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感變了_當我開始上山下海還能做晚飯?
一起床兒子就興奮地問:「媽媽我們今天去哪兒玩?」,他問我這問題的時候大概是早上七點鐘。搬來青埔後,每天準時6:30左右自動清醒,陽光曬進家裡來成為了零失誤鬧鐘。
想到朋友 化石先生 Mr. Fossil 夫妻說他們常在 #綠世界,充滿動物與生態的綠色農場,查一下車程距離青埔一小時左右,就是它囉!
“綠世界”在北埔山上,當然是邊開車才邊知道我開到了竹東,然後繼續開才知道在山上😂(我路癡所以導航預覽只有看是不是大路~).......所以無意之間 #開山路解鎖,但老實說新北交流道都是高級大轉彎,昨天要去八里誤上關渡大橋,也是轉了一個8字型回八里,山路可以慢慢開好像也沒什麼難度。
沿路的莫內咖啡好多人,是個有名的餐飲店嗎?彎來彎去上上下下的在山路馳乘後,終於到了綠世界,有一種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因爲隱身在山陵間,卻突然跑出了個熱帶雨林村落,大概是這樣的驚喜感。
#我終於駕著愛駒上山下海都做到了
非常漂亮充滿主題感!會這樣踏青出遊應該是小學時了,我爸也不常帶我們跑郊外景點,但印象中以前任何景點都醜醜破破的,以至於長大後有錢就往國外跑,完全不知道台灣現在景點都這麼有特色、美麗、好玩無比。
\
今天讓筋肉老爺衣服乾了又濕、濕了又乾!因為好多山路要上上下下,上坡相對於他來說費力但容易,下坡很容易重心不穩必須慢慢走,因為腳踝控制沒有恢復很多,下坡時我得當人牆在前方擋著讓他扶,不然會不可自拔的越走越快最後滾下去😂所以今天我也是很累的,要當司機,還要當人體拐杖(回家吃完晚餐兩個人雙腿都開始延遲性肌肉酸痛,有夠弱雞)。
看到每個主題館都要爬坡、下坡,筋肉老爺每到一個區域就眼神發直,但是看到Lionel興奮的眼神,牙一咬也就這樣走完了多數區域,父愛真偉大,我偷想著如此踏青復健挺不賴,不然平時要他去登山可能嗎?!
#看到了成千上萬的蝴蝶
蝴蝶甚至願意讓你輕撫翅膀,原來人的汗水可以是蝴蝶食物來源,好像是仙境一樣,手一揮,蝴蝶海就在眼前起伏。
#與多種動物鳥類零距離
好多不曾見過的美麗鳥類在身邊飛、身邊走;身高一半大小的鳥就在你旁邊休憩;羊駝吃草給你看......Lionel眼神一直閃啊閃的,看到他這麼快樂,自己內心的幸福與快樂已經爆棚!
#一定要吃的比薩與烤魷魚
羊駝區對面的「暴龍炭烤牛排館」絕對要吃,包含各個國外樂園景點食物都爆難吃,但這裡的Pizza是窯烤Pizza,現點現烤非常皮脆料香,完全不輸高檔專賣餐廳;還有烤魷魚不只新鮮,沒有過度搶味的調味,濕潤口感但保持Q彈,又每一口都可以用牙齒輕鬆咬斷,是我吃過最美味的烤魷魚啊!
據說化石先生的老闆會在這邊親自烤香腸呢~他東山再起的故事非常勵志,下次是不是來綠世界找他直播一下講故事?
\
這樣玩到翻天覆地的感覺(因為身體累),回到青埔也才傍晚六點,有了覺得好用的導航後,去哪兒都不再緊張兮兮,也不會因為走錯路耽誤了旅程時間(導航王在叉路都會先預覽顯示有夠貼心)。
總之我們一起去全聯買了晚餐食材,回家用「一個鍋子、一個烤箱」做完料理也才七點多,看著窗外的大月亮、配著美味晚餐.....覺得真是不可思議啊~~上山玩耍的很徹底,卻竟然還能從容弄晚餐給家人吃,然後九點多已經洗完澡、保養好、遊記也寫得差不多了。
在台北生活時,常常過著早上起不來、晚上睡不著的不健康生活,想做料理感覺力不從心,更別說假日造訪這麼多景點......天天都覺得好疲勞好煎熬;
卻在搬家到青埔後,身理時鐘自動調整成早睡早起,每晚23:00已經累到不行~加上會開車了,能去的地方好多好自由,連假四天我們就去了三個從未探索過的美地,可以過得這麼充實快樂健康,完全是意料之外的收穫。
#睡前兒子問我明天要去哪玩
#明天上學了啊你傻傻的_我說
#但明天半天就下課了啊_他說
#來青埔後真是爽到他(這不就是初衷嗎🤣)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Keng Sport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設定完了胎壓,接下來進入越野自行車關鍵的避震器,無論是你只有前叉的單避震或吸震表現更好的雙避震車,這個初始的設定都不能少,好的設定讓騎乘熱刀切奶油般的俐落,錯誤的設定反而像是軟腳、氣血循環機般的難受! 登山車胎壓設定:https://youtu.be/fTaRbvYhnI8 #MTB #TOPEA...
登山車前叉調整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日疫情重點【全國三級警戒延長至7月26日,7月13日起適度鬆綁餐飲、觀光與文化展演,陳時中:拚7月26日降級是真正目標;新增18例本土確診,3例死亡,三級警戒後本土確診數新低點,社區疫情獲得一定控制;日本捐贈113萬劑AZ疫苗下午抵台】
台灣今(8)日新增18例本土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確診個案,3例境外移入以及3例死亡個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長陳時中表示,今日是三級警戒以來本土確診案例最少的一天,表示社區疫情獲得一定控制,目前「每日不明感染源確診病例」和「單週社區群聚事件數」都處於降級邊緣,在權衡防疫利弊後,三級警戒延長至7月26日,但自7月13日起有條件鬆綁部分場所和產業,包含餐飲、觀光及文化活動等。
陳時中表示,「長期繃緊會產生防疫疲乏,要在兩者間取得平衡,根據疫情適度開放也是必要的,」微解封的效期是7月13日至26日,在鬆綁中加入更多管理措施,雖會造成工作人員和民眾不便,但為防疫請務必配合。鬆綁開放由各主管機關訂定指引,若遇問題請即時反應做滾動式檢討;因應疫情多變,指揮中心授權地方政府視當地狀況適時調整。
日本捐贈的113萬劑AZ疫苗於今日下午抵台,指揮中心表達對日本政府和外交人員的感謝,本批疫苗有效期限至9月底,希望在7天內檢驗封緘完畢,儘快配送並提供注射。陳時中表示會往65歲以下民眾,也就是第九類與第十類對象開放,可利用「COVID-19公費疫苗預約平台」進行預約。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目前全台疫苗累計接種人數為289萬人,覆蓋率已達12.12%。
■三級警戒延長、適度鬆綁,陳時中:拚7月26日降級是真正目標
今日新增本土確診個案18例,其中為台北市12例、新北市6例,其餘縣市皆無新增確診。此外,目前COVID-19累計確診病例為13,889人,有11,456人解除隔離,達82.5%,台灣整體社區疫情趨於穩定。
早上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表示,指揮中心建議7月12日後全國防疫維持三級警戒,但相關行業適度鬆綁,詳情由下午指揮中心記者會說明。陳時中在下午記者會中指出,
三級警戒的降級標準為「每天不明感染源的確診病例小於10例」、「每週社區群聚感染小於3起」,目前雖已連續4天符合標準,「數字非常接近」,為避免疫情回溫,三級警戒延長至7月26日,但也適度推動鬆綁措施。
在延長警戒方面,持續禁止室內5人、室外10人以上社交聚會;八大行業、室內遊藝等休閒娛樂場所仍須關閉不得營業;各級學校與兒童托育、教育機構維持現行規範;宗教集會活動也暫不開放。指揮中心提醒勿違反三級警戒規範,營業場所和洽公機關要落實人流管制,各行業也要訂定職場防疫指引,以積極預防和即時應變的作為面對疫情。陳時中向民眾喊話,「大家拚看看能不能7月26日降級,這是真正的目標,我們一起努力。」
為避免防疫疲乏並緩解民生需求和經濟衝擊,自7月13日凌晨0時起有條件開放部分場所和產業恢復營運。今日內政部、經濟部、交通部、教育部、文化部等主管機關的次長皆出席記者會說明防疫指引,核心原則為落實實聯制、出入口管制、人流管控降載;除飲食行為外全程佩戴口罩並維持社交距離;服務人員應作健康監測管理,若有確診個案出現要即時應變,停業封閉清消。
陳時中坦言,鬆綁過程一定會出現原先未設想到的管理問題,請業者、服務人員和民眾即時向主管機關反應,以便滾動式檢討,也授權地方政府視當地疫情調整開放措施。
■餐飲場所開放內用:個人套餐避免共食、加裝隔板採梅花座
餐飲場所(含餐廳、傳統市場、夜市、百貨賣場美食街等)自7月13日起開放內用,由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訂定指引管理。食藥署署長吳秀梅表示,餐飲業若想提供內用請配合防疫管理措施,擬定分流上班計畫,為工作人員造冊以做好健康監測管理,建議定期篩檢並建立異常追蹤機制,同時加強從業人員的防疫教育訓練。若有人員確診,店家暫停營業3天,且恢復營業後的11天內只能外帶,不得提供內用服務。
吳秀梅提醒顧客用餐時,除用餐時間外應全程佩戴口罩,店家餐食供應以個人套餐為主,若有合菜則應由專人服務分裝。內用座位應設置隔板並採梅花座,桌與座位之間保持1.5公尺距離,店內環境(特別是廁所)應加強清潔,在點餐和收付款時注意消毒避免交叉感染。陳時中強調,餐飲業要符合指揮中心訂定的指引才能內用,否則還是只能外帶。
經濟部次長陳正祺說明,百貨賣場美食街也遵守上述原則,且容留人數須降載5成。針對傳統市場和夜市,固定攤商應造冊管理、定期篩檢,且市場內要人車分流並控制容留人數,禁止在馬路中間擺攤,若有排隊需求應設置立牌或於地面黏貼膠條以保持適當距離。陳正祺鼓勵民眾盡量還是採取外帶,並多利用非直接接觸方式付款,將消費時間控制在1小時內;熟食攤位若想提供內用,則應遵照食藥署指引辦理;如有攤商確診,周圍九宮格內人員皆須停業匡列隔離,建議地方政府從嚴管理。
交通部次長陳彥伯表示,國內共15個國道休息站和服務區也遵照指引,以每人3.5平方公尺來估算容留人數,民眾應盡量於1小時內用餐完畢離開。高鐵及台鐵的車廂和付費區內仍不得飲食,美食街等商業餐飲空間將開放,供應個人套餐為主,同時實施時間與容留人數管制。
■電影院、展覽館開放,劇場可直播但觀眾不得入場
針對此次微解封項目,文化部次長蕭宗煌說明,展覽館、表演場館、電影院與劇組拍攝有程度不同的開放。展覽館部分改採預約制,以2小時為一個單位參觀,同一時段不得超過100人,並禁止所有接觸類裝備使用租借。廳院、排練場等表演場館部分,仍然不開放觀眾入場,表演者可採錄影或直播方式演出,只有在正式演出期間可脫下口罩,但須在入場前出示PCR陰性報告以避免病毒傳播。
至於大眾最關心的電影院,則採取與表演劇場不同的解封形式,蕭宗煌解釋,電影屬於單向映演,民眾只是觀看銀幕,較少互動接觸,因此開放營業;業者可用預售票做分流,一方面避免購票時的群聚,另一方面控制人數上限,觀眾入座應採梅花座。
劇組拍攝則採有條件開放,文化部訂有拍攝防疫管理措施,規定劇組設置防疫獨立部門,專責處理拍攝期間防疫事項,並與地方政府(如協拍中心)建立聯繫窗口。同時,劇組人員應填寫健康聲明書,在前14天內若有症狀則不得參與製作,建議拍攝前3天內全員快篩,拍攝期間則定期快篩。若遇高風險狀態,劇組應建立停拍原則、復工標準與應變機制。文化部影視局長徐宜君則表示,已和工會聯繫討論,希望能訂出更詳細的防疫指引供劇組人員參考使用,保障工作者的健康。
■圖書館、健身房微解封,高中以下室外操場開放但禁止碰觸競賽
在三級警戒延長的前提下,公共圖書館部分恢復運作,讀者可經單一窗口借閱書籍,但公共區域仍暫停開放,以不入館為原則;社教場館則開放部分參觀,以單一出入口掌控人流,每一時段不超過100人。
教育部次長劉孟奇說明,部分室內外運動場館得有條件解封,高中以下戶外操場可供社區民眾運動使用,但只開放空間,不開放運動器材設備,同時禁止飲食及從事團體競賽。至於眾所期待的中職復賽,劉孟奇則表示會另以專案處理。
另一方面,因三級警戒關閉多時的健身房,也在此次開放的範圍內。劉孟奇強調,個人運動器具(如瑜珈墊、球棒等)不可混用,大型健身器材須採間隔使用,且要定期清消。在多人課程部分,因接觸人數眾多,規範教練全程佩戴口罩、護目鏡或面罩,授課前須進行抗原快篩,每7天快篩一次;教室應依2公尺距離劃設安全距離標線,學員依標線位置上課;同時縮減堂數及人數,每堂課程間隔1小時,空堂期間應充分清消。一對一授課部分,應以示範指導取代觸碰,且不得從事運動按摩或接觸性輔助伸展等近距離課程。
■放寬9人以下旅遊團,開放國家公園、部分風景區與遊樂園
交通部次長陳彥伯說明,13日起國內旅遊團放寬管制,允許9人以下小型旅遊團出團,但交通方面須安排梅花座,住宿以兩人一室或單人房為主。以實務來看,包含隨團服務人員與司機,也就是開放一車最多10人。同時,觀光旅館也開放餐廳內用,但必須遵守餐飲業防疫管理措施等指引。
由於微解封預期會發生旅遊潮,在人流控管與景點管制上,陳彥伯指出,目前所有水域皆不開放,封閉型景點開放部分,必須降載6成,且下午4點後禁止入場。開放型景點等戶外地區,則須維持全程戴口罩與1.5公尺社交距離等。此外,全國25處遊樂園等地,同樣也採行預約制來控管人流。內政部次長陳宗彥則表示,國家公園、森林遊樂區和休閒農場皆會開放,但人流管制至4成以下,登山的山屋仍不開放,住宿小木屋每間以4人為限。
另外,面臨即將到來的農曆中元節,陳宗彥也說明普渡屬宗教活動,維持不開放,但宗教場所(如教堂、廟宇等)的管理單位若可做好指引並提出防疫計畫,則可開放適度運作,但最大人數要控制在100人以下。
■醫護染疫補償申請受阻?羅一鈞:可個人申請,不需醫院蓋章
此次疫情中陸續有醫護人員染疫,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發出聲明擔憂醫院阻撓,不願提供相關證明文件,導致染疫醫護人員無法申請補償。對此,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回應,《執行第五類傳染病防治工作致傷病或死亡補助辦法》的申請目前就是雙軌並行,可以請服務單位代轉,當事人也可自行提出申請,無須醫院或主管蓋章。
其中可能造成當事人較不便的是「因執行防治工作致感染第五類傳染病之證明文件」,羅一鈞表示如果有特殊情形醫院不願開立,或無法從衛生單位取得,只要在申請書上敘明理由,主管機關收到申請後會幫忙調閱文件,請醫護人員不必擔心因此無法申請。
(文/陳德倫、孔德廉;設計與資料整理/江世民、戴淨妍;攝影/林彥廷、鄭宇辰、余志偉)
#延伸閱讀
【COVID-19病毒變身全解析:從Alpha到Delta,19個月內4大重要變異怎麼發生?疫苗保護力追得上嗎?】https://bit.ly/2UsxWeK
【疫苗進行式:COVID-19全球疫苗接種即時追蹤】https://bit.ly/2TFeFX0
【從武漢到世界──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即時脈動】http://bit.ly/2HMR2T6
#報導者 #COVID19 #本土案例 #確診 #死亡個案 #三級警戒 #微解封 #AZ疫苗
登山車前叉調整 在 Ck馮俊凱車友會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非賽季的阿凱瘋騎越野
就公路車選手來說,休賽季不見得是完全休息,許多選手會為自己安排登山車、公路越野和場地車等多個項目的賽程。這段期間,阿凱也和美利達歐洲特仕車(Big.Nine Team)騎遍武界、超級八、老外林道等知名路線,以登山車的交叉訓練,作為休賽季的調整。
「其實我以前國中就比過登山車的賽事,現在騎的是美利達提供的歐洲冠軍特仕車。我騎過別人的車,跟自己的比較起來,真的感覺我的車很輕很好騎。如果你要去騎一般的林道或武界那種路,其實這台車都夠用。」
從7月份的FTL邀請賽,以及近期的日南國中校園登山車越野賽、Dan Cup桃園市主委盃自行車嘉年華等,讓他充分體驗了各個項目的樂趣,也感受到那股單車熱潮回流的趨勢。
「我覺得各地的風氣有越來越好,尤其是今年特別感覺得到,因為疫情的關係,這些比賽大家都踴躍來參與,那種氣氛也變得很不一樣,我覺得這種風氣很不錯,明年應該也會有更多賽事活動,希望未來我也有機會舉辦自己的比賽 - CK race!」
巴林勝利車隊的訓練營在即,經過一段時間的放鬆後,凱哥從俱樂部的約騎出發,啟動開季的準備階段。在國際疫情瞬息萬變的情況下,各地賽程仍不明朗,阿凱的心中也需要預備多種版本的計畫,以便針對奧運年的備戰預作準備,包含環島和高原訓練,都在他的計畫當中。
照片來源:來鬧Ride Now /小婉攝影
登山車前叉調整 在 Keng Sports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設定完了胎壓,接下來進入越野自行車關鍵的避震器,無論是你只有前叉的單避震或吸震表現更好的雙避震車,這個初始的設定都不能少,好的設定讓騎乘熱刀切奶油般的俐落,錯誤的設定反而像是軟腳、氣血循環機般的難受!
登山車胎壓設定:https://youtu.be/fTaRbvYhnI8
#MTB #TOPEAK #胎壓
Keng Sports粉絲專頁:http://bit.ly/2STt3po
Keng Sports Line@:http://bit.ly/2SQPBHf
阿耕的個人頻道:https://tinyurl.com/ydydcznd
Keng Sports官方網站:https://www.keng-sports.com/
#Keng_Sports耕運動 #深耕運動事業工作室 #袂爽賣練
登山車前叉調整 在 秋天剩旅行【cts.travel】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從字義上聽起來很像日本路線的『高島縱走』,其實位於新竹縣尖石鄉『高台山』與『島田山』連走起來的一日中級山路線。走完這條路線的心得算是我目前走過中級山風景最棒的一次!雖然展望不多,但高聳筆直的柳杉林不輸國外的森林,療癒程度極高。
嘗試過一個人爬山,也嘗試過一群人爬山。但這次很特別的邀請好朋友Yaya一起去享受『森林浴』,又是另一種特別的登山的體驗
這次走的路線為「高島O型縱走」,順序為「高台山」、「小島田山」、「中島田山」、「大島田山」在返回三叉岔路口經過「高台山」回登山口。
0:00 高台山第二停車場
0:29 高台山第二登山口
2:28 高台山
4:01 高島觀景台
4:17 小島田山
4:40 中島田山
6:21 大島田山
7:43 高島縱走路線介紹
8:19 高島縱走3D地圖
基本上行走時間依個人速度彈性調整大約抓6-7小時左右,長度約9公里。我們這次在「大島田山」煮午餐還有拍照加錄影,所以我們花費約9.5小時(16:17pm返回至登山口)
停車場基本上分為三個
「第一停車場」、「第二停車場」、「第三停車場」
「第一停車場」停車位比較多一點,但距離高台山要走比較遠。
「第二停車場」於彎道口旁大約可停三台車左右 我們是從這裡起登。
「第三停車場」為私人露營區,非旅客不對外開放。
「高島縱走」路線,主要是欣賞整片高大的柳杉林。認為有三個地方非常值得欣賞。第一個地方就位於登山口起登後約五分鐘,可看見滿滿Der整片高大的柳杉林,也有奇特的果實與樹葉。但這一段超級陡, 一路陡到高台山,算是本次行程最喘的一段。
第二個地方就位高台山過後的森林。一路平緩好走,還有一個木頭堆看起來是有人扎營過,非常適合休息吃東西
第三個地方就是最後的「大島田山」。一座大大的神木豎立著,顏色與輪廓都非常新穎。我們就是在那吃午餐享受當下的氛圍。
基本上這條路線展望很少,都是在森林裡面所以也不易曬到太陽,是一條『森林療癒系列步道』。以上是本次的心得分享希望大家會喜歡
『高島縱走詳細資料』資料來源:健行筆記
位置:新竹縣尖石鄉
類型:中級山步道
里程:單程4.5公里
步道型態:必須折返
路面狀況:土石山徑、松針落葉路
所需時間:約6小時 (往返)
難易度:中
最適季節:全年
申請入山:否
申請入園:否
高台山登山口 高台山
313新竹縣尖石鄉
https://goo.gl/maps/HPpt471BdnLjEaWh9
『高台山、島田山一日時程表』
高台山停車場 6:48am
高台山 7:55am 1510m
高島觀景台 9:30am
小島田山 10:30am 1670m
中島田山 10:50am 1800m
大島田山 11:40am 1824m
交通方式:自行開車高台山第一登山口或高台山第二登山口,第三登山口為私人
經營的露營區非旅客不可進入停車
#CC字幕 #新竹步道 #高島縱走 #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