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陪伴孩子,也陪自己的內在小孩長大
當孩子平安誕生,我們只是完成了生理上父母的任務,
教養的每一天,卻讓我們做好心理父母的責任與使命,
孩子的反饋與互動,讓我們感受到生命傳承的美麗與可貴,
陪著孩子長大,也讓自己成熟,是親子之間的愛讓彼此共好。
每個父母都是在當了父母之後,才有機會去學習、去成長,如何去做一個稱職的、盡其在我的、游刃有餘的父母。
孩子幾歲,我們就當了幾年的父母,而且還要靠不停地覺察與修正,找到親子之間最容易溝通與相處的模式,好好陪著孩子長大,同時也讓自己變成更好的人。
起初,只有大兒子時,我是個嚴格的母親,生活起居作息,都一板一眼的執行。孩子提出的任何問題,我都很審慎的對待與回答,所以養就了哥哥很便己的口才和思考邏輯,甚至有很強的好勝心、榮譽心,和追求完美的個性。
常常在白天,我處罰過他或是兇過他,在夜裡,看著他熟睡而可愛的臉龐,會流著淚跟他說對不起。即便每次處罰過他之後,我一定會抱抱他跟他說媽媽很愛你,達成母子和解,但在夜深人靜時,我還是經常因為自己的教養方式而陷入後悔,這種複雜與錯亂的教養心情,一如在迷霧中找著出路,你知道自己一定能出得去,卻又徬徨驚恐於一時找不到出口。
弟弟出生後,兩個孩子個性截然不同,我也用了不同的教養方式。有一天,我們母子三個人在玩,二歲半的祐亨突然說:「媽媽,妳要用看弟弟的眼睛看我!」。
我笑著回答:「媽媽看你的眼睛,跟看弟弟的眼睛,是同一雙眼睛啊!」
他說:「不一樣,妳看弟弟的眼睛都在笑,看我的眼睛都好生氣。」
當時,我的心真真實實受到震撼。為此,我寫了一篇文章敘述這個故事。那是我在教養孩子上的第一次覺醒。
我自以為給了孩子一樣的愛,但孩子接受的卻是不一樣的感受。我要努力的,就是在付出與接收之間,讓那感覺誤差的距離拉近,讓愛不致於在傳遞中被誤解、被錯判、甚至孩子根本沒有接受到那份愛。
那份覺醒也讓我發現,自己需要的愛要學習說出來。
哥哥剛上幼兒園的第一個禮拜,因為他學習能力強,也很會陳述校園發生的事,所以每天都過得很開心,也適應得很好,更期待一周後要在學校午睡。
但當開始在學校午睡時,問題與衝突才正式浮現。他抗拒午睡,最後甚至抗拒上學。那時,幼兒園的園長跟我說:「祐亨媽媽,我發現妳在潛意識中,要把祐亨教成一個完美的小孩。」
要把祐亨教成一個完美的小孩?!
是啊!難怪我對他這般嚴厲、這般認真、這般在乎,我每天都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竭盡所能地教導他,只因為我希望他是一個完美的小孩?!
天啊!我都不是一個完美的大人了,我到底對孩子做了什麼事?我常常會忘記他還是一個在學習中成長的孩子,卻戴著看大人的濾鏡在檢查孩子,這是我在教養孩子上的第二次覺醒。
這份覺醒也讓我回想到跟大學同學對話時,提到我並不想生養孩子這件事,因為我無法面對不完美的孩子。原來深埋在心底的心病,要自己去扒開來治療才可能痊癒。
當弟弟也慢慢成長,兄弟之間開始會有衝突、有口角、有肢體上大大小小的碰撞,因為我太在乎關係的和諧,他們之間所有發生的事,我都太認真對待,造成孩子們愈來愈會爭寵,最後終於壓垮了我的理智線。
有天,我真的要衝上四樓去跳樓,想要一死百了,留著他們自己再去爭、再去吵、再去後悔。孩子們哭著、抱著我,我也在哭。三個人筋疲力盡地哭成一團。
不論是當下或如今回想起這件事,我都自責不已,覺得自己真不是一個好媽媽,實在是太任性了!
我發現原來的情緒是會生病的,所以開始看心理學的書,也回觀自己的原生家庭,去探詢問題的緣起,剖析自己為何會有如此的情緒表現。後來,我明白了這是種報復心態,源自於小時候。當時父母在吵架後,母親會離開家去外地工作。這一離開,從來都不知道會是多久。小時侯我最害怕的事,就是回到家見不著母親。母親一消失,不知道又會是多少個日子,我又得經歷深深的期盼與無盡的等待。
因為我失去過母愛,那份痛苦始終沒有被消化,所以我也想讓孩子嚐嚐那份失去的痛苦。拿自己受過的傷害來傷害孩子,這種報復的心態,著實令我不寒而慄。我怎麼可以傷害他們,報復他們?我要做一個好大人。
於是,我有了教養孩子上的第三次覺醒。我找回在童年中受傷的自己,用現在成熟的自己去療癒童年受傷的心靈。
在第一次覺醒中我發現,每一對新手父母一定都有過慌亂而不知所措的困頓時期,雖然我們很愛孩子,卻不一定很會照顧孩子,因為沒有經驗,會用自己以為愛孩子的方式來給孩子愛,比方說,我們打孩子、罵孩子,是因為我們要糾正孩子的錯誤,是因為愛他,但孩子只接收到被罵、被打的討厭和恐懼,他怎麼會覺得那是父母在愛他呢﹖愛孩子,是要用耐心好好跟孩子說話,是要為孩子示範正確的做法,在心平氣和地說與做中,孩子才可能學習到正確的事,你付出的愛才可能真正的被傳遞與接收。
在第二次覺醒中,我相信很多父母跟我一樣,常常用大人的濾鏡來看孩子,在心中都有一個完美孩子的模範,以為孩子學一次就會,聽一次就懂,無法忍受孩子會犯錯、會吵鬧,會發脾氣甚至會頂嘴,這些狀況在只有生養一個孩子的時候特別明顯。因為獨生子女享有父母的一切照顧,父母也自然會把所有的期望與想像都投射在他的身上,但孩子跟我們一樣,都不可能是完美的人,更何況他還只是在努力學習與成長的小孩。
很多人在教養孩子發現問題後,會重新審視自己跟原生家庭間尚未解決的課題,這也是我在第三次覺醒中的深切反省,因為我們想把孩子教養好,就必須去面對自己生命中尚未處理好的事情,比方說跟父母和手足的關係,還有相處模式。如果沒有透過覺察與改變,我們會很自然復刻父母對待我們的方式,直接套用在對待下一代身上,但這樣做卻不一定正確。
教養就像是面對自己生命的鏡子,我們在看到孩子的一言一行之後,會發現他說的話、做的事,怎麼都跟我們這麼像﹖這樣的發現,會讓我們對教養的態度更慎重,更謹言慎行。同時,發現生養孩子的不容易之後,會讓我們回過頭感謝父母當初的養育之恩,並藉機修補之前親情有漏洞或缺損之處。
為人父母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覺醒中,找回失去的自己,慢慢變圓滿與睿智,這需要我們持續保持學習。
#感謝孩子,讓我學會如何成為好父母。
我們把孩子從子宮中擠壓而出生,孩子卻把我們擠入自我成熟的陣痛之中,因為我們要給孩子做示範,所以要不停學習與優化自己。看著是我們在教養孩子,但孩子帶給我們的反饋和省思,其實遠比我們付出的多。
跟著孩子一起成長,你才不會覺得自己在付出中,一直在被虛耗與掏空。
保持覺察與調整,協助孩子完成階段性的需求與成長,當孩子愈長大,父母也愈成熟,生活就會如倒吃甘蔗,愈來愈甜蜜與和樂。
延伸閱讀:
#剛剛好的管教:放心與放手,讓孩子長出自信和力量
博客來:https://bit.ly/36sxboH
誠品:https://bit.ly/2VspZ9H
金石堂:https://bit.ly/2T48eg5
momo:https://bit.ly/3k7Inz9
讀冊:https://bit.ly/3hxZhVJ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萬的網紅DDMTV法鼓山網路電視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999年,「孩子的書屋」已故創辦人陳俊朗先生(陳爸),回到故鄉臺東建立了書屋,只為了能陪伴那群為家庭和學校所忽略的孩子們。雖然散盡家財、奔波各地籌措資源,但卻因著這份堅持,讓孩子們能在生活中累積自信、重回學習軌道、療癒童年傷痕。 雖然陳爸於2019年溘然長逝,但團隊仍接續著理想,透過九座書...
療癒童年 在 人類圖看世界 Jerome's human desig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月圓了,祝願內心的缺憾也圓滿了🥮🥮]
明天就是中秋節了~~
祝大家闔家平安快樂🌹🌷
這週JK Podcast和 孭起背包·遊歷不預期 要聊的電影
是我每看必哭😭的心理療癒經典 #心靈捕手
一個數學天才療癒童年陰影、如獲新生的故事
人生中,我們偶爾都有墜落的時候
可能被過去的陰影綁架,或對未來感到不安
這時候,好希望有一雙手能「接住」我們
讓我們知道自己是安全的、被理解的
電影最經典台詞就是:It's not your fault.❤️💔
從小遭遇的那些爛事,不是你的錯
壞掉的大人對你不好,不代表你不好
你值得更好的生活
你永遠可以(也必須)成為那個「接住」自己的人
一起來收聽吧!⚾️🧤🧤
🎧 APPLE PODCAST: https://apple.co/3zoYKuU
🎧 SOUNDON: https://bit.ly/3Ap8FBX
🎧 KKBOX: https://kkbox.fm/2y0B5h
🎧 SPOTIFY: https://spoti.fi/2VX0RZq
🎧 YOUTUBE: https://youtu.be/KDB-XXJTOIk
療癒童年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花花的懷孕日記
#花花的育兒日記
最慢再四天,二寶就要出生了。
這幾天看著小胖烏,其實心裡有點焦慮,焦慮第一次離開媽媽這麼久的他會不會不適應?會不會覺得媽媽不要他?會不會分離焦慮?
但或許這一個月他可以適應得很好,適應不良的會是我🤣
我可能三天沒看到他就會哭了,有時候不是兒子需要媽媽而已,而是媽媽也非常需要兒子。
時間飛快,兩年多前的我第一次懷孕,雖然心裡已經很多自己對於教養的想法,但「強迫症」的個性,還是很海量的閱讀了很多教養書、資料、看媽媽論壇、線上上課,去學習怎麼樣的育兒方式對我們跟對烏烏最好。
因為不想有哪裡做得不好就讓這個小孩感到受傷、哪裡忽略了讓這孩子本來可以發展得更好卻被揠苗助長。
從他出生以來,我跟他爸常常每晚都在討論他這個階段應該要怎麼對待他?
非常謹慎我們的一言一行,用正向教育跟滿滿的愛圍繞他,就是不想要大人自己的情緒或無心的話、舉止,去影響了他小小的肥肥的心靈。
但還好,感謝神。
回想他出生這一年八個月,他真的是一個很棒很棒的孩子,除了遺傳過敏體質,四個月的異膚讓媽媽每天絞盡腦汁各種方式想要治好他比較頭痛之外,他真的是一個幾乎沒讓我太操心的孩子。
一出月子中心就自己睡,三個月就可以睡12小時不間斷、無敵良好的食慾、一歲自己拿湯匙吃完整餐、到現在只感冒過一天、開朗活潑的個性、聰明伶俐的學習、穩定的情緒、不愛哭、充滿安全感。
雖然有些小孩的小毛病或是階段性會遇到的小問題他也會有,但我跟他爸已經超級滿意,常常聊天都在說:「林烏烏怎麼可以這麼穩定啊~」
我幾乎每天晚上睡前在禱告時,都在感謝天父,給我們一個超乎我所求所想的寶貝,還古靈精怪的每天都逗得我跟他爸哈哈大笑。
也因為他這麼懂事,更是心疼他,要當哥哥了,他能適應嗎?
這一個月不在他身邊,會不會對他心裡造成小陰影?
他會不會覺得愛被剝奪,出生到現在都是眾人捧在手心的他,會不會失落?會不會傷心?
身為老大的我,更可以體會他的心情,而且他還小,才一歲八個月,很多事告訴他不一定懂。
本來月子中心當初簽約時說可以每天讓他進去房間找媽媽。
但現在因為疫情關係,可能一個月他都不能來了,這樣一個月的分離,我想我會非常非常非常思念他。
我只能為他禱告,為烏烏的心禱告,希望他可以理解媽媽非常非常愛他,每天跟他視訊、聊天,他能感覺媽媽從沒有離開過。
接下來就是一家四口的日子,又要開始進入可怕的哺乳人生,希望這胎能夠很快上手,烏烏RaRa趕快長大一起玩,兄弟相愛不要打架。
「不幸的人用一生療癒童年,幸福的人用童年療癒一生。」
媽媽希望能做到讓你們成為幸福的人❤️
#爸爸媽媽都會好愛好愛你們的
#卸貨倒數中
#今天拍的影片好喜歡每天這種開心的時光
#懷孕 #39weekspregnant #39 #孕婦 #大寶 #二寶媽
療癒童年 在 DDMTV法鼓山網路電視台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1999年,「孩子的書屋」已故創辦人陳俊朗先生(陳爸),回到故鄉臺東建立了書屋,只為了能陪伴那群為家庭和學校所忽略的孩子們。雖然散盡家財、奔波各地籌措資源,但卻因著這份堅持,讓孩子們能在生活中累積自信、重回學習軌道、療癒童年傷痕。
雖然陳爸於2019年溘然長逝,但團隊仍接續著理想,透過九座書屋,每日提供數百位臺東孩子營養的食物及快樂成長的空間。未來也將照顧擴及更多面向,繼續帶領需要幫助的孩子們,勇敢邁向未來。
療癒童年 在 吳若權幸福書房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吳若權 #心理 #父母是控制狂
解析父母對孩子「控制型的管教」,並不是要批判父母過去對你的教養,而是要幫助你解救,到現在還受困的自己。
歡迎追蹤我一起讀好書
=============
FB - https://www.facebook.com/ericwu567
IG - ericwu128
Line@ - @ericwu
合作 & 節目建議
=============
ericwu128@gmail.com
療癒童年 在 吳若權幸福書房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吳若權 #幸福書房 #童年情感忽視
你是否衣食無虞卻仍不時感受到空洞寂寞?
是否跟家人朋友感情融洽,卻仍感受到孤獨跟疏離?
今天帶大家瞭解一下童年情感忽視這本書!
歡迎追蹤我一起讀好書
=============
FB - https://www.facebook.com/ericwu567
IG - ericwu128
Line@ - @ericwu
合作 & 節目建議
=============
ericwu12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