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評論【如何定義攝影中抄襲?】
中國攝影師任航的作品曾惹上抄襲風波,一派人認為他的構圖方式、意象,和瑞安.麥克金利(Ryan McGinley)極為相似,顯然有抄襲嫌疑,一派人則認為這算是其「行為藝術」的一環,故不構成抄襲。
在當代攝影創作中,常常出現許多例子,讓我們發現抄襲的界定其實不能光看「圖像本身相似度多高」,而是「有沒有挪用他人作品的核心概念」。但是我們該如何界定什麼是核心?
從任航的例子中,汪正翔不只想探討評斷「抄襲」的複雜性,更試圖提問:「當我們信誓旦旦的說這是抄襲,或這不是抄襲的時候,我們其實是把藝術的定義固定下來」,這對藝術創作會有什麼影響呢? #歡迎發表看法
★提供觀點,促進思辨,#贊助報導者:http://bit.ly/2Ef3Xfh
★關注最新消息,即時接收推播,立刻追蹤 #報導者推特: http://bit.ly/2YeHAOP
#報導者 #抄襲 #模仿 #引用 #攝影 #藝術創作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10的網紅1 IMAGE ART 一影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吳孟真的爺爺在重慶北路開設攝影器材行,是以從小就有家學淵源,8歲時隨赴美就讀的父親返台時,獲得相機,從此埋下她對攝影的興趣。大學時就讀社會學的吳孟真,因參加攝影社團學得一些暗房技術基礎,其後赴英攻讀建築史,取得碩士後返台,經過長時間慎重考慮後發現自己不適宜走學術方面,她並不想被單一學科的方法綁住,因...
當代攝影 定義 在 3C 達人廖阿輝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年台灣三星電子攜手臺北大眾捷運股份有限公司,自 4 月 11 日起至 5 月 10 日為期一個月,於捷運中山站及雙連站間「心中山」線形公園,打造重釋手機相機功能的「顛覆攝影展」,邀請台灣當代攝影家周慶輝與新銳攝影家阮璽,以 Galaxy S20 Ultra 5G 顛覆手機畫素、倍率與解析度的相機,打造「顛覆者肖像」、「局部的局部」及「一鍵拍錄裝置」等三大區 ,將 Galaxy S20 Ultra 5G 的億級畫素、100X 超高倍變焦與一鍵拍錄功能發揮到淋漓盡致,顛覆觀賞者的想像並重新定義視覺影像美學。
https://ahui3c.com/66713/news0414
當代攝影 定義 在 BIOS monthl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野 yeah》:學做人前,先學怎麼野 ❁
為電音團的阿姨們鼓掌,在半夜裡看著迷因顆顆笑,偶爾也想在最 indie 的 LIVE 現場喝ㄎㄧㄤ——放牧心裡的野,勘查土地上那些不馴、不齊、不整的動作,記憶只在此時此刻發生的台灣文化風景。
一本屬於當代的野性文化匯集 ➤➤ https://zecz.ec/2PpOnSV
⭓ 五位台灣當代攝影師捕捉人地景的野性
姚瑞中/林予晞 Allison Lin/ Sean Wang Photography 汪正翔/Crystal Pan Photography 潘怡帆/Im/permanence by Manbo Key 登曼波
⭓ 十三位創作者書寫
鄭宜農 Enno Cheng/黃以曦/盧郁佳/恣睢麻利/ 鄧九雲 Joanne/王榆鈞 Yujun Wang/Frandé, 法蘭黛樂團 法蘭/楊婕/葛大為/if&n 蔡宜芬/地衣荒物 Earthing Way 謝欣翰/秋刀魚 陳頤華/好氏研究室 陳易鶴
⭓ 七種野的姿態
陳竹昇/連俞涵/先毛窩/空屋筆記-免費的自由 楊宗翰/黑狼/黃大旺/ 李英宏 aka DJ Didilong/HOCC 何韻詩
⭓ 胡鬧讓創作發生
拍謝少年 Sorry Youth/イルカポリス 海豚刑警/地下伏流Underflow/財哥專業檳榔攤/台灣迷因 taiwan meme/培養meme/《戲說台灣》編劇簡士耕/《辛普森家庭》聲音導演 魯蛋叔叔聲創工作室/《蕃薯之聲》恆春兮/HIMYM
⭓ 長輩的創作第二春
楊秀卿說唱藝術團/南瑤宮媽祖電音團/ 中山社大舞蹈班 /北投社區大學英導班/北投社區大學居家剪髮班
⭓ 加碼!多位施主 yeah 曆引爆開示 2020
張藝/9m88/黃麗群/吳可熙 Wu Ke-Xi/胡淑雯/王彩樺-台灣濱崎步/ØZI/言叔夏/許含光 Lumi⋯⋯and more
⭓ 藝術總監|金點設計獎設計師 劉克韋
野性設計試驗,純手工包裝。正 4 色基底/11 種特色油墨/11 種不同紙材/特殊材質與燙金。
募資期間:2019/12/7 - 2020/1/15,敬請把握當前唯一購買通路 ➤➤ https://zecz.ec/2PpOnSV
◤【野生早鳥】與【今年好幹】套組即將售罄◢
當代攝影 定義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吳孟真的爺爺在重慶北路開設攝影器材行,是以從小就有家學淵源,8歲時隨赴美就讀的父親返台時,獲得相機,從此埋下她對攝影的興趣。大學時就讀社會學的吳孟真,因參加攝影社團學得一些暗房技術基礎,其後赴英攻讀建築史,取得碩士後返台,經過長時間慎重考慮後發現自己不適宜走學術方面,她並不想被單一學科的方法綁住,因此平常就喜歡大量拍照的吳孟真,選擇邁向藝術創作之路。
自言社會學其實從未離開自己生命的吳孟真,以社會學作為看世界的方法,觀察以後,再透過藝術作品去進行理論化,並拓展想像力。將建築史、社會學與攝影藝術鎔鑄成一體的她認為,藝術品就是更為親近人的學術論文。
在美國波士頓攻讀藝術碩士時,吳孟真從中國快餐店提供的外食,提取靈感,拍攝出《芥蘭牛》系列,以凝固成形的外帶食物,去探索當文化移動到他方,被環境塑型、被簡化定義的刻板印象。
臺北街巷常見的景觀之一,是家家戶戶經由盆栽佔地為王。於是,吳孟真拍攝各種盆栽,將之輸出為幾乎是1:1的大型照片,放回同樣位置,完成短暫佔領該空間的行為藝術,並用影像紀錄下來,此即《植街劃家》系列。
《塔城》系列更有趣,吳孟真先請人以空拍機拍下高樓大廈的水塔,再將9張水塔照拼貼成1張水塔照,最後以描圖紙與複寫紙描下水塔的線條,進行形狀拼貼與延伸成虛構的地景,彷若她在打造一座看不見的城市。
曾在奇岩捷運站出口展出的《翻轉地景:北投在地影像採集計畫》是《塔城》系列的再變形,吳孟真將水塔造城圖輸出為照片,並將部分的水塔照片後製貼回圖像,讓人難以辨認,但又有奇異的熟悉感。
反覆辯證、思維平面與立體空間的複雜成因與關係,與及重現人類如何以自身意志建造外在世界,是吳孟真創作甚為鮮明的特質。而她在《塔城》系列也找到獨特的結論,也許什麼都不像的風格,就是台灣風格。
小檔案
吳孟真出生於臺灣臺北,臺大社會系畢業(2000),自倫敦大學巴特列建築學院取得建築史碩士(2002),後在美國波士頓美術館藝術學校完成藝術碩士學位(2012)。
她透過創作探討「形式」如何構成認同或普遍的印象,以及其中所隱含的文化與美學價值。使用媒材包含攝影、空間裝置與行為藝術。作品曾在波士頓美術館(2010)和新英格蘭攝影雙年展(2013)等地展出。
2014年獲文化部藝術新秀發表獎助,在臺灣展出《可道地》(2015)。2016年參與高雄市立美術館《快拍慢想:編導式攝影的社會光譜》的展出。作品〈塔城〉曾入選2018年高雄獎,同年以戶外裝置作品〈日畦〉參與第一屆的臺南國際攝影節。
專訪影片:https://goo.gl/7XZ2co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Ni5IqZ9_Umc/hqdefault.jpg)
當代攝影 定義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吳尚霖以肖像攝影聞名,尤其是《畢業照》計畫,不僅僅是將台東成功鎮三民國小的畢業紀念冊化為攝影集,還請師生們表情平靜、閉眼進行拍攝,推反長久以來畢業照的拍攝方法,重新思維與定義觀看與被觀看的關係。
他自言是個人喜好的關係,關於充滿情緒的臉,總是覺得不耐看。反倒是沒有表情的臉,更能演現出人與所處空間的關係。吳尚霖希望藉由被攝者直接以自身面對鏡頭的復原手法,促進觀者去思索活在社會框架與安排下的種種狀態。
而錄像作品《回家計畫》則是邀請小學生帶著攝影機回家,拍攝從下課至家的過程,也藉由影像凸顯現代兒童的樣貌,並企圖透過他者的移動,召喚出各種關於空間的記憶。
關於
吳尚霖,1977年出生於台北,新媒體藝術家,從事攝影、錄像、行為等跨領域創作,目前居住於淡水。2008 年法國巴黎第八大學聖德尼新媒體與當代藝術碩士,2007年法國第戎高等藝術學院碩士,2000年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藝術學士。
近幾年,吳尚霖分別於韓國.國立高陽藝術工作室、台灣.台北國際藝術村、日本.阿庫斯計畫等地進行駐村創作。其作品主要在探討當代城市在其不斷擴張的背景下所產生的種種問題,並經由其自身的觀點與其他人之間的交流,透過不同的面向呈現每個個體對其當下處境所選擇的應對方式。
吳尚霖同時也是獨立策展人,計有《不可能的旅行》、《亞洲之道》、《微光─亞洲工業圖景》、《城市體溫》、《與時空的一場對話》、《旁觀者》等。他曾獲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台北市文化局補助,以及台新藝術獎提名、亞洲文化協會獎、韓國國立當代美術館獎助等。
其個展有《好奇樹》、《內觀感》、《家景》、《畢業照─不一樣就是不一樣 》,《城市變奏》、《台東計畫─故事》、《城市肖像─回憶之境》、《城市肖像─凝視,感獸》、《城市肖像─柏林計畫》、《城市肖像─邊緣與核心》、《城市肖像─迷境》等,聯展則有《光華門國際藝術節》、《1 2 3計畫》、《城市體溫》、《與時空的一場對話》、《第二屆高雄好漢玩字節》、《Faux Amis - Une vidéothéque éphémère》、《後窗─一個關於凝視的展覽》、《Multiscape》、《藝術工作室連網》等,展場遍及台灣台北、台南、高雄、台東和韓國首爾、德國柏林等地。
相關新聞
http://bit.ly/2SK7mbb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kj-ifrokuYY/hqdefault.jpg)
當代攝影 定義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何孟娟認為,當代女性主義的定義,應當是享受自己身為女人,而不必追求跟男性一樣。女性就是女性本身,無須扮演男性,正如《驚奇隊長》最後所明白的,女性不需要用男性認可的方式證明自己。
近年,何孟娟心力集中於《魏斯貝絲》,她赴紐約Westbeth Artists Housing(1970開始讓藝術家進駐,直至逝世)拍攝年老的藝術家們,親眼見證藝術家與生活空間的緊密關係,以及他們面對身體苦痛與死亡的超然態度。
小檔案
何孟娟,1977年生於台灣基隆,當代攝影藝術家。2001年畢業於國立藝術學院美術系,2005年畢業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碩士班。曾獲台灣新人獎、台北獎入選、高雄獎、Archisle攝影獎、伊勢基金會獎、皮克泰攝影獎提名、亞洲先鋒攝影獎提名,以及ISCP紐約駐村、巴黎「西帖藝術村」駐村。作品典藏於國立台灣美術館、關渡美術館、鳳甲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澳洲白兔美術館、韓國光州美術館。
其個展有《魏斯貝絲─何孟娟/莫里斯‧帕登海馬》、《故事─何孟娟個展2005-2014》、《女孩/春》、《女孩》、《童話》、《好久好久以後…》、《巴黎計畫:你是我的英雄!》、《扮相樂園》、《我有無比的勇氣》、《角色─絕色》、《自戀》、《叫我公主》等,亦參與許多聯展,展場遍及世界各國,如台灣台北、台中、台南、基隆,美國德州,法國巴黎,中國北京等。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8kpoNvDxUNY/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