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的急診檢傷站,兩個老人急匆匆將一個小男孩送來,男孩的臉色蒼白,肚子鼓的很大,沒有胃口吃不下飯,也大不出來已經兩個禮拜,幾乎沒幾滴又深的跟茶一樣顏色的尿,他肚子以下肢體發白無血色,腳趾深紫色至發黑,左邊的小腳趾斷了一截,小男孩很虛弱,頻頻嘔吐,吐得都是酸水,虛弱地連話都說不清楚。
急促的奔跑腳步聲,他的爸爸媽媽衝到病房一進來就責罵男孩貪吃吃壞肚子,怪罪父母怎麼把小男孩照顧成這樣,直到看到小男孩發黑發紫的下肢,以及斷掉的腳趾,才沈默不語。這個醫院每一個角落都好似瀰漫著自責內疚,似乎每一個人都可以小聲聽到小男孩爺爺奶奶啜泣聲,
「要不是妳說我們兩個工作那麼忙,沒時間照顧小孩,讓爸媽來照顧,也許就不會這樣….」
「怎麼又怪我了?不是你說你要專心準備論文,有兒子在會影響你的嗎?」
可悲劇已經發生了,黑掉的雙腳,只能截肢了,責怪誰又有何用呢?
小男孩從出生後就被託付給爺爺奶奶,他的爸爸媽媽也很少回來看他,電話裡總說因為工作太忙……
男孩只知道爸爸媽媽在好遠的地方,
「我爺爺說:我爸爸媽媽是超人!我爸爸媽媽好厲害的呢!他們要保護地球,有好多好多任務打敗壞人喔!」
小男孩的爸爸媽媽,一個正在念博士班,一個教授助理,實驗研究加寫論文占滿了他們的生活,陪伴但卻沒有留給自己兒子一丁點,合理的無可奈何。一開始每個禮拜都回來看小男孩,但後來有時三個月才回來一次,起初爸媽要離開的時候,小男孩還會喊著爸媽,滿臉依依不捨,「爸爸媽媽,你們要早點回來看我喔!什麼時候我們一起住啊?」;後來小男孩只是自顧自地玩玩具,好像爸媽只是客人,好像與他無關一樣。
小男孩的照顧自然就落在兩個70多歲老人身上,換尿,餵奶、餵飯,洗沾滿泥的褲子衣服、教著怎麼開口說話,
「哎呀我們小寶的小雞雞露出來了!我們換布布囉,啊!!又尿在我的臉上了!」
「哈哈哈,反正童子尿養生,你多吃可以老當益壯啊!」
爺爺奶奶總是圍著小男孩調侃彼此。
從教小男孩穿衣服、拿湯匙到自己吃飯,從被推著娃娃椅到騎三輪車,磕著碰著冷著熱著,都是爺爺奶奶的無微不至。爺爺奶奶下地幹活,種田種菜養雞鴨豬牛,小男孩總在旁邊當個小跟屁蟲,學得有模有樣,小男孩發燒生病了,爺爺總用祖傳藥水,這組祖傳神藥還真有效,以前的生病總沒留下病根。
但是這一次不知道為何,小男孩肚子脹氣嘔吐,喝了祖傳藥水幾個月都沒有好,常常半夜肚子痛到地上打滾,爺爺奶奶不知所措,只抱著他一起哭。便秘越發嚴重,大便顏色從暗褐色變到紫黑色,鄰居街坊聽聞小男孩生病,都說小男孩一定是吃了放太久的食物。儘管神藥苦不下嚥,爺爺總是逗著布偶戲,布偶演的有聲有色,為的是博得小男孩臉上的一笑。日子一天一天的過,小男孩骨瘦如柴,更加皮包骨,骨頭肉眼可見,一下子彷彿滄桑了十歲,而擔心的爺爺奶奶臉上也是憔悴不堪。
以前每次小孫子挑食時,奶奶講故事,一人演三角,學著狗叫貓叫大象叫,學著豬走路、猴子爬樹哄小孫子吃飯。爺爺陪小孫子放風箏,風箏落在地上,被狗叼走了,爺爺追狗時還摔了一跤,
「爺爺你好笨喔!我跑步都不會跌倒,我不管!今天一定要把我的風箏撿回來,不然我就不回家!」
「好好好,爺爺再給你做一個好不好,還是,你想不想學怎麼做風箏呀?」
「想要!我要學做風箏,這樣我以後只有一百個風箏、一萬個風箏可以玩了!」
其實這祖傳神藥就是去廟裡祈求的符水,幾月來小孫子喝著沒有改善,爺爺就越求越多符混水給小孫子喝,爺爺奶奶沒讀過書,也不識字,家裡以前窮的買不起電視,生活就是農活以及些偏方。
好長一段日子,爺爺奶奶儘管不會智慧手機,還是戴著老花眼鏡,找到電話按鍵,給男孩的父母報平安;孫子生病之後,由於知識有限,並沒有把小男孩病情傳達清楚。他們所住的深山幾乎沒幾戶人家,鄰居彼此親近但又住的遙遠,一天小孫子忽然叫不醒了,全身蒼白鐵青的瘮人,爺奶半夜衝到鄰居家,請鄰居幫忙,終送去醫院。
父母到了醫院第一件事是句句數落,每句責怪都像刀一樣紮在爺爺奶奶的心臟上。小男孩診斷出得了胃癌,合併腸子缺血性阻塞,急需開刀並截肢。
「都是我不好!我好笨,我們沒有讀書,我的愚昧無知害了小寶!」爺爺槌著胸口拍著腦袋,奶奶坐在椅子上手按這心上,低頭不說話,眼淚一滴、两滴、三滴、四滴落在鐵椅及醫院地板上。
數次開大刀的術前術後,爺爺奶奶寸步不離,他們細心的為小男孩擦澡,用棉花棒沾水在嘴唇上,為他換衣服,他們輪流躺在醫院又小又硬的陪病床上。手術小男孩的胃被切掉了三分之二,同時切掉三分之一的小腸,腿保住了部分,左腳踝以下截肢。在等腸子恢復好的期間,婁管接到小腸裡提供營養,另一個管子直接到大腸,等於他的肚子上有兩個洞,一個是食物進去,另外一個是排洩物出來。兩個月後,小孫子能靠著拐杖下床,但是走路時肚子前的袋子會有摩擦聲,沙沙作響,儘管爺爺奶奶鼓勵,但小孫子還是覺得很丟人,不肯走出病房的門,只是在病房內緩慢走動,復健老師每天來陪他,這兩個造婁管就像他的心結一樣,好難移除。
奶奶開始有了坐骨神經痛,或許是因內疚,每一秒都想陪在小孫子旁,捨不得去看醫生去復健,爺爺給孫子買遙控飛機,在有限空間及高度的病房裡,遙控飛機不上不上著飛著,小孫子終於露出久違的笑。
遙控飛機不小心撞到了桌子,打翻了爺爺的安眠藥、心臟藥及胃藥,奶奶的止痛藥、高血壓藥、糖尿病藥整包藥袋連同鋁箔包裝的藥都滑了出來。看著面前的藥,小孫子臉上凝固沉思:以前爺爺奶奶身體硬朗,起早貪黑,從不用吃藥,而現在一大堆的藥……他們也為我操碎了心,明明全身都痛,卻願意陪他睡在又小又硬的陪病床上,好幾個月。 小男孩似乎瞬間長大,每天認真復健,義踝也裝上了…….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爺爺奶奶也老了;不知從什麽時候開始,我們的父母頭髮也白了。他們承擔的我們的苦痛、我們的幼稚、我們的叛逆。
#dr李薇復健與生活頻道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黑眼圈奶爸Dr.徐嘉賢醫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流感懶人包(更新版) 最近又開始流行流感病毒,還出現群聚感染事件。居然在端午節仍有流感病毒。香港上週出現兒童重症腦炎個案。 流感病毒之所以特別,是它常常基因改變(今次是H3N2),傳染力強。瘋狂發燒,往往把爸媽嚇壞。 流感病毒有少數會演變成為重症,併發肺炎、腦膜炎。重症的表現:意識改變、咳血...
發燒嘴唇發紫 在 小花媽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打完疫苗後,沒有發燒,但有痠痛。
唯一良藥就是多喝水(水、水、水),多代謝,然後真的不舒服(不是那種劇烈疼痛)吃顆普拿疼之類的,然後喝水、睡覺、尿尿。
今天已經剩下手臂酸痛,最高溫目前只來到37.2(耳溫),現在已經下降。
然後,切記不要像我一樣北爛,以為好了就開始劇烈運動⋯
剛剛有氧跳45分鐘,媽媽經過說:
「妳還要繼續跳嗎?妳嘴唇發紫耶」
現在已經躺著的Me,用過來人的經驗分享。
發燒嘴唇發紫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自我檢查很重要!
也不要自己嚇自己
💯💯💯💯💯💯💯💯💯💯💯
1. 無發燒但心跳每分鐘大於一百下
2. 喘或呼吸困難(每分鐘呼吸速率超過 30次或血氧監測 ≦94%)
3. 皮膚、嘴唇、指甲床發紫發青
4. 持續胸痛及胸悶
5. 意識不清或癲癇
6. 無法進食、喝水及服藥
7. 過去 24小時無尿或尿量減少,兒童因病況無法喝水合併出現脫水症狀(眼眶凹陷、無淚、口腔舌頭乾燥等)
8.血壓收縮壓小於 90mmHg
一旦出現上述症狀,須立刻通報醫療衛生單位協助安排就醫。
https://reurl.cc/kZEX1G
發燒嘴唇發紫 在 黑眼圈奶爸Dr.徐嘉賢醫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流感懶人包(更新版)
最近又開始流行流感病毒,還出現群聚感染事件。居然在端午節仍有流感病毒。香港上週出現兒童重症腦炎個案。
流感病毒之所以特別,是它常常基因改變(今次是H3N2),傳染力強。瘋狂發燒,往往把爸媽嚇壞。
流感病毒有少數會演變成為重症,併發肺炎、腦膜炎。重症的表現:意識改變、咳血、胸痛、嘴唇顏色發紫⋯⋯小孩子最重要的指標是精神活動力,尤其是在退燒後,活動力仍然不佳者,則要注意了。
打了流感疫苗,就百分之百不會再得到嗎?不是唷!保護力據疾管局估計是8-9成,疫苗的意義在於減少被傳染機率,更重要的是可以減少變成重症的風險。
疫苗接種過,是不是不用吃抗流感藥物(克流感Tamiflu)?不是的,疫苗是預防,克流感是治療。
現在去打疫苗來得及嗎?這個問題是分兩個層面:1. 現在早就沒有疫苗 2.接種疫苗後要2-4星期才能產生抗體。疫苗等到每年的10月1日才有,期間用洗手戴著口罩等方式來預防了。
要怎麼消毒?其實真的不用大規模的消毒,不然爸爸媽媽會累死。只要常常清潔接觸的東西就可以。如果在外面沒有水可以洗手時,可以用的消毒藥水包括:酒精、黃金盾、白因子、病毒崩、台灣可林、舒克清等等⋯
參考閱讀
🔷 #流感疫苗上集影片🎥 https://www.facebook.com/drblackeye/videos/658358307663687/
🔺#流感疫苗的疑問下集📽 https://www.facebook.com/drblackeye/videos/668867366612781/
📃📃流感疫苗秘笈📃📃
https://drkentsui.com/2016/11/15/%e6%b5%81%e6%84%9f%e7%96%ab%e8%8b%97%e5%8a%9f%e7%95%a5%e5%a4%a7%e5%85%a8%ef%bc%9a%e8%b6%85%e5%af%a6%e7%94%a8%e7%a7%98%e7%ac%88/
🔹#自費疫苗應打哪些?📽 https://www.facebook.com/drblackeye/videos/662164983949686/
🔺#常規疫苗的常見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drblackeye/videos/654629968036521/
#新聞連結: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2484309
https://news.mingpao.com/ins/instantnews/web_tc/article/20170527/s00001/1495887502926
#參考資料:
http://www.cdc.gov.tw/professional/ThemaNet.aspx?treeid=beac9c103df952c4&nowtreeid=8208EB95DDA7842A&did=680
https://www.cdc.gov/flu/
http://pediatrics.aappublications.org/content/early/2016/09/01/peds.2016-2527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Daam1heLnNo/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