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誠前瞻研訓院】10-11月份課程 熱烈報名中
🎯在供應鏈轉型升級及創新技術的推動下,企業已無法完全靠自身「有機成長」來保持競爭優勢,必須思考如何透過企業併購來爭取時效、掌握先機,甚至建立領先優勢。
💡 為協助企業成長與轉型,資誠前瞻研訓院本次舉辦併購系列課程,包括併購交易的盡職調查、企業併購策略與執行實務、企業價值評估方法、跨國併購法律議題等,進行全面性解析。👉立刻報名 https://pwc.to/3giDyRD
🏷 IG 搜尋 pwc_tw
🏷 TG https://t.me/PwC_Taiwan
盡職調查課程 在 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沒有方法的雞湯和白開水一樣,這不是口號,而是市場的現實。
這波疫情急劇升溫,很多行業都受到影響,我們正在評估的一家醫療新創企業也遭遇亂流,但創辦人不但沒有任何慌張失措,還清楚回答我們所有 DD (盡職調查) 的問題,尤其是關於營收結構的尖銳提問,都沒有絲毫怯場,還讓我們驚艷發現,光是手中正在處理的訂單,早已是今年營收目標的數倍。
由於疫情狀況來得相當突然,我們直覺這家公司應該會出現問題,勢必影響正在進行的 Pre-A 輪募資,所以緊急聯繫創辦人進行線上會議,並針對我們 DD 過程中的許多疑問,要求隔天立即提出完整報告,在會議上檢視與討論。
會議中,創辦人不慌不忙的解釋為什麼業績沒有絲毫影響,還把許多海外正在洽談的項目拿出來與台灣醫療機構做比較,解釋為什麼台灣市場要採取迴異於國際競爭對手的商業模式,而這個模式剛好在這波疫情中證明了它的優越性。
這樣講,各位可能還無法感受,我們比較了幾間國際上知名的同類型醫療新創企業,其中不乏已經上市,甚至估值高達數十億美元的企業,但奇怪的是,這些相對比較成熟的企業都是以設備販售及後續的高額維護費為主要收入來源,台灣這間新創企業卻巧妙的與 SI (System Intigration) 廠商合作,讓 SI 廠商負責最擅長的設備採購、整合、安裝,而他們自己掌握最核心的運算技術,再以租賃+耗材的方式來收取費用。
等於是將最耗費人力、成本、費用的事情留給合作方去做,自己專注在最具有價值的研發及核心應用技術上,不但 SI 廠商樂於合作,連醫療機構也搶著引進這套新技術。
這個模式的毛利率為七成以上,與國際主要競爭對手差不多,但淨利潤也高達四成,這就遠高於這些對手的二~二成半水準。
而且,她的主要營收來源分為四大塊,除了第四塊目前剛剛起步,還不成氣候之外,前三塊營收都很平均,客戶的訂單大小與數量也很適中,對財務 DD 來說是很健康的狀態。
最後,我們唯一還有疑問的是這一輪募資金額似乎偏小了點,哈哈!
不僅僅是新創企業,疫情衝擊下,《希望學院》的一位企業家也讓人印象深刻,早在疫情升溫前,這位企業家就感到店面的業績力道轉弱,連續兩個月營收都是衰退,遇到這種狀況,有些人會想可能是暫時的現象,先觀察一陣子再說,也有些人會進行一波優惠促銷活動,但這位企業家直接來找我談。
我們把過去一整年的台灣餐飲市場規模做了初步的研究,發現整體市場是持續成長的,應該沒有問題,所以,我們轉向研究附近其他餐飲業的質量有變化嗎?多少新餐廳?同行餐廳?替代餐廳?份量變化?價格變化?CP 值?行銷手段、文案變化、活動變化?人員狀況?效率?士氣?有沒有更好的方式?....
逐一清查盤點後發現,衰退主因是兩家知名連鎖餐飲業進駐到這個一級戰區,所以,趕緊擬訂新的作戰策略,包含促銷方案、行銷方案等,並很快地動手去推動,業績也因此逐漸回溫。
但緊接著五月份的疫情升溫,幾乎重創了所有餐飲業,這位企業家也沒有任何驚惶失措,立馬盤點手中的資金、人員、設備、物料、坪效等,而且隨即快速下決定縮減營運規模,讓資金可以支撐半年以上,最讓人驚訝的是,早在政府宣布停止室內用餐前,企業家就決定暫停營業一週,並且改為外送服務。
同樣的,針對疫情三級警戒的民生需求,企業家馬不停蹄的聯繫許多製作料理包的廠商進行學習了解,著手購買急速冷凍設備及相關器具,火速推出冷凍料理包。
並以疫情管制時間超過三週來規劃,推出所有必須長期在家料理三餐的「防疫即食包」,直接以精燉熬煮的牛肉湯汁為基底,搭配獨家配方的翻炒牛肉塊,讓媽媽們自行添加食材就能變化出各種佳餚,不再煩惱下一餐煮什麼。
果然,推出後大受歡迎,企業家再度以具體的方法、行動、決心打下漂亮的一戰。
讀到這裡,各位朋友有沒有發現,疫情雖然嚴峻,這些企業家都沒有「喝雞湯」的習慣,而是實打實的研究問題、找出方法、解決問題,這就是我開頭提到的觀念,真的,防疫期間,別再喝雞湯了!
再多嘮叨兩句,疫情嚴峻時刻,也不要再去想什麼縝密的辦法或計畫,而是要直球對決消費者的需求,什麼需求?不是青菜加蘿蔔,也不是龍蝦配鮑魚,而是懶、爽、變強大。
什麼是「懶」?疫情造成很多的不方便,如果你的商品和服務能幫我解決這些不方便,就剛好滿足我「懶」的需求。
什麼是「爽」?疫情造成很多的不方便,如果你的商品和服務可以紓解我的苦悶和壓力,讓我感到「爽」就對了。
什麼是「變強大」?疫情造成事業、生意、工作的衝擊,如果你的商品和服務可以讓我屌絲逆襲、脫胎換骨、絕處逢生,就滿足我「變強大」的需求。
只要符合上面三種需求的任何一種,都能夠逆勢成長,就像上面的企業家案例,醫療新創企業讓 SI 廠商和醫療機構「變強大」,餐飲企業家解決的是在家準備三餐的痛苦,也就是滿足「懶」的需求。
懶、爽、變強大,越直接越好!
本週末沒有複習會,如果想繼續學習的朋友,歡迎直接來《希望學院.企業實戰營》線上課程,我們週六見~
詳情請至「希望學院大小事」:https://lin.ee/zHqcvXT
盡職調查課程 在 邱顯智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30幾位法官組成的「法官改革司法連線」,請我們幫忙分享蘋果投書,來看看這些法官怎麼說:
除惡務盡──揪出司法體系內的石木欽們(法官改革司法連線)
從石木欽和富商翁茂鍾不當往來買股案作為起頭,進而從翁茂鍾手握筆記本開始的一連串調查,終於在調查報告公布後,掀開了司法和金錢、權力糾葛的五十道陰影。名單內的人幾乎曾任司法機關要職,除了石木欽外(曾任台灣高等法院院長、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委員長),名單內還有前大法官、最高法院前法官、現任最高法院法官,都可謂「法官生涯」的勝利組。一路扶搖直上比比皆是,更別說這些人長期在各種法官實務進修課程中擔任講師,多少人都在諄諄教誨學員如何成為一個稱職的法官,想不到 #原形畢露後只是道貌岸然之流,每個人都是大剌剌穿著藍色法袍、#拿刀叉吃司法操守骨肉的無恥之徒。人事提案所必要的盡職調查淪為笑柄。
#自我了斷請辭剛好而已
法官群體在石木欽案件出來後如何能不感到無奈。司法過去不是沒有黑歷史,遙遠年代的就先不說,光是距今10年前,以陳榮和幾位高等法院法官為首的貪污案,就已經讓司法元氣大傷,司法信任度直接探底。尤其陳榮和當時還是高等法院選出的自律委員,更讓人感到啼笑皆非,左手自律右手收錢這是什麼概念?「#有錢判生、#沒錢判死」的耳語在台灣街頭巷尾再次熱議,「#有關係才會沒關係,一審重判、二審減半、三審豬腳麵線」的講法繪聲繪影,多少從事審判工作的法官那幾年都覺得遭到別人戴著有色眼鏡指指點點。
少數人大開方便之門,卻讓體制內的其他人必須概括承受,好不容易一點一滴重建的司法信任,卻在10年後的現在響起空襲警報,司法體制內的石木欽們宛如炸彈,將重建到一半的司法信任直接夷平,天知道這次又要趴在谷底多久。
讓人更氣憤的,這次上榜的可是司法體制內「層峰」人物,當百官行述揭露出各種飲宴、收禮行徑時,那些兢兢業業的法官們突然覺得自己被寫上「笨蛋」兩個字──如同刻在額頭上這麼明顯!尤其去年曾發生一位基層法官因為排隊領取免費的愛心便當,因此遭到任職的法院大張旗鼓開自律委員會通過懲處,由院長給予口頭告誡,讓人誤以為法官倫理要求的道德標準就該如此崇高,#原來只是鬧劇一場。
因為法官有大小,相比這些層峰們格外諷刺。更別提小法官要應付三不五時出現的管考單,加班加到沒日沒夜,前仆後繼的往醫院裡去掛病號時,這些手握「管考」大權的層峰們,正好整以暇的準備赴宴,還想著吃完飯後會不會順道打個小白球,石木欽們讓司法有罪,也讓其他謹守本分的法官們蒙羞,石木欽們必須給出交代,#自我了斷請辭法官職務真的只是剛好而已。
#報告未揭露名單應公布
面對司法信任再度回到草創初期,司法院的立場是什麼,絕對不是遮遮掩掩,而是應該直球對決。尤其在報告公布前由周刊披露出司法院的標準,是和富商飯局達5次、收襯衫3件、補品3盒以上才有違正常社交禮俗標準之餽贈(林鈺雄教授稱為法官倫理的533法則)。固然司法院後來否認,但對比法務部的「有無購買翁茂鍾公司股票」、「宴請5次」、「收襯衫5次」可知並沒空穴來風,司法院、法務部選在同一天公布調查結果,司法院卻只以「約詢受調查對象並綜合各項客觀證據,以違失行為情節輕重為判斷基準」含糊帶過。
社會大眾能接受這樣的說法嗎?小法官們更難吞下這樣的名單,如何能讓人服氣?司法院必須開誠布公的說清楚、講明白,調查報告未公諸於世的那些石木欽們到底淌了哪些渾水。#畢竟鄉愿也該有個限度。
「有錢判生、沒錢判死」這句話長年盤據在司法實務的上空,歷史的刀鋒毫不留情地逼過來:民眾厭惡威權時期臭不可聞的司法,體制內的法官也厭倦了背負那個時代的原罪,除了之前已經被揪出來或在這次名單上的人名外,#究竟還有沒有會收錢或不當交往的司法官,務必再追查,姑息不會讓事情往好的方向走去,讓陽光照進角落,司法信任的新芽才有可能再度成長。
https://tw.appledaily.com/forum/20210119/6CPOXCVLNVAVJHKG767XT3WUEU/?fbclid=IwAR3F7PzxgIiEJtcWF_7FoBTUEuwr7AxWYcrUjVouLyj3JgqQ8EUCuW5HaC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