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根系、耐淹水 木黴菌資材種花種菜都厲害】
木黴菌屬於絲狀真菌類,是目前生物防治應用最普遍的真菌菌種。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中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臺中場)研究員陳俊位長期投入微生物研究,篩選純化出木黴菌系列菌株,並利用這些菌株研發多項農業生技產品,如生物性堆肥、抑菌介質、功能性微生物製劑等,在田間運用成效顯著。
「之前有塊田種不好,哥哥提議去驗土質檢查一下,因緣際會認識了博士(陳俊位)。」花椰菜農楊文利說,「博士人很好,提供我們木黴菌肥料來試試看。用到現在大概兩個月,效果很好!葉子變厚了,也不會『睏中晝』(午間高溫日曬導致葉片下垂的現象,通常是過量施肥所致)。到了採收期更明顯,花開得很漂亮,菜也比較大顆,口感上更脆甜。」
在拍賣市場上,花椰菜的外觀影響價格甚鉅,愈是大顆漂亮的花椰菜,愈是有利於販售。「把菜送去市場時,可以很明顯地分辨我們的菜放在哪裡,真的是數一數二大!」
--
菜編:文章首圖是種非洲菊的案例,但「菜編」當然是選種菜的故事啦。
#木黴菌 #植物益生菌 #微生物製劑 #抗逆境 #肥料 #真菌類農藥
https://www.agriharvest.tw/archives/64864
生物防治 案例 在 窩窩 wuowuo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關渡農田43隻鳥疑遭毒殺,保育類鳳頭蒼鷹也受害】
12月5日有民眾通報關渡農田出現40幾隻鳥屍,臺北市動保處現場調查發現麻雀41隻、鴿子1隻及保育類鳳頭蒼鷹1隻,共43隻鳥類遺體,以及疑為毒餌的麥粒。確切死因有待化驗確認,目前尚未排除農田噴灑藥劑導致野鳥誤食死亡的可能性。
台北市野鳥學會理事長張瑞麟12月8日表示:「有關單位應該積極輔導與協助農夫進行友善耕作,這不只在守護自然環境,更在守護臺北市民的生活健康。希望相關主管單位能正視農藥問題,加強宣導友善環境的耕作觀念。」
▍鳥類集體死亡,案情不單純?
此次事件是否人為刻意毒鳥,尚待確認。但根據台灣動物新聞網,關渡農田2018年也曾發生過鳥類集體死亡事件,結果化驗出農藥成分──胺基甲酸鹽類,台北市野鳥學會當時也表示關渡地區曾發生過多起類似的鳥類死亡事件。
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所鳥類生態研究室(簡稱屏科大鳥類研究室)指出,無論是水稻田、紅豆田、玉米田,「只要是播種或收穫期易受鳥害的作物,幾乎都曾被回報毒鳥案例。」農地裡的鳥類中毒事件,通常不單純是農藥使用過量或誤食老鼠藥,更有可能是為了防治鳥害。
▍鳥一來,稻穀全沒了!要農夫怎麼活?
本次關渡鳥屍事件中共有43隻鳥類死亡,其中麻雀占了40隻。麻雀是最常見的毒鳥目標,根據臉書社團寂靜的秋天-農地毒鳥回報 Bird Poison Report (Taiwan) 2014年到2016年間接獲全台213筆毒鳥案例中,共4,753隻死鳥中,麻雀占了66.4%,其次為紅鳩佔16.7%。
麻雀常出現在收割前的稻田,嘉義一片即將成熟的稻田,被麻雀光顧後幾乎成為空包彈,農民不得已提前收割,收入剩下原本的一半。臺東也有農民親自駐田趕鳥,因為只要稻田結穗,麻雀隨時都準備下田覓食,一不留神就損失慘重。根據一篇印度研究,野鴿、珠頸斑鳩和紅鳩平均每天可以吃掉70g的黃豆。若未採用任何措施,這些鳥類只要2、3天就能清空田區。
防治鳥害是農田裡的長期課題。80年代,臺灣的農政單位也曾經教育農民,以泡過農藥的稻穀毒殺鳥類,來防治田間鳥害。但毒鳥的生態影響是連續且深遠的,肉食性猛禽也可能因為吃下中毒的鳥屍跟著受害。本次事件死亡的鳳頭蒼鷹推測就是這樣的受害者。
隨著動物的生態價值逐漸受到重視,目前《野生動物保育法》、《農藥管理辦法》都禁止毒鳥行為。然而,毒鳥不可取,卻有效,能保住當季收成,至今仍有人沿用。
▍不殺生也能防鳥偷吃,一起幫農夫想辦法
稻草人、假蛇、放鞭炮、掛彩帶等,都是常見不毒鳥的驅鳥方式,嘉義縣政府和嘉義縣野鳥學會則也曾推廣防鳥網。但屏科大鳥類研究室表示,鳥類學習快,除了網室種植以外,少有一勞永逸的方法,人們必須不斷更新作法,才能有效驅鳥。
近年來政府推廣生物防治法,將巢箱、棲架設立在田間,吸引猛禽進駐,讓牠們幫忙控制田裡小型鼠類和鳥類的數量。根據霧峰農會已採用猛禽棲架來防治鼠害經驗,成效十分良好。
而消費者距離產地雖然遙遠,但也可以選擇「契作」的農產品來支持農夫,意即無論市場價格好壞,皆按照契約價格收購農產品,藉此保障農夫的收入,和農夫一起承擔鳥害損失,,像「黑翅鳶米」就是支持友善農作的契作產品,「老鷹紅豆」則是支持安全用藥的契作產品。
多多支持友善農產品,做農夫的靠山,一起照顧這片土地上的作物和動物!
生物防治 案例 在 轉角國際 udn Global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賴勁文:🌎🦟 嗡嗡嗡以蚊攻蚊】
「消滅登革熱有希望了?」當全球正因為疫情肆虐而苦惱的時刻,台灣雖然倖免於感染擴散的威脅,但依然頻傳的登革熱,卻仍是揮之不去的夢魘。全球每年約5,000萬病例的登革熱,目前尚未有強效疫苗可以抵禦,唯一通過核可的一支疫苗,不僅施打費工而且功效有限;登革熱病症治療和病蚊控制上,目前為止全球也沒有突破性的成績。
直到今年8月美國UCLA參與的一項由世界蚊子計畫(WMP)主導的研究指出,藉由散佈帶有名為「沃爾巴克氏體」(Wolbachia pipientis)細菌的病蚊,在登革熱盛行的印尼村落,能有效降低77%的登革熱通報案例。
現任WMP主席史考特歐尼爾發現以後,不同於以往的滅絕路線,他在實驗室開始建立沃爾巴克氏體感染的埃及斑蚊大軍,開啟如同特洛伊木馬翻版的消毒計畫。這個以蚊滅蚊的生物防治策略會是未來救星有效嗎?實驗設計上又有哪些變數與難關?
#登革熱 #蚊子 #世界蚊子計畫 #WMP #沃爾巴克氏體 #生物防治 #埃及斑蚊 #疫苗 #疾病 #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