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nry在《HK01》寫香港福音音樂之父—吳秉堅,歡迎轉載。
//福音音樂之父—吳秉堅
文:鍾一匡@鍾氏兄弟
如果說吳秉堅先生是香港福音音樂之父,相信沒有人會反對。吳先生(洋名Ben)在80年代開始已經對福音音樂發展不遺餘力,直至現在也是身體力行,致力推動福音音樂文化。他是其中一位把福音音樂的旗幟插在流行音樂的領土上的重要人物,讓大眾知道福音音樂是香港文化產物的一部份,而不是教會專有的。
著名澳門樂評人田中小百合這樣說:「香港基督教資深音樂人吳秉堅先生,這些年不遺餘力推動本土化基督教現代詩歌創作,也貢獻出不少膾炙人口的基督教歌曲。」另一位著名樂評人jetty 2011年在《南方都市報》寫道:「吳秉堅的音樂造詣並不亞於顧嘉煇,只為主題所困,缺少傳播途徑,才鮮為人知。」其實早於1981年由香港電台舉辦的「城市民歌公開創作比賽」時,Ben已藉《城市之歌》(詞:蘇穎睿)一曲獲得新曲新詞組的亞軍,僅次於葉源春、區桂芬的冠軍作品《問》。此曲奠定了日後Ben用城市民歌風格來開創現代香港福音音樂及創辦《齊唱新歌》系列的里程碑。
除了《城市之歌》外,Ben亦多次嘗試染指流行音樂,作曲作品包括徐小鳳膾炙人口的《破曉時分》(詞:卡龍)、葉麗儀的《做人怎麼分界限》(獻給國際傷殘年「全港傷健競遊大會」)(詞:盧國沾)及當時只是新人的羅嘉良的《讓我怨一次》(詞:羅嘉良)等,足以證明Ben除了寫歌給大歌星外,也給予新人機會,為他們譜曲及鼓勵他們在自己的作品中作詞。
歸根究底,Ben的醉心的音樂始終都是福音音樂。80年代初成立香港基督徒音樂事工協會(ACM),開拓《齊唱新歌》系列,創作一連串家喻戶曉的作品如:《願》、《神是愛》、《將心給我》、《衪的一生》、《神祢在掌管》、《一生不枉過》、《親愛主》等,不但將福音音樂由最初給人「唔啱音」和「老套」的印象改變成青年人在教會團契及福音營必唱的歌曲,更將粵語聖詩與流行文化接軌,令非信徒開始不戴有色眼鏡看福音音樂。
80年代中期,Ben和一群有心人高瞻遠矚,在情歌當道的廣東歌樂壇中推出一隊富有基督教色彩的清泉組合,名叫「赤道」。首本名曲《無言者》更登上電台流行榜極高位置,成為一時佳話。當時,電台高層俞琤小姐向Ben直言:「事隔多年,基督教音樂終於向主流樂壇説話和溝通了。」
Ben在90年代中旬退出ACM,自負盈虧地開創公司「全心製作」,將他下半生完全奉獻福音音樂。一曲《請差遣我》再次激盪信徒的心靈,成為其中一首在教會傳頌最悠久的詩歌,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
2011年推出《We Are One》一碟,矢志團結基督教來音樂機構,意圖集合各團體的佳作,向「合一」方向進發。Ben之後更加盟香港馬鞍峰教會,成為「聖樂牧師」(music pastor),繼續開拓敬拜音樂的無限可能性。
現時,雖然Ben已退休,但他的魄力比退休前更旺盛,這幾年在加拿大、澳洲等地巡迴頌唱及述說神在他身上行的奇事。今年3月1、2日Ben會在旺角麥花臣場館舉行他的70歲大壽奮興音樂會,有金培達、曾路得、Robynn & Kendy、陳明恩、鍾氏兄弟等作特別嘉賓,你又豈能錯過呢?//
盧國沾對粵語文化的貢獻 在 填詞大師-盧國沾(無線時期作品選)下(第二版)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盧國沾 ,香港填詞人,他曾為逾三千首香港 粵語 流行曲填詞,有「詞聖」稱號,與黃霑、鄭國江並列為香港樂壇早期的三大詞人。 1968年, 盧國沾 大學畢業後 ... ... <看更多>
盧國沾對粵語文化的貢獻 在 歲月香江風情記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一個喜歡舊日香港風土人情的九十後,暢談香港舊日流行文化。 ... 著名填詞人鄭國江回憶,《迷離》是麗的呼聲的開場曲,而「粵語流行曲之父」周聰(1925-1993)曾為此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