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最近在路上有沒有看到很多中醫診所都掛上布條「冬病夏治三伏貼」呀?
今天就來簡單介紹一下三伏貼
三伏貼是利用一年當中最熱的三天,趁著外界陽氣最旺盛的時候,把辛溫性質中草藥貼在背後的穴位上,藉此把體內潛伏的寒氣一起逼出體外💪
什麼是體內潛伏的寒氣?
打個比方,有些人在冬天的時候過敏特別嚴重,鼻子機器動的很厲害!卻在夏天幾乎沒什麼過敏問題,那是因為夏天比較熱,陽氣重,造成過敏的寒邪😈見大勢已去,就躲在體內,等冬天出來搞事🤪
👿「哼!可惡...到了冬天你就知道了!」
當寒邪狡猾的躲在體內的時候..
中醫師們邪惡的笑了😁
👨🏽⚕️「趁他現在這麼弱,乾脆拖出來毒打一頓」於是乎,用了一些辛溫的藥,把體內寒邪通通拖出來🥳
藉此調降免疫功能、增強抵抗力、減緩過敏症狀
那現在要來聊誰比較適合做三伏貼了
都有毅力看到這裡了
各位觀眾應該猜的出來誰比較適合吧?
沒錯!就是體內有寒邪的人🥶(自己都覺得有點廢話
1. 有過敏體質的人:過敏性鼻炎、氣喘、支氣管炎、異位性皮膚炎...等
2. 陽虛的人:平常怕冷,冬天手腳冰冷,容易感冒、疲勞、無力...等
什麼狀況不適合貼三伏貼呢?
1. 皮膚敏感容易受損
2. 孕婦、三歲以下幼兒
3. 有凝血問題:糖尿病、血友病...等
4. 燥熱體質:平時容易口渴、煩躁、嘴破(俗稱火氣大)
5. 正在感冒發燒,喉嚨痛
錯過那三天怎麼辦?
古代中藥比較昂貴,所以藥一定要用在刀口,就會選在陽氣最旺盛的三伏天,來執行三伏貼
但是現在經濟起飛,大家都財富自由的狀況下,貼個三伏貼根本一塊蛋糕,加上台灣整個夏天都很熱,所以不用特別拘泥要這三天貼,只要在這段期間去貼就好了❤️
#健康 #生活 養生 #中醫 #學習 #知識 #養生之道 #中醫師 #養生餐 #我中醫你 #冬病夏治 #三伏貼
發燒手腳冰冷怎麼辦 在 我中醫你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大家最近在路上有沒有看到很多中醫診所都掛上布條「冬病夏治三伏貼」呀?
今天就來簡單介紹一下三伏貼
三伏貼是利用一年當中最熱的三天,趁著外界陽氣最旺盛的時候,把辛溫性質中草藥貼在背後的穴位上,藉此把體內潛伏的寒氣一起逼出體外💪
什麼是體內潛伏的寒氣?
打個比方,有些人在冬天的時候過敏特別嚴重,鼻子機器動的很厲害!卻在夏天幾乎沒什麼過敏問題,那是因為夏天比較熱,陽氣重,造成過敏的寒邪😈見大勢已去,就躲在體內,等冬天出來搞事🤪
👿「哼!可惡...到了冬天你就知道了!」
當寒邪狡猾的躲在體內的時候..
中醫師們邪惡的笑了😁
👨🏽⚕️「趁他現在這麼弱,乾脆拖出來毒打一頓」於是乎,用了一些辛溫的藥,把體內寒邪通通拖出來🥳
藉此調降免疫功能、增強抵抗力、減緩過敏症狀
那現在要來聊誰比較適合做三伏貼了
都有毅力看到這裡了
各位觀眾應該猜的出來誰比較適合吧?
沒錯!就是體內有寒邪的人🥶(自己都覺得有點廢話
1. 有過敏體質的人:過敏性鼻炎、氣喘、支氣管炎、異位性皮膚炎...等
2. 陽虛的人:平常怕冷,冬天手腳冰冷,容易感冒、疲勞、無力...等
什麼狀況不適合貼三伏貼呢?
1. 皮膚敏感容易受損
2. 孕婦、三歲以下幼兒
3. 有凝血問題:糖尿病、血友病...等
4. 燥熱體質:平時容易口渴、煩躁、嘴破(俗稱火氣大)
5. 正在感冒發燒,喉嚨痛
錯過那三天怎麼辦?
古代中藥比較昂貴,所以藥一定要用在刀口,就會選在陽氣最旺盛的三伏天,來執行三伏貼
但是現在經濟起飛,大家都財富自由的狀況下,貼個三伏貼根本一塊蛋糕,加上台灣整個夏天都很熱,所以不用特別拘泥要這三天貼,只要在這段期間去貼就好了❤️
#健康 #生活 養生 #中醫 #學習 #知識 #養生之道 #中醫師 #養生餐 #我中醫你 #冬病夏治 #三伏貼
發燒手腳冰冷怎麼辦 在 豆豆媽咪健康生活家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小朋友發燒該怎麼辦?】
「發燒」是孩子成長的必經過程,也是每個爸媽一定會遇到的關卡。第一次遇到孩子發燒、那種緊張、焦慮的心情,只有當過父母的人才懂。
【跟著醫師養小孩】書中,我採訪了葉勝雄醫師,整理了爸媽對小孩發燒常見的問題與迷思,提供大家參考。
Q:什麼時候應該退燒?退燒的方法包括哪些?
發燒可以分成上升階段和下降階段,上升階段小孩可能會畏寒發抖,手腳冰冷,下降階段則可能會開始冒汗。退燒與否沒有一定的標準,主要是看小孩有沒有不舒服。在上升階段,吃退燒藥可以讓燒不要那麼高,在下降階段,可以觀察就好,不必吃藥。冰枕在上升階段是禁忌,因為等於是在跟身體對抗,可能更會畏寒,發抖更厲害。擦酒精雖然涼涼的,但是會讓毛孔收縮,反而不利於散熱。用溫毛巾擦拭身體,像是模擬排汗的功能,適合畏寒結束但又尚未開始流汗的時候。
Q:吃退燒藥不好?會降低孩子的抵抗力?退燒藥的使用時機與頻率
如果退燒藥那麼容易降低抵抗力,那麼一些自體免疫疾病,例如紅斑性狼瘡,就可以很輕易地用退燒藥來治療了。應該說,體溫上升像引擎加速運轉,可以增強對病菌免疫力,但我們也不能一廂情願地以為所有的燒都是在自己的掌握之中,有時是病菌讓體溫像脫韁野馬一樣,超過身體所能負荷的程度。
因此我們還是要在免疫力上升和病人有沒有覺得不舒服中間取得平衡點,對小孩來說差不多就是攝氏38.5度,如果精神還不錯,可以再撐一下到攝氏39度。退燒藥一般來說,同一種退燒藥間隔4到6小時可再用一次,不同種退燒藥則是間隔1到2小時可再用另一種,因為牽涉到劑量的關係,還是要以開藥醫師的囑咐為主。
Q:常見發燒的錯誤迷思有哪些?發燒的正確觀念、以及孩子發燒時的正確照顧提醒。
發燒的迷思隨著時代的不同也有所改變,以前的人是太害怕發燒會燒壞腦子,現在的人則是太會撐,甚至燒到攝氏40度都還不給小孩吃退燒藥。有時是觀念上的問題,有時則是被錯誤的資訊所影響。醫生能作的是澄清一些謠言,至於家長怎麼看待發燒和何時要退燒這兩件事情,就像夏天什麼時候要開冷氣一樣,還是要家長自己決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