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官員難道不也是把登山健行當成救國團活動?(苦笑)
當然,報導裡面的露營和我們登山者的露營大異其趣,即便兩者都是遊憩活動。若要快速分類,美國的分法之一是汽車露營(car camping)和健行露營(hike & camp / backpacking)。
文中的露營門檻低,適合所有人參加,特點是有基礎設施(水電廁所餐食等)、停車場和露營區大約只有一線之隔或僅需短距離步行。至於爬山的露營,因為東西全部都要自己背,營地也無自來水、電源、廁所等功能,需要一定的負重能力、體力和知識。
大致可以想像是武陵農場露營區 vs. 武陵四秀路線上露營的差別吧。另一個美國的分類方式是已開發區域(frontcountry)和野外區域(backcountry)。
就我的觀察,不少網路上無謂的爭執都是來自於對分類的誤解,要不將兩者混為一談,要不就是不曉兩者的管理目標(management goals)截然不同,錯失了建設性討論的機會。
.
好,讓我們回到報導。
「民進黨立委張廖萬堅、伍麗華擬具『發展觀光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修法中明訂,明定中央觀光主管機關,應為專責機關,循民宿之輔導管理模式,使露營場法制化。」
「其中,張廖萬堅更是已連兩屆提出修法,呼籲交通部觀光局應負起責任。產業界認為,政府應把露營產業當成國家政策看待,別只是當作救國團、當成一般青年活動。」
其實同一個觀光局,也是裝傻很久的山域活動主管機關一員,其死不認帳的態度令人印象深刻。大家應該都認同文中的露營是個產業,那嚮導、協作這類商業登山業者又算不算是個產業?只看露營實在太窄了,他們都屬於戶外產業啊!
.
再來。
「雖國內露營風潮日盛,但卻因露營相關規定散見於各法令,而無專責主管機關,導致露營場定位模糊不清,難以透過輔導及管理方式,保障消費主的權益及維護自然環境。」
有沒有很強烈的既視感?因為同樣的情況,完全可以套用在登山健行活動和相關商業行為之上,甚至諸多體制面問題從國民政府時期代代相傳到現今,宛如鬼打牆一般,直到2019年山林解禁才稍稍露出點曙光。其中最顯著的證據就是政府至今連對商業行為都沒有定義。
.
報導之中其他有太多太多可以連結的地方了,我就不一一贅述,只希望大家不要只單看汽車露營或健行露營──因為他們所在的場域都是戶外,其實是互通的環境。
換言之,「政府應把露營產業當成國家政策看待」這句話只對了一半,真正的目標是「政府應把戶外產業當成國家政策看待」!
.
最後我們來想想,為何露營的矚目度會比較高,甚至還有立委幫忙發聲?反觀我們鍾愛的登山健行活動,只能常蹲在角落裡畫圈圈?為何諸多登山界前輩和老牌協會組織的期望和建言,總是要承受每每落空的下場?為何素來有話語權的環團,也對山域遊憩活動的環境衝擊沒太多想法?
殘酷一點來看,就是背後的利益與選票遠不如其他產業吧。汽車露營的親民程度極高,近年露營區宛如雨後春筍一般在各地冒出,市場肯定大很多。
但站在守護環境、達成永續性的立場,我們也是有著不能退縮的理由。新的農曆年來到,希望能有更多聲音加入這個行列。
不管是什麼型態的露營,我們都是戶外人,都是環境裡的一員吶。
「登山帳 露營帳 差別」的推薦目錄:
- 關於登山帳 露營帳 差別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登山帳 露營帳 差別 在 謝智謀-小謀老師 Chihmou Hsieh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登山帳 露營帳 差別 在 Taiwan Mountain 台灣山岳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登山帳 露營帳 差別 在 [討論] 新手露營帳篷選擇- 看板outdoorgear 的評價
- 關於登山帳 露營帳 差別 在 用登山帳露營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登山帳 露營帳 差別 在 登山帳露營帳差別的推薦與評價,MOBILE01、PTT 的評價
- 關於登山帳 露營帳 差別 在 登山帳露營帳差別的推薦與評價,MOBILE01、PTT 的評價
- 關於登山帳 露營帳 差別 在 登山帳露營帳差別、單人帳、ba單人帳在PTT/mobile01評價與 ... 的評價
- 關於登山帳 露營帳 差別 在 登山帳露營帳差別、單人帳、ba單人帳在PTT/mobile01評價與 ... 的評價
- 關於登山帳 露營帳 差別 在 Step 4.1—將外帳的四個角落拉撐:雙套結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登山帳 露營帳 差別 在 【露營猩日常】【露營品牌比拚】大潤發家樂福露營帳篷用品 ... 的評價
登山帳 露營帳 差別 在 謝智謀-小謀老師 Chihmou Hsieh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在每次戶外領導課程,我們所訓練出的戶外指導員都必須有優越與正確的判斷能力,具備下列軟硬技能。
1.決策與問題解決
2. 領導
3. 探險行為與團體動力
4. 環境倫理
5. 基本露營技巧
6. 營養及其比例規劃
7. 裝備、器材與衣物選擇使用
8. 氣候
9. 健康與衛生
10. 戶外旅行技術
11. 導航
12. 安全與風險管理
13. 野外緊急醫療處遇
14. 自然與文化歷史
15. 一些特定的戶外旅行與冒險活動
16. 團隊經驗處理與溝通技巧
17. 行程規劃
18. 教學與學習遷移能力
戶外領導課程如此專業,他真的不是只帶人爬山與登頂而已!想想這價值,跟一般登山隊伍有何差別!
因為他有優越與正確的判斷能力,以至於在戶外課程中能夠有安全及良好的教育環境,進行戶外教學課程。因此戶外教育18項課程是每一位戶外指導員非常清楚而且可以將這18用來教學與帶領課程。
1.決策與問題解決:學員必須學會決策與問題解決策略。也能在不同環境與團隊中做正確演練,同時在真實生活中的決策能力也有可轉移運用。
2. 領導:在指導員督導下,學員可以運用領導知識,帶領團隊。過程也會考慮安全標準,領導技巧,生態倫理等。每天並給予當日領導 (Leader of The Day)充分回饋。
3. 探險行為與團體動力:在不同情境中,對於個人、個人與個人、個人與團隊、團隊之於個人的需求、動機、想法、感受都能清楚覺察。也能採取適當的領導技巧。
4. 環境倫理:學員會學習到對戶外最小衝擊的思維觀,包括露營技巧、炊事、裝備、自然歷史、健康衛生等。對於無痕山林七項準則的了解及應用自如。
5. 基本露營技巧:在考量環境倫理之下,採用適當的露營技巧。包括何處紮營、用火安全、生火考量,營帳或外帳設置、廚房管理、鍋爐具使用,以及了解如何避免動物對營地干擾的預防工作。
6. 營養及其比例規劃:每一位學員有能力規劃計算、打包、與烹煮至少兩周戶外食物。包括食物成本、營養價值、重量、合理成本的購買商店。
7. 裝備、器材與衣物選擇使用:對於裝備器材與衣物的設計、修護、儲藏有正確認識,並能實際應用。學員對於設計、成本、可行性、重量與品質有所認識與有能力使用。
8. 氣候:學員清楚雲層、氣象預測、及氣象對於團隊安全、教學環境的影響。學員能夠對於氣候變化的徵兆及不同區域下的氣候型態有充分認識。
9. 健康與衛生:對於戶外品質、安全、舒適的健康與衛生環境,有能力保持與維繫。包括,淨水、適當處理垃圾、洗碗水的衛生處理、食物準備等。而以環境最低衝擊的洗澡與衣物清洗方式,也充分理解。
10. 戶外旅行技術:有能力規畫戶外活動行進的安全、舒適度與團隊組織。事情行程規劃包括 時間管理、體力的維持控制、氣候的掌握、呼吸的節奏、走路的技巧,行走步道的禮儀。
11. 導航:有能力透過導航定向,安全與有效率地,從一點移動到另一點。地圖的理解、指北針使用及一些可能的限制因素,如氣候、身體能力與團隊動機都有所認識,並列入移動考量。
12. 安全與風險管理:學員理解最新的法律與安全、風險管理過程,包括保險、法律以及學員應負的個人責任。
13. 野外緊急醫療處遇:會預防、診斷與處理受傷與意外事件。如呼吸、循環、神經系統受傷的處理,骨折,疲憊,擦傷、水泡、脫水、失溫、熱症、扭拉傷,動物咬傷……………….等,野外醫學處理。
14. 自然與文化歷史:了解該區域的生態自然與文化歷史,包含動植物、地理環境,歷史內涵等。 並在置入課程中討論與傳遞。
15. 一些特定的戶外旅行與冒險活動:學員能精通一、兩項戶外移動技術或冒險活動。例如,登山、背包健行、滑雪、泛舟、輕艇獨木舟、攀岩;橫渡溪流、冰、雪攀、洞穴探勘、定向……………….等。
16. 團隊經驗處理與溝通技巧:對於團隊發展、溝通技巧、衝突處理、問題解決技術,還有學習模式均有清楚理解,並能運用。並具備團隊建立、團隊溝通相關活動帶領能力。
17. 行程規劃:學員有能力規畫10天或以上天數的戶外課程。包括能考量年齡、團隊大小、活動目標、天數、地形與移動方式。
18. 教學與學習遷移能力:學員能夠執行教學將所學的知識、能力、技術運用出來。並能夠將所學的遷移至另外一情境運作。
登山帳 露營帳 差別 在 Taiwan Mountain 台灣山岳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147╱編輯推薦
天地無窮大,登高看三觀: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
醫學與登山•寫給現在與下一個世代的登山者
||網路時代~野外救援四面向 ||
筆者在中學時就對登山探險產生興趣,也曾經和家人一起爬過皇帝殿、七星山和觀音山硬漢嶺等步道,在那個懵懂的時代,有聽過山名,知道登山口在哪兒的也就這幾條路線。考上大學之後,幾乎是在新生訓練一眼看到登山社攤位就入社,此生和山結下不解的緣份……
登山風格在轉變
網際網路尚未普及之前,登山知識是封閉的。登山記錄、等高線地圖都很不容易取得;好像想學習武藝必須加入武林幫派一樣,想爬山,加入登山社團幾乎是唯一的方式。
彼時的登山社團,對於社員的教育傳承和活動的管理大多有相當嚴謹的制度。以台大登山社為例,入社之後有初級、中級山嚮導訓練、雪訓、初級、中級岩訓等多種課程。嚮導員需要考試,領隊由現任領隊選舉產生。設有山難防治小組,審查隊伍行程及隊員資格。登山的初始一定是團隊活動,除了合格的領隊嚮導,隊伍的成員也都要做任務編組,大廚負責擬菜單、採購和野外烹飪,裝備官負責擬定、借用檢查團體裝備及最後的清潔歸還,醫官當然是要負責準備藥物與醫材,並且在山上執行各種內外科醫療狀況的處理。因為唸醫學系,約大三或大四起,除非有學長同隊,我一定是責無旁貸的醫官;等到變成高齡學長,也就名正言順地當起了各種訓練課程的登山醫學課程講師。
許多人都以為具有醫師身分的山友應該就會熟悉登山醫學,其實不然。筆者就有很多朋友同時身為專業醫師與登山高手,但他們不見得喜歡在登山活動中扮演醫師角色(更不要提非醫療背景的登山者了)。文化背景和制度潛移默化地型塑了那個時代登山者的風格,就像筆者,其實是因為長期擔任隊醫和為《台灣山岳》雜誌寫稿的驅力,而一直在這條路上。
把鏡頭拉回現在,是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許多老字號的登山團體還在,但是教育和管理的功能已經弱化,變成以社交聯誼為主,成員也高齡化;更多年輕的登山者,他們不屬於任何登山社團。因為資訊取得容易,很多人以獨登、網路自組隊或參加商業登山團的方式爬山。這種迥異於過去的潮流中如何型塑一個健全的登山者(第146期的主題),是登山界領導人必須面對的難題。
野外救援活動的限制
現代醫學的進展速度比起網路世界不遑多讓,醫學知識也因為網路的普及而無遠弗屆。即使99%的進步都是在醫院中才能執行的醫療項目,屬於國民基本識能的基本救命術(BLS)也有了重大的進展:藉由CPR程序的簡化,以及體外自動去顫器(AED)的普及,已經有許多由非醫療專業人員進行急救成功的案例。然而在登山醫學這塊孤立的領域,外部資源進入的困難仍然嚴重限制人們在野地中執行救援。
我們以高山活動中,假設有一隊員發生嚴重頭痛、意識變化及走不動(疑似高海拔腦水腫HACE)為例,分別從知識、技能、設備、法規等四個面向來說明野外救援活動的限制,並嘗試提出解決之道。
1.知識:知識藉由網路容易取得,但取得並不等於理解與運用。如果曾經上過實體課程而有若干程度的了解,只是不記得細節(非醫療背景的人很難記住如診斷標準,醫學名詞的定義,預防和治療藥物的劑量和給法等),那麼谷歌大神、預存在手機的電子書、或是筆者正好在線上,都可以提供立即的參照。但是完全不曾學習(或是學到錯誤的知識)的人可能完全沒有意識到腦水腫的早期症狀,也不知道它的嚴重性,即使下載了資料,也來不及理解及運用(也沒有設備)。
網路的知識缺乏審查機制,很難確保正確性或者是最新的知識,筆者曾經有多年前的關於傷口處置的舊作(內容已必須更新)被轉貼到其他網頁,直到有其他醫師指正才發現。尤有甚者,很多農場文或新聞媒體的報導,作者是靠點閱率來賺錢的。嚴謹正確的衛教文章很難吸引人,所以幾乎都是用誇大或甚至悖離事實的內容來搏取視線。比如說我們常看到高海拔不適用威而鋼(sildenafil)來救命的報導,事實上威而鋼只有對高海拔肺水腫HAPE的預防有用(而且有別的較便宜用藥如Nifedipine),本例的海拔腦水腫HACE不管是預防或治療,威而鋼都沒有效。可能是新聞記者只聽過威而鋼,或是認為這個藥名可以吸引讀者。反而是正確、有效又便宜的丹木斯(acetazolamide),經過多年的努力,如今才有比較多的山友知道,但是知名度仍遠不及前者。
2.技術:知識除非化為行動,否則沒有任何用處。CPR的壓胸、AED使用、止血包紮、頸椎固定,本高海拔腦水腫可能會用到加壓袋如PAC,用面罩給氧等;YouTube上也可以找到教學片。但是沒有實際操作過的人,不只無法正確執行,可能大多數是呆若木雞或不知所措。要求獨登者或自組隊成員參加實做訓練課程是緣木求魚。目前只有登山團體的嚮導依法規規定需急救員資格,其他如PAC和氧氣使用等並未要求。雖然定期複訓是維持記憶與更新知識所必要,但是昂貴的訓練費用與時間消耗也對嚮導們造成莫大負擔。
3.設備:急救時所需要的一切,小到內外用藥物、包紮用的紗布、繃帶、透氣膠;大到頸圈、副木、擔架、氧氣和加壓袋等,除現在某些山屋有PAC,另排雲山莊醫療站有備AED和氧氣製造機等;如果你沒有帶上山,那知識和技術都變成紙上談兵,只能等山下的救援上來(除了直升機都要很久,我們的腦水腫患者可能等不到24小時就會死亡)。藥物和設備其實是登山醫學的最大罩門。在醫療院所的醫師只要有知識和技術就好了,設備醫院都有,即便有欠缺,轉院也是輕而易舉。把藥物設備帶上山要考量的除了重量、體積,還有藥物的效期及保存、購置的費用,持有及使用的適法性等一大堆問題。能發揮功能的醫藥箱,一言以蔽之就是又重又貴,很難保養,但是用到的可能性極低。筆者在台大山社時曾在社團建立一個公藥庫,出隊時領隊或醫官依活動型態及人數領用藥物醫材,如有使用就加以記錄,在歸還時繳費購買補回,保管人則定期檢視,替換過期或損壞的藥物醫材;在講究輕量化、個人化登山的時代,我想醫藥箱應該是優先被斷捨離的包袱。因為身負急救員重任,專業嚮導們會帶簡易的醫藥包上山。但應該怎麼帶能夠最輕、最便宜且發揮相對最大的效用,會因為活動型態和隊伍大小而有差別,必須個別化設計。因應「偶爾爬山」族群的需求,近年也出現不少登山露營裝備出租公司,帳篷、睡袋、睡墊等許多登山裝備都可以租賃的方式取得,那麼可否也可以相同的方式為之,由裝備出租公司來擔任公藥庫管理者的角色呢?筆者認為以目前的法規,只有傷口處理、包紮等外用醫材等,大致上是沒有問題的,其他所有的口服藥和注射藥(腦水腫的病人,可能要注射或口服高劑量類固醇)在目前非醫療專業人員或機構依法都不能購置及持有。希望這樣的情形將來有改善的一天。
4.法規:醫事及藥事法規就如同其他法規一樣,目的在阻卻相關的不法行為;但是僵化的規定及一些負面的判例,也常常使人們對在野外救護的助人善行遲疑。這個現象由於緊急醫療救護法的立法和歷次修定,把「野外地區傷病之現場緊急救護及醫療處理」納入而獲得部分解決。第14-2條規定「救護人員以外之人,為免除他人生命之急迫危險,使用緊急救護設備或施予急救措施者,適用民法、刑法緊急避難免責之規定」。準此,我們的個案疑似罹患高海拔腦水腫,是符合「生命之急迫危險」,可能在短期間內死亡的急症。使用加壓袋、氧氣或甚至藥物施予急救,應該任何人都可以執行。但是預防性投藥(如口服丹木斯預防急性高山症AMS)就不屬於急救措施,非醫療人員必須要在山下先請醫師個人處方,再帶去山上使用。而攜帶型加壓袋PAC目前被衛福部歸類為醫療器材,台灣現有的PAC都是相關單位專案引進的。非救護人員可以使用(在上述的急救行為)卻不能購置。諸此種種問題,期待將來能逐步改善。
紙短情長,為《台灣山岳》雜誌寫了十七年多的登山醫學專欄,也算對厚愛我一生的美麗山林小小的回報。在此和關注這個專欄的山友道別,不管是在山徑上或是在之後網頁形式的山岳雜誌上,我們後會有期。
文、圖/賴育民
#十七年
#台灣山岳26年
登山帳 露營帳 差別 在 用登山帳露營 - Mobile01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我算是露營新手,和朋友露過四次,最近漸漸的再增加配備!因為我拿的是家裡舊帳篷露營,外帳早就不知道跑去哪了有時晚上山上露氣重,帳篷都會滴水, ... ... <看更多>
登山帳 露營帳 差別 在 登山帳露營帳差別、單人帳、ba單人帳在PTT/mobile01評價與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登山帳露營帳差別 在ptt上的文章推薦目錄 · [請益] 帳篷選購250RH/MDX · [揪人] 228連假松羅湖 · [遊記] 觀霧榛山步道 · [揪人] 0506~0508 畢羊縱走 · [分享] 新手初露的準備。 ... <看更多>
登山帳 露營帳 差別 在 [討論] 新手露營帳篷選擇- 看板outdoorgear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大家好
小弟近期想入坑露營。目前有兩露經驗。但都是蹭別人的裝備或者現場就是搭好的場地。
近期想先入手帳篷與椅子
個人偏好是比較傾向登山裝備(未來如果入坑登山還可以沿用)
爬文下來,帳篷的挑選從原本的sno peak>變成HILLEBERG。
椅子目前想購入helinox月亮椅。
想問北部哪裡有店家可以購買,上網看好像很多地方都缺貨
帳篷的型號有推薦的嗎?大致上2~3人帳為主。會開車會騎車(希望以後還可以爬山背上去)
我目前想到只有帳篷 / 椅子 / 睡袋 / 照明設備 / 杯子(碗) /還有需要什麼嗎?
烹飪設備我想說可以跟其他露友共用,我大概準備食材去就好了(應該不用購入吧)??還是
有人要推薦?
HILLEBERG帳篷北部有租借的地方嗎?如果可以先試試那更好。
感謝各位前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7.118.9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outdoorgear/M.1634540755.A.B76.html
躲在帳篷旁邊,像車邊帳這樣。可以嗎
※ 編輯: ro155023 (223.136.218.241 臺灣), 10/19/2021 08:41:18
所以裝備是不是月精簡越好?
我也是這麼想
※ 編輯: ro155023 (223.136.218.241 臺灣), 10/19/2021 10:32:33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