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早上生物自然課
「製作甲蟲標本」
端午連假時
回婆家撿到的母獨角仙
上週去當小天使了
若是直接丟棄就太可惜
所以做成標本來保存
網路上很多教學文、教學影片
少爺也非常開心的在一旁跟著學習
去昆蟲館參觀時
少爺看到甲蟲標本眼睛都亮了起來✨👀✨
#3y4m
#少爺的爸爸是萬能的💪
#cash媽咪碎碎念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螳螂的私密生活新書介紹 這集邀請到這本書的作者 #黃仕傑 來節目現場,為大家介紹他所出的第七本書螳螂的私密生活。 內容簡介: 外形奇特的螳螂應該可以說是最廣為人知的昆蟲種類之一,不僅因為牠們擁有炫目的外表,更因為牠們若有所思的表情以及時時不忘祈禱的姿態,讓人不留下深刻印象也難。 ...
甲蟲標本保存 在 阿尼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大學時,在一堂歷史課上,老師突然講起了彰化有個4000年前的史前文化遺址——牛埔遺址,位置就離學校不遠。下課後,我約了同學一起去,我們像尋寶一樣,在一條熟悉的大路右轉,在經過與鳳梨有關的地方左轉,穿過零星廠房,上坡後是一片黃土覆蓋的荒原,就跟老師口傳的路徑大致相同。
我與同學低著頭專心尋找,各自找了些可能是史前文物的碎片,再相互分享,我們判斷有繩紋陶罐片與零碎的陶手鐲,其中有一個石器是我們無法判斷的,那也許不過是石頭的碎片。
回來後沒多久,我就後悔了。我沒有考古的熱情,也無意研究台灣歷史,像是撿到卻捨不得放的沙子、石頭、貝殼、漂流木,帶回家就算好好安置它們,也終究不在沙灘上看到的自然美麗。每個事物的存在,都需要環境相稱,才是最完整的樣子。無論好壞,我們也是從環境與遭遇裡造就出來的。
多年以來,這些東西就一直保留在我身邊,放也不是,丟更不是,更遺忘了哪個鳳梨、哪幾間廠房、何處接有上坡、哪片黃土荒原,因此也無法放回原地。一直想要交給考古單位,也不知從何進入,而這些細小的碎片,又有何研究價值?
直到前陣子,認識了一位在文化單位工作的朋友,我突然想起這些文物,於是聊起了我有多麼耿耿於懷,他也以專業建議,不該亂丟,那會招來研究上的誤解,應該交給考古專業人士,於是給了我一位研究這個遺址深耕多年的學者——劉克竑老師,並提供給我他的聯絡方式。
我與劉老師聯絡了,說明了挖掘的過程與地點,沒想到很快地得到回覆。劉老師就在科博館工作,距離我不遠,所以當天下午就帶者這些文物去拜訪老師了。
科博館一直是我很喜歡的地方,喜歡到展間位置與空間配置都瞭若指掌,特別是太空劇場,每隔一陣子都會去看一下生態影片。至於研究室區域,當然如我一般的民眾是不可能到訪的,沒想到裡面彎彎曲曲錯綜複雜。打開電梯,劉老師就在樓上的電梯口領我,前往他的研究室之前,會穿越無數的研究室,有些門是開著的,每一間我都刻意慢下腳步,多看了兩秒,每間研究室都有專門類別的標本與成堆的書籍,這時又泛起據為己有的心態了,特別是甲蟲類與植物類。
劉老師招呼了他的同事,在堆滿龐雜文物的辦公室裡,硬是清空了一張桌子,我把背包裡的東西放在他們準備的紙盒裡,劉老師請了一位與他一樣資深的同事靠近,兩人各自拿起一片,把眼鏡推到眉頭,翻來倒去,仔細地查看。他們持續討論我聽不懂的事情,大概是「牛罵頭」、「番仔園」、「圈足」之類的。我看了看其他人的動態,大多是把在台中清水地區考古而來的文物分類與拼接,可以看到有些陶罐幾乎快要拼湊完整了,也有人正在清理獸骨,他們工作的樣子與遺址的產生一樣緩慢樸實且優雅。我想著,我的來訪是否太過打擾。
經過一陣細究,結果終於出爐,劉老師說我帶來的東西大致是3500-4500年前「牛罵頭文化」的繩紋陶片,以及1500年前「番仔園文化」的深灰色陶片,但不知為何,3500-1500年前卻在此消失。其中有個完整的陶罐底部,就叫「圈足」,而那個被我懷疑是石頭碎片的東西,確定是石器,也許是台灣史前人類用來割肉的。但這些陶片的砂質較粗,不會是來自牛埔遺址,有可能是來自距離五分鐘路程的大竹。有可能?是的,因為大竹一代的遺址只出現在史料中,並無實物佐證,也不知確切位置,畢竟全台灣的遺址有3000座之多,不是每座都能保存良好,也有考古無法伸探的地方。也就是說,我、我的同學以及新朋友,合力補充了一部份重要的台灣史前文化歷史。
聽到這個訊息,我突然一陣腦熱,驚訝地張著嘴巴,我們好像不小心做了很厲害的事情,而這些差點埋藏的文物,深具研究價值,也終有依歸,這讓我實在太開心了,我是開運鑑定團裡最快樂的人。
會後,劉老師像是回禮一般,為我導覽科博館的史前文化展場,鉅細彌遺地講解了繩紋如何產生,玉器如何攢孔,經濟如何運作,人類的遷徙。我就在一連串蠢笨的提問,與劉老師的尬笑中,瞬間獲得讀很多書才能匯集的知識。
他請我努力回想挖掘這些文物的地點,如果可以,請我帶他去那裡看看。
後來我花了兩天的時間找出當年歷史課的筆記,也找到大學老師詢問,都劍指著「牛埔遺址」。劉老師與他同事的專業判斷,自然是錯不了,會不會我們想去牛埔卻跑到了大竹呢?這種google地圖發明前才會有的誤會,成為一種幫助。
等退燒一些,我會試著找到那裡(握拳),但願能把一小片拼圖填上。
#不要據為己有
#不要亂撿東西
#也不要亂丟垃圾
甲蟲標本保存 在 PanSci 科學新聞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泛科推坑】 Forever 標本二用布包
開學季 #限時7折 ☛ http://bit.ly/37UydYU
#標本布包 使用後能放進玻璃罐中保存,就像被封存的標本一樣,永恆不變,成為生活中最獨特的裝飾品。
#玻璃收藏罐 質感厚實,拿來收納各式小物好看又雅觀~
科風上學書袋 #連體嬰 #頭骨 #心臟 #甲蟲
甲蟲標本保存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螳螂的私密生活新書介紹
這集邀請到這本書的作者 #黃仕傑 來節目現場,為大家介紹他所出的第七本書螳螂的私密生活。
內容簡介:
外形奇特的螳螂應該可以說是最廣為人知的昆蟲種類之一,不僅因為牠們擁有炫目的外表,更因為牠們若有所思的表情以及時時不忘祈禱的姿態,讓人不留下深刻印象也難。
螳螂的私密生活揭露了螳螂林林總總的有趣生態以及特有的行為語言,讓野外自然觀察更添樂趣。
此外,台灣螂大校閱詳盡介紹台灣螳螂的種類與生態特色,作者更將其飼養收藏的國外螳螂,以世界螳螂大觀園慷慨分享許多特殊罕見的種類與生態,其中三花的蘭花螳、魔花螳與刺花螳,可以說是將螳螂世界的偽裝行為發揮到淋漓盡致的地步,讓人大開眼界。螳螂可以觀察,可以飼養,也可製成標本永久保存。想跟螳螂做朋友,這本書是一個最好的開始。
作者介紹:黃仕傑
1973年生於台北,從小就喜歡飼養昆蟲,退伍後因工作傷害,右手4隻手指遭截肢,但對於生態的興趣不減反增,一直是台灣原生植物、昆蟲的愛好者,同時也戮力從事生態攝影。近年來造訪東南亞各國,深入杳無人煙的熱帶雨林,拍攝植物、昆蟲原棲地照片,並為國語日報科學版、數位島嶼網站撰寫生態探訪文章。曾任扶輪社青年服務團團長、國科會生態影片昆蟲顧問、台灣大學國科會計畫助理、嘉義大學國科會計畫助理、台灣全記錄生態講師,目前專心於自然生態攝影、寫作。
著有『長戟大兜蟲』(親親文化出版)、『昆蟲臉書』(遠見天下文化出版)、『霸王甲蟲小百科』(人類智庫出版)、『超震撼甲蟲王』(人類智庫出版)、攝影作品『蕙蓀林場100種常見的昆蟲』 (國立中興大學林管處出版)、『帶著孩子玩自然』(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螳螂的私密生活』(遠見天下文化出版)。
甲蟲標本保存 在 將時間定格,把回憶永存(做昆蟲標本)#圖- 寵物板 - Dcard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 但又不想面對現實,怎麼辦呢?那廢話不多說,今天來做個最簡單的昆蟲標本~[甲蟲標本]~ ... 放冷凍庫冰到乾,時間長但標本保存最完美。 2. ... <看更多>
甲蟲標本保存 在 南投甲蟲館's post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阿人拍標本】第五集—標本保存方法台灣海島氣候「高溫多濕」,容易讓珍藏的標本「發霉、長蟲」! 就讓小藍老師教您「如何妥善保存珍藏的標本!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