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氣之前,惡名昭彰的傅滿洲如何替華裔演員打開魔法之門】#葉郎電影徵信社
從漫畫中的滿大人( Mandarin )到電影中正名為徐文武(Xu Wenwu),梁朝偉在《Shang-Chi and the Legend of the Ten Rings 尚氣與十環傳奇》中飾演的角色已歷經工藝水準的縫補修改。Marvel 漫威不惜推翻自家電影《Iron Man 3 鋼鐵人3》的故事線並加以自我嘲弄,把曾以大反派身分出現在該劇中的滿大人打為假貨,藉此將漫畫中充滿華人刻板印象的設定歸零重設。於是滿大人的動機再也不是毫無來由的征服世界慾望,而是更能引發觀眾同情的情感動機。
從刻板印象的萬惡反派到觀眾可以有共感的亦正亦邪人物,漫威的縫補手藝和梁朝偉的稱職演出果然在上映後受到一致好評。
許多人都知道滿大人一角脫胎自20世紀初以大眾讀物和電影的形式廣泛流行於西方世界的虛構人物傅滿洲,也或許知道這個人物因為帶有種族偏見而在20世紀後半葉大受譴責。然而比較少人記得的是,傅滿洲宇宙其實在過去九十年中多次幫助華人演員進入西方觀眾的視野,並改善他們在好萊塢舉步維艱的處境,就好像這位穿著舊式官服、留著八字鬍和讓人不舒服的長指甲的糟糕人物其實是華人社會派來臥底的好人。
傅滿洲是這麼替美國華裔演員打開好萊塢這道魔法之門:
「非常榮幸能以第一個獲得奧斯卡的華裔女演員的身份站在這個舞台上。更重要的是我並非因為在電影中把臉塗黃或是扮演一些東方鬧劇人物而得獎,而是因為我真正去扮演一個女人——一個有靈魂的複雜女人。」
站在台上發表得獎感言的是台灣出生的台裔美籍演員楊雅慧(Michelle Krusiec)。
不過這個場景並不是真的奧斯卡頒獎典禮,而是她在 Netflix 上架的《Hollywood 好萊塢》劇集中扮演一個真實歷史上的華人演員黃柳霜(Anna May Wong)。事實上作為好萊塢百年電影史上第一個華人明星,黃柳霜也沒有真的獲得奧斯卡的肯定。混雜著真實事件和架空歷史的《好萊塢》劇集把她描繪成為終於等到命中注定的角色並因而大放異彩的好萊塢巨星。 黃柳霜本人的真實遭遇和這個架空歷史故事線相比,則顯得辛酸百倍。
身為華裔移民的第三代,1905年出生的黃柳霜等於親眼見證了電影這個新工業在洛杉磯的興起。但她經營洗衣店的父親是劇場表演的世代,在固定帶女兒前往華人劇院觀賞傳統中國戲曲的同時,一邊告誡女兒「好男不從軍,好女不從藝」的價值觀。抵抗父親意願的黃柳霜從跑龍套出發,一直到1924年在《The Thief of Bagdad 月宮寶盒》中飾演的蒙古女奴角色才開始被觀眾看見。
改編自傅滿洲小說的1931年 Paramount 電影《Daughter of the Dragon 龍女》則是她殷殷企盼的突破。雖然名義上取得傅滿洲小說作者的同名小說授權,但實際上電影除了片名之外和小說內容完全無關。
作者 Sax Rohmer 本人和廣受歡迎的反派人物傅滿洲之間的關係,實際上非常近似 Arthur Conan Doyle 和他創造出來的虛構名偵探 Sherlock Holmes 之間又愛又恨的關係。Rohmer 極力想擺脫傅滿洲,在此同時傅滿洲卻受到讀者甚至電影觀眾的廣大歡迎。《龍女》的小說實際上就是作者中斷數年之後被迫回來寫的歸來記。 不過 Paramount 電影則大膽地將第三次扮演傅滿洲角色的瑞典演員 Warner Oland 變成配角(Oland 稍後又以瑞典人的異國風情長相找到了另一份「華人職務」——扮演神探陳查理),而把電影故事重心轉移到傅滿洲女兒身上。傅滿洲電影由將臉塗黃的白人擔綱主角的傳統,也因為女兒角色的出現而得到難得的例外。
中國女演員張夢兒在新片《尚氣》中飾演得滿大人女兒某種程度上繼承了傅滿洲女兒的性格。小說中原本叫做「花露水(Fah lo Suee)」的這個角色,有迥異於她的名字風格、也有別當時社會女性角色期待的性格——隨時想取代父親角色的野心勃勃,而不受禮教拘束。張夢兒在《尚氣》中直率爽朗的角色詮釋既合乎時宜,也成功搶走了兩位男性主角的風采,然而類似的女性角色詮釋放在90年前保守的美國社會就顯得超前時代。這時候狡猾地將角色寄託在「遙遠東方國度來的人」就成為減低美國觀眾衝擊、讓他們敞開心胸接受新事物的敘事手法。
《龍女》電影中飾演女兒的正是黃柳霜,花露水的拗口名字則被修訂為 Ling Moy。另一位日裔演員早川雪洲則飾演女主角冒險犯難的搭檔——秘密探員 Ah Kee。
這部電影同時成為這兩位好萊塢少有的亞裔演員的代表作。雖然傅滿洲小說和系列電影充滿對亞洲人的空想偏見和刻板印象,但也促使 Paramount 這樣的好萊塢片廠願意大膽冒險拍攝一部男女主角都是亞裔面孔的好萊塢電影。沒有《龍女》打開這一道門,華裔或是更廣泛的亞裔演員很可能還要在舞台角落掙扎數十年才有機會靠近舞台中央。
不過這道敞開的魔法大門同時也帶有自己的詛咒......
————————————————————
下文還有傅滿洲、滿大人、陳查理、鬼爪和他們的各種刻板印象變形如何在接下來90年內繼續替華裔演員打開機會之門(以及引來麻煩)。全文刊載於付費訂閱媒體端傳媒,請賞文字工一口飯。
全文由此去:
https://bit.ly/3hkpZAP
百字明咒全文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你也曾經為了看一部片,跟你的伴侶吵架嗎?前幾天跟朋友Mark聊天的時候,他談到他和伴侶Kim為了斯卡羅,差點械鬥。
「我發現有些時候,情侶之間沒有說出口的張力,就像部落或者族群之間的角力一樣,先低頭的就輸了。可是不低頭,還是會輸⋯⋯或者說,可能只要是戰鬥,就不會有人贏吧⋯⋯」
事情是這樣的,他們兩人每個週末晚上都會一起坐在電視前面追劇,Mark腦袋運轉比較緩慢,可是斯卡羅劇情精彩複雜、人物連結錯綜而隱晦,幾乎每分鐘都令人絞盡腦汁,連上過各種編劇課,各種千迴百轉的劇情都看過的Kim,也必須聚精會神不能漏看任何一幕。
Mark有時候看到一半就會按暫停,然後不斷詢問Kim劇情的內容,為什麼這個人會這樣,為什麼那個人會這樣,為什麼誰死了、為什麼誰不說實話、這個名詞是什麼意思⋯⋯搞得Kim的kimoji(心情)很差,她覺得為什麼不能夠好好認真看片,要問東問西(有人遇過類似的狀況嗎舉手)⋯⋯
後來,Kim終於受不了了,丟下了一句話:「你不會自己上網查阿!」然後自己就跑回房間了,留下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的Mark,還有那個看到一半,讓他一頭霧水的劇情。他只好默默摸著鼻子上網搜尋。另一方面,Kim則自己躲到棉被裡生悶氣。
先覺察情緒,再面對問題
Mark兩手撐在廚房的流理台上,洗了臉之後終於想清楚了——原來他不知不覺把「理解劇情的責任」,丟給了他的伴侶Kim,而忽略了對方「並沒有一定要協助他理解劇情」的義務。
但他心裡面又有一塊覺得:「一起看、一起討論劇情難道不好嗎?」心裡憋得緊,也不想認輸,所以當天晚上就睡沙發,只是因為沒有沙發很久沒有洗了,隔天全身都犯蕁麻疹。
後來,Kim覺得這樣下去不行,以Mark「發展遲緩」的腦袋,如果要等他想清楚她為什麼會生氣,很可能斯卡羅都已經播畢了。所以她隔天上班的路上,在捷運上傳了Line給他:「晚上買六必居的粥回來吧,我解釋給你聽。」
於是,Mark懷抱著水仔要跟生番見面般恐懼忐忑但是又有一點期待的心情,提了砂鍋粥回家,很擔心、也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
「我昨天有反省過了,我覺得我好像不知不覺地就預設你要解釋劇情給我聽的這件事情,所以語氣有點差⋯⋯」他一邊打開砂鍋粥,一邊到廚房拿湯匙,都不敢看Kim,為了那個該死的面子,也沒說對不起三個字。
一定會輸的戰爭
「只要開始打仗,就會有人受傷。我不想要看到我們有任何人受傷。」Kim也是語帶保留(我懷疑她這麼會使用隱喻,應該是斯卡羅的巫師XD),然後開始跟Mark解釋劇情,兩個人頭靠著肩膀,就好像什麼都沒有發生過一樣。但彼此都知道,其實心裡面發生了一些東西,只是沒人要說破。那天晚上,Mark跟Kim說了一聲謝謝,感謝她解釋劇情給他聽;Kim也跟Mark道謝,謝謝他下班這麼累還繞路去買粥。
表面上說的是謝謝,但他們心裡面真正想說的是對不起,他們都知道,有些時候對不起並不能代替道歉,但也有些時候,說謝謝比起說對不起更容易。
可是,問題還是沒有解決。
於是,後來兩人商量好彼此都能夠接受的「看片規則」:不懂的都各自先做功課,上網找資料之後,再來一起討論。Mark跟我說,整個過程當中他得到最多的並不是斯卡羅的劇情,也不是學會如何溝通,而是終於明白很多東西是藏在語言的背後的,理解情緒、了解情境當中到底發生了什麼,不能夠只看表象——這件事,不論是對於劇情本身,或者是對他們的感情都是一樣的。
「但後來我發現,情侶之間跟種族部落之間的張力,還是有差別。」Mark說,這次換我一頭霧水。他繼續解釋:「你知道那天我為什麼要睡沙發嗎?我後來想想,自己並不是為了賭氣,而是知道如果我進去,應該也只是跟她吵架而已。我希望我們的感情可以繼續,畢竟為了斯卡羅而吵到分手也太蠢了,所以就像你說的,離開,有些時候是為了回來。後來她告訴我,她隔天早上傳訊息給我,就已經沒有做『要贏』的打算了。她說他不想為了贏這口氣而失去我。」
我很感謝Mark跟我分享他的故事,很多書上面都說要溝通,但是卻不知道,有些溝通並不只會發生在語言和文字當中;很多課程都提到情侶之間的權力糾葛,但卻經常忘了,真正讓兩個人回到討論的並不是誰輸誰贏,而是愛。
在感情裡先釋出善意
「可惜了 他也真的 很用力過
只是啊 愛越勉強 愛越被掏空
也許「天長地久」
只是我們不肯對自己 放過」——彭佳慧《可惜了》
有時候一直堅持的那個人,最後反而是受傷的那個人。而有時候先釋出善意的那個人,並不一定最後能夠得到他想要的;但至少有一件事情是確定的,就他願意在雙方有情緒的時候,忐忑不安,勇敢往前跨一步。
這個過程很困難,也很不容易,甚至好多時候,你可能會懷疑「是不是我們的關係,就像瑯橋這片土地被詛咒了?」進進退退、不安猶豫,都是很正常的過程。
嘗試去覺察跟了解,什麼是關係當中自己要負起的責任,什麼是對方自己的議題,並且對於這段感情保持善意,你也可以成為那個勇敢的人;而當你不在感情裡面那麼用力需要去留住一點什麼,或許你的內心就會少一點掏空,然後多一點對自己的放過。
閱讀全文
https://babyou.nownews.com/news/heart/300009161259
百字明咒全文 在 讀書e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上週末奧運閉幕,應景的閱讀關於奧運的經濟學。當奧運主辦城市到底是賺到了,還是虧大了?
(有中文版!)
為什麼日本東奧碰到疫情和抗議,卻無法不辦?
為什麼沒有足球文化的卡達可以舉辦明年世足賽?
為什麼世足和奧運最後花費都遠超過原本的預算?
如果多數主辦城市虧錢,那到底是誰得利?
與其說2020年的疫情打亂了東京奧運的節奏,還不如說這場疫情讓支撐奧運的單薄經濟學,和原有的漏洞全部攤在陽光底下,無所遁形。
作者是哈佛大學的經濟學家,其實2024年美國的奧委會要求波士頓出來代表美國競標,於是作者和其他幾位經濟學家深入的研究了過去數十屆奧運和世界足球賽的帳。從當中看見幾乎都會造成巨大的財務虧損。但也是在這個時候他發現其實美國奧委會請他們做經濟學顧問,但卻沒有真心想要採納他們研究的意見。於是他索性把這些研究都做完然後也出的這一本書將他們研究的結果公諸於世。這本書不算長,但前面的數字研究還蠻有經濟學教授的風格。雖然不是一個故事性很強的書,但如果非常好奇這些大型體育賽事的發展,這本書裡面有很多紮實的數據和論述。
從最開始為什麼會舉辦奧運比賽和世界足球盃 (原來跟法國的教改有關!),歷經了兩次世界大戰中許多的意外以及國際間的不信任,在1984年的洛杉磯奧運會,因為意外的受到好評而且城市也稍有獲利,才挑起了各國間競逐想要成為奧運主辦城市。而在金磚四國興起的同時,更是視這種國際體育賽事,為提升自己國際地位的重要方式。
我很喜歡他把幾個城市的舉辦經歷,兩兩配對作為對照組比較。包括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的成功,和想要仿效的蘇俄索契 (Sochi) 冬奧,如何只是學到的皮毛,但沒有抓住基本精神,再伴隨獨裁的決策和獨厚幾位富有開發商,整體花費超過500 億美元。另外一批對照組是倫敦奧運和巴西里約奧運,同樣是為了讓離市區偏遠的一塊地方建設起來,但最後的結果卻天差地遠。
另外一個讓我收穫很多的,是作者把一些我們一般認為舉辦大型國際賽事的好處,用實際結果的數據一一檢討。最明顯的一個例子就是「辦奧運可以提升觀光經濟」的一個想法。根據許多年的數據,發現反而會排擠原本可能有的遊客,更不要說原本的居民會想要暫時離開自己的城市。而那些大型建設帶來所謂的「工作機會」,不但是短暫的,而且常常成為剝削外勞的一個結果。幾個所謂帳面上獲利的奧運,都刻意的把一些附帶的花費給忽略了。從一開始競標前的預備,可能就會花上數百萬美金,然後藉著預備場地之名大興土木的費用(最後常常都變成蚊子館),到土地規劃變更時所造成居民的遷移 (有位獨裁者說 “民主國家不容易辦奧運”),還有對環境的破壞 (巴西為了辦奧運蓋了一個大型高爾夫球場,破壞的環境而且事後也廢棄了)。到最後如果說是為了提振城市的知名度以及民眾的榮譽感,這要如何從事後的結果歸功在花上大筆公帑舉辦這些活動呢?
最後作者拋出幾個問題讓讀者思考:
*城市是否值得花上數十億元舉辦個17天的派對
*城市有辦法興建體育館,是否可以逃避蚊子館宿命
*耗費大量資源興建設施,是否有更環保永續的做法
*規劃奧運場地是否能同時保護弱勢族群的居住權
*奧運是否能夠回歸初衷,慶賀頂尖運動員和運動家精神,而不是成為一個房地產和開發商的盛會
這些都值得我們好好的思考。到底是傾全城市的資源為奧運(或是其他大型國際運動會)效力,還是城市應該依循自己長久的規劃,讓奧運著她一臂之力?要培養公民的意識或許就該練習思考這樣的問題,才不會被短暫的感受和面子綁架,能真正思考城市長期的永續規劃。
全文與書中圖表以及中文版連結在部落格中 👇
https://dushuyizhi.net/circus-maximus/
#Circusmaximus #奧運的詛咒
百字明咒全文 在 海濤法師-日日施食藥供| 百字明咒全文及详细释义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百字明咒全文 及详细释义百字明咒,是尊指第六金刚持的咒。亦作金刚萨埵百字明咒,又作金刚萨埵咒、百字真言、百字明、金刚萨埵百字明等。...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