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說,受西方醫學教育的我本來並不清楚生化湯到底是什麼成分。參考羅珮琳中醫師的文章發現,標準的生化湯主要為當歸、川芎、桃仁、炮薑、炙甘草,而各家配方、劑量稍有不同,也另有其他加減的處方如紅花、澤蘭。而服用生化湯的目的,不外乎大抵包括兩個:幫助排出惡露、補血養氣。
**惡露並非髒血,且會自然排出
先釐清一下,到底什麼是惡露。過去,大家並不清楚什麼是惡露,也無從得知惡露是否排乾淨,許多人甚至認為惡露是在子宮內累積九個多月的髒血,排出的量越多,代表髒污清除得越乾淨。也因此,才會想靠著生化湯來幫助惡露的排出。
其實,惡露並非什麼髒血,而是胎盤剝離後、子宮內壁截斷的血管產生的血球組織和子宮內膜。產後,子宮會慢慢收縮、變小回到骨盆腔,這個收縮的力量一方面可幫助惡露的排出,一方面也可透過收縮,達到止血的效果。
因此子宮收縮是否良好、子宮縮小的速度、惡露排出的量是否正常,都是產後恢復的重要指標。而在胎盤分娩出來後,產科醫師通常也會使用子宮收縮劑、子宮按摩等來加強宮縮。此外,當媽媽開始哺餵母乳時,也會刺激腦部分泌天然催產素,幫助子宮收縮。
想知道惡露或胎盤組織有沒有排乾淨,可利用超音波來判斷。絕對不是量越多越乾淨。一般來說,生產後的三到四天,惡露呈鮮紅色,兩週左右開始變少、且轉成淡粉、咖啡色,約六週後,漸漸停止。
如果發現產後子宮收縮不良,醫師就會持續給予子宮收縮劑。因為如果惡露排得太慢積在子宮腔內,反而會反過來影響子宮收縮能力,惡性循換下,可能使得胎盤剝離後的出血面無法收縮止血,造成產後大出血。
生化湯中的當歸,的確也可促進子宮收縮、幫助惡露排出,但從上面的討論可知,�其實,透過產婦自然的生理機制與現代醫療的輔助,在產後護理階段喝生化湯絕非必要。而如果產婦的子宮收縮功能非常差,光靠生化湯其實效果也有限。
再加上當歸同時也有活血、抑制血小板凝集的效果。如果產婦本身凝血功能差不好、血小板數目偏少,就有可能造成惡露太多,甚至是產後大出血的狀況。
不過對於有些人說,「生化湯是造成產後大出血的主因」,我也要幫生化湯說句公道話。因為產後大出血最常見的原因還是子宮收縮不良、胎盤沒有完整排出,不見得都跟生化湯有關。只是國人習慣在產後十到十四天喝生化湯,剛好也是延遲性產後大出血最常發生的時機,有些產婦剛好喝完生化湯後合併大出血,就很容易將兩者視為因果關係,讓生化湯成了「代罪羔羊」。
**補血養氣,攝取足夠蛋白質、鐵質更有效
至於補血養氣,以我的觀點,月子飲食只需特別留意營養均衡、補充足夠的蛋白質、鐵質(每日45 mg),只要媽媽本身造血功能正常,自然而然就可以「回血」。如果在懷孕後期就已經發生貧血,或是生產時出血較多,則可以補充鐵劑。
產後傷口不痛,就該下床多活動,可促進血液循環 ,育兒的大小事身邊的伴侶能全力合作,其他人少用過去坐月子的習慣去檢視媽媽的食衣住行, 媽媽自然「神清氣爽」。
綜合以上,我認為產後喝生化湯對於促進產後恢復沒有明顯的助益,就算不喝也可以恢復良好。但如果妳有已知的凝血功能異常,我會建議不要喝,避免增加產後大出血的機率。
有喝過生化湯的媽媽們,來分享自己的經驗吧!!
產後子宮 偏 右 在 在家好到府坐月子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坐月子是女人第二次重生,產科專家:寶媽一定要重視坐月子注意事項,後悔就來不及了
阿嬤常說,坐好了月子,女人會得到第二次的重生,月子坐好了,以後的恢復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然的話,將會為以後的身體健康埋下隱患,不是腰酸背痛,就是四肢怕寒,不是掉頭發,就是頭暈頭疼,讓人痛苦不已,並且還會使人變老。
所以,女人一定要坐好月子,別不把坐月子當一回事,這關係到女人一生的健康。特別是以下這幾點,產後女人一定要特別注意,如果能夠做到,忍受過這42天的話,就可以防止產後女人“未老先衰”。
一、產後排惡露
排惡露算是產後身體生理變化中正常的一環,算是對產婦的身體是很有益處的,但是在產婦排惡露這一塊上,還是需要注意不少方面的。
生化湯飲用不能超過7天,初產的新媽媽子宮收縮功能大多比較好,惡露的顏色和量一般都比較正常,如果生化湯喝得過久,反而會使淤血排出增多,增加惡露中的血量,影響子宮恢復。
二、重視產後盆底肌
產後半年內是骨盆恢復的“黃金時間”,越早訓練,效果就越好。
三、產後儘早活動利於產後恢復
坐月子是新媽咪產後恢復最重要的一個月,在民間廣為流傳的各種月子禁忌中,如臥床休養、禁止下床、禁止洗頭洗澡等,很多新媽咪都只能惟命是從。
用老輩人的話來說,那就是: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老祖宗千年流傳下來的經驗,肯定錯不了。都已經是孩子的媽了,更要照顧好自己不少新媽媽無言以對,又怕自己稍有閃失留下什麼疑難雜症。
其實,這些傳統的坐月子禁忌,都屬於片面之詞。新媽咪在生完孩子之後,如果長時間呆在床上缺乏運動的話,不僅無法迅速瘦身,還有可能會留下尿瀦留、 產後便秘 、下肢靜脈血栓、產後尿失禁、盆腔炎等等。
事實:適當運動有利惡露排出
以產後臥床休息為例,其實新媽咪確實需要休息,但卻不是臥床休息。
順產的新媽咪,其實在產後24小時之內就可以坐起來了,還可以簡單地活動一下周身筋骨,如洗手、洗臉、做簡單家務等。
對於想要迅速恢復火辣身材的新媽咪來說,一般正常分娩的產婦在兩周以後就可以開始做逐步恢復的運動了。要注意的是運動量和方式都要循序漸進,最好請專業的運動老師來指導。
除了恢復身材,適當的運動其實是有利於子宮復舊及產後惡露的排出,預防腹直肌裂及盆腔器官下垂,幫助腹部肌肉、盆底肌肉恢復張力。運動能夠加速全身的血液循環,預防產後淤血及血栓形成,緩解便秘,合理的運動能夠幫助新媽媽迅速恢復到接近產前狀態。
對於剖宮產分娩的新媽咪來說,在術後第二天就可以下床做輕微活動,每天逐漸增加活動量,到產後7-10天也可以開始做產後恢復體操。但如果患有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和心臟病等嚴重合併症的產婦,產後開始活動的時間和強度就要嚴格遵醫囑了。
四、產後子宮恢復
很多女性在生產完後,不懂產後恢復到底怎樣進行,子宮恢復需要多久。其實,一般情況下,產後子宮大概需要6到8周的時間才能恢復正常,在這期間,產婦應該十分小心,注意健康飲食,合理鍛煉。
產後子宮多久恢復
子宮可以說是母體在懷孕、分娩期間體內變化最大的器官。它可以從原來的50克一直增長到妊娠足月時的1000克。一般來講,產後的子宮需要6-8周左右才能恢復到原來的大小。
產後42天:惡露乾淨為產後子宮恢復正常
42天之後:惡露不乾淨,提示子宮恢復不良。
五、坐月子吃什麼好,分階段進補
月子期間的飲食要結合身體的狀況分階段進補。一般月子的前兩周是孕婦的惡露期,這時候要非常注意飲食,避免影響身體惡露的排出。
月子的後兩周是補氣補血催奶的時機,這時候應該增加進補。產婦進補分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是產後第一周,第二階段是產後第二周,第三階段是產後三四周。
1、第一周是產後新媽媽排惡露的黃金時期,同時產前的水腫以及身體多餘的水分,也會在此時排出。因此,第一周暫時不要吃得太補,以免惡露排不乾淨。在產後的第一周裡新媽咪身體虛弱、胃口比較差,可以吃些清淡的葷食。
2、第二周惡露量減少,顏色變淡。產後腰酸背痛的症狀這時候要及時緩解,建議食用麻油腰花減輕腰酸背痛的不適。
3、產後第三周時惡露大已排盡,這時候就是大力進補補氣血的時機。而傳統上坐月子煮的麻油雞多半食用母雞,也有人使用烏骨雞。
雞肉能夠補益五臟、養血補脾、強脾胃、補腎、助陽補虛以及活血止痛等功效。這時可以開始吃催奶食物了。湯水是催乳的良藥,新媽媽可以多喝點魚湯、花生豬手湯等。
六、產後清潔刻不容緩
傳統上認為產婦坐月子期間不能洗頭洗澡,怕因受涼而落下病根。這種古訓不無道理,因為生產過後全身的毛細孔都會張開,包括頭皮,如果坐月子期間洗頭,可能會使得頭皮表皮短暫缺氧,而造成偏頭痛的後遺症,還擔心虛弱的產婦在洗澡之後,接觸冷空氣而發生感冒;而且如果身體受冷可能會影響惡露的排除。
雖然傳統的"月子裡切忌沐浴"觀念有一定的依據,但是,另一方面,如果產後不注意清潔,生產過程中大量血汗、產後的惡露,都會成為細菌病毒滋長的溫床,不單容易造成側切刀口和剖宮產刀口的發炎,也影響到哺乳的衛生,甚至造成新生兒鵝口瘡、腹瀉脫水等。由此可見,產後清潔是非常必要的。
口腔的清潔
很多地方有個習慣:月子裡不能漱口刷牙,否則到老了會牙齒鬆動。其實這是不可取的。由於產婦飲食和作息的改變,口腔的清潔顯得更加重要。但月子期的孕激素水準要高於雌激素水準,導致產婦分娩之後牙齦出現腫脹,所以口腔清潔也需要特別的小心。
產婦漱口的水要用溫水,冷水會刺激牙齦,導致牙齦的充血從而導致炎症。每天早晚各刷牙一次,牙刷一定要軟毛的,力量一定要非常輕柔。被溫水浸泡過的牙刷也要比從冷水中拿出來的牙刷軟。
七、一定不能碰涼水
在坐月子的時候不能接觸冷水,這是因為,在中醫中人物,女性生產之後氣血不足,元氣有所虧損,這個時期,產婦腠理不密,這樣風寒涼氣容易侵入身體,會導致氣血不暢,容易導致身體疼痛。
因為中醫學上的腠理,指的是皮膚、肌肉、臟腑的紋理,以及皮膚、肌肉間隙交接處的結締組織,你的身體要靠它來抵禦外邪內侵。
俗話所說的“月子病”有多種表現。坐月子期間出現肢體或關節酸楚、疼痛、麻木,中醫上稱作“產後身痛”,是月子病的表現之一。這種不適往往跟坐月子期間新媽媽起居不夠注意、感受風寒、居住環境潮濕陰冷等有關。因此,坐月子期間你還是要儘量避免風寒、注意保暖。
八、忌忽視收攏腹部
這個腹帶依是必備的,生完寶寶就用了,真的不錯,撐大的肚子恢復的很好。因為當時是順產的 所以3天后就開始綁腹帶了,一個多月肚子就平了。
九、忌過渡操勞
一部分的新媽媽既要自己帶孩子,同時還要做很多的家務。
產後蹲著對於新媽媽盆底肌肉的恢復是非常不好的,要是長時間蹲著或許就會造成子宮異位或是脫垂。
女性在產後最好是避免久蹲,平時也要適當走動,以坐和立為宜。同時女性產後虛弱,不能夠太過於勞累,就算是條件有限也不要強撐著自己做完所有的家務,可以讓另一半幫忙一起做家務。
產婦可以抱孩子,但是前兩天最好不要抱,因為這個時候產婦的關節是非常脆弱的,抱孩子這樣的動作都有可能會加重傷害。過完前兩天可以抱一抱,但是時間不能太長。
產婦坐月子需要休養身體,這個時候是不能過於勞累的,很可能會落下腰酸腿疼的病根,這一點不能大意。
產婦過早從事家務勞動,或是長時間抱著孩子走動,都會傷到筋骨,造成手臂的酸脹,或是關節炎症,腿部受到重壓也會留下不適症狀,時常酸麻,靜脈曲張,關節磨損嚴重等等。
十、坐月子忌哭泣
很多媽媽在生孩子前,都會被告知,坐月子可不能哭,這樣會落下月子病,以後老了容易眼睛疼,還容易眼幹流淚,這是一輩子的事,可不能動不動就哭。
可是生了孩子後,卻有很多媽媽在網上吐槽,有的媽媽幾乎是天天哭,原因是什麼呢?一方面是因為新生命的誕生,忙的措手不及,再加上產後有點抑鬱,稍有不順就有想哭的衝動。另外一個原因就是老公不體諒,動不動就拿“女人都要生孩子”來說事,對老婆的辛苦視而不見,跟生娃前一樣該玩就玩,該睡就睡,讓老婆感覺不如意。最後一個原因,就是婆媳矛盾了,伺候月子是最考驗婆媳關係的時刻,很多不同的理念碰撞,就會產生矛盾,寶媽忍不住就會偷偷掉眼淚了。
坐月子期間,無論是剖腹產還是順產,流眼淚都能帶來巨大的危害,媽媽們要重視
坐月子哭泣容易造成回奶
坐月子哭泣對眼睛危害大
坐月子哭泣影響身體恢復
有句話叫“鬱鬱而終”,就說一個人總是鬱鬱寡歡的話,身體就會慢慢變弱,就像林黛玉一樣,天天病病殃殃的,由此可見,坐月子是一個人恢復元氣的時刻,也是一個人最虛弱的時候,如果這時候心情鬱鬱寡歡,就會大大影響身體的恢復,情緒控制不好,也很容易造成產後憂鬱症的產生。
產後子宮 偏 右 在 在家好到府坐月子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產後不當小腹婆
產後肚子還是一堆肉?以為是脂肪,節食減肥,那你就錯了!
很多產婦剛生完孩子的時候,肚子雖然感覺被掏空,但大小還是不能完全恢復到懷孕之前的狀態,月子期間又要補充很多營養,所以吃的也不少,但是如果你覺得肚子裡面全是脂肪,那你就錯了。
那麼到底為什麼生產過後肚子還是很大呢?肚子裡到底有些什麼?
一.產後子宮恢復需要花費時間
懷孕時子宮被撐大,需要花費一段時間來恢復。產後子宮的恢復主要包括子宮體、子宮內膜和子宮頸的恢復。
分娩時孩子從媽媽的身體裡分離出來,子宮一下子空了,但是子宮原先的形態是不會一下子收縮的,需要一段時間慢慢收縮,大概在產後八周之後,媽媽的子宮可以恢復到之前的狀態,肚子也慢慢平整。
二.子宮恢復良好的指標
檢驗子宮是否恢復,女性可以通過自己排出的惡露狀態來判斷。剛生產完,排出的惡露會比較粘稠,顏色也比較深,產後一段時間惡露顏色會由剛開始的暗紅到淺紅再到黃色,濃度也會越來越低。
女性也可以通過子宮底的高度判斷恢復程度,在產後兩周之前,女性可以摸自己肚臍處或肚臍偏下,能夠摸到球形物,但是兩周之後基本就摸不到了。
三、產後輕運動助力子宮恢復
產後第1周
腹式深呼吸:新媽咪平躺,閉嘴,用鼻深深吸氣使腹部鼓起,再慢慢張嘴吐氣並讓腹部鬆弛,重複5~10次。
腿部運動:平躺在床,輪流抬高雙腿與身體成直角,待產後體力稍有恢復時,可同時抬起雙腿,重複5~10次。提肛運動:主要就是收縮肛門,新媽咪可以按組來做,像做廣播體操一樣,有節律收縮肛門。
自然分娩的媽咪,最好在當天就開始做提肛運動,可幫助盆底肌肉恢復,防止子宮脫垂。
產後第2周
臀部運動:新媽咪平躺在床,將雙腿屈起,慢慢將臀部向上抬起離地,以腳跟及肩部支持片刻,然後慢慢地放下還原,重複數次。
產後第3周
膝胸臥式: 新媽咪跪在床上,大腿與床面垂直,身體俯向床面。每日2次,每次約15分鐘,連續1周,可促進產後子宮復舊。
產後第4周
腹部運動:平躺床上,兩手交叉於胸前,慢慢坐起,同時保持雙腿併攏,待體力完全恢復後,雙手可放置在頭後再坐起,似仰臥起坐的動作,重複數遍,每日2次。
產後第5周
骨盆鍛煉:新媽咪屈膝仰臥,兩腿外展,兩腳掌相對,向上抬臀,收縮骨盆底肌,促進子宮恢復。
產後第6周
產道鍛煉:跪立,兩手撐地,收腹弓背,低頭,收縮骨盆底肌;抬頭,挺胸彎腰,促進產道恢復。
四、子宮恢復的很好,肚子還很大?不少麻麻生完寶寶一段時間,肚子鬆鬆垮垮的,以為是胖,就拼命節食、減肥,確收效甚微,卻沒想到,這松垮的大肚子,是腹直肌分離的結果。
腹直肌分離,不單單影響麻麻的身材,而且會降低腹部肌肉的力量,減少腹部肌肉對腹腔臟器的保護能力,麻麻們可一定要注意。
五、6 個動作搞定腹直肌分離
1. 站姿收腹
靠牆站立,保持中立位,後腦勺、背部和臀部貼牆,雙腳距牆約 30 cm。吸氣準備,呼氣時腰椎貼牆,然後吸氣還原。10 ~ 15 次 / 組,2 ~ 3 組
注意:不要用手臂推牆,身體主動靠近牆壁,盡可能腹部內收,想像肚臍向牆靠近。
2. 跪姿收腹
四點跪姿,肩、腕、膝、髖四關節保持垂直,脊柱持中立位。吸氣小腹放鬆,呼氣時用力內收。
10 ~ 15 次 / 組,2 ~ 3 組。
注意:脊柱始終保持中立,僅活動腹部。想像將肚臍吸向腰椎。
3. 跪姿伸腿
繼續四點跪姿。吸氣準備,呼氣時右腿慢慢向後伸;吸氣不動,呼氣慢慢收回。4 ~ 6 次 / 組,每側腿 2 ~ 3 組。
注意:身體保持中立位,仿佛骨盆上放了一本書,保持書不掉。
4. 仰臥抬腿
仰臥,雙腿彎曲,雙腳分開與髖同寬。雙手放身體兩側,脊柱和骨盆保持中立。呼氣抬腿,膝關節彎曲 90 度,吸氣落下。6 ~ 8 次 / 組,每側腿 2 ~ 3 組。
身體控制熟練後,可改成雙腿交替,在空中換腿。8 ~ 10 次 / 組,2 ~ 3 組
注意:腿落下時腰椎不要拱起,保持骨盆穩定。
5. 仰臥蹬腿
仰臥,下巴微收,雙手扶住右小腿前方,腰椎壓住墊子。吸氣準備,呼氣時右腿向遠處蹬。
6 ~ 8 次 / 組,每側腿 2 ~ 3 組。
注意:手扶腿時,儘量向胸口按壓,幫助腰椎壓向墊子。另一條腿儘量向遠處伸,同時保持腰椎不抬起。
6. 平板支撐
俯臥,肘關節與肩關節垂直。膝關節撐地,上身平行地面。保持身體穩定,停留一分鐘。如力量允許,可膝關節抬起,做完全平板支撐。保持時間可逐漸延長。
注意:收緊腹部,不要塌腰、塌肩,肘關節用力壓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