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堂必修的父母課程》👇👇👇
Child Parent Relationship Therapy, CPRT 親子關係治療
❤️ 大人的親子工作坊 ❤️
10/17 聽孩子的聲音:如何遊戲中與孩子連結
報名 👉 https://www.surveycake.com/s/Obe9G
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是門深奧的功課,
每位家長試圖以自己的方式理解孩子,
卻有時有種「我不知道我的孩子怎麼了?」的感受。
「遊戲」是孩子天生的語言,
生理發展中,孩子開始透過行為與觀察認識這個世界,
遊戲便是孩子與這個世界連結的渠道。
大人隨著社會化與壓迫的生活節奏,
漸漸失去了用遊戲與孩子溝通的能力。
工作坊中,帶領者將引導大人開始「陪伴遊戲」,
再次打開遊戲的溝通語言,
進而,協助大人培養起理解孩子,
建立起孩子溝通的平台。
🎠🚥✈️⛺️🥁🎨🚗
工作坊帶領者 羅明榮心理師:
『一個對世界充滿好奇的人,喜愛旅行、聽故事與分享,相信陪伴、真誠與愛是這世界無一不二的心門鑰匙。』
[專業證照]
美國北德州州立大學 諮商及高等教育學研究所 (遊戲治療發源地)
諮商心理師執照 (諮心字第001966)
台灣諮商心理學會認證督導(臺諮心證書字第106011號)
青年活動企劃師 (九四) 青企師證字第001號
[現職]
吾心基金會諮商工作室 諮商心理師
各級學校 兼任諮商心理師/特約心理師督導
亞洲職業生涯發展中心 諮詢顧問
企業主管訓練及員工協助方案(EAP) 長期合作講師
[近年兒童工作經歷]
台北市親子館 講師/兒童關係建立
康橋幼兒園 講師/兒童關係建立與介入
台北市陽明中學特教組 特約心理師
新北市私立裕德國小及中學 特約心理師
中華民國喜願協會 志工培訓講師/重症病童關係建立
美國德州北德州州立大學child family resource 諮商中心 實習心理師/親子團體
美國德州crossroad family services諮商中心 實習心理師/遊戲治療
👧🧒 什麼是「親子遊戲治療」?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11215
親子遊戲治療(Filial Therapy),或者稱為親子關係促進治療(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Enhancement Therapy),它是以父母為輔導對象的輔導活動,在輔導過程中訓練父母學習個人中心治療取向的原則,藉此增進家庭成員之間良好的互動以及鼓勵他們多去了解自己及孩子,父母在兒童中心遊戲治療取向諮商師督導下,和其子女進行親子遊戲時間,使父母成為改變孩童最重要的來源。
這模式最早是由Guerney夫婦在1964年所創立,他們在1964年時運用兒童中心遊戲治療學派為理論基礎,發展小團體或個人模式的訓練,主要是訓練父母親成為治療的代理者,在家中與有偏差行為和情緒困擾的孩子進行固定、受督導的家中遊戲單元,後來Landreth修改Gureney低結構長期的團體訓練模式為固定十週的結構化團體治療方案,並將對象逐漸擴及一般兒童的父母及幼教、小學教師、社工及與兒童相關的志工訓練上。
親子遊戲治療團體方案為期十週,每週進行一次,每次兩小時,團體帶領者需教導父母親有關兒童中心遊戲治療學派的技巧,像:專注、行為追蹤、回應性傾聽、給選擇、非處罰性的設限等技巧。在團體進行過程中,參與的家長必須在家中和自己的孩子進行一週一次的遊戲單元,並在團體中分享彼此親子互動的經驗。在家庭中每週的親子互動遊戲時間內,父母需扮演跟隨者的角色,讓孩童去主導遊戲的進行,父母還要仔細觀察孩童的遊戲行為、動作、想法和情緒,適時的回應對孩童的理解。
經實證研究指出,此團體治療方案可以增進父母對孩童的尊重、接納,增加正向的親子互動行為,降低父母的教養壓力,甚至進而改善親子關係,提高父母的自尊與自我效能感。對參與家長的孩子,也產生了正向影響,如降低這些孩子的焦慮,以及減少問題行為的發生,更可以正向的提高孩子的自我概念及情緒適應能力。
國內學者及實務工作者也參考Landreth的模式,開始應用在家長的團體及個別諮商工作上,高淑貞老師於民國87年所著的《親子遊戲治療》一書(桂冠出版社出版),對於親子遊戲治療的原則及進行方式有極為詳細的介紹,若各位對於親子遊戲治療有興趣者,可以參閱該書,這是一個融合遊戲治療、家族治療、團體諮商、親職教育等的親子關係介入模式,值得國內從事兒童諮商及兒童教育者學習。
(轉載自 遠東科技大學 連廷誥)
生涯 諮 商 與輔導理論與實務 在 資策會創新學習中心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8。夏。不僅是熱血、更專業!展開你的3C人生吧!!
一群傻裡傻氣的業界助人工作者,看到了社會上越來越多兒童青少年有情緒上的困擾,但助人科系的學生,一畢業就直接上陣對應,存在一定的風險與壓力,包含自身的情緒勞務,可能還都需要有技巧排解或被協助。
於是~~『大學生輔導培力課程』誕生了!
從這個暑假開始,一場長達一年理論與實務兼具的課程,會由第一線執業心理師、諮商師、社工、輔導員等以志工方式擔任講師,針對服務性系所的大學生進行額外的增能,希望能把握學生在學時期,充實實務內容並且能實習和不同類型個案接觸,累積實戰經驗。
資策會數位教育研究所,除提供社會創新實驗中心的場地外,我們用科技輔助肯納自閉生個案學習狀況和團體班的經驗等,也能提供給專業講師們分析評估。透過科技在輔導上的應用,可讓最多的時間留給心與心之間的交流、細微覺察;大量表徵如肢體動作、表情辨識等大數據紀錄工作,就交給AI人工智慧吧。
科技3C+賴聖洋老師對助人這個堅忍工作賦予的3C意涵(Commitment《承諾》 、Challenge《挑戰》、Control《有所為有所不為》 ),讓我們從這個夏天開始投入3C人生。
助人工作不僅是靠熱情而已,專業、科技、最重要的是那個我們生而為人的善念,串連起每件事情進而相輔相成,我們大家都能在不同角度上成為~『助人工作者』!SAY YES !!
#陪伴者兒少生涯教育協會
#格瑞思心理諮商所
#博創客社會企業
生涯 諮 商 與輔導理論與實務 在 諮商理論與實務- 心理出版社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諮商理論與實務 -從 諮商 學者的人生看他們的 理論 》是一本不同於其他「 諮商理論 」的書。 本書作者從「人」的角度出發,由 諮商 學者的人生故事開始說起, ... ... <看更多>
生涯 諮 商 與輔導理論與實務 在 202003 2團體輔導理論與實務1 心理學五大派流2 諮 ...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202003-2團體 輔導理論與實務 1.心理學五大派流2. 諮商 理論4大取向3.心理分析學派觀點4.團體輔導的發展5.團體輔導目標6.團體輔導技術.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