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惡之畫》The Painting of Evil | ★★★★
我們與惡零距離
.
▶ 同步發表於【方格子】:
https://vocus.cc/@XXY2018/5f645e8efd89780001ea5bc2
.
畫如其人?人如其畫?
《惡之畫》的故事從一位在監獄教導受刑人繪畫的新銳藝術家 許寶清出發;他極力策劃一場自己與受刑人畫作的藝廊聯展,卻也意外地造成社會輿論反彈。殺人犯的畫作被公開展示,也引來受害者家屬抗議;而堅持藝術創作的許寶清,一方面要捍衛自己的創作自由,另一方面也透過畫作一步步探詢殺人犯的內心世界,挖掘出那些外人無法看到的內幕。
.
本片雖看似以無差別殺人事件、監獄內的藝術治療、矯正教育等議題為主軸,實則探討人性的本質、善與惡的價值衝突;令人驚喜的是,電影最終沒有給出明確解答,殺人犯也沒有因為藝術而發生性格變化,跳脫了過去勵志、正向、積極的監獄故事調性,也沒有所謂的二次機會;反而試著探詢底層人士,以及貧富、文化水平差距造成的階級對立與社會不和諧。
.
簡單來說,它就是一部相當陰暗,卻也十分真實的社會觀察實驗,丟給觀眾們不少道德衝突的課題思考。
.
有趣的是,電影開場以受刑人做畫出發,結局更以受刑人的畫作收尾,許多對於「藝術」的抽象概念來回穿插在故事之中,讓人不斷在道德天平的兩端來回遊走;劇本巧妙地用藝術欣賞、美學的角度切入殘酷、陰暗的邪惡人性,呈現諸多衝突;又利用男主角 許寶清的視角走入衝突的最前線:相信《惡之畫》整部片所製造的情境,觀眾們能夠感受到強烈的劇情張力。
.
我喜歡電影透過藝術創作與藝術市場的故事線,對照到監獄被限制自由的意境;縱使藝術創作看似自由,但仍然被血淋淋的拍賣市場控制,被政府補助的審核委員歧視。藝術是一種主觀意識,它所存在的價值到底能不能藉由他人去定義?又或者是,創作者該如何在商業與創作自由之間取得平衡?這都是本片想要借題發揮的關鍵,劇本也在最後從物質的價值評斷,轉變回對生命的價值看法,那幅被放在公共空間的畫作,倘若不被人知道是為殺人犯所繪,那麼還會有這些前段劇情出現的紛擾嗎?
.
諷刺的是,片尾用受害者看著畫的畫面做收,那麼那些深仇大恨,對他人所造成的傷害又有何意義呢?
.
另一方面,電影也呈現了當今資本主義社會,以及用金錢價格衡量一切的價值觀;這似乎也漸漸使人意識到,人的生命價值已漸漸被這個世界帶往背離善良人性的境界,將人一步步推向邪惡的天秤那端;換言之,任何一場社會事件所帶來的傷痛,只會製造出更激烈的仇恨與對立。我想,這也是所有人不樂見的事實。
.
那麼,我們該怎麼做?或許我們該從願不願意去面對、對話、溝通、討論,把那些堅固的心防打開,才是解決問題,社會能夠往前進的第一步。
.
而《惡之畫》也充分詮釋了藝術創作中「作者已死」的概念;當主觀的感覺,遇上需要理性思考的司法問題,能不能為這個社會帶來更多公平正義?或許從這部電影中的許寶清,探詢殺人魔周政廷的內心世界,能夠認知到「感覺」是種強大的力量,能夠讓人感動,也能夠摧毀一切;就像那些在拍賣會上拍賣的畫作,都是被哄抬出來的,毫無道理可言。
.
電影透過肖像畫被破壞前,藝廊明窗淨几的樣貌,到後來被破壞後,潑了紅漆後的影像對比,沒有煽情的配樂,沒有過多刻意的情節,安安靜靜的正視鏡頭,足以說明人類行為美麗又複雜的樣貌。
.
.
《惡之畫》The Painting of Evil
台灣上映日期:2020-09-18
好威映象 Hooray Films
#好威映象
惡之畫 The Painting of Evil
.
.
.
#惡之畫 #thepaintingofevil #台灣 #電影 #影評 #movie #review #filmcritics
#XXY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61萬的網紅Kouk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今天跟著羽毛和阿神一起逃離深海變態監獄 !! 深海10000M 會發生甚麼可怕的變態實驗呢 !? ❤ 每天都有新影片!! 從今天起開始訂閱吧 !! ❤ ➔ http://bit.ly/Kouki 🔥 來看看【阿神】在使用的【實況裝備】有哪些超酷的東西:http://elgato.com/kouki ...
監獄實驗結局 在 許榮哲 × 小說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小徑分岔的花園:通往未來的多種可能性】
這是推薦的短篇小說,會有一點燒腦,出自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
他在這部〈小徑分岔的花園〉的短篇中,用了類似於量子力學的概念,探討關於「時間」的奧秘。
而對很多作家來說,故事裡出現太多「巧合」會是一大敗筆,但在這部短篇中,這些巧合反倒成為一種特別的隱喻。
一起來看看這部頗有深意的文學作品吧。
-
小徑分岔的花園 / 博爾赫斯
獻給維多利亞·奧坎波
利德爾·哈特寫的《歐洲戰爭史》第二百四十二頁有段記載,說是十三個英國師(有一千四百門大炮支援)對塞爾-蒙托邦防線的進攻原定於1916年7月24日發動,後來推遲到29日上午。利德爾·哈特上尉解釋說延期的原因是滂沱大雨,當然並無出奇之處。青島大學前英語教師余准博士的證言,經過記錄、複述、由本人簽名核實,卻對這一事件提供了始料不及的說明。證言記錄缺了前兩頁。
……我掛上電話聽筒。我隨即辨出那個用德語接電話的聲音。是理查·馬登的聲音。馬登在維克托·魯納伯格的住處,這意味著我們的全部辛勞付諸東流,我們的生命也到了盡頭——但是這一點是次要的,至少在我看來如此。這就是說,魯納伯格已經被捕,或者被殺。在那天日落之前,我也會遭到同樣的命運。馬登毫不留情。說得更確切一些,他非心狠手辣不可。作為一個聽命於英國的愛爾蘭人,他有辦事不熱心甚至叛賣的嫌疑,如今有機會挖出日爾曼帝國的兩名間諜,拘捕或者打死他們,他怎麼會不抓住這個天賜良機,感激不盡呢?我上樓進了自己的房間,可笑地鎖上門,仰面躺在小鐵床上。窗外還是慣常的房頂和下午六點鐘被雲遮掩的太陽。這一天既無預感又無徵兆,成了我大劫難逃的死日,簡直難以置信。雖然我父親已經去世,雖然我小時候在海豐一個對稱的花園裡待過,難道我現在也得死去?隨後我想,所有的事情不早不晚偏偏在目前都落到我頭上了。多少年來平平靜靜,現在卻出了事;天空、陸地和海洋人數千千萬萬,真出事的時候出在我頭上……馬登那張叫人難以容忍的馬臉在我眼前浮現,驅散了我的胡思亂想。我又恨又怕(我已經騙過了理查·馬登,只等上絞刑架,承認自己害怕也無所謂了),心想那個把事情搞得一團糟、自鳴得意的武夫肯定知道我掌握秘密。準備轟擊昂克萊的英國炮隊所在地的名字。一隻鳥掠過窗外灰色的天空,我在想像中把它化為一架飛機,再把這架飛機化成許多架,在法國的天空精確地投下炸彈,摧毀了炮隊。我的嘴巴在被一顆槍彈打爛之前能喊出那個地名,讓德國那邊聽到就好了……我血肉之軀所能發的聲音太微弱了。怎麼才能讓它傳到頭頭的耳朵?那個病懨懨的討厭的人,只知道魯納伯格和我在斯塔福德郡,在柏林閉塞的辦公室裡望眼欲穿等我們的消息,沒完沒了地翻閱報紙……我得逃跑,我大聲說。我毫無必要地悄悄起來,仿佛馬登已經在窺探我。我不由自主地檢查一下口袋裡的物品,也許僅僅是為了證實自己毫無辦法。我找到的都是意料之中的東西。那只美國掛表,鎳制錶鏈和那枚四角形的硬幣,拴著魯納伯格住所鑰匙的鏈子,現在已經沒有用處但是能構成證據,一個筆記本,一封我看後決定立即銷毀但是沒有銷毀的信,假護照,一枚五先令的硬幣,兩個先令和幾個便士,一枝紅藍鉛筆,一塊手帕和裝有一顆子彈的左輪手槍。我可笑地拿起槍,在手裡掂掂,替自己壯膽。我模糊地想,槍聲可以傳得很遠。不出十分鐘,我的計畫已考慮成熟。電話號碼簿給了我一個人的名字,唯有他才能替我把情報傳出去:他住在芬頓郊區,不到半小時的火車路程。
我是個怯懦的人。我現在不妨說出來,因為我已經實現了一個誰都不會說是冒險的計畫。我知道實施過程很可怕。不,我不是為德國幹的。我才不關心一個使我墮落成為間諜的野蠻的國家呢。此外,我認識一個英國人——一個謙遜的人——對我來說並不低於歌德。我同他談話的時間不到一小時,但是在那一小時中間他就像是歌德……我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我覺得頭頭瞧不起我這個種族的人——瞧不起在我身上彙集的無數先輩。我要向他證明一個黃種人能夠拯救他的軍隊。此外,我要逃出上尉的掌心。他隨時都可能敲我的門,叫我的名字。我悄悄地穿好衣服,對著鏡子裡的我說了再見,下了樓,打量一下靜寂的街道,出去了。火車站離此不遠,但我認為還是坐馬車妥當。理由是減少被人認出的危險;事實是在闃無一人的街上,我覺得特別顯眼,特別不安全。我記得我吩咐馬車夫不到車站入口處就停下來。我磨磨蹭蹭下了車,我要去的地點是阿什格羅夫村,但買了一張再過一站下的車票。這趟車馬上就開:八點五十分。我得趕緊,下一趟九點半開車。月臺上幾乎沒有人。我在幾個車廂看看:有幾個農民,一個服喪的婦女,一個專心致志在看塔西倫的《編年史》的青年,一個顯得很高興的士兵。列車終於開動。我認識的一個男人匆匆跑來,一直追到月臺盡頭,可是晚了一步。是理查·馬登上尉。我垂頭喪氣、忐忑不安,躲開可怕的視窗,縮在座位角落裡。我從垂頭喪氣變成自我解嘲的得意。心想我的決鬥已經開始,即使全憑僥倖搶先了四十分鐘,躲過了對手的攻擊,我也贏得了第一個回合。我想這一小小的勝利預先展示了徹底成功。我想勝利不能算小,如果沒有火車時刻表給我寶貴的搶先一著,我早就給關進監獄或者給打死了。我不無詭辯地想,我怯懦的順利證明我能完成冒險事業。我從怯懦中汲取了在關鍵時刻沒有拋棄我的力量。我預料人們越來越屈從於窮凶極惡的事情;要不了多久世界上全是清一色的武夫和強盜了;我要奉勸他們的是:做窮凶極惡的事情的人應當假想那件事情已經完成,應當把將來當成過去那樣無法挽回。我就是那樣做的,我把自己當成已經死去的人,冷眼觀看那一天,也許是最後一天的逝去和夜晚的降臨。列車在兩旁的梣樹中徐徐行駛。在荒涼得像是曠野的地方停下。沒有人報站名。是阿什格羅夫嗎?我問月臺上幾個小孩。阿什格羅夫,他們回答說。我便下了車。
月臺上有一盞燈光照明,但是小孩們的臉在陰影中。有一個小孩問我:您是不是要去斯蒂芬·亞伯特博士家?另一個小孩也不等我回答,說道:他家離這兒很遠,不過您走左邊那條路,每逢交叉路口就往左拐,不會找不到的。我給了他們一枚錢幣(我身上最後的一枚),下了幾級石階,走上那條僻靜的路。路緩緩下坡。是一條泥土路,兩旁都是樹,枝丫在上空相接,低而圓的月亮仿佛在陪伴我走。
有一陣子我想理查·馬登用某種辦法已經瞭解到我鋌而走險的計畫。但我立即又明白那是不可能的。小孩叫我老是往左拐,使我想起那就是找到某些迷宮的中心院子的慣常做法。我對迷宮有所瞭解:我不愧是彭㝡的曾孫,彭㝡是雲南總督,他辭去了高官厚祿,一心想寫一部比《紅樓夢》人物更多的小說,建造一個誰都走不出來的迷宮。他在這些龐雜的工作上花了十三年工夫,但是一個外來的人刺殺了他,他的小說像部天書,他的迷宮也無人發現。我在英國的樹下思索著那個失落的迷宮:我想像它在一個秘密的山峰上原封未動,被稻田埋沒或者淹在水下,我想像它廣闊無比,不僅是一些八角涼亭和通幽曲徑,而是由河川、省份和王國組成……我想像出一個由迷宮組成的迷宮,一個錯綜複雜、生生不息的迷宮,包羅過去和將來,在某種意義上甚至牽涉到別的星球。我沉浸在這種虛幻的想像中,忘掉了自己被追捕的處境。在一段不明確的時間裡,我覺得自己抽象地領悟了這個世界。模糊而生機勃勃的田野、月亮、傍晚的時光,以及輕鬆的下坡路,這一切使我百感叢生。傍晚顯得親切、無限。道路繼續下傾,在模糊的草地裡岔開兩支。一陣清悅的樂聲抑揚頓挫,隨風飄蕩,或近或遠,穿透葉叢和距離。我心想,一個人可以成為別人的仇敵,成為別人一個時期的仇敵,但不能成為一個地區、螢火蟲、字句、花園、水流和風的仇敵。我這麼想著,來到一扇生銹的大鐵門前。從欄杆裡,可以望見一條林陰道和一座涼亭似的建築。我突然明白了兩件事,第一件微不足道,第二件難以置信;樂聲來自涼亭,是中國音樂。正因為如此,我並不用心傾聽就全盤接受了。我不記得門上是不是有鈴,還是我擊掌叫門。像火花迸濺似的樂聲沒有停止。
然而,一盞燈籠從深處房屋出來,逐漸走近:一盞月白色的鼓形燈籠,有時被樹幹擋住。提燈籠的是個高個子。由於光線耀眼,我看不清他的臉。他打開鐵門,慢條斯理地用中文對我說:「看來彭熙情意眷眷,不讓我寂寞。您准也是想參觀花園吧?」
我聽出他說的是我們一個領事的姓名,我莫名其妙地接著說:「花園?」
「小徑分岔的花園。」
我心潮起伏,難以理解地肯定說:「那是我曾祖彭㝡的花園。」
「您的曾祖?您德高望重的曾祖?請進,請進。」
潮濕的小徑彎彎曲曲,同我兒時的記憶一樣。我們來到一間藏著東方和西方書籍的書房。我認出幾卷用黃絹裝訂的手抄本,那是從未付印的明朝第三個皇帝下詔編纂的《永樂大典》的逸卷。留聲機上的唱片還在旋轉,旁邊有一隻青銅鳳凰。我記得有一隻紅瓷花瓶,還有一隻早幾百年的藍瓷,那是我們的工匠模仿波斯陶器工人的作品……斯蒂芬·亞伯特微笑著打量著我。我剛才說過,他身材很高,輪廓分明,灰眼睛,灰鬍子。他的神情有點像神甫,又有點像水手;後來他告訴我,「在想當漢學家之前」,他在天津當過傳教士。
我們落了座;我坐在一張低矮的長沙發上,他背朝著視窗和一個落地圓座鐘。我估計一小時之內追捕我的理查·馬登到不了這裡。我的不可挽回的決定可以等待。
「彭㝡的一生真令人驚異,」斯蒂芬·亞伯特說。「他當上家鄉省份的總督,精通天文、星占、經典詮估、棋藝,又是著名的詩人和書法家:他拋棄了這一切,去寫書、蓋迷宮。他拋棄了炙手可熱的官爵地位、嬌妻美妾、盛席瓊筵,甚至拋棄了治學,在明虛齋閉戶不出十三年。他死後,繼承人只找到一些雜亂無章的手稿。您也許知道,他家裡的人要把手稿燒掉;但是遺囑執行人——一個道士或和尚——堅持要刊行。」
「彭㝡的後人,」我插嘴說,「至今還在責怪那個道士。刊行是毫無道理的。那本書是一堆自相矛盾的草稿的彙編。我看過一次:主人公在第三回裡死了,第四回裡又活了過來。至於彭㝡的另一項工作,那座迷宮……」
「那就是迷宮,」他指著一個高高的漆櫃說。
「一個象牙雕刻的迷宮!」我失聲喊道。「一座微雕迷宮……」
「一座象徵的迷宮,」他糾正我說。「一座時間的無形迷宮。我這個英國蠻子有幸悟出了明顯的奧秘。經過一百多年之後,細節已無從查考,但不難猜測當時的情景。彭㝡有一次說:我引退後要寫一部小說。另一次說:我引退後要蓋一座迷宮。人們都以為是兩件事;誰都沒有想到書和迷宮是一件東西。明虛齋固然建在一個可以說是相當錯綜的花園的中央;這一事實使人們聯想起一座實實在在的迷宮。彭㝡死了;在他廣闊的地產中間,誰都沒有找到迷宮。兩個情況使我直截了當地解決了這個問題。一是關於彭㝡打算蓋一座絕對無邊無際的迷宮的奇怪的傳說。二是我找到的一封信的片斷。」
亞伯特站起來。他打開那個已經泛黑的金色櫃子,背朝著我有幾秒鐘之久。他轉身時手裡拿著一張有方格的薄紙,原先的大紅已經退成粉紅色。彭㝡一手好字名不虛傳。我熱切然而不甚了了地看著我一個先輩用蠅頭小楷寫的字:我將小徑分岔的花園留諸若干後世(並非所有後世)。我默默把那張紙還給亞伯特。他接著說:「在發現這封信之前,我曾自問:在什麼情況下一部書才能成為無限。我認為只有一種情況,那就是迴圈不已、周而復始。書的最後一頁要和第一頁雷同,才有可能沒完沒了地連續下去。我還想起一千零一夜正中間的那一夜,山魯佐德王后(由於抄寫員神秘的疏忽)開始一字不差地敘說一千零一夜的故事,這一來有可能又回到她講述的那一夜,從而變得無休無止。我又想到口頭文學作品,父子口授,代代相傳,每一個新的說書人加上新的章回或者虔敬地修改先輩的章節。我潛心琢磨這些假設;但是同彭㝡自相矛盾的章回怎麼也對不上號。正在我困惑的時候,牛津給我寄來您見到的手稿。很自然,我注意到這句話:我將小徑分岔的花園留諸若干後世(並非所有後世)。我幾乎當場就恍然大悟;小徑分岔的花園就是那部雜亂無章的小說;若干後世(並非所有後世)這句話向我揭示的形象是時間而非空間的分岔。我把那部作品再流覽一遍,證實了這一理論。在所有的虛構小說中,每逢一個人面臨幾個不同的選擇時,總是選擇一種可能,排除其他;在彭㝡的錯綜複雜的小說中,主人公卻選擇了所有的可能性。這一來,就產生了許多不同的後世,許多不同的時間,衍生不已,枝葉紛披。小說的矛盾就由此而起。比如說,方君有個秘密;一個陌生人找上門來;方君決心殺掉他。很自然,有幾個可能的結局:方君可能殺死不速之客,可能被他殺死,兩人可能都安然無恙,也可能都死,等等。在彭㝡的作品裡,各種結局都有;每一種結局是另一些分岔的起點。有時候,迷宮的小徑匯合了:比如說,您來到這裡,但是某一個可能的過去,您是我的敵人,在另一個過去的時期,您又是我的朋友。如果您能忍受我糟糕透頂的發音,咱們不妨念幾頁。」
在明快的燈光下,他的臉龐無疑是一張老人的臉,但有某種堅定不移的、甚至是不朽的神情。他緩慢而精確地朗讀同一章的兩種寫法。其一,一支軍隊翻越荒山投入戰鬥;困苦萬狀的山地行軍使他們不惜生命,因而輕而易舉地打了勝仗;其二,同一支軍隊穿過一座正在歡宴的宮殿,興高采烈的戰鬥像是宴會的繼續,他們也奪得了勝利。我帶著崇敬的心情聽著這些古老的故事,更使我驚異的是想出故事的人是我的祖先,為我把故事恢復原狀的是一個遙遠帝國的人,時間在一場孤注一擲的冒險過程之中,地點是一個西方島國。我還記得最後的語句,像神秘的戒律一樣在每種寫法中加以重複:英雄們就這樣戰鬥,可敬的心胸無畏無懼,手中的銅劍凌厲無比,只求殺死對手或者沙場捐軀。
從那一刻開始,我覺得周圍和我身體深處有一種看不見的、不可觸摸的躁動。不是那些分道揚鑣的、並行不悖的、最終匯合的軍隊的躁動,而是一種更難掌握、更隱秘的、已由那些軍隊預先展示的激動。斯蒂芬·亞伯特接著說:「我不信您顯赫的祖先會徒勞無益地玩弄不同的寫法。我認為他不可能把十三年光陰用於無休無止的修辭實驗。在您的國家,小說是次要的文學體裁;那時候被認為不登大雅。彭㝡是個天才的小說家,但也是一個文學家,他絕不會認為自己只是個寫小說的。和他同時代的人公認他對玄學和神秘主義的偏愛,他的一生也充分證實了這一點。哲學探討佔據他小說的許多篇幅。我知道,深不可測的時間問題是他最關心、最專注的問題。可是《花園》手稿中唯獨沒有出現這個問題。甚至連『時間』這個詞都沒有用過。您對這種故意迴避怎麼解釋呢?」
我提出幾種看法;都不足以解答。我們爭論不休;斯蒂芬·亞伯特最後說:「設一個謎底是『棋』的謎語時,謎面唯一不准用的字是什麼?」我想一會兒後說:「『棋』字。」
「一點不錯,」亞伯特說。「小徑分岔的花園是一個龐大的謎語,或者是寓言故事,謎底是時間;這一隱秘的原因不允許手稿中出現『時間』這個詞。自始至終刪掉一個詞,採用笨拙的隱喻、明顯的迂迴,也許是挑明謎語的最好辦法。彭㝡在他孜孜不倦創作的小說裡,每有轉折就用迂迴的手法。我核對了幾百頁手稿,勘正了抄寫員的疏漏錯誤,猜出雜亂的用意,恢復、或者我認為恢復了原來的順序,翻譯了整個作品;但從未發現有什麼地方用過『時間』這個詞。顯而易見,小徑分岔的花園是彭㝡心目中宇宙的不完整然而絕非虛假的形象。您的祖先和牛頓、叔本華不同的地方是他認為時間沒有同一性和絕對性。他認為時間有無數系列,背離的、匯合的和平行的時間織成一張不斷增長、錯綜複雜的網。由互相靠攏、分歧、交錯,或者永遠互不干擾的時間織成的網路包含了所有的可能性。在大部分時間裡,我們並不存在;在某些時間,有你而沒有我;在另一些時間,有我而沒有你;再有一些時間,你我都存在。目前這個時刻,偶然的機會使您光臨舍間;在另一個時刻,您穿過花園,發現我已死去;再在另一個時刻,我說著目前所說的話,不過我是個錯誤,是個幽靈。」
「在所有的時刻,」我微微一震說,「我始終感謝並且欽佩你重新創造了彭㝡的花園。」
「不可能在所有的時刻,」他一笑說。「因為時間永遠分岔,通向無數的將來。在將來的某個時刻,我可以成為您的敵人。」
我又感到剛才說過的躁動。我覺得房屋四周潮濕的花園充斥著無數看不見的人。那些人是亞伯特和我,隱蔽在時間的其他維度之中,忙忙碌碌,形形色色。我再抬起眼睛時,那層夢魘似的薄霧消散了。黃黑二色的花園裡只有一個人,但是那個人像塑像似的強大,在小徑上走來,他就是理查·馬登上尉。
「將來已經是眼前的事實,」我說。「不過我是您的朋友。我能再看看那封信嗎?」
亞伯特站起身。他身材高大,打開了那個高高櫃子的抽屜;有幾秒鐘工夫,他背朝著我。我已經握好手槍。我特別小心地扣下扳機:亞伯特當即倒了下去,哼都沒有哼一聲。我肯定他是立刻喪命的,是猝死。
其餘的事情微不足道,仿佛一場夢。馬登闖了進來,逮捕了我。我被判絞刑。我很糟糕地取得了勝利:我把那個應該攻擊的城市的保密名字通知了柏林。昨天他們進行轟炸;我是在報上看到的。報上還有一條消息說著名漢學家斯蒂芬·亞伯特被一個名叫余准的陌生人暗殺身死,暗殺動機不明,給英國出了一個謎。柏林的頭頭破了這個謎。他知道在戰火紛飛的時候我難以通報那個叫亞伯特的城市的名稱,除了殺掉一個叫那名字的人之外,找不出別的辦法。他不知道(誰都不可能知道)我的無限悔恨和厭倦。
監獄實驗結局 在 吳家揚的樂透人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父母與老師都希望灌輸我們努力就會收穫的想法:如果你聰明又努力的話就會成功,但是很多人出社會後體會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很多事情都是徒勞無功,反而有關係的人更容易出人頭地。
社會網絡理論學者表示,這是因為每個人努力可以增加人力資本,但是你能夠實現多少人力資本,取決於你的社會資本,笨蛋有了社會資本還是笨蛋,但是有能力的人很多,誰能成功就取決於你有多少社會資本搭配你的人力資本。
我們所說的關係是社會資本的一種,但是社會資本從何而來?很重要的關鍵在於你的社會結構,不光是你認識多少人,還有你認識什麼樣的人,和他們是怎麼樣的關係,以及你所處在的社會位置等等。聰明又努力只會使你有能力,但是要成功,除了能力之外,還需要機會。機會從何而來?從你的社會結構而來。
所謂的「美國夢」指得是,無論你從何而來,只要努力就能成功,背後真正隱含的意義是機會平等。雖然美國夢近年來也坑坑疤疤,但這卻是激勵美國人心的重要因素。習近平也效法企圖以「中國夢」激勵中國人心,但是與美國夢強調個人成就相反,中國夢強調的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個人主義被完全消除,而以國族主義替代之,並連結到對中國共產黨的效忠,因為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夠實現中國夢。
要怎麼樣才能使得社會公平是一個關鍵,但更困難的問題是要怎麼樣才能使人努力促使社會公義,要人人像共產主義一樣放棄私心,或是認為完全可以仰賴互助或是利他主義,是不可能的任務,因此John Rawls在《正義論》中設計了「無知之冪」的思想實驗,成為近代最重要的觀念之一。
假設你出生前對自己的技能、品味、地位與社會狀況和規則一無所知,而社會狀況與規則會決定權力、地位與資源如何分配,這時你可以設計制度後,然後隨機投入那個社會,例如假定你設計一個有50%奴隸的奴隸社會,然後你會有50%的機會成為奴隸,因此你會依據自己有半數機率成為奴隸來設計制度,而不會假設自己必然成為上等自由人構思制度。
Rawls的「無知之冪」思想實驗的厲害之處,在於明明是討論分配正義,但是他能夠將程序正義併入公平制度的關鍵決定因素,進而誘發對於制度公平的努力,吸引了非常多討論,這點小小的分歧讓他與盧梭的《社會契約論》產生極大的差異,理論上更能夠照顧社會公義。
我見過許多偉大學者讚揚Rawls的「無知之冪」,但是最近見到最有趣的討論,卻是在台灣上映西班牙導演Galder Gaztelu-Urrutia的《絕命大平台》。
以下有雷。
這部片當初在多倫多國際影展時就引起騷動,內容發生在一個有333層的監獄,監獄的層數一開始對主角是未知的,每人入獄前可以說一道自己最喜歡的食物,然後食物就會由最上層逐一下降,下一層的人可以選上層沒吃完的食物進食,也可以透過對食物灑尿威脅下一層。每隔一段時間,犯人就會被迷幻煙迷暈,然後隨機分配樓層。
按理說,如果每人只選取自己的食物,則每一層的人都能進食,但是上層的人通常會大快朵頤,因為每個人不知道自己何時會分配到上層,所以一旦到上層,就會大吃特吃,最底層的人只會得到已經被舔得無數次空無一有的餐具,最後只能吃人或被吃。
隨後的情節基本上是主角與獄友試圖透過不同方式來改變監獄的悲慘命運。主角試過向上下層道德勸說,失敗。接著前獄卒試圖透過自發性秩序產生團結互助,失敗。然後主角與獄友試圖以暴力強迫建立公平分配,失敗。期間導演還安排了賽局理論,從不確定監獄有多少層到估計層數,從每個人所有的資訊到如何傳遞資訊,以及最重要的,如何傳遞資訊最上層的人,確保他們能夠了解下層的努力,因此安排了一位智者設計了資訊傳遞。總之,最後所有的努力都失敗了,但是導演仍安排了一位向上的兒童作為開放結局。
監獄代表了社會資源分配的層級組織,導演在精巧的設計下,說明在只要這種設計不改,無論人們如何努力,都無法改變某些事情;即使人們會隨機分配階級,即使存在可能增進最大福利的解方,但是最後都徒勞無功,上層依舊貪婪,下層依舊犯罪,甚至耗盡生命所留下的資訊也會被誤讀。
《絕命大平台》對社會貧富不均批判與思考的深度,遠非《寄生上流》所可比擬,瘟疫期間,或許無法進戲院觀賞,不過據說即將登陸Netflix,千萬不可錯過。
監獄實驗結局 在 Kouk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今天跟著羽毛和阿神一起逃離深海變態監獄 !! 深海10000M 會發生甚麼可怕的變態實驗呢 !?
❤ 每天都有新影片!! 從今天起開始訂閱吧 !! ❤ ➔ http://bit.ly/Kouki
🔥 來看看【阿神】在使用的【實況裝備】有哪些超酷的東西:http://elgato.com/kouki 🔥
•⭐•⭐•⭐•⭐•⭐•⭐•⭐•⭐•⭐•⭐•⭐•⭐•⭐•
【影片製作團隊】
1) 剪輯師 ➔ 阿珊 / 阿神
2) 字幕師 ➔ 葉錚
3) 封面製作師 ➔ Brocardo / BUUZ / Osla / KrepsStudio
使用授權聲明 ➔ https://i.imgur.com/fJyrLuq.jpg
4) 直播剪輯師 ➔ 玄月
5) 地圖翻譯師 / 指令師 ➔ 幸喵 / 小夫
歡迎【提交你的自創麥塊地圖】:http://bit.ly/KoukiMaps
【🔴直播頻道】➔ bit.ly/nonokouki
【Facebook】追蹤我 ➔ https://www.facebook.com/KamiKamiMatsu
【Twitter】追蹤我 ➔ https://twitter.com/Ashan_kouki
•⭐•⭐•⭐•⭐•⭐• License •⭐•⭐•⭐•⭐•⭐•
1) OMFG https://www.youtube.com/user/alexsavageomfg
Available at: http://bit.ly/meant4u
(as well as Spotify: http://bit.ly/meantforyou)
使用授權聲明 ➔ https://i.imgur.com/46j391z.jpg
2) D1ofAquavibe www.youtube.com/user/D1ofAquavibe
Available at: www.D1ofAquavibe.com/music
(as well as iTunes, Google Play, etc.)
使用授權聲明 ➔ https://i.imgur.com/Poykr3O.jpg
3) TheFatRat https://www.youtube.com/user/ThisIsTheFatRat
Available at: https://the-arcadium.net/
使用授權聲明 ➔ https://i.imgur.com/VL6htMz.png
4) Epidemicsound https://player.epidemicsound.com/browse/
使用授權聲明 ➔ https://i.imgur.com/BfoLOnN.jpg
5) FesliyanStudios https://www.fesliyanstudios.com/
使用授權聲明 ➔ https://i.imgur.com/K9Bs1sQ.jpg
6) Outro ➔ https://soundcloud.com/shurkofficial/haunted
使用授權聲明 ➔ https://i.imgur.com/c91ZARg.jpg
•⭐•⭐•⭐•⭐•⭐•⭐•⭐•⭐•⭐•⭐•⭐•⭐•⭐•
#深海密室逃脫 #第二集
*If any producer or label has an issue with any of the uploads please get in contact (charlie615118@gmail.com) with me and I will delete it immediately (this includes artists of the images u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