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論壇】支持紀政巴黎奧運台灣正名
文/陳新輝(加卅科技和繪畫藝術人)
紀政將再推 2024 巴黎奧運「台灣正名」,登高自卑行遠自爾,呼籲台灣人大力支持。做任何社會運動,可行性不高或目標太大就是理正氣壯也是不容易得到社會的共鳴;「中華民國」是有待處理的政治議題(前美國國務院亞太助理國務卿 Neopointe 在回答我在 2007 年去函詢問臺灣的法理地位時回函所云),中華民國在台灣曾是流亡政府,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入聯後,已是「實亡」!林志昇控美案,第一審法官結論「台灣人六十多年來沒有國籍」第二審法官結論「台灣人民六十多年來生活在政治煉獄中」!走向台灣法理國家是理所當然,但是凝聚台灣人的共識是需要時間!讓我們從內部台灣正常化開始吧!
#巴黎奧運 #台灣正名 #紀政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發酵女巫的魔法課」介紹 訪問作者:陳心絨 內容簡介: 《發酵女巫的魔法課》作者陳心絨女士,與夫婿鄭淵均先生在地經營烘培坊,他們也是北投青菜底呷市集的成員,陳女士曾參與2010年北投區學習型社區推動計畫工作坊擔任講師,他們自2015年就在北投社大開授「美味烘焙...
登高自卑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新年新氣象,就從布置自己的家開始。
為了稍稍撫慰思念山卻不得閒暇的心情,我前陣子從國外訂了一幅採藝術微噴(Giclée)技術印製的掛畫,剛好貨也在年前抵台。
說來也是緣分,我第一次見到這幅畫是在大學教科書裡,當時只留下約略與浪漫主義有關的印象;第二次則是在資訊量龐大的《心向群山》之中──它被作者稱為對峰頂崇拜的顛峰之作,高處即是人與崇高交融的神聖場所。第三次?剛好在網站上滑到,一時衝動就下單了。
.
這幅畫的名字是「雲海上的旅人」(Wanderer Above The Sea of Fog),畫家是德國人卡斯帕·大衛·弗瑞德里克(Caspar David Friedrich),1818年完成。
畫中的人物當然不可能穿著我們熟知的現代登山服飾,那可是19世紀的歐洲,登山活動尚處於初期,進入山區活動的中產階級、有閒階級(leisure class)男性穿著打扮大抵都很「紳士風」,配一根現在已經是老古董的手杖也只是剛剛好。
就如同任何一件傑出的藝術品,這幅畫有著許多可能的解釋方法,對於喜歡爬山的人來說一定不陌生:想像立於峰頂的是自己,望向層疊遠山和緩慢翻騰的雲海,行畫烟蘿,仙峯隱嶙兮,我們的心境又會是如何?是勝利、尊貴的征服者,還是登高自卑、追尋自然神性的哲思者?
畫中人肯定不是剛登頂,因為他的姿勢沉穩而自信,應是已立著一段時間。面對眼前的自然風光,他是正在思索,抑或是在放空,我們不得而知。(但以背影來說真是帥翻,那個年代如果有IG應該會瘋傳)
是啊,我也喜歡這樣。雖然有朋友結伴不錯,但山與人的關係要進入心靈層面,必須要有充足的空間和時間,遠離喧囂和人造物,一人獨處。
這樣的精神從浪漫主義開始,一直傳承到了現代,其影響力之深,甚至還入了美國的荒野法(The Wilderness Act),成為政府向人民應盡的義務:保存原始自然環境,禁絕開發、限制使用,讓後人也能在純淨的荒野中獨處冥想。
雖然這是全然屬於西方的思潮,但近年全球戶外風潮益發興盛,台灣也不例外,我認為也該是時候了──用更宏觀、知識的角度來看待這一項我們熱愛的活動,應有助於台灣人建立屬於自己的新山岳文化。
.
希望我以後凡是進入走廊,那怕是匆匆一瞥也好,讓雲海上的旅人提醒自己:要不斷思考山與人的關係。
登高自卑 在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
李基銘主持人
本集主題:「發酵女巫的魔法課」介紹
訪問作者: 陳心絨
內容簡介:
《發酵女巫的魔法課》作者陳心絨女士,與夫婿鄭淵均先生在地經營烘培坊,他們也是北投青菜底呷市集的成員,陳女士曾參與2010年北投區學習型社區推動計畫工作坊擔任講師,他們自2015年就在北投社大開授「美味烘焙世界」課程,今年四月更在北投社大公民週開授了第一場「發酵女巫的魔法課」精采講座。陳女士自始對於支持在地農業的實踐,與食農教育的推廣不遺餘力。
本書第一部分「發酵魔法入門」開宗明義深入淺出地介紹了食材發酵的過程與原理,第二部分「發酵蔬果應用料理」則是實際製作各類蔬果發酵的步驟指引,文筆清晰順暢,相信捧讀之餘,讀者必興起而行之念,試試身手。第三部分「餐桌記憶篇」更是廣邀北投農友、社大老師、志工等好朋友分享屬於自己的餐桌記憶,彙集堆疊不同世代家中日常飲食的生活故事,共譜北投人的鄉土風情。
北投文化基金會於2000年由創會董事長洪德仁醫師邀集北投熱愛鄉土人士成立,以保存、推展文化、落實生態保育為宗旨。基金會於2003年起經營北投社區大學,營造在地學習平台。今年適逢基金會成立廿週年,本人自第一屆董事會即參與議事,並擔任第六屆(2015-2018年)及第七屆(2018-2021年)董事長,從基金會的運作中,體悟到推動計畫案從動心起念到付諸實踐,過程如同發酵期程,需要時間醞釀,讓計畫的緣起初心如同酵母效應引發共識,終底於成。
食材的發酵魔法在酵母的作用下驚喜上演,同樣地,人生的修為精進也需要正向意念為起始,進而登高自卑始於足下,讓時間來收成精彩豐盛的人生。值此基金會弱冠之年,期盼我們以社區永續發展酵母志工自許,為「立足北投、榮耀台北、關懷台灣,培養具有世界觀的現代公民」的願景共同努力。
作者粉絲頁: 發酵女巫的魔法課
出版社粉絲頁: 北投社區大學
登高自卑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發酵女巫的魔法課」介紹
訪問作者:陳心絨
內容簡介:
《發酵女巫的魔法課》作者陳心絨女士,與夫婿鄭淵均先生在地經營烘培坊,他們也是北投青菜底呷市集的成員,陳女士曾參與2010年北投區學習型社區推動計畫工作坊擔任講師,他們自2015年就在北投社大開授「美味烘焙世界」課程,今年四月更在北投社大公民週開授了第一場「發酵女巫的魔法課」精采講座。陳女士自始對於支持在地農業的實踐,與食農教育的推廣不遺餘力。
本書第一部分「發酵魔法入門」開宗明義深入淺出地介紹了食材發酵的過程與原理,第二部分「發酵蔬果應用料理」則是實際製作各類蔬果發酵的步驟指引,文筆清晰順暢,相信捧讀之餘,讀者必興起而行之念,試試身手。第三部分「餐桌記憶篇」更是廣邀北投農友、社大老師、志工等好朋友分享屬於自己的餐桌記憶,彙集堆疊不同世代家中日常飲食的生活故事,共譜北投人的鄉土風情。
北投文化基金會於2000年由創會董事長洪德仁醫師邀集北投熱愛鄉土人士成立,以保存、推展文化、落實生態保育為宗旨。基金會於2003年起經營北投社區大學,營造在地學習平台。今年適逢基金會成立廿週年,本人自第一屆董事會即參與議事,並擔任第六屆(2015-2018年)及第七屆(2018-2021年)董事長,從基金會的運作中,體悟到推動計畫案從動心起念到付諸實踐,過程如同發酵期程,需要時間醞釀,讓計畫的緣起初心如同酵母效應引發共識,終底於成。
食材的發酵魔法在酵母的作用下驚喜上演,同樣地,人生的修為精進也需要正向意念為起始,進而登高自卑始於足下,讓時間來收成精彩豐盛的人生。值此基金會弱冠之年,期盼我們以社區永續發展酵母志工自許,為「立足北投、榮耀台北、關懷台灣,培養具有世界觀的現代公民」的願景共同努力。
作者粉絲頁: 發酵女巫的魔法課
出版社粉絲頁: 北投社區大學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xVQ9IgShXI/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