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為你送上🌤黃金日出全景套餐
新手想輕鬆征服的高山,不妨來試試高CP值又親民的奇萊南華吧!
號稱台灣最容易親近的百岳,超過3千多公尺的奇萊南峰和南華山二峰連走,一次搞定👌
走過中央山脈屋脊的「能高越嶺古道」,感受一下百年歷史遺跡的古味,金黃色的日出雲海、浩瀚的草原風光、迷人的山脈陵線,媲美歐洲美景,這就是百岳高山的魔力⛰
📸旅人分享:pufffff__
奇萊南華👉https://lihi1.com/ks5It
#奇萊南峰 #南華山 #奇萊南華 #南投 #百岳
#好野旅遊 #戶外旅遊最佳夥伴
—————————————————————————
⛰️散客│客製化│包團好野:https://lihi1.com/rkeMd
📲線上諮詢:https://lihi1.com/1Ocak
💚旅人分享:https://lihi1.com/89xDB
📞好野專線:02-25318401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49的網紅Sunny Pang 英倫光影,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在發 Vlog 之前,先分享這趟尋找北極海鸚 PUFFIN 的片段, 看看這班圓圓胖胖和有一雙“無辜眼睛“的大咀鳥,有些人說他們其實就是「會飛的企鵝」,其實真的覺得有點像,牠們是我最喜歡的一種鳥類動物,同是屬於「療癒派」。從以前以為應該要去冰島/蘇格蘭找牠們,沒想到這個初夏因為來這裡幫客人拍攝的同時...
百年 草 魔力 在 美學行旅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美學力量正向抗疫
#想著想著有一天我們就出發了
自從開啟了去年五月的島內旅行後,二天一夜沒有負擔的微旅行,讓更多新旅伴有機會跟著美學行旅一起認識台灣這片美好的土地。
而從國內旅行才結識的旅伴們常好奇過去幾年美學行旅的海外旅行有哪些路線、去過哪些國家、是什麼主題旅行......。
既然,再一次的暫停鍵按下了,宅在家一起抗疫的朋友們,就讓我們每日一起眼球旅行,瀏覽過去幾年來美學行旅的精彩路線吧!相信,很快就能再出發!❤️❤️
瀨戶內海藝術跳島是美學行旅最經典的路線,也是這段期間旅伴們最想念的地方。
一生一定要住一次絕美住宿之稱的安藤忠雄小宇宙Benesse House Oval 、豊島緩緩騎著電動自行車感受海風微微輕拂、犬島精煉所美術館的廢墟滄桑.......。
解封後,一定立馬跳跳島!
#美學行旅回顧旅展001
#瀨戶內海藝術跳島行旅
👉 https://forms.gle/jpicaEQqvJwm8FFu6
島嶼星羅棋佈的多島內海總充滿著一股讓人無法抗拒的魔力,
象徵著一種神秘又獨有的地域特性,
而安靜的瀨戶內海則以濃厚的藝術氣息,吸引著人們不遠千里前往朝聖。
直島上草間彌生的黃紅南瓜與安藤忠雄的美術館建築群、
座落在棚田間那充滿禪意的豊島美術館、
犬島上那百年前的煉銅場變身的美術館……。
瀨戶內海跳島,不只是行旅,更是一場藝術盛宴。
百年 草 魔力 在 倫敦男子日常 london.nanzhi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不論是文藝或藝文,我都沾不上邊,非常感謝 #明道文藝 前陣子邀稿,讓我想起高中時因為朋友是校刊社社長,我經常振筆胡亂投稿的日子。《明道》這篇文章已經刊登在 11 月號了。寫疫情底下我如何享受倫敦生活,如何觀察這座新舊交融的美麗城市。應該大多數人沒什麼管道可以讀到,在這邊貼出全文吧:(讀不了這麼多字的,看看照片也行ㄅ
標題:疫情下的老時光、新日常、慢靈魂(寫於九月)
早上出門買菜時,看見地鐵站旁出現了一個好久不見的身影,穿著細格紋襯衫的微胖男子將蔬果擺得整整齊齊:一捆捆鮮綠蘆筍躺平、紫得油亮的圓茄朝氣滿滿、盒裝草莓綻放潤紅,另一側還有金髮阿姨叫賣著黃紅橙藍的鮮花,有點髒亂的車站出口卻在一角鋪展春日。
上一次看見這景象,是六個月以前。
隨著這場大流行病肆虐全球也超過半載,本來已經習慣了空蕩蕩的街頭,如今隨著封鎖政策漸漸鬆綁,反而不太習慣人流再次回返。說來也真奇妙,這位蔬果攤大哥在數間超市的夾擊下不知怎麽生存下去的,右側是中產階級愛逛的 Waitrose、左側是小資族和家庭必備的Sainsbury’s,鄰近還有學生省吃儉用的好夥伴 Iceland,再往前走一點有日本小鋪、韓國超商、土耳其人開設的雜貨店。小小的社區裡,天天上演著零售戰爭。
回想時序入春之際,全城封鎖前夕,倫敦人跟緊了世界潮流也開始到超市囤貨。那時我每天下班趕去採買,換來的是架上稀疏零落的景象,麵粉、義大利麵、雞蛋、衛生紙被掃蕩一空,忽然有種以前在台灣,颱風來臨前大家急忙去儲備糧食的既視感。幾天之後,政府推出新政策,限制每個人購買特定商品的數量,各大超市的 CEO 紛紛發出電子信和社群媒體貼文,希望大家為行動不便的老弱婦孺著想,別買走了他們的所需分量份量。儘管如此,疫情初期往往出了超市,依舊雙手空空,該如何是好?
靈機一動轉而前往不遠處的 Corner Shop(轉角店)
走進店內,孟加拉裔的店主老神在在地望著櫃檯旁的小電視,眼神跟我交會了一秒便移開,我直接走向雞蛋區和衛生用品區,廁紙和盒裝蛋奇蹟似地貨源滿滿,我轉頭問老闆怎麽做到的,他終於露出了微笑:「被你發現這個祕密了。」我隨手抓了幾盒去結帳,回家後趕緊跟朋友們分享這個好消息。過了一陣子後,似乎有許多人跟我一樣也察覺到傳統雜貨鋪的魔力,不少媒體開始推出專題報導,帶領許多大城市裡的千禧一代溫習這個老朋友,BBC 文化版形容這些轉角店是「疫情下的安心慰藉」。
二次世界大戰後的英國急需重建家園、復甦經濟,各國人民紛紛前來填補勞力缺口,印度人、巴基斯坦人、孟加拉人率先大量登場,接著 70、80 年代又有土耳其、以及當時甫加入歐盟的波蘭加入移民風潮。漸漸地,英國各大城市包括倫敦,小店林立,異國風味遍地開花。然而,對移民族群來說,早期經營轉角店並不容易,當時社會風氣保守、英國人口仍以白人為大宗,種族歧視的現象頻傳,飄洋過海的外來遊子不但在職場上不被接受,就連開個店做小本生意也會遭遇侮辱、打劫。
兩年前,BBC 新聞主持人 Babita Sharma 以出身印度裔轉角店家族的身份,出版了一本關於英國 Corner Shop 的作品。書裡她精準刻寫了南亞家庭在英國社會下所存在的刻板印象,並驕傲地為這些數十年來不眠不休、替社區鄰里服務的轉角店老闆喝彩。Babita 多年來致力於喚起大眾對轉角店的回憶,更曾在 TED 演講上講述這些轉角店如何在多場英國大選中,被兩黨候選人作為選票操作的工具。空間不大的轉角店,被貨品堆得擁擠,不如大型超市的明亮開闊,卻帶領近代英國度過一場場幽暗難關。在移民來臨之前,轉角店便已存在,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前首相柴契爾夫人也來自轉角店家庭,因此它在某些老英國人的心中是一種不可或缺的堅毅存在。
全年無休的 Corner Shop 什麼都賣,有些甚至是 24 小時營業,賣民生用品、菸酒、報紙、蔬果、醬醋油鹽,當然也多少進口家鄉特有的食材,就這樣成了餵養世代、矗立數十年的萬應「柑仔店」。我特別喜歡去那裡挖寶,看看不同家賣的印度咖哩角(samosa)、中東香料、奇異的外來水果或是又大又甜的高麗菜。對於像我們這樣的外地人來說,初踏英國土地的前幾個月,總喜歡往光鮮亮麗的超市跑,就像以前在台北也偶爾跑去松青或 101 樓下採買異國食材,以為這樣就能沾沾和風洋氣。幾年下來,我漸漸體會到傳統小店的魅力,在疫情底下更是如此。每一個 Corner Shop 都存在著不同的文化背景,無論對當地居民或是經營者家庭而言,都承載著許多的成長回憶,這是在連鎖超市蓬勃發展的英國社會中,一個令人著迷的元素。
在老時光的對立面上,是新興鮮奇的訂閱消費。
記得兩年前剛搬入東倫敦某一新建大樓的那天,還來不及整理凌亂的家當,推銷員就上前敲門。他來自倫敦這幾年盛行的「蔬菜盒」訂閱新創公司。看起來像大學生的義大利男子熱情介紹,月付一定金額,自由挑選分量份量及食譜,客製化的食材箱就會固定送到家門口,按照隨附菜譜的簡單指示一步一步操作,廚房新手也能端出美味佳餚。對於生活忙碌、不諳烹飪、加上喜好追求新鮮的英國人來說,這樣的服務近幾年十分受歡迎。我最後沒給他捧場,但這幾個月確實也在 IG 上看到不少朋友驕傲地展示自己的廚藝成果。
封城期間外出不便,幸好我原本就趕上了這波訂閱經濟潮,有一陣子都不需要煩惱民生必需品何處買,自從改為居家辦公後,甚至最長達三週都沒踏出家門過。早晨睡醒,微涼五月還需披上薄薄的針織衫,打開門檢查有沒有包裹,可能是咖啡豆、洗衣膠囊、燕麥奶、雜誌、環保衛生紙、或是一大袋白米。初試訂閱消費,是在電商巨人亞馬遜的網站上。剛來唸書的那一年,嚐到了網路購物的便利及美妙,什麼東西都往購物車丟,後來發現結帳時有個「月訂購制享優惠」的選項,便開始估算自己使用特定用品的分量,打開訂閱經濟圈的大門。過了一陣子,覺得這樣實在不環保,便開始上網找了不少主打環保的公司,儘量挑選可回收、可分解的包裝材質,然後將自己的日常生活嵌進了這條新型經濟鏈。英國人鮮少像台灣一樣安裝方正的信箱,郵差快遞會將信件放進家門上的扁長投信口。那包裹怎麼辦呢?這些聰明的生意人便儘量把體積小的產品,做成符合信口的包裝。瘦瘦平平的紙盒內,裝的是百分之百可生物降解的洗碗機膠囊,裝的是倫敦自烘直送的咖啡豆,然後流暢地滑入維多利亞百年老屋的投口。人人都說,倫敦是新舊交融的迷人城市,我眼中的新舊交融,指的不是建築,而是上述這段體驗。
這一年倫敦人的一大收穫,應該就是發掘住家附近的各個公園。
封城稍微解除後,某一次與同事視訊會議時,各自分享近期怎麽度過週末,每個人不約而同地說:走遍家裡附近的綠地。公園是英國都市中極其重要的公共空間,大倫敦地區更有超過一千座公園,整座城市有 43% 都是綠地。作家崔維斯‧艾伯洛便提到,城市中的公園可以被視爲是英國鄉村田野的縮影,提供給都市人一個親近英國郊區的好機會。首相強生在封城初期呼籲大家避免不必要的外出,但鼓勵大家可以適當前往公園運動。出不了城,無法度假,公園真的成了倫敦人這段期間享受慢活假期的好去處。我住的區域正好在西北倫敦兩大綠地之間,往東走有攝政公園(Regent’s Park)及櫻草花山(Primrose Hill),往北走則有漢普斯德荒野(Hampstead Heath)。因此每到週末,只要去逛個一回,便能感受到有別於囂鬧街廓的閒適風情,這是我認為住在倫敦最英式的生活步調了。
櫻草花山顧名思義有個小山,生長在台灣的你如果見到它本尊一定會撲哧一笑,隆起小丘的海拔高度只有 64 公尺,卻已經是不少倫敦人來這遠眺天際線、欣賞跨年煙火的好位置。為了避免搭大眾交通工具,我第一次嘗試徒步走到那裡,沒想到意外路過了一個從未見過的 ㄇ 字形社區,靜美小屋排排坐好,外觀漆成了色調淡雅的粉藍橙黃,不張揚、不傲嬌。中央有個小公園,穿著飄逸長裙的女孩在椅凳上翻著書頁,對面的老夫婦戴著口罩瞧孫女盪鞦韆,零星幾隻小貓乖乖地讓路人撫摸,我也伸手,忽然一旁的陌生小女孩用英文對我大喊,「你要小心,牠上次抓傷我妹妹!」
又某一日,我去了漢普斯德荒野。漢普斯德是個精緻昂貴的社區,與櫻草山丘區域相同,有不少名人都置產在那。這樣的氛圍,與「荒野」二字確實成了對比。其實它一點也不荒涼,是個佔地 96 萬坪的超大公園,內有露天游泳池及池塘,而且同樣有個不高的小山丘,名為國會山(Parliament Hill),站在制高點上可以將聖保羅大教堂、碎片大廈等地標盡收眼底,整片綠野更是文人墨客汲取靈感的地方。綠蔭結群、老樹聳天,彷彿被一座諾大森林環抱圍繞,偶有薄霧襲上,偶有金光穿透葉縫灑落,瀕臨頹圯的磚橋被綠植喚醒,樹午寐風之下,彷彿能聽到老倫敦鼾息的聲響。噗通一聲,白日夢會被遠處泳客的跳水動作給戳破。
疫情肆虐確實惱人,平時我自認在倫敦的生活適應良好,並無生活在「他方」的彆扭感。然而在這場全球災難底下,島嶼的優異表現自然是讓我特別想家。幸好古老城市是座摩登大都會,有探索不完的街區、有踏尋不完的綠地、有永無止境的人文故事可以窺聽。
吳爾芙曾說:「找不到足以比擬倫敦的另一個地方了。」我是這麼深信著。
_
IG:https://instagram.com/london.nanzh
百年 草 魔力 在 Sunny Pang 英倫光影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在發 Vlog 之前,先分享這趟尋找北極海鸚 PUFFIN 的片段, 看看這班圓圓胖胖和有一雙“無辜眼睛“的大咀鳥,有些人說他們其實就是「會飛的企鵝」,其實真的覺得有點像,牠們是我最喜歡的一種鳥類動物,同是屬於「療癒派」。從以前以為應該要去冰島/蘇格蘭找牠們,沒想到這個初夏因為來這裡幫客人拍攝的同時,可以讓我有一天很成功的見到牠們。法羅的魔力不單只是美景的壯觀,這裡的“大咀鳥“也同時是牠們的標誌之一,不過能見到牠們的季節不長,據說秋冬牠們就會飛往美洲,北歐都會要等到隔一年的春夏才能再見牠們一面,所以這次確是在最對的時間來了。
這次難得盛夏前來到法羅群島幫客人拍攝婚紗,開工前空出一天登上島嶼尋找牠們在山崖峭壁間的足跡,法羅天氣變幻莫測,跟冰島/蘇格蘭很像,難得這天天氣算十分穩定,當地人跟我說,只要當天是吹北風的話,天氣不會怎樣差,所以我們十分幸運,在島上走過一片山路,細看島上壯觀地型後,由一開始不太容易會見到 PUFFIN 飛過,到最後終於發現一個山邊角落,是牠們的聚集之地,沒想到,可以很近的距離見到牠們,牠們對人類不是很陌生的感覺,都是很放空的活在自己的世界,由於PUFFIN 早上到中午都會在大海中游泳捉魚吃,到了午後會常常見到牠們飛回自己的洞口休息,亦會見到牠們口裡還擔著一堆小魚,看到牠們圓圓的體型,感覺是吃滿飽的。
法羅到處都是跟大自然連在一起,就連羊都是到處走,也好像一點都不太在意跟人類靠近,有些山路即使是窄,羊都還是只會顧著吃草,不會理會你。特別喜歡這裡的 Turf House草屋,都是保處的很好,很像停留在數百年前一樣。
*全程拍了影片_會製成旅遊Vlog
Stay Tuned !
請訂閱 英倫光影 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SunnyPang英倫光影
------
IG 同步分享中 :
www.instagram.com/sunny_pang
*無錢買數萬元的鏡頭拍鳥_只能用數百元的鏡頭來充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