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麼有人看論文快,有人卻很慢?
#如何搜尋文獻 #論文該怎麼找
為什麼有人能整理數十篇既有文獻與亞洲現況,制訂 guideline,有人卻連論文都看不完?
⠀⠀
為什麼有人能整理數百篇文獻,一年發表 10 篇 meta-analysis,但有人卻連一個主題都讀不完?
⠀⠀
如果帶著「我要發表 meta-analysis」的目的,論文該是怎麼找、怎麼瀏覽、怎麼篩選,以及最後挑出來的精華,又該如何精讀?
⠀⠀
⠀⠀
【📣 無資源起步的首選】
⠀⠀
不需要 IRB 且免收案,無資源、沒經費、零基礎也不怕!對於沒有資源的年輕研究者來說,meta-analysis 是起步的好領域。
⠀⠀
▶️ 【年度回顧】新思惟研究課程之友,2020 年共 689 篇論文發表!
⠀⠀
▶️ 2021 年 4 月新思惟校友總計 96 篇發表,其中 11 位是首篇論文發表!
⠀⠀
足見好工具在手,發表論文並不難。
⠀⠀
⠀⠀
⭐️ 高手看 paper 和你不同的原因?
⠀⠀
論文是作品,得讀沒錯;但更重要的,是你帶著怎樣的「目的」去讀這些作品。
⠀⠀
要晨會報告,讀的重點是,與科內臨床工作相關的細節,以及從文字中看出不同醫院的資源與文化不同。
⠀⠀
要整理 guideline,論文閱讀重點是各篇的 indication、outcome 與普遍的適用性。要發表 meta-analysis,重點當然就是研究設計、評估量表與該文章的特殊意義。
⠀⠀
甚至,同是實證,要做 EBM 競賽,與要發表 meta-analysis,所閱讀的重點,也有所不同。
⠀⠀
缺乏這種「目的」感,看 paper 只好逐字逐句、鉅細靡遺的讀,自然速度就慢,而且連重點都抓不太到,更別說本來想完成的成果,品質不佳,甚至半途而廢。
⠀⠀
這堂課,#曾秉濤醫師 將與你分享,如果帶著「我要發表 meta-analysis」的目的,論文該是怎麼找、怎麼瀏覽、怎麼篩選,以及最後挑出來的精華,又該如何精讀?
⠀⠀
⠀⠀
⭐ 一年發表 10 篇 meta-analysis 的好手,帶你學!
⠀⠀
#曾秉濤醫師,擅長從臨床工作找到發表議題,已發表超過 50 篇 meta-analysis 論文,並組成研究團隊。
⠀⠀
⠀⠀
🚩一無所有的新手,也能闖出有論文的未來。
⠀⠀
在防疫的日子裡,論文越早做好準備,發表事半功倍,拚出自己的學術成績!
⠀⠀
8/22(日)統合分析工作坊
https://meta-analysis.innovarad.tw/event/
同時也有3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Cup 媒體 Cup Medi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989 年,心理學家 Jerome Kagan 對 500 名 4 個月大的嬰兒進行測試,發現當中有兩成為「高度反應組」,對環境帶來的感官刺激反應較大,將來更大機會發展出內向型性格。直到 1997 年,另一位心理學家 Elaine Aron 首次發表科學論文,進一步研究人類對環境刺激的強烈反應,並...
發表論文並不難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搜集到的資料單位不同,要怎麼做換算與分析?
「這等下會跟各位提到,其實我們在做統合分析的時候,每個量表之間,它可能有一些類似性,可是它的尺度是完全不一樣,在這種時候我們要做的是一個標準化。所以在我們今天的這個指定論文裡面,其實我們做了一個動作叫做,標準化的動作,所以我們 report 的是一個 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而不是一個所謂的 weighted mean difference。
假設如果這幾篇全部都是用同一個量表的話,其實比較簡單的方式是用 weighted mean difference,它的好處是可以讓讀者很快知道你的文章所傳達出來的概念,可是當你做這個標準化之後,標準化出來的東西它沒有所謂的尺度。舉例來說,我們有公斤數、公分數,可是在 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 的時候,它只有一個數字。那等一下會在下下堂課會跟各位講,我們怎麼樣去看數字的多少,來評估他們之間的一個強度。」
【📣 無資源起步的首選】
對於沒有資源的年輕研究者來說,meta-analysis 是起步的好領域。
▶️ 2020 年,剛出爐的 1 月統計數據,有校友還在住院醫師階段,課後已產出 4 篇 IF > 5 的 meta-analysis 論文。
足見好工具在手,發表論文並不難。
--
《統合分析工作坊》講者陣容
【張凱閔】
知名復健醫學與超音波學者,台大流病與預防醫學博士,已發表多篇 meta-analysis 論文,探討臨床常見議題。
【曾秉濤】
專業精神科醫師,擅長從臨床工作找到發表議題,已發表多篇 meta-analysis 論文,並組成研究團隊。
【蔡依橙】
專業課程開發與整合者,能迅速理解學門架構,並以初學者能理解的方式,建構學習流程。生涯被 SCI 期刊接受的圖表,已超過 500 張,熟悉學術審閱過程與要求。
--
初學者真的可以學會,經過我們的拆解與教學,其實 meta-analysis 並不難。
只要會用 Windows,懂得使用像 Word / Excel / PowerPoint 這樣的軟體,就足夠了。上課我們會把重要的觀念講給你懂,而互動實作就是理解流程,只要懂得電腦操作,能照著教學步驟,點擊正確的功能,就沒問題。一些枝微末節的卡關,課堂上將會有講師與助教全力協助。
🚩一無所有的新手,也能闖出有論文的未來!
不需要 IRB,還免收案,為論文紓困,超前部署!用一天學習換你未來三篇,振興你的學術生涯!
🔹 現在投資自己,將來 PubMed 有你!
🔹 全新梯次|9/20(日)統合分析工作坊
🔹 立刻報名|https://meta-analysis.innovarad.tw/event/
發表論文並不難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替論文訂題目的時候,「系統性回顧」(systematic review)要放在標題嗎?
這個 title 定義的時候其實就有點技巧啦!如果你發現到它這個雜誌裡面,它其實對於這個 meta-analysis 的部分,它是列為 original article 的時候,就把 systematic review 拿掉,以後未來你要用這個文章去做升等的時候,比較不會被老師……就是有意見這樣子。
可是呢,有的時候你會發現到,在這個文章、在這個 journal 的系列裡面,其實它就是把這個 meta-analysis 的文章當作是 review 的話,那你就是把 systematic review 拿進去。
如果說你本身,你希望未來用這個 meta-analysis 的文章,讓你在學術的生涯上面,幫你作升等的時候,你其實可以盡量是以類似像 original article 的方式去作發表。
在投稿過程當中,如果你有希望將這個 meta-analysis 的文章,變成類似像 primary study 這種方式的時候,你可以先看一下 journal 的型態,那它對這個其實要求不高的時候,大家就把它當 original article,去把它投上去這樣子。
【📣 無資源起步的首選】
對於沒有資源的年輕研究者來說,meta-analysis 是起步的好領域。
▶️ 2019 年,新思惟校友共 517 篇論文登上 PubMed,論文破蛋高達 80 人!
▶️ 2020 年,有校友還在住院醫師階段,課後已產出 4 篇 IF > 5 的 meta-analysis 論文。
足見好工具在手,發表論文並不難。
--
《統合分析工作坊》講者陣容
【張凱閔】
知名復健醫學與超音波學者,台大流病與預防醫學博士,已發表多篇 meta-analysis 論文,探討臨床常見議題。
【曾秉濤】
專業精神科醫師,擅長從臨床工作找到發表議題,已發表多篇 meta-analysis 論文,並組成研究團隊。
【蔡依橙】
專業課程開發與整合者,能迅速理解學門架構,並以初學者能理解的方式,建構學習流程。生涯被 SCI 期刊接受的圖表,已超過 500 張,熟悉學術審閱過程與要求。
--
初學者真的可以學會,經過我們的拆解與教學,其實 meta-analysis 並不難。
只要會用 Windows,懂得使用像 Word / Excel / PowerPoint 這樣的軟體,就足夠了。上課我們會把重要的觀念講給你懂,而互動實作就是理解流程,只要懂得電腦操作,能照著教學步驟,點擊正確的功能,就沒問題。一些枝微末節的卡關,課堂上將會有講師與助教全力協助。
🚩【7 月班好評加開】疫情會過去,論文要留下!
新手最快起步的研究法,不限研究資歷,沒有擋修問題,現在投資自己,下一個登上 PubMed 的是你!
🔹 全新梯次|7/5(日)統合分析工作坊
🔹 立刻報名|https://meta-analysis.innovarad.tw/event/
發表論文並不難 在 Cup 媒體 Cup Media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1989 年,心理學家 Jerome Kagan 對 500 名 4 個月大的嬰兒進行測試,發現當中有兩成為「高度反應組」,對環境帶來的感官刺激反應較大,將來更大機會發展出內向型性格。直到 1997 年,另一位心理學家 Elaine Aron 首次發表科學論文,進一步研究人類對環境刺激的強烈反應,並將其稱為「高敏感人格特質」(Highly Sensitive Personailty Traits)。
具高敏感特質的人,大腦經常深度處理各種感官資訊,而為免大腦不勝負荷,他們多半會迴避感官刺激過多的場合。雖然未必能享受熱鬧的派對,但卻比一般人更能觀察到生活與藝術的微妙之美。
收聽更多:
【*CUPodcast】#63 為何外向型性格總是較受歡迎?內向外向由天定?
https://youtu.be/WSr9PqUwLVg
【*CUPodcast】#62 為何總拒絕嘗試、容易氣餒、半途而廢?
https://youtu.be/pV9e1uuj_Qs
【*CUPodcast】#61 金錢心理學:為甚麼我總是亂花錢?
https://youtu.be/1vvsQqbvqK4
*CUP Media Podcast 可於 Spotify、SoundCloud 及 iTunes Podcast 等平台收聽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show/00zq9LpH4Lw4WCvhR22ZLe?si=JuCfsNstTa6ka-7yuvHVGw
SoundOn: https://player.soundon.fm/p/cupmedia
iTunes Podcast: https://podcasts.apple.com/hk/podcast/cup-media-podcast/id1493758335?l=en&i=1000478002964
Google Podcast: https://shorturl.at/ahEGH
===================================================================
在 www.cup.com.hk 留下你的電郵地址,即可免費訂閱星期一至五 CUP 媒體 的日誌。
? YouTube ? goo.gl/4ZetJ5
? Instagram ? www.instagram.com/cupmedia/
? Telegram ? t.me/cupmedia
? WhatsApp ? bit.ly/2XdWXqz
發表論文並不難 在 JG Story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電玩頻道】https://reurl.cc/4yNRo3
實憑藉咬痕來辨別牙究竟是誰的,其實困難重重,因為咬的過程是動態的
多年之後,有不少研究者發表論文,討論了屍體上咬痕的「扭曲」
同一副牙在不同的皮膚上,不同大小的用力,不同的用力方向
咬出來的牙印的大小和形狀是不一樣的
在1984年,當時的人們並沒有這樣清楚的認識
特別是「咬痕分析」有不少次成功的先例,因此一直延用作為重要的鑑定手段
實際上,它並沒有做過足夠的測試,根本沒有足夠的科學數據支撐…
【Podcast】Apple Podcast / Spotify / KKBOX (兩性/心理/時事/靈異)
搜尋:湊團尬電
【工商合作】ritachang0401@gmail.com
#抓錯人 #法醫 #誤判
發表論文並不難 在 大新店芳琪記者媽的日常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石碇國小今(24)日上午舉辦第二屆畢業茶席活動,今年除了有4位國小畢業生,還有5位幼兒園畢業生一同參與,這次更具特色與創新,包括製茶體驗的紀錄片製作、中英文介紹、小論文發表、茶詩賞析等等,學習視角相當多元,活動最後更以奉茶來表達對師長和父母的感恩。
今年以「萌芽」為主題,活動中先以相褒歌的吟唱,帶領現場來賓感受茶席氛圍,為了準備這次的茶席活動,畢業生不僅到茶農家實際體驗製茶過程,也進行了紀錄,包括配音、剪輯等等,畢業生沈月香說生活在石碇、讀書在石碇,當然要了解茶文化,而他們也希望能展現自己的學習成果,所以能夠以茶席迎接畢業的到來,不僅很特別,也很難忘。
校長魏千妮表示在紀錄影片當中穿插英文說明,讓孩子能與國際接軌,畢業生還以紅茶與包種茶的差異性為題,一同發表了小論文,並且將茶人歐陽修寫作的茶詩,進行賞析分享。
最後畢業生以優雅茶道,將泡好的茶,奉茶給在場每位來賓,就連幼兒園畢業生都有模有樣的捧著茶盤,不疾不徐的遞茶給來賓品嘗,如此特別的畢業茶席,不僅讓每一位畢業生留下難忘回憶,也讓他們開創了學習視角,邁向人生另一個階段。
發表論文並不難 在 如何將學術論文投稿至科學期刊呢? - 英論閣 的相關結果
因此,在投稿前,確保您所闡釋的內容重要且值得發表。您可以與指導教授及同儕多討論實驗結果,並不侷限於自己的學校或研究機構,也可和其他不同單位的 ... ... <看更多>
發表論文並不難 在 寫論文,其實不難:學術新鮮人必讀本(增訂二版) - 博客來 的相關結果
以淺顯的話語搭配具體的實例說明,建立正確的觀念和技巧。 閱讀完本書,你會發現:寫論文,其實並不難。 寫論文這件事,相信深深困擾著 ... ... <看更多>
發表論文並不難 在 論文遭學術期刊拒絕以後該怎麼做? 的相關結果
「除非有人買單並叫您修改原稿,不然不要重寫。」 如果期刊不買單,為什麼要為了他們修改文章?不過,有實證指出,這種「從高處開始」的策略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