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的內扣總開銷是對基金未來績效最有力的預測因子。
本文整理2020全年,台灣投信業者發行的基金所收取的內扣總開銷。我們專注內扣費用超高的基金族群。因為高費用,有帶來較差績效的傾向。(註)
沿用去年的分類方法,我將這些基金收費依其收費多寡,分成”聖母峰等級”、”玉山等級”、”101等級”。
首先是收費高昂可比擬聖母峰高度的基金。這些基金年內扣總開銷高達5%以上。可見下表:
台新印度基金以單年10.31%的內扣總開銷,拔得頭籌,成為2020全年台灣投信費用最高的基金。
台新印度基金10.31%的內扣總開銷,除了2%的經理費之外,最重要的地方在於有一項高達5.38%的”其它費用”。再加上其他項目,形成超過10%的費用成本。
操作一支基金可以操作到需要10%以上的費用,到底是為了費用收入而成立基金,還是為了幫投資人獲取收益而成立基金呢?
瀚亞2026收益優化傘型基金之美元保本與南非幣保本基金,都有6%以上的全年內扣總開銷。
根據基金公司資料,這兩支基金的經理費都”只有”1%
為何會出現6%以上的超高內扣費用呢?
理由在於,投信投顧公會網站的資料顯示這兩支基金的經理費根本不是1%,而分別是6.52%跟6.46%。
一年收取6%經理費的理由在於,該基金公司要在基金成立的期初,就將這兩支基金預計的存續期間,也就是六年,每年1%的經理費,總共6%一次收齊。
目前美國五年期公債殖利率是0.79%。六年期間,花費每年1%的成本,要如何保本?
可說是個”有趣”的問題。
統一中小基金跟瀚亞菁華基金分別收取5.11%跟5.10%的內扣總開銷。問題都出在本來就已經太貴的經理費(1.6%),加上頻繁交易形成的過高交易成本。
聖母峰之後,接下來是收費等級與玉山同高的基金,也就是每年內扣總開銷4%到5%之間的基金。
付出太高的費用會有嚴重的報酬減損效果,你以為你在投資股市,其實高費用會確定你拿不到高風險資產的對應報酬。
而這還是高風險資產有好成果的時候。有人可以跟你保證高風險資產一定賺錢,獲利一定比較高嗎?
(假如有人提出這種保證的話,你可以確定的是,他大概不太了解”風險”是什麼意思)
儘管我已經連續幾年將這些高費用基金列表並寫成文章,但可以看到2020高收費基金數量有增無減。各家業者可說是毫不忌諱自家基金榜上有名。
為什麼?
因為不在意投資成本,以為費用沒關係的台灣投資人,還是佔了絕大多數。
不要天真的以為基金業者會”主動”改善高內扣費用問題。在費用方面,他們是全然的被動。因為那就是他們的獲利,他們的收入。投資人假如沒有覺醒,沒有提出要求,他們是不會改進的。
選擇低費用投資工具,不僅可以保護你自身的資產,也等於大聲的對業者的高收費行徑說"No"。
完整表格與討論,可見今天文章:
https://greenhornfinancefootnote.blogspot.com/2021/05/2020_01939124745.html
發行公債意思 在 馬德里台灣鄉民團《Taiwaneses en Madrid》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歐盟批准抗疫緊急援助方案,一半以上都是德國案件】
最近歐盟執委會批准了約120項抗疫緊急援助方案,總金額約1兆9,000億歐元其中有52%都來自德國的申請,法國占17%,義大利占14%,而西班牙只有不到2%。
歐盟執委會副主席兼反壟斷事務專員維斯塔哲(Margrethe Vestager)近日接受德國《南德意志報》訪時表示,憂心這可能會導致歐盟單一市場的公平競爭遭到扭曲,與拖累經濟復甦步伐。
‧
事實上,根據歐盟統計局資料,德國國內生產毛額(GDP)占歐盟(27國)GDP的25%,緊接著為法國17.4%、義大利12.8%、西班牙8.9%及荷蘭5.8%。#英國掰掰
由此可看出,歐盟四分之一的經濟成長動力都是來自德國!西班牙 #靠著人多? 雖然是歐盟前五大經濟體之一,不過西班牙GDP有74.8%都是來自服務業,工業占15.7%,農業約占2.9%。
德國這幾年服務業比率雖然也逐漸增加,約69%,但工業仍約占31%,而在這一波疫情中,首當其衝的產業就是旅遊、旅館業跟服務業,預計大多數國家相關產業都將陷入病毒魔爪,要到來年才有機會捲土重來。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最新預測,今年全球GDP會萎縮3%,經濟蕭條程度將遠超過2007-2008年的金融危機,西班牙GDP預計也將萎縮8%、德國GDP萎縮7%,只有中國(1.2%)跟印度(1.9%)的經濟成長預測是正成長。
‧
西班牙作為歐盟前五大經濟體,這句話雖然聽起來很帥,西班牙過去這五年經濟成長表現也都是歐盟的資優生,2019年西班牙經濟成長2%(德國0.6%、臺灣2.7%),但西班牙公共財政最大的問題還是「債務」與「財政收支不平衡」的問題。
2007年時西班牙公債占GDP之比只有35.8%,2014年則高達100.7%,2019年終於降到95.5%,為自2013年以來最低的一年。
而財政收支不平衡的問題,就要看歷年的財政赤字(財政收入減掉財政支出)了。
西班牙在2005-2007年之間,都是呈現財政盈餘(2007年是GDP的1.89%),從2008年就開始帳目表失衡,財政赤字負4.57%、2009年負11.28%、2010年負9.53%、2011年負9.74%、2012年負10.74%、2013年負7.04%…2019年則是負2.8%。
‧
換句話說,如果每年都增加負債(赤字),每年就只好再發行公債以換得流動資金,滾雪球般以債養債,這就是西班牙財政體質這幾年來的惡性循環。至於為何會赤字連連,這背後有很多因素,就像阿嬤的裹腳布,「不歡迎大家留言詢問」。
前面提到的抗疫緊急援助方案,西班牙雖然沒得到幾個,不過歐洲央行也已經有推出7,500億歐元的額外緊急資產購買計劃,以協助歐盟成員國應對疫情大流行的衝擊,西班牙政府3-4月也已經緊急發行445億歐元的債務,以支付因應疫情紓困措施的額外支出。
寫這篇文章,只是給鄉民們初略的了解一下西班牙的經濟狀況,鄉民以前經濟學還被當過,沒有要賣弄任何知識的意思,如果有任何指教、想法都歡迎留言,但鄉民不會回覆的。哈哈哈...
#青菜看看就好不要太認真
#想筆戰的人到別的地方去唷
#德國從去年第四季經濟成長放緩
#在這波疫情裡各國都想被救呀
相關連結:
Bruselas alerta de que la mitad de las ayudas públicas aprobadas en la UE por la crisis del coronavirus son para salvar empresas alemanas:https://reurl.cc/b5NX3M
La mitad de las ayudas de Bruselas son para Alemania en detrimento de países como España:https://reurl.cc/z8Kb37
Which EU countries had the highest GDP in 2019?:https://reurl.cc/62byKk
德國十年來總體經濟指標:https://www.taitraesource.com/total01.asp
IMF大幅下修經濟展望:全球GDP萎縮3% 恐大蕭條來最慘:https://news.cnyes.com/news/id/4465297
España se apoya en el BCE y dispara la emisión de deuda para pagar la crisis del coronavirus:https://reurl.cc/d0qGn
UE - Unión Europea 2020:https://reurl.cc/exV9eL
Deuda Pública de España:https://reurl.cc/arM9Nl
Photo from Evolución histórica de la deuda pública española:https://reurl.cc/d0qGyy
發行公債意思 在 綠角財經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導讀本文:
讀者朋友,假如您看到這行字,代表您已經拿起了投資界最知名的傑作之一。不要放下,仔細把它看完。過一陣子,再把它看一次。你將發現買這本書的錢和閱讀它的時間,將是你最值得的投資。這本書將讓你對投資有深刻的了解,走上正確的道路,避免日後閱讀無用書籍與投資無用工具的浪費。
本書的英文書名為《The Four Pillars of Investing》。Pillars是支柱的意思。Four Pillars指的是「理論」、「歷史」、「心理」與「業界」四方面,這正是投資的四大基礎。此書編排亦以這四大主題為根本,分別討論。
第一部分 投資的理論
請不要看到「理論」兩字就覺得頭痛。作者在這裡直接以歷史故事,讓讀者體會報酬與風險相生相隨的道理。作者舉出了威尼斯公債(Venetian prestiti)的例子:在威尼斯國勢強大時買進威尼斯公債的人,報酬率遠低於在威尼斯輸掉戰爭、風雨飄搖之際買進的投資人,為什麼?──正因為情勢危殆,所以債券需要用更高的預期報酬來補償投資人。
同樣的原理,可以應用於不同資產類別。譬如狀況差的公司,正因為風險較高,所以需要用比較高的報酬補償投資人。在看到這些歷史之後,讀者將可以掌握:報酬正是來自於承擔風險。這種理解,將讓投資人面對市場大跌時,具備買進的勇氣。
這些討論將讓讀者對投資報酬有務實的期待。市場上不缺聰明人,缺的是務實的人。投資帶來賺錢的可能,這個美夢讓太多聰明人變成不務實的人,幻想市場可以帶來任何自己希望的報酬率。
第二部分 投資的歷史
作者特別指出,這些新科技,往往是很差的投資。從十八世紀的鐵路、電報,到一九九〇年代的網路科技,皆是如此。理由不是在於這些科技沒有潛力。它們的確有,它們也真的改變了世界的樣貌。問題就出在,那麼一些真實性,被過度誇張成數不盡的投資機會。各種相關公司紛紛成立,競相吸收投資人的資產。
因為投資人太樂於提供資本給這些創新科技,造成潛在報酬被大量資本稀釋。其中不少資本更投入以募資(或是說騙錢)為目標、根本不是要創業的公司中,帶來難看的報酬。這就是事實。這些論點也將讓讀者面對下一波看似無可抵擋的產業新趨勢或科技突破時,還能有顆冷靜的頭腦來看管自己的資本。
第三部分 投資的心理
這部分,作者直接用兩章的篇幅,分別指出投資人的不良行為以及對應療法。投資大眾很有趣的一點就在於:大家都承認市場是不理性的,但每一個人都覺得自己是理性的。那麼不理性的市場到底是由誰組成的呢?
這就像一群獅子聚集在羊的屍體旁說:「我吃素啊,這不是我殺的!」一樣。不要再駝鳥心態了。我們自己就是不理性的人類。我們都有投資上的偏差行為需要矯正。
第四部分 投資業界
與投資相關的專門行業有三,分別是證券業、基金業與媒體。投資人,特別是剛起步的投資者,往往會天真地以為這些業者就是為投資人服務。不對,許多業者真正的業務是為自己賺錢,投資人是擺在次要。
譬如證券業者,整天告訴客戶熱門明牌(包裝成分析師建議)、要停損停利積極進出等等。這些操作到底有沒有帶來比較好的成績?證券業者從沒有仔細分析給投資人看。但這些操作有沒有替業者帶來比較多的手續費收入呢?我想你知道答案。
書中指出一個難堪的事實,那就是有很多基金業者,它們的專長不是資產管理,是行銷。它們是行銷業者,只是剛好是在賣基金。
這種實為行銷企業的基金業者有什麼「特色」呢?他們會製造出任何「可以賣」的基金。在能源、原物料熱門時,就發行相關基金。在某地區熱門時,就發行該地區的基金。他們利用投資人看好之前表現良好資產類別的心理,發行容易賣的基金。
但投資人剛好買在高點,只承受之後下跌的損失怎麼辦?這對這類基金業者根本不是問題,它們已經從發行的基金上面賺到錢,這才是重點。
第五部分 投資策略
在理解了投資的理論、歷史、心理與業界後,投資人就已經掌握了投資的四大支柱,可以開始建構投資組合了。作者在這部分,詳細解釋了定義投資目標、組成投資組合、執行的完整過程。
綠角對投資金律一書的完整導讀,可見
http://greenhornfinancefootnote.blogspot.tw/2016/01/2016-four-pillars-of-investing-fully.html
發行公債意思 在 課堂複習:公司債發行價格-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題目底家啦4年期公司債,面額$500000,票面利率8%,有效利率5%,年底付息。▫Follow me on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l.t.y____▫有任何問題或 ... ... <看更多>
發行公債意思 在 國庫知識小百科_政府債券篇【增額公債簡介】 - 中央銀行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國庫知識小百科_政府債券篇【增額公債簡介】 公債標售的財政部公告和央行新聞稿有時候會出現「增額發行」或「增額公債」,這是什麼意思呢❓ ♀️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