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我國中研院院長獲頒以色列總理獎🇮🇱🇹🇼
(下圖)美國火星探測毅力號操作來自台灣🇺🇸🇹🇼
臺灣優秀人才,你我不知道的臥虎藏龍
鼓勵優秀台灣青年,投入科學技術
#臺灣教育 #臺灣科技 #國際關係 #國際交流
2020年以色列總理獎(The 2020 Samson-Prime Minister's Prize for Innovation in Alternative Energy and Smart Mobility for Transportation),頒發給台灣中央研究院院長廖俊智,
主因其研究有效結合基礎與應用層次,並且在生質能源領域獲得領先全球的重大突破。
今年以色列總理獎共有8人獲獎,其中5人是以色列籍、3人是外籍人士,而廖俊智是台灣首名獲獎者。
以色列以創新精神聞名全球,為了減少對石油的依賴,政府特別設立總理獎,鼓勵國內外科學家投入替代能源開創性研究。
中研院指出,廖俊智專長為代謝系統改造、合成生物學、系統生物學及微生物合成燃料等前瞻科學研究,獲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工程學院院士、美國發明家學院院士,並獲得多項國際獎項肯定,包括美國白宮再生能源創新獎、義大利ENI再生能源獎等。
中研院也提到,廖俊智帶領的研究團隊近期成功創造出世界第一株「合成嗜甲醇菌」,此菌可利用由溫室氣體轉化成的甲醇,來生產人類生活所需的化學產品,例如燃料、原料藥、抗癌藥、人造樹脂材料與生物可分解性塑膠材料等,也可使甲醇取代醣類,成為生物工程的原料,避免佔用糧食資源,此研究成果具有深度減碳價值與工業發展潛力,也為碳循環開創更多可能,去年8月登上世界頂尖期刊「細胞」(Cell),被譽為「合成生物學的新標竿」。
-
NASA毅力號「駕駛」來自台灣
特殊輪班在地球過火星時間
嚴正從2003年開始,參與4次火星探測,從一開始發現火星曾經有水、找到生命可能生存的環境,到現在挖掘生命存在的證據,準備送回地球。他表示,每一步都是過去幾10年來無數人一起努力所累積的成果。
他鼓勵台灣想投入航太科技的年輕人,像「毅力號」名稱一樣不怕困難、不怕失敗的精神之外,更重要的是「把握生命中的衝動」。
嚴正以自身為例,他的衝動來自1997年,NASA第一次把旅居者號(Sojourner)探測車送上火星時,當時他在明尼蘇達大學任教,看著那一台小車子在火星上的畫面,他心想「這個太酷了,如果不去做這個,人生會有遺憾」。
嚴正比喻,心情就像學生時代看到喜歡的女生,頭破血流也要去追,「人生總有一些值得珍惜的衝動」。他原本專長是設計吉普車、坦克車的模擬系統,因火星車的畫面深深著迷,1998年在義大利羅馬有了機會,認識相關人員,引薦他進入NASA工作。
年幼失去雙親,在育幼院長大,嚴正努力考上建國中學、清華大學,之後留學美國,拿到愛荷華大學應用數學與機械博士。他說,一路走來,其實不覺辛苦,人生最重要的事反而是找到人生的方向,對他來說,就是那一次「現在不去試,以後會後悔」的衝動。
圖/文引述:中央社
生質塑膠產品 在 遠見雜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生質塑膠 vs #傳統塑膠🥤】
近年,全球環保意識升溫,市面上也陸續出現塑膠替代品或是更環保的塑膠等產品,其中最廣為人知的便是「生質塑膠」。
生質塑膠依照原材料可以分為用回收材料與有機物製成,若採用生物可分解性原料,大多可減輕環境負擔,與常見的傳統塑膠相比,生質塑膠不用從化石燃料提煉,製造產線也非能源密集型,顯然具有多項優點,但生質塑膠對人體也會「更環保」嗎?
📸遠見IG分享好照片:http://bit.ly/2HvEoJk
👉掌握新知!加入遠見LINE好友:https://bit.ly/2xL03L4
🔔訂閱遠見雜誌YouTube,記得開啟小鈴鐺!http://bit.ly/2FcCknT
📰追蹤遠見Google news,給你最新資訊:https://bit.ly/3cOC6l5
生質塑膠產品 在 工業技術研究院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周一夯趨勢】#IEKConsulting #循環經濟 #愛地球
🌞如何改變現行消費模式,降低地球汙染,是維繫人類文明與續發展的重要課題!
大量廢棄物汙染環境,伴隨著地球生態惡化、氣候變遷等,讓人類的生存面臨巨大的挑戰。
在全球循環經濟浪潮下,國際上已有許多廠商承諾,在2025年使用的塑膠包材以「可回收」、「可多次使用」、「可生物分解」的產品為主,並要求其上下游供應鏈共同響應減塑、塑膠永續使用,讓環境與便利共存。
生質塑膠或許是終極目標,但現階段在技術、市場仍未成熟的情況下,如何執行?快來聽聽專家分析循環經濟下,塑膠材料的未來發展模式~!😎
I創科技:循環經濟下塑膠材料的發展新模式
https://www.itritech.net/blog/new-model-of-plastic-mate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