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灰姑娘的鞋】
#本日冷知識937
「海水退了就知道誰沒穿褲子」。颱風天,還請各位冷粉們注意潮起潮落,抓緊褲子,千萬別顧著泛舟啦!Mr. Friday由於職務所需,沒有颱風假。在此除了透過冷知識溫馨提醒之外,還懇請主編加薪(誤)
至於今天的冷知識,其實和沒穿褲子一點關係也沒有,反倒是要談談一位沒穿鞋子的少女。故事的主角,就是那位動用整個國家機器,來找一隻鞋的「灰姑娘」。在小時候看的迪士尼卡通中,這隻鞋是一只合腳的玻璃鞋。不過,你知道嗎?玻璃鞋可不是灰姑娘唯一的一隻鞋!
十九世紀的法國作家巴爾扎克(Honoré de Balzac)曾經提出,至今最知名的《灰姑娘》版本中所出現的「玻璃鞋」,可能只是翻譯錯誤。這個版本,收錄在法國作家夏爾.佩羅(Charles Perrault)於1697年完成的《鵝媽媽故事集》中。裡面的「玻璃鞋(la pantoufle de verre)」,被巴爾扎克認為是「松鼠毛皮(vair)」的誤稱。由於在法文中,玻璃(verre)和松鼠毛皮(vair)發音相同,的確有可能是口耳相傳時的誤會。不過,巴爾扎克的懷疑並沒有獲得廣泛的認同。原因是當時的人們,認為灰姑娘如果穿著「松鼠大體毛皮」鞋去參加宮廷舞會,其實很不妥當。扎克諫皮,因此失敗。
巴爾扎克並不是第一個對玻璃鞋的「材質」有意見的人。事實上,《灰姑娘》的玻璃鞋材質,依版本而異。例如,在1812年《格林童話》的版本中,灰姑娘穿的是「黃金鞋」。會有這樣的變化,也許是因為玻璃的價值和普及性,從十七世紀到十九世紀有了變化。不過,到底灰姑娘原本穿的是什麼鞋?若要追根究柢,可能就要討論《灰姑娘》故事的來歷。
一般相信,《灰姑娘》的故事源自古埃及。古希臘歷史學家斯特拉波(Strabo)在西元前一世紀完成的《地理志》,記載了一位名叫洛多庇斯(Rhodopis)的希臘少女,在洗澡的時候鞋子被老鷹叼走,最後落在法老王普薩梅提克斯(Psammetichus)的大腿上。法老王眉頭一皺,覺得天有異象,因此派人尋找鞋子的主人,最後娶了洛多庇斯為妻。
到了西元九世紀,在中國唐代段成式的筆記小說《酉陽雜俎》,也出現了類似《灰姑娘》的故事。一位名叫葉限(有人說音似英文的「灰ashes」)的姑娘,平時飽受繼母與姊妹欺負。就連平時愛護的金魚,也被繼母吃下肚。葉限的遭遇打動了天上神仙,遂請她把魚骨埋於家中,並送給她金銀珠寶,以及一雙「金縷鞋」。一日,葉限穿著這雙金縷鞋偷偷參加城內盛會,卻因躲避繼母眼線,將其中一隻金縷鞋遺落。這隻金縷鞋輾轉傳到陀汗國國王手中,因此命人尋找鞋子主人。最後,陀汗王與葉限成親,可喜可賀。
這兩段古埃及與唐代的ㄈㄈ尺故事,雖然洋溢著滿滿的幸福,不過我們的重點在於鞋子:儘管玻璃在古埃及時期就已經出現,但以當時的工藝技術,頂多只能做成器皿,而非穿戴式裝置(更何況老鷹能叼起飛往埃及)。至於《酉陽雜俎》當中的「金縷鞋」,並非材質真的為純金打造,而是指鞋子的顏色。值得一提的是,在《酉陽雜俎》原文中提到金縷鞋「其輕如毛,履石無聲」,這樣的描述,倒比較像是以「動物毛皮」所製成的皮鞋。
事實上,在蘇格蘭、加泰隆尼亞和愛爾蘭等地區,的確有使用玻璃或水晶製作鞋子的工藝習俗。只是,比起埃及和中國的《灰姑娘》版本,歐洲首次出現《灰姑娘》,則是在1635年,義大利童話蒐藏家巴希爾(Giambattista Basile)的《五日談》當中。這本文集雖然被譽為是歐洲第一本童話文集,不過卻是以拿坡里方言寫成。以地理位置來看,他和蘇格蘭、愛爾蘭等地區相差甚遠,不太可能採集該地習俗。
所以,灰姑娘穿的鞋,隨著時代、地區有所不同。不論是玻璃鞋、金縷鞋或松鼠大體毛皮鞋,我們只知道唯一的真理,那就是「女人的鞋櫃中總是少一雙鞋」此言的確不假!
[Mr. Friday]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