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政治工作者而言,「#設計」是什麼?
👏check in Hsinchu 人來風大獲好評,我前後進T1接近十次,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除了聽導覽跟協助介紹之外,後面幾次,我開始觀察大家對於主場館的反應。我相信一個好的、厲害的展覽,會跟不同的參照主體擦出不一樣的火花,聆聽不同人對於「設計」的想法,往往可以引發更多更進一步的反思。
「#2020台灣設計展城市論壇」中有很多精彩的對話,受益良多。#天下雜誌社長吳迎春 女士引言:
「.....一個成功的設計,不再是硬體而已,而是
一種 #服務、
一種 #人跟人之間的關係、
一種 #溝通的形式、
一種 #生活跟文化的延續。
而這些,都是現代城市當中,#生活幸福與否的肌理。」
這句話很觸動我。難道說,設計改變的不僅僅是城市風景(硬體),還可以改變(軟體),包括觀念的進步、服務的進化、溝通更精準,價值理念更容易傳送及保存?
引言人進一步提問:
打造一個成功的城市,市民要付出什麼樣的社會成本?什麼樣的社會代價?
👉城市設計跟建築設計,我們追求硬體成功的背後,還有能力可以同時照顧到 #貧富差距、#環境永續,又或者 #社會安全、#教育傳承 等等社會面的問題嗎?如果可以,#設計將可以為政治工作內涵跟效果帶來巨大的轉變跟成效。
我相信是可以的。#林智堅市長 X #林右昌市長 的對談,聚焦在用設計的概念思考帶入公共工程及城市治理中。聽兩位市長的簡報,林右昌市長「帶兩千多位幼兒園小朋友一起去國家音樂廳看表演」、「故意留一點沒做完,因為我們希望接下來讓市民大家一起做(彩繪牆面)」體現他對「資源公平分配、提倡公眾參與」價值的重視,費盡心思在基隆市有限的資源跟相對不好的條件中,努力提升城市的各項水準;而林智堅市長「進擊的校園」、「圓弧形磨石子手工打造」、「美術館一般的幼兒園」完全顯露他對「品質、美感」的追求,了解三高一低的新竹市民們對城市生活的高標準及喜好。兩位帶著自身對所轄城市的深刻了解,加上設計力的輔助,完成了備受肯定的城市治理成績。
希望藉由設計力軟實力,貧富差距、環境永續、社會安全、教育傳承、#新舊社會衝突、#世代差異壓力,#公平正義價值 等我們當代面臨的重要議題,未來也有緩解或更好的演化方向。
#設計力 #軟實力 #政治設計 #設計政治
————
🐣Line@(妍慧選民通報站):https://line.me/R/ti/p/%40leehui
🐣IG(日常妍慧都在這):https://instagram.com/hsin.chu.lee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