不堪】
1073個日子的等待,沉沒在仁川外海的世越號客輪,在本週,重見天日,來自上海打撈局的起重機,23日淩晨,將腐蝕嚴重的船體殘骸撈出水面,2014年4月16日的這起船難,共造成295人死亡,另有9人,至今下落不明,據信,他們仍被困在船艙的某個地方。
「看到渡輪正在出現,我們崩塌了,我的心崩潰了,我們親愛的恩惠(罹難者)在那裡,在那個骯髒的地方,我們恩惠(罹難者)好可憐啊,她在那裡有多冷啊,」世越號罹難者家屬說。
誰該為船難負責,世越號的法律追訴已告一段落,但救援當下,時任總統朴槿惠失蹤7個小時,耽誤救援時機,難逃究責,這成為她遭彈劾下台的原因之一。
而或許是上天的刻意安排,在打撈沉船的同時,沒了總統司法豁免的朴槿惠,正式遭南韓檢方傳喚。這並非南韓總統首次被傳喚,但戲劇性的閨密干政事件,都讓南韓媒體檢視著每個細節,在前往首爾中央地方檢察廳的途中,上演飛車追逐。
儘管是個嫌疑人,但朴槿惠有青瓦台衛隊專車護送,更有警車開道,一路綠燈,這相比前總統盧武鉉,在2009年因受賄遭傳喚時,搭的是42人座的大巴應訊,朴槿惠可謂備受禮遇。「我無言以對,」南韓前總統盧武鉉說。
但同樣的場景,是檢察廳老早有大批媒體守候,陪同人員提示,是否先打個招呼,朴槿惠這才停下腳步,在被彈劾下台後,首次公開發言,「我向國民致歉,我將如實接受檢方的調查,(你是不是認為你不應該出現在這裡),」南韓前總統朴槿惠說。
這似乎成了南韓政治人物涉入貪腐案件後,步入檢察廳前的統一台詞,朴槿惠並沒有理會媒體的追問,而此時檢察廳外頭,已聚集大批挺朴民眾,「(彈劾無效 彈劾無效),逆賊們讓總統被彈劾,然後還要接受調查,」挺朴民眾說。
雖然這樣的聲音只是一小部份,但也確實讓檢方謹慎,不敢怠慢了朴槿惠,偵辦此案的首爾中央檢察廳,特別調查一部包下了10樓,南韓媒體報導,檢方為了偵訊準備了兩個房間,其中一間設有單人床與沙發,專供朴槿惠休息,對於一名嫌犯如此高規格,引發輿論抨擊。
「做為一名嫌犯和被彈劾下台的前總統,享受如此待遇,受到外界質疑,」南韓JTBC電視台新聞總監孫石熙說。
但這是一場馬拉松式的偵訊,由於朴槿惠多次拒絕傳喚,讓檢方累積並整理了不少資料,這回好整以暇的準備了100多頁,200多個問題給朴槿惠,認定朴槿惠共犯下包括受賄罪,濫用職權罪,及洩露公務機密等共13項罪名。
因為怕說錯話,朴槿惠拒絕錄影,錄音,偵訊是邊問邊寫筆錄,兩名檢察官,一老一少搭配,負責對朴槿惠問話,而朴槿惠也帶了柳龍夏,丁璋鉉,兩名律師一旁輪流陪著應對,偵訊從21日上午9點半左右開始,一直到深夜11點40分才結束,之後,朴槿惠與律師仔細的閱覽筆錄內容,這又花了7個多小時,針對有疑慮的文字,再與檢方討論修改。
22日上午近7點,朴槿惠一臉倦容,步出檢察廳,超過21個小時的偵訊時間,也創了南韓「總統級」的紀錄,「與歷代總統接受調查的時間比較,盧泰愚前總統16小時20分,盧武鉉前總統13小時,朴槿惠前總統以21小時30分,刷新歷代總統接受調查最長紀錄,」南韓JTBC電視台主播說。
「調查部份需要仔細確認,所以會花點時間,要調查幾次,那按照常理來推斷就好,」朴槿惠代理律師柳龍夏說。南韓檢方表示,為避免浪費社會資源,對朴槿惠是一次把話問完,因此,傳喚可能就這麼一次,而詢問重點在於是否從三星集團收受賄賂,是否要求企業向其閨密崔順實,所掌握的兩個財團出資,檢方已認定朴槿惠和崔順實,合謀向三星收賄430億韓圜。
根據南韓法律,只要收賄超過1億,就適用特定犯罪加重處罰法,刑期是無期或10年以上,因此,量刑最重的收賄罪是否成立,是這次調查的重點,然而在偵訊中,朴槿惠對於指控,不是回答不屬實,就是不知情,對於洩露機密,朴槿惠雖然坦承犯罪,卻辯稱沒有犯罪意圖。
「昨天(21日)及今天(22日)的審問過程中,不知道檢方握有何種法律證據,(核心證據)原本就不多,特別是在昨天(21日)的調查過程中,對於犯行是全盤否認,不是以簡答式來回答嘛 (對對),像那樣否認,也令人擔心,證據已經被(朴槿惠)自身銷毀,檢方在問訊時,應該更一針見血的感覺,」南韓國民之黨議員金京鎮(聲音來源)。
「(檢方對拘捕似乎考慮很久),(本週會做出決定嗎),」南韓檢察總長金秀南。是否有足夠證據,對朴槿惠聲請羈押,南韓檢察總長金秀南不回應,而要一舉起訴朴槿惠,證據似乎仍在拼湊之中,24日,檢方拿著搜索票,正式到青瓦台搜集證據。
「引起焦慮,我很抱歉,我會忠實地參與調查,」南韓樂天集團會長辛東彬說。樂天集團會長辛東彬,和已經翻臉的哥哥辛東主,及父親辛格浩,近日都遭到檢方約談,而南韓第三大財團SK的會長崔泰源,20日也被傳喚到案,他被控向崔順實旗下的兩個財團,「出資」111億韓圜,以換取SK在朴槿惠當政期間獲得各種通融,財團的證詞與對價關係,及能否證實崔順實就是朴槿惠收賄的白手套,成為起訴的最後關鍵。
從戲劇性的閨密干政,到憲政史上首位總統遭彈劾下台,南韓民眾以行動書寫民主新篇章,而激情過後,在關心案情同時,民眾更希望南韓長期以來,財閥與政治彼此依偎的亂象,能就此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