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基礎教育的緣故,多數人認識清末民初的歷史,都是靠著歷史課本上的史觀。這些年因為中國崛起,大量的歷史書籍出版,同時伴隨著更大的網路歷史文章。但這些史觀多數都有著極深的中國民族主義思維,像是1840鴉片戰後,大清帝國衰頹,華夏民族遭到歐美強權打壓的意識形態。在此類意識形態下,很自然的就會忽略歐美在中國的種種投資和建設。我曾有個疑問,就是歷史教科書上從未提過上海和香港的建設,只在幾項條約中隱約提到開港通商,當上海成為教科書中的地名時,已經是蔣介石兵推上海甚至清鄉。對我來說,這很令人感到錯亂,上海和香港兩大城市,好似無中生有的出現。
#贈書活動 #請耐心讀到最後唷
上海本是個甚麼也不是的小漁村,香港也只是個小漁港島。對我來說,上海的形象圓滿於白先勇《台北人》中的兩個女人,尹雪艷和金大班的身上,都有著她們對上海繁華形象的追憶。香港的形象更是深刻,我記得張愛玲筆下《第一爐香》,自戰亂的上海來香港避難的葛薇龍,被繁華的燈紅酒綠陷入深淵,也記得《傾城之戀》中,白流蘇和范柳原的愛情,在歷經日軍持續不斷的轟炸後,得以共結連理。此外更有無數的中國諜報片或戰爭片,以中日八年戰爭為題,其場景都選擇了上海或香港為背景。但對於這時期的上海或香港卻是懵懵懂懂,我們或許知道上海有不同國家的租界,且有著一定秩序和現代化,卻從不清楚這些建設從何而來。
《從上海到香港,最後的金融大帝》是 野人文化 所發行的新書。本書帶給我的收穫不可謂不大,雖然在封底上寫著是沙遜和嘉道理兩個猶太家族的故事,但其實更近似於以西方資本的角度,講述兩大家族於鴉片戰後逐步投資上海與香港,中間歷經了英法聯軍、東南亞橡膠投機、大清垮台、蔣介石清鄉、二戰、國共內戰,以及共產黨治理下的中國等歷史事件。因為歷史教育之故,我們能理解這些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卻難理解對於當時外資在其中的影響力或觀點。
舉鴉片為例,我們在課本上只知道英國人販賣鴉片給清國,並藉此大賺來自清國的白銀,通常的印象還會加上電影裡的「東亞病夫」匾額。但事實上,當時就連英國本土也不見得對鴉片有反感或禁止。就連英國貴族喬治三世或四世,都是鴉片的愛好者,甚至大部分的英國人都曾吸食過鴉片。對於當時在大清的外資來說,不過是將本土的流行商品外銷罷了,雖然本土也並非沒有對此類商品的批評就是了。我們也很難從外資的觀點,理解兩次鴉片戰爭的不同點在哪裡。從本書的內容中,我們就能清楚1840年雖然開港通商,但鴉片卻依然是非法商品,需要靠走私進入中國。而只有怡和洋行有足夠強大的人脈有能力走私,當時沙遜家族不過是鴉片的幾個主要供應商罷了。直到1860後,鴉片才合法化,沙遜家族靠著販賣鴉片發了大財,才有了後來的上海大亨。
香港的嘉道理家族亦然。他們家族早年也在上海發展,有著龐大的投資、資產和建築,著名的大理石宮就是嘉道理家族的故居。直到二次戰後,家族轉移重心到香港發展。半島酒店、纜車、中華電力公司,都是嘉道理家族的資產。70年代末期,配合鄧小平政策,嘉道理家族甚至牽線了英國柴契爾夫人。除了影響了大亞灣核電廠的興建,也間接參與了英國歸還香港於中國的種種因素。
《從上海到香港,最後的金融大帝》是本內容豐富的書籍。若齋友你對於這段清末民初的歷史有所了解,肯定對這本書深深著迷,並在字裡行間期待著下一個歷史大事件的發生。你能從這本書中,理解上海和香港是如何透過外資發展,也能清楚為什麼大清與中華民國即便多次與他國戰爭,但上海與香港的發展卻不怎麼受到影響,甚至放在全球來看,上海當時的發展速度都是極其驚人的。你更能理解外資為什麼早早就站在腐敗國民黨的蔣介石身邊,而非其他軍閥甚至共產黨旁邊。本書有相當篇幅,講述共產黨奪得上海以後,那些外資被迫放棄資產和不得不作為共產黨下人質的種種歷史。齋主很是推薦這本書,給酸齋的所有朋友,只要你對近代中國史有興趣,這本書能帶給你截然不同的看法。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0111
本次 野人文化替酸齋的齋友們準備了二本電子書(博客來)作為贈書,只要齋友你滿足以下條件,就有機會得到活動贈書唷。
只要你在6/6(日) 20:00 以前,完成以下兩個條件,即可參加抽獎。
1. 按讚並公開分享
2. 於留言處TAG兩名朋友
活動結束後,齋主會於第一時間抽出幸運的兩名得主。
最後,再次感謝 野人文化對酸齋齋友們的照顧。
白先勇台北人現代主義 在 獵豹財務長郭恭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有哪些人在時代的浪潮中,讓後人每憶起仍波濤洶湧?
台大醫院是我至今待過最久的地方,連同醫學院差不多在這附近走動超過三十三年。這裏是一個充滿歷史的區域,不管是台大醫院舊院區、二二八紀念公園、總統府、台北賓館,以及景福門,另外,還有賴和、蔣渭水這些前輩,在此穿梭流連的時代身影。
閱讀穿越時空的《台北人物誌》,我們可以回顧上個世紀在台北城生活、參與時代改變的許多人物。李萬居、吳三連和雷震,這些台灣民主運動的先驅者,雖然有著不同的省籍背景,但他們一致關注民主,接力使台北成為台灣政治改革和社會進步的源頭。
在文化事業的推動上,出生台北世家的辜偉甫,熱衷公益,慨然捐出「榮星花園」。同時代生於山東,1949年隨軍來台的拾荒者王貫英,在台北拾荒興學,捐出一座圖書館成就了現代武訓志業。
出身迥異的吳濁流與白先勇,在不同年代的台北,同樣書寫自我的身分困境。李石樵、顏水龍、廖繼春等人在台北創辦的「台陽美術協會」,使台灣民族主義運動得以藝術型式呈現。黃君璧、溥心畬、張大千更在台北傳承中國水墨畫的精髓,使台灣成為當代水墨畫的發揚地。
傅斯年、江學珠與賀翊新來自中國各地的精英埋首教育事業,使戰後的台大、北一女和建中學風更勝以往。留日的教育家宋進英與朱昭陽,集眾人之力,成立了由台灣人所創辦第一所大學「延平學院」, 雖因「二二八事件」被停辦,但後來以「延平中學」復校作育英才,一直是台北極具人文特色的私校。
這些人物在台北發光發熱,甚至名揚海外,卻未必在城市的一隅得見他們的事跡。如果有一座「台北名人堂」,彚整這些精采的台北人傳奇,比諸巴黎先賢祠(Panthéon),讓這些歷史人物能夠在此被記憶、感念、傳承。希望「台北名人堂」能有不同族群、領域、行業、階層的人民故事,迴響在歷史的長廊裡,永久被傳頌。從歲月的軌跡中,探索「台北人」真正的意義與價值。
白先勇台北人現代主義 在 《他們在島嶼寫作|白先勇:奼紫嫣紅開遍 ...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白先勇 《 台北人 》 創辦《現代文學》,為六零年代的台灣開闢 現代主義 思潮自詡崑曲義工,令世人認識並且擁抱百戲之母的獨有美學... ... <看更多>
白先勇台北人現代主義 在 臺灣現代主義小説06. 白先勇<遊園驚夢>(一)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NTU OpenCourseWare · 臺灣 現代主義 小説07. · 白先勇 《臺北人》線上賞讀5 - 〈遊園驚夢〉,王安祈主講 · 《孤戀花》| 台北人 短篇小說集| 原著: 白先勇 | 有聲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