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藝節來了 白天玩遊具 晚上看光雕】
#全國小孩注意 #兒童連假去哪 #當然是新竹兒藝節
我們是兒童城市,我上任後推出兒童藝術節,變成孩子每年都很期待的藝術節日。今年兒藝節很不一樣,我們在新竹左岸打造六大創意遊具,還有孩子最愛的pushbike賽道,同時新竹州廳加碼推出光雕秀、樂高積木展。
所以兒童節連假到新竹市,白天可以在河岸旁冒險運動,晚上回到市區看光雕秀、吃在地美食,還有市集、街頭藝人、兒童音樂劇,一天絕對玩不夠,邀請全國國人,兒童節時來新竹,兩天一夜或三天兩夜新竹遊透透!
#一天玩不夠
#來去新竹住一晚
#有13家飯店配合兒藝節推優惠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1: 桃園復興拉拉山三光村第110場義診報導 專訪 郭明裕醫師 #懿樺女士 前三光村長高翠華 1982年,一位住在新竹縣司馬庫斯爸爸帶著得到腦膜炎的兒子下山求醫,早上八點出發下午四點才到桃園內壢的省立桃園醫院,當時爸爸身上只剩50元,沒有辦法花76元買藥,當時郭醫師立刻捐...
當然是新竹兒藝節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1: 桃園復興拉拉山三光村第110場義診報導
專訪 郭明裕醫師 #懿樺女士 前三光村長高翠華
1982年,一位住在新竹縣司馬庫斯爸爸帶著得到腦膜炎的兒子下山求醫,早上八點出發下午四點才到桃園內壢的省立桃園醫院,當時爸爸身上只剩50元,沒有辦法花76元買藥,當時郭醫師立刻捐了100元,幫助這位爸爸買藥,也救活了他兒子,因為這件事情,讓郭醫師看見偏山地區窮人的無奈與弱勢,從此開啟他立志用他的醫術來行善助人。
2007年,認識一位住在拉拉山的爺享部落長老,因為長老的邀請,所以他開始到部落義診一直到現在,目前每個月各固定一次在上巴陵、高義部落、三光的武道能敢義診,完全不收費用,也不用掛健保。他的妻子黃懿樺女士也隨著他一次又一次的進行愛心義診。後來還有對一些比較困難的住戶,發放物資,像米、奶粉、尿布每一次都要好幾台車一起送物資上山。另外在新竹尖石鄉以及宜蘭大同鄉因為交通較為方便,所以沒有進行義診的服務,但他也慢慢的拜訪出,真正需要幫助的住戶,在尖石鄉固定發放物資的有近20戶、大同鄉則有80戶。
2016/07/31三光村第110場義診,主持人 李基銘 一早六點半,和郭醫師約在慈湖的7-11集合,當天共有12台隨行幫忙載送物資,從慈湖沿著北橫一路開到三光村還要一個半小時,道路從雙向各二線,開到變成雙向只有一線,所以遇到二車相會時,就一定要有一邊要在道路較寬處停車等待另一邊的車輛通行後,才能再往前行,可見交通是如何的不方便。
沿途還分送了幾戶的物資,才到三光派出所旁,開始進行義診。今天,還特別的來了,由藝人李志奇、李志希兄弟所成立的中華劇藝文創協會,也共襄盛舉。他們來了十幾位的會員,他們用繪畫創作和音樂欣賞來激發部落小孩的心靈,讓他們感受生命的無限可能性,當然小孩最愛的玩具、最需要的文具、最愛的零嘴,也都是他們帶來捐贈的物資。11點結束義診也完成了採訪,大部份的人各自離去,但郭醫師仍然帶著一部份的志工,再繼續開往新竹縣尖石鄉要去發放救濟物資。這就是郭醫師9年多來,在三光村共110場義診的整日行程。110場他從來沒有缺席過,因為他知道村裡的人,很多慢性病患都在等著他的藥。在這場隨行的採訪中,我看到了一位真正慈悲的人,仁人仁術,把每一個村裡的人,都當他自己的親,精湛的醫術、苦口婆心的勸戒、同理心的對待,郭醫師夫妻真的很棒!
本集主題2: 中華劇藝文創協會公益愛心藝術送暖活動介紹
專訪 李志奇理事長 李志希常務監事 陳峙憓會員
收錄小提琴演奏 中壢高中黃名廣同學
文創協會協同愛心醫生(郭明裕醫師),一起至拉拉山三光國小愛心藝術送暖服務,目前山上的居民多為行動不便的老年人居多,他們的物資非常的貧乏,醫療設備也很簡陋。
孩子們在藝術領域方面的薰陶相對較沒機會,希望藉由我們對藝術的專業與認知,用藝術繪畫音樂,來帶給山上的孩童更不同的心靈成長,讓我們的社區服務更有意義,更具藝術性。
當然是新竹兒藝節 在 張再興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多數導演在創作初期免不了以自身經驗作為電影的主題,畢竟較為熟悉、也較容易掌控,《覺悟的腳步》亦是如此,不過後者由於導演張再興的背景出身相較其他導演實在顯得太特殊,讓這部學生短片平添一股傳奇色彩。
張再興中學時曾加入暴力討債集團,一度因案入獄服刑,出獄完成高中學業並進入中州技術學院視訊傳播系就讀,擔任過許多電視、電影(例如《艋舺》)的臨時演員,所拍短片《阿爸的前世情人》曾在中華電信舉辦的「電信奧斯卡」中獲得亞軍。《覺悟的腳步》長達四十五分鐘,以十六釐米拍攝,是張再興的畢業製作,由他自編自導自演,不僅獲邀在高雄電影節「短片新台風」單元放映,也入圍「南方獎」劇情類競賽並獲選「台北縣電影藝術節國際學生影展」的台灣組觀摩片。
電影以西海岸的風車揭開序幕,充滿那卡西風味的手風琴聲、孤寂的海岸、一葉扁舟,帶出對海撒紙錢的阿興孤獨的身影,紅色的平安符隨著他的動作被甩到背後,然後甩在片名上。沒有任何對話旁白,卻透過音樂精準傳達出微微的悲情,這個不到兩分鐘的開場,對於時下多數台片來說,簡直稱得上是「示範」了。
故事進入正題之後,我們很快地從開場八家將兄弟們的對話中感覺到張作驥電影的氣氛,而邱秀敏的出場,則是令張作驥的影迷決定直接將本片當作是《忠仔》續集(浪子返鄉的故事架構又與《蝴蝶》互通聲氣)。這位準備好飯菜騎著腳踏車上路的中年婦女,沿途喝水、問路,辛苦地來到監獄之後卻只換來坐牢的兒子阿興一聲不耐煩的「回家啦」,之後劇情發展一邊回憶阿興與姊姊、母親的家庭生活,一邊描述阿興出獄後想找正當工作、想除掉身上刺青卻無法擺脫過去的無奈……。邱秀敏與黑面(本名林郁順)兩位張作驥班底的加盟,附帶張作驥作品中對於大海一貫的偏好、以及患病姊姊一角與《美麗時光》劇情的直接連結(甚至還有個角色名叫一哲),令《覺悟的腳步》看起來彷彿是在刻意臨摹張作驥風格。不過如此鉅細靡遺的對號入座,似乎又對張再興不盡公平,因為這個故事大半取材自他個人真實經驗,是他心中醞釀長達兩年的成果實踐。
《覺悟的腳步》絲毫未見學生製作的青澀尷尬,無論構圖取鏡、走位調度皆展現出一股老派的成熟穩重,邱秀敏與一群未必有演戲經驗卻在鏡頭裡充滿說服力的生活演員確立了細節與「人」的溫度,張再興的特殊個人背景加上本片前往新竹監獄實地取景的用心則成就了台灣電影難得一見的奇觀,而故事以死去的姊姊如守護靈般出現在阿興背後作結,既有畫龍點睛的神采,也悄然延續了張作驥電影向來最迷人的魔幻寫實風格,而張再興長久鬱積心腹之內的百感交集也終於得以藉由創作釋放出來……。這是來自創作者的真誠自省,也是厚實深刻的生命美學體認。
作為一部學生製作,《覺悟的腳步》無比驚人,邱秀敏的最後身影以及她親口演唱楊三郎譜曲李川填詞的1957年台灣民謠〈勸浪子〉更是令人泫然。很遺憾《覺悟的腳步》竟未入圍台北電影獎,我期待它在雄影、南方影展、國際學生金獅獎映演後口碑持續發酵,並順利入圍來年的金穗獎。當然,我更期待張再興的下一部作品。
(文 Ryan Cheng)
購買DVD影片,請至 『粉絲團:張再興 』私訊洽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