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 #免疫系統失調,這支防衛軍會反過頭來攻擊自己。
🕵️♀️依攻擊部位的不同,產生不同病症,目前醫學上已有超過70種自體免疫疾病。
從紅斑性狼瘡、乾燥症,或讓作家劉俠飽受煎熬的類風濕性關節炎、音樂才子周杰倫罹患的僵直性脊椎炎,甚至是硬皮症、發炎性大腸炎,以及第一型糖尿病等,都是常見的自體免疫疾病。
https://www.ilong-termcare.com/Article/Detail/4182
------
🔥照服員會員方案,內有詢問度很高的專業責任險
👉https://reurl.cc/R1om0Z
歡迎大家加入fb社團-照顧者聯盟
👉https://bit.ly/3dxSDMS
愛長照整合式行銷-讓大家更認識你的銀髮、長照好物與服務
👉https://bit.ly/2T1FmoR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萬的網紅早安健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腸道 菌叢多樣性有助遠離疾病 其實腸道與疾病間的關係非常緊密,許多針對腸道細菌的研究顯示,不同疾病患者的腸道細菌各有不同,例如脂肪肝、肥胖、糖尿病等患者的糞便中帶有的細菌,會偏向某一類的細菌。 錢政弘醫師指出,腸道菌叢越充足越豐富,越可減少罹患疾病的機率, #阿茲海默症 、 #帕金森氏症 等。...
發炎性大腸炎 在 錢政弘 胃腸肝膽科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衛教文 新年快樂】
前天國健署公布大腸癌連續第13年蟬聯發生率最高的癌症,這應該是大家最關心的健康問題,我來幫大家整理一下大腸癌有哪些危險因子?無法改變的危險因子例如家族史、基因遺傳、人種等因素,我就不提了。下面提到的是跟生活習慣有關的危險因子,有些證據力比較強,有些較弱,我簡單說明讓大家參考。
【明確的危險因子】
1️⃣肥胖
肥胖有較高的風險,如果減重的話風險是可以降低。這跟代謝症候群、胰島素阻抗和全身性的發炎有關,腹圍大的人(胖肚子)尤其危險。BMI超過29的人風險增加45%。
2️⃣抽煙
香煙的致癌物質會經由血液循環到大腸致癌,也會增加大腸息肉發生。長期的追蹤發現,持續抽煙或斷斷續續抽煙都會增加罹癌風險,特別是直腸癌的發生。
3️⃣喝酒
喝酒會影響葉酸代謝,乙醛也有基因毒性。每日飲酒量超過三杯(平均酒精量45克/日)的人,危險增加1.4倍。
4️⃣紅肉或加工肉品
加工食品中含亞硝基化合物,肉品經過高溫烹調(油炸、燒烤)會產生雜環胺(heterocyclic amines,HCAs)與多環芳香烴炭化合物(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等致癌物質。
5️⃣缺乏微量營養素
鈣離子可以結合膽酸和脂肪酸,減少它們在大腸中對黏膜的損害,也可以直接減少大腸細胞不正常的分化。有研究指出補充鈣離子可以減少腺瘤和大腸癌的發生,但也有研究不支持這個論點。同樣的,血中的維生素D不足跟大腸癌發生有關,如何補充還有爭議。只能說缺鈣、缺D有害,但補鈣片或補D並不見得有用,所以先多多食補吧!
6️⃣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有長期的胰島素阻抗,會增加的30%的罹癌風險。
7️⃣發炎性大腸炎
長期的大腸發炎、免疫改變和腸道菌失衡增加致癌的風險。
8️⃣缺乏身體活動
換句話說,日常生活中多活動的人可以減少24%大腸癌發生。主要是因為可以減重和減脂,降低胰島素濃度和發炎反應,另外增加腸道蠕動,減少糞便停留在腸道的時間。過去研究指出如果每周看電視的時間大於14個小時,就會增加大腸癌的風險。我想坐著一直看平板也一樣吧!
【可能的危險因子】
❇️出生體重和兒童肥胖
研究顯示兒童時期和青春期的肥胖跟大腸癌的發生有關。甚至有研究指出出生時的體重大於4000克的嬰兒危險最高。
❇️使用抗生素
常用抗生素會改變腸道菌相,使用15-30天,風險增加約8%;抗生素使用30天或以上,風險增加約15%。研究是回溯分析病例資料庫,使用殺厭氧箘的抗生素,例如盤尼西林類的藥物風險較高。不過整體來說抗生素的影響還是較輕微的,謹慎使用就好。
❇️病原菌
牙周病,聚合梭桿菌,人類乳突病毒、幽門桿菌感染等,都有研究說明跟大腸癌的發生有關,不過這些理論都還在探索中,將來應該還會有新的發現。
⁉️輪夜班
經常性的晚上工作缺乏日照會改變退身體的退黑激素(melatonin)濃度,這個荷爾蒙會因為光線而改變,有一些研究認為上夜班會增加大腸癌發生。
❇️接受特定的癌症治療
例如罹患前列腺癌、睾丸癌的病患有接受放射治療,早期的放射線不像現在這麼精準,多少會照射到直腸導致正常細胞病變。現在的治療方式會不會增加直腸癌風險,仍在研究中。
其中我比較有感的是抽煙,我遇到的幾位不到50歲得到大腸癌的病患,不是自己本身有抽煙,就是會吸到來自配偶或父親的二手煙。所以抽煙不是只有自己容易得肺癌或心血管疾病,也可能間接造成親友生病,為了家人應該要多想一想啊~
天氣很熱冷,感謝貼心的同事,贈送熱呼呼的蔥油餅,祝大家新年快樂!
發炎性大腸炎 在 愛長照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依攻擊部位的不同,產生不同病症,目前醫學上已有超過70種 #自體免疫疾病。
從紅斑性狼瘡、乾燥症,或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僵直性脊椎炎,甚至是硬皮症、發炎性大腸炎,以及第一型糖尿病等,都是常見的自體免疫疾病。
https://www.ilong-termcare.com/Article/Detail/4182
---
長照家庭必備【愛長照LINE會員】已經6萬多人關注!
歡迎加入👉https://reurl.cc/GVol9d
如何打造「銀髮族友善衛浴」
👉https://reurl.cc/N62K46
【免費代辦輔具補助】輪椅、氣墊床、便盆椅......
👉https://reurl.cc/pD0Dzb
找居服員、找外籍看護、找機構
👉https://bit.ly/2HCGdEf
發炎性大腸炎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腸道 菌叢多樣性有助遠離疾病
其實腸道與疾病間的關係非常緊密,許多針對腸道細菌的研究顯示,不同疾病患者的腸道細菌各有不同,例如脂肪肝、肥胖、糖尿病等患者的糞便中帶有的細菌,會偏向某一類的細菌。
錢政弘醫師指出,腸道菌叢越充足越豐富,越可減少罹患疾病的機率, #阿茲海默症 、 #帕金森氏症 等。
需要使用營養品來補充益生菌嗎?
「與其補充很多益生菌,不如先從你的飲食著手」錢政弘醫師指出,其實腸道內的好菌多寡,最關鍵的因素來自於「吃進的食物」,當飲食趨於均衡,自然就能使好菌增加;但若是餐餐高油、高糖,那麼壞菌的確就會隨之增長。
不過若是病毒、細菌、抗生素所引起的腸道發炎,或是腸躁症、發炎性大腸炎患者,可依醫囑使用益生菌,幫助復原。
從生活做起,5招使腸道更健康
1.運動
運動能使腸道產生好菌、讓菌叢更豐富。當好菌增多,可以產生更多短鏈脂肪酸,有助抗發炎、抗癌。
2.膳食纖維
膳食纖維是好菌的營養來源,當補充不足,會使壞菌增量。
3.發酵食物
味噌、泡菜、納豆、醋、紅麴等發酵食物,是益生菌的優質來源;而優酪乳、起司、優格也含大量好菌,可適量食用。
另外,乳製品含有大量鈣質,可與膽酸結合,減少膽酸對腸道黏膜的破壞。
4.避免加工食品
加工食品在製程中摻雜許多添加物,經過高溫烹煮,更多了有毒物質;且加工食品含有較多飽和脂肪酸,會讓肝臟分泌較多膽酸,使腸道黏膜被破壞。
5.愉悅心情
除了選擇好的食物,在用餐時,保持愉悅的心情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以輕鬆愉悅的心情用餐,能讓幫助腸胃消化,促進代謝。
更多精彩內容,
請見早安健康9月號《排腸毒》,全台各大超商書店熱賣中,早安健康嚴選商城免運特惠中!
【更多養生秘訣】
清腸胃清血管,遠離癌症與肥胖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sHn-U4jHJk
攔截過食的脂肪、糖分 昆布排毒水健腸胃兼瘦小腹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V1amafwQI0
腹脹便秘小腹凸?這姿勢10秒清腸排毒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PyaV69ClNg
【相關文章】
益生菌對抗腸漏、糖尿病!醫:舉世公認健康食材是它
https://www.edh.tw/article/15759
遠離便祕!在家就能做的清腸法,4招擺脫大腸癌
https://www.edh.tw/article/10250
大腸癌是十大癌症之首,日營養師:這三類食物少碰
https://www.edh.tw/article/15204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dh.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發炎性大腸炎 在 【線上首播】IBD發炎性腸道疾病線上衛教講座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 講座#World IBD Day #5/19 #克隆氏症#潰瘍 性大腸炎 # 發炎 性腸道疾病天天腹瀉以為只是腸躁症? 三大警示症狀告訴你,你是不是 發炎 性腸道疾病! ... <看更多>
發炎性大腸炎 在 發炎性大腸疾病 :: 台灣社會團體查詢網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台灣社會團體查詢網,患者的症狀和腸道壁發炎有關係,大多發生在末端迴腸部位,故病患通常以右下腹反覆疼痛及腹瀉來表現,這樣的疼痛是輕微的並伴隨著絞痛的感覺, ... ... <看更多>
發炎性大腸炎 在 注意!你有以下症狀嗎?當心..恐是發炎性腸道疾病!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這是一種自體免疫的疾病,又分成克隆氏症及潰瘍性結腸炎,常見症狀有腹痛、腹瀉、血便,民眾可能會以為是痔瘡、腸躁症、腸胃炎等因此錯過治療時機,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