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舊約聖經寫著「以命償命」,但身為牧師的他說:我們應支持廢死】#精選書摘
死刑作為處罰罪犯的一種刑罰,確實記載於舊約聖經;為維護宗教與社會秩序,舊約聖經有「要以命償命,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以手還手,以腳還腳」的記述。
因為基督教會告白「聖經是基督徒信仰與生活的準則」,所以,舊約聖經中的死刑法典就是上帝訂定,至今仍不可更動、廢棄的刑罰嗎?這問題涉及我們怎樣理解聖經的本質與權威:
►深入多元觀點,你值得更好的無廣告體驗:https://bit.ly/3fKivGr
►有話想說,你可以直接於文章之中提供更多想法: https://bit.ly/2VtklER
#在世之日 #聖經 #基督教 #死刑 #生死學
同時也有6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6萬的網紅Koobii Universit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乾爹在此 快來支持一下吧!拜偷拜偷👉🏻https://reurl.cc/GmqQYW 表特版2.0!👉🏻https://www.potatomedia.co/s/RFap2A3 鬧大學出課程囉👉🏻https://reurl.cc/W3YONx / https://reurl.cc/ZGdNV6 ...
生死學課程 在 法鼓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重陽祝壽增福慧 寶雲寺到府祝福「家中寶」
倡導「家庭倫理」、孝親敬老的法鼓山「家中寶」佛化聯合祝壽,已連續舉辦27屆,預防入秋後各種流行疫病,臺中寶雲寺今年首度將祝壽活動改為到府祝福。10月25日重陽節當天及前後期間,由法師、專職、義工組成「福氣團隊」,陸續前往臺中、彰化、南投等中部地區62位長者家中祝壽,為防疫期間深居簡出的長輩們,送上安心的佛法祝福,以及兒孫們的感恩孝心。
到府祝福前,寶雲寺於11日先邀請報名祝壽活動的兒孫們,參加前行活動「孝親反哺營」,製作滿載孝心的「福氣盒」,將親手串製的念珠、鈔寫《延命十句觀音經》裝入盒中。「這是我一生感到最窩心的禮物,很感動女兒的心意。」重陽節前,高齡90多歲的鍾裕鑄,收到福氣團隊送來「福氣盒」及寶雲寺的祝壽禮,女兒鍾世怡從盒中拿出親手做的佛珠,為父親和母親施麗華戴上。看著女兒鈔寫祝福父母的經文,鍾裕鑄感動地流下淚,頻頻點頭念著:「念念從心起,念念不離心」。
「這是蘋果,祝福您平平安安;這是麵線,祝您健康長壽綿延;這是口罩、乾洗手,現在外出防疫最需要的;還有登山手杖,希望您平常多運動,用手杖走路更平穩……。」寺院管理副都監果理法師率同福氣團隊,將「福氣盒」及祝壽禮送到今年最年長、高齡94歲的歐陽璽、歐李文珍夫婦家中。法師帶著兩位長者與60多歲的兒子歐陽淳仁,一同誦念《延命十句觀音經》,並鼓勵長者每天持誦,時時為身心帶來健康與平安。
「20多前,我們到臺中市聽 聖嚴師父演講,也上過當年臺中分院舉辦的初級禪訓班、生死學課程……。」從教職退休多年的林英主、林許貴美夫婦,桃李滿門,至近仍有許多畢業學生前來探望,夫妻倆細數接觸佛法的過程,感佩 聖嚴法師的教育理念與法鼓山的用心。在長輩身教影響下,他們的孫子、目前就讀臺大公共衛生研究所的蔡育峰,抱著學習菩薩、奉獻助人的心,前往非洲研究蟲媒傳染病,宣導並協助當地人穿鞋防治。女兒林伸品歡喜分享父母對法鼓山的認同和支持,「尤其母親,更是全家人學佛的推手。」
許多長者因行動不便、身體退化,加上疫情因素,長期深居家中,這次寶雲寺「家中寶」佛化聯合祝壽進行到府祝福,讓長者們既驚喜又感動。家住豐原、近80歲的洪春木一年來因身體微恙,鮮少外出,看到福氣團隊送來祝福,開心地說:「我的病都好了!」從臺南返家的女兒洪筠雅,親手為父母戴上佛珠,一起誦念《延命十句觀音經》,感謝父母恩情,祝福雙親身體健康,每天平安快樂。影片: https://youtu.be/FnqQQyr4jOI
生死學課程 在 陳彥博 Tommy Che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對於面對生死並沒有那麼重要。只要你有機會陪伴臨終者,
互動中所發生的事,自然會教導你生死的學問
《存在─非存在:用全部的生命去體驗風、體驗雲、體驗無常;包容偶然、有恆、幸福、不幸福等狀態,讓有常和無常來來去去而置身其中,並不只是站在某一邊而已。》
集中意識去抓取任何意念;而不抓不取、讓意識行雲流水,
讓身心得以自在,這就是好事。
師友們!請掌聲歡迎余德慧教授的演講。
今天的講題是:「面對生死的姿態」。
你抬頭一望,只見滿園的櫻花盛開,
好美啊!(你假裝自己說了這句日文。)
園內坐滿了聽演講的人。
你決定靜靜入座,不急著跟老師打招呼。
你要好好領受這場美麗相逢。
「面對生死的姿態」
面對生死的最佳狀態,就是讓現實和非現實都能並存並且感受之,能自由出入其間;進入現實,你當然在乎自己;進入非現實,你就不在乎了。事實上,我們一直在現實與非現實的轉圜之間;活著,就是在這兩邊轉動;亦即,生和死早就和我們發生關係了。
演講者:余德慧(慈濟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教授)
每每談及生死,長輩們總要怨我「哪壺不開提哪壺」,顯見大家都不太願意去談論生死;這是可以理解的。死亡這件事落到言談上,總是怪異;誰也不願見到一天到晚把死亡掛在嘴邊的人,多不健康啊!但在這裡,我們還是要問:為何禪師在修行時要參破生死?參破生死又是何意呢?
《貪生─怕死:臨終者往生時,並沒有想像中那麼憂懼,他們不是被死亡嚇死的;真正被嚇到的反而是周遭的活人。》
長年在安寧病房工作,只消一閉上雙眼,我腦中就會浮現許多陪伴多時的亡者身影。由於工作環境使然,我常覺得不舒服,若是病了,便有醫師和練氣功的朋友極力勸我不要再進出安寧病房,就怕我的氣被吸光。這當然是朋友關心我的好意,但我本身倒不太在意;反正去或不去,最終都是死路一條,有何差別?所以我還是繼續在安寧病房服務。
因生病而觸及生死大事,我意識到:該是面對問題的時候了。坊間有很多書籍告訴我們,要勇敢地面對生死;但是,「面對」本身就是一個問題,而「勇敢」又是什麼意思呢?
無庸置疑,絕大多數人一想到行將就死,都會害怕不已。美國生死學專家,同時也是知名的精神科醫師庫柏勒‧羅斯(Elisabeth Kubler-Ross),年輕時就研究發現,每個人都會貪生怕死,但後來也都會接受死亡。接受本身並不困難,問題在於:接受是怎麼發生的?真有「接受」這件事嗎?
正因為死亡令人害怕,所以人們致力於尋求不害怕死亡的方法。然而,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哲學家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說,我們若不害怕死亡,根本就過不了死亡這一關;換言之,要經過死亡這道關卡,就一定會害怕。海德格認為,死亡是一個巨大的空洞,所以一定會引起人們的憂懼害怕。其實,害怕是好現象;若是不害怕,就不會轉動;只有害怕才能促進轉動。
住進安寧病房的人,大致心裡已有數,餘生將在病房中度過;有些家屬會在一旁竊竊私語:「現在直直地進來,一定會滿面愁容地橫著出去。」但依我們在醫院長期陪伴所見,橫著出去的人並沒有想像中那麼憂懼,他們不是被死亡嚇死的;真正被嚇到的反而是周遭的活人。這之中的奧妙在於,臨終者走上臨終之路時,已經在轉了;還沒走上臨終之路的人,則還沒有轉。臨終的人轉了,就很自然地過去了,不會有擔憂;周遭的活人因為還沒有轉,所以擔憂不已。
活人和臨終者最大的不同是:活人還想繼續活下去,而臨終者已經走在臨終的路上,是親自以行動在轉。因此,若是活著的人對臨終者說,你的時候快到了,你就要走了,臨終者會憤怒;若是勸告臨終者「你要放下」,臨終者會感到被汙辱。因為,臨終者是以實際行動,用全副生命在轉動,而活著的人只是嘴巴上說說罷了,臨終者當然無法接受。
《轉動─空無:臨終者的腦細胞已經少到無法理解「我」的過程,這就意味著他們不害怕死亡。死亡的空無感是人類的想像,它從未真實存在過。》
那麼,什麼是「轉動」?臨終者為何會轉動?
根據我們的研究發現,每位臨終者最後都有一個機會背對社會、不理會社會,彷彿轉著轉著,就背對了社會。這種現象,我們名之為「背立轉向」。每一個人病沉到某種程度,便會自然地放棄社會性勾連,也會開始不在乎世間的聲名、地位與角色。經常看到一些知交滿天下的病人,在進入病沉之後,就會在病房門口掛起「拒絕訪客」的牌子,一堆訪客的花籃與卡片凌亂地擺在門外;它們的主人早已進入內在轉動的境界,真正陪伴他的只有夢幻與破碎的回憶而已。
這種轉動,他人無從察覺,是疾病讓臨終者自然地去接受;也許臨終者只是昏睡或是虛弱地躺在床上呻吟,但是轉動的旅程已經開始。只要細心地陪伴,便能發覺臨終者的心思轉動得很快;今天才說:「我要堅持下去,奮鬥下去!」明天可能就說:「都到這個地步了,要放下走了。」他們的情緒轉變就在瞬間。
這主要是兩個機制使然。首先,是腦細胞的大量死亡,才講過的話可能沒多久就忘了;其次,在腦細胞死亡的過程中,患者已不太能理解社會意義,他自己也被掏空了。因此,其實不必太掛念臨終者生前念念不忘的心願,一切都是此一時、彼一時也,沒有一句話是長時間有效的。他們可能上一刻感到痛苦,下一刻又覺得舒服多了;這種轉動一直持續進行著,難以預料,也無法預料。
明白臨終者會有這種轉動,對周遭的活人而言,不啻是個福音;既然會忘,就會忘記生死,因為腦細胞已經少到不知生死為何物了。就像動物瀕臨死亡,也不太容易反省自身即將面臨死亡。人類在大腦最健全的時刻會考慮生死,但在進入死亡的過程時,就進入了無法理解「我」的過程;既不知我的存在,就意味著不害怕死亡。這也許是老天所設計的自動的熄燈號。有了這項安全機制,對死亡何懼之有?
然而,對活著的人而言,這個熄燈號畢竟是可怕的。重點是,我們並不瞭解臨終者的意識狀態,沒有必要假裝自己很懂,而要去教導臨終者如何面對生死。相反地,是我們這些活著的人,該如何面對生死?既然我們沒有這個轉動過程,並且要繼續活在「我」的世界中,就必須知道這個核心問題:我們面對生死的姿態是什麼?
海德格說,死亡是一種巨大的失去、巨大的空無,大到我們的心智無法面對;因此,想到死亡便會不由自主地害怕。我要反駁這項說法。事實上,只有僅少數的人是如此,大部分的人都不會把死亡當成空無。因為,尚未經歷死亡,就無法體會何為空無;而當死神降臨,你已無法感覺,何知空無?
換言之,死亡的空無,根本是人類的想像;當你看到別人垂死,便設身處地想像自己也可能不再存在、不能再這樣和那樣。但是,畢竟一切都是想像;即使真的發生了,你也了無知覺,這種害怕的感覺自然無從發生,那個想像中的空無根本不會來到。更確切地說,那種空無根本不會被你感受到;你現在所感受到的,是想像中用來恐嚇自己的空無,它從未真實存在過,你根本從未有如此經驗。
只要確定面對死亡的憂懼是自己想像出來的;那麼,轉個身,聽首快樂的歌、讀點宗教的勵志文章,可能就快活起來了。想想天國之美、想想極樂世界,甚至是乘願再來,可能就不怕死了;就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從憂懼中恢復過來。
既然這個空無不存在,海德格的理論自然要被推翻。他說,因為死亡的空無巨大得可怕,所以讓人願意轉變,變成為一個真摯、願意聽從良心召喚的人,不再過著欺騙的生活。根據這個論點,人們寫出了許多文章。《讀者文摘》就曾刊載一篇,內容描述:美國一名牙醫被醫生判定只剩十年可活;於是,牙醫立即把診所關了,去實現多年的願望──當一名木匠。這類文章透過網路傳播出去,啟發了很多人;於是,有老師辭掉工作去環島旅行,汲汲營生的人不再為生活打拼而去實現夢想等等。當然,這類文章勉勵人要自我實現、忠於自己,也彷彿像童話般有著美好的結局。
但是,海德格這個理論在近年來的各種研究討論上,都不斷被挑戰和懷疑。結果是,上述這些因為害怕死期將近而變得真摯過活的人,其實並沒有處理掉他們對死亡的問題,死亡不會因為真摯生活而改變或停止。也許有人會說,心願已成,死而無憾;但是,問題其實並非這麼簡單。
牙醫改行去當木匠,即使這是他最喜歡的工作和身分,過不了幾年,仍有厭倦的時候;接著,「我要做什麼?」的困惑便會襲捲而來。顯然地,這只是童話式的結局,不能再有續集;否則,王子和公主可能走上離婚一途。換言之,以這種「遮蔽法」要簡單地蓋過死亡這個複雜的問題,並不恰當。
《錯認─失算:我們不斷地「錯認」而做了錯誤的行為,這些行為讓我們往相反的路上走,然後因失算而痛苦;卻也因此,讓我們從沉迷中醒悟,瞭解到真正的事實。》
那麼,有其他解決死亡疑慮的方法嗎?
我們都還活著,就表示我們還擁有自我意識。雖然許多宗教譴責「我」的意識阻擋人生的解脫之道;但不可否認地,這個「我」的確存在。
人有可能縮小自我、或者消解自我,然後瀟灑地走嗎?這個嘗試是失敗的;因為,絕大多數人只縮小了一段時間後,沒幾天自我又恢復了。就像每天揹著二十斤米到山上送給窮困的居民,每回都感動地落下淚來;但連續幾次過後,就不會再流淚了。
我們總是企圖尋找一個解決死亡疑慮的根本辦法,但這個辦法始終不存在;當我們企圖處理它,就會造成荒謬的結果。換言之,解決疾病和死亡的這個「針對性」一旦發生,結果一定是荒謬的。這是很重大的轉折。
舉例而言,有人虔信某種解脫生死的宗教,每天虔誠地讀經、聽開示,反省教義並不斷修為,一心一意企圖解脫生死。這樣求道心切的努力是很了不起;只可惜,把努力正好放到錯誤的位置上了。這就好比一隻被放進透明乾淨玻璃瓶裡的蒼蠅,牠望見瓶外的極樂世界或天國近在眼前,便一心飛往目的地;卻不斷撞壁,怎麼也到不了。
在安寧病房,我們最害怕看到極聰明的人;聰明的人知道自己生命將盡,會不斷追問如何才能解脫生死,獲得身心大安樂。一般沒讀什麼書的阿公、阿嬤並不會問這個問題,他們糊里糊塗地就走了;但聰明的病人會保持著高度精明的意識,他們自我要求不昏不昧,希望能達到一念往生的境界。但是,這樣的信念在安寧病房就顯得難以理解和諷刺;原因在於,他們愈是集中心念想往生所欲之處,便會感到距離愈遠、愈無法到達,與經書所說的「含笑九泉」差別愈大。
這是因為,他們用全副意識僅僅抓取一種名為「修行」的東西,是「抓」來的;但是,真正的死亡過程是「放」。愈是集中強烈意識面對死亡,就愈是無法到達目標境界,完全適得其反;這種行為叫做「錯認」。
我們對我們的人生,不斷地進行「錯認」而做了錯誤的行為;這些行為造成了虛假的想像,讓我們誤以為得以解脫或朝解脫之路邁進;事實上,是剛好往相反的道路上走。
明白被錯認所誤之後,我們就真能及時採煞車、懸崖勒馬嗎?還是做不到啊!如何能不錯認呢?當一塊石頭還未進行雕琢之前,誰都說它是一塊石頭;但當它被雕成藝術品或某人的石像後,你會說這是什麼作品或直接說出人像的名字,雖然本質上它還是塊石頭。
直接說出作品名稱或石像所代表的人名,這個行為就是錯認,我們要回頭認識它的本質。然而,這也只是理論上的說法,事實上本質是無法認識的。所謂本質,就是隱藏看不見的;從未有任何物質是以本質面貌為人所見。石頭不過是簡單的物質例子,尚有更為抽象的精神層次,如何捕捉本質呢?這是不可能的。
因此,不要被我們的錯認所誤導。曾有一篇刊在《中國時報》的讀者投書,作者提到她公公生病了,緊急送醫後,公公就此病逝在醫院。作者不解地問:「現在的醫學不是很發達嗎?」她理所當然地認為生病要就醫,但壓根兒沒想到人會這麼死去。這就是被錯認所誤導的真實案例。作者失算了,但這個失算具有重大的意義;因為,失算讓我們痛苦,痛苦才讓我們從沉迷中醒悟,才可能瞭解真正的事實。
換言之,錯誤本身也是一個墊腳石,人就是靠錯誤這塊墊腳石轉身。失婚的女性一定很能理解:當初滿心歡喜地嫁給對方,全心全意甚至不顧一切地付出所有;等到婚姻失敗、結束一切後自己變得一無所有時,才醒悟到女人也應保有財產和獨立的能力,才能站穩雙腳。這個慘痛的經驗,未必讓女人害怕婚姻,但她不會再重蹈覆轍,會保有自己的獨立能力;若有第二次婚姻,通常會更健康而真實。
這就是真真實實的學習,不是口頭上的理論,也不是價值、主義這些高渺的目標,一切按步就班。面對死亡,我們可以按步就班、務實地一步一步來,不必再談超生了死的闊論。
《反社會─修行:修行,就根本而言,其實是反社會,對社會普遍價值觀如名利權勢、聰明才智等進行抵抗。順應社會容易,抵抗社會艱難;修行的著力點就在抵抗社會。》
依上所述,很顯然地,刻意的修行因為針對性太高會犯下錯誤;一個人練氣功,就算練得再勤、再好,同樣都得面對死亡,只是遲早罷了。這樣的用功,與其說是修行,無寧稱之為運動。什麼才是真正的修行呢?找到一位上師、在一個靜僻之處修習大圓滿法呢?或者在日常生活中就得以修行?
一般傳統中的修行,已有刻板的意識形態,即建立在既有的宗教價值觀上。如台灣的佛教徒,每日念佛、誦經,早晚課,行禮如儀;南傳佛教看到台灣這種修行現象都不覺莞爾;「佛經是用來念的嗎?」他們感到疑惑,不能理解為何要誦經拜懺、還要固定念多少遍等等。
南傳佛教徒把自己的身體當道場,用乞食托缽的方式來對治世間財富的貪執,並觀察身體脈輪的運行來修行;他們笑我們的道場是,哪家素菜有名就哪家香火鼎盛。在我看來,這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但我寧願不去批評各種所謂的「修行」方式;因為,錯誤有錯誤的好處,正確有正確的壞處。
為何要念誦《阿彌陀經》?《阿彌陀經》的內容是釋迦牟尼佛介紹阿彌陀佛之西方極樂世界的種種殊勝,以及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條件等。不就是佛教的文獻報導嗎?每天念誦它,與念新聞稿何異?但錯有錯的對處。念誦佛經,就完成了念誦這件事。就只是念,與理解其中深義無關;正因為念誦本身不具意義,所以我們能不思考;大腦不運動,就不會起心動念,集中意識去抓取任何意念;而不抓不取、讓意識行雲流水,讓身心得以自在,這就是好事。
西藏白教祖師、家喻戶曉的大成就者密勒日巴尊者,他在人跡罕至的大雪山獨自苦修成道。一日,他的妹妹到山上探望哥哥,見哥哥全身衣衫襤褸,就做了一個套子,想讓哥哥至少將下半身的私處覆蓋住;哥哥對妹妹說,依這個道理,那應該再做十個套子,將十根手指也套住才對。這段對話所揭示的意義是,修行的最大敵人其實是社會觀感。
修行,就根本而言,其實是反社會,對社會普遍價值觀如名利權勢、聰明才智等進行抵抗。如唐朝天台山高僧寒山和拾得,他們起初在寺院裡從事低下的伙夫工作;直到有人發現他們深藏不露時,他們立刻離開寺院遠去,就是不願沾染社會的價值觀。這不是矯情,而是修行。順應社會容易,抵抗社會難;修行的著力點就在抵抗社會。我們的生活中,有些部分是順應社會、有些部分是抵抗社會;依此判斷,就能明白日常生活中的哪些部份是在修行。
《無常─有常:有常一旦被建立,其建立當下便開始銷毀,即磨滅有常而呈現無常;人生,就在有常和無常間來來去去。兩邊始終在往來變動。》
後來,海德格重新反省問題時也提到,人要真正地不在家,才能獲得治療的機會。中國人向來主張安身立命,讓一切在規律中、掌握中進行,即生活在「有常」之中,最後的目標是歸屬於社會圓滿;然而,「有常」的最後,仍要面對死亡這個「無常」。若是不在家,便會隨時在動盪不安的「無常」挑戰中受苦,受苦才能保持不斷的覺醒,才有治療的機會,才是修行。因此,修行就是面對無常,跟是否誦經或觀察脈輪、能量的運行毫無干係。
真正的修行,就是透過不安、偶然、痛苦、不能肯定和預料的事情來打擊和警惕自己;但這是一般社會價值觀所力求避免的。沒人願意如此,卻不是我們所能控制和決定;這才是人生的實相。有些天災人禍就是莫名其妙地發生了,不發生只能說是僥倖、是幸運;但幸運與否,其實並無界限。古人云:「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福禍相倚,才是事實。
十多年前台北市的一場火災,至今仍令我印象深刻。有對夫妻開車行經新生南路,他們拉下車窗,愉快地吹著風、聊著天;不料,路旁的麵包店突然爆炸,一片烤麵包用的大鐵盤就這麼天外飛來,大小竟剛好通過車窗飛進車內,咻地橫切過先生的脖子!你可以說這類意外太罕見了;沒錯,發生機率確實微乎其微,但它就是發生了,這確是人間實相。換言之,「偶然」在人生中佔著重要的地位。
為何我們希望有常?厭惡無常?是誰使生命變得有常且快樂?其實就是人類這個腦袋。從這個觀點看來,人類還真不愧是萬物之靈;因為,我們的智力讓我們能夠凝聚許多事物,並使它顯得可長久永續、顯得有常。例如:感情和婚姻關係容易生變,於是人們用財產、子女、倫理道德、婚姻規則等,把夫妻兩人緊緊綁在一起,以穩定婚姻關係。又如一個組織或國家,會建立各項制度使其永續經營。很可惜地,我們並不能找到任何國家或企業能夠永續千秋萬世;即便中國有五千年悠久歷史,其間仍經歷多少改朝換代、明爭暗鬥、淌流多少革命鮮血。
沒有千秋萬世的存在!但我們似乎不願放棄這個執著,因為人類喜歡透過意志,企圖維持穩定狀態,繼承者則會改變前人所努力的穩定狀態,以求自我彰顯;換言之,後繼者用自己的有常推翻前人的有常。我們每個人都苦苦地維持著短暫的有常狀態;但事實上,個人能維持的部分和時間都非常有限。就大方向來說,一切從未停止變動。因此,我們的生命狀態是大無常包著小有常,兩者並存。其實並不矛盾,兩者之間的變化正是要點所在。
有常一旦被建立,其建立的當下便開始銷毀,即磨滅有常而呈現無常;是有某種恆定性,但恆定性會遭破壞,且永遠無法明確地算出其維持時間。另一方面,我們也不會甘於處在無常動盪中,任它刮風下雨而不躲避。人生,就在有常和無常間來來去去,而非站在無常或有常的一邊,因為這兩邊始終在變動。
若能看清自己的真實處境,就能知道你的右手是你活著的生命,左手是你的死亡;兩手並存,你就在中間,是一個轉圜,並不歸屬任何一邊。亦即,在你的生命中,就含有巨大的死亡因素。支持你存在的因素中,很多是屬於不存在的;不存在透過各種方式,支持著你的存在。因此,我們所見到的事物,包括自己的生命,都不是實相,都有部分被遮蔽,因為我們看不到非存在、非現實的東西。
生命的積極性就是要活著;在右邊待久了,自然會消極,就轉到了左邊。我們就在這兩邊轉圜。白天努力生活,是有為、是積極;夜晚休息睡眠,就是無為、是消極;然而在睡夢中,可能因為某個夢境的啟發,讓你又想有所作為,於是又積極有為了。人生本來就是在兩端轉圜,千萬別企圖一分為二,這是不可能的。
《存在─非存在:用全部的生命去體驗風、體驗雲、體驗無常;包容偶然、有恆、幸福、不幸福等狀態,讓有常和無常來來去去而置身其中,並不只是站在某一邊而已。》
雖然明白了死亡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但死亡是非存在的,沒有人經歷過並能告訴我們它是什麼。那麼,我們如何和非存在共處?
非存在不是一般所指稱的靈魂或鬼神。當我們談論神或鬼時,只是語言上的想像,我們從未見過他們,只不過有些人依稀有某些感應。這類可感受到卻見不到的,我們就稱之為「非存在」,如磁場就是典型的非存在。你到某些地方特別感到身心舒暢,但你看不見讓你身心舒暢的來源,甚至用儀器也探測不出來,但就是感應得到,這就是非存在。修行的第二個要素,就是和非存在共處。
原本我們只相信科學,相信眼見為憑;但現在願意和非存在共處,相信個人的存在是由於某些非存在的力量所支持著。儘管如此,我們不明所以,不能用大腦理解,只能直覺地感應,這就是宗教上常說的佛恩或神恩。基督教有一首歌叫「奇異恩典」(Amazing Grace),其中有一段歌詞是:「我曾迷失,如今尋回;我曾盲目,今得看見。」(I once was lost but now am found, was blind, but now I see.)他不說他到底看見了什麼,因為重點不在所看到的對象,而是「看見」這個動作。當你張大眼睛全神貫注地去看,反而看不到,因為那太刻意了。心理學界在進行精神分析時,曾以「依底帕斯情結」(Oedipus Complex)來說明。
在希臘神話中,伊底帕斯的父親是一國之君。在他呱呱墜地時,國王前去請問太陽神阿波羅關於孩子的未來;不料,得到的回答是:這孩子將來會弒父娶母。國王當然不能讓此事發生,便下令要大臣先挑斷王子的腳筋,然後交給牧羊人將之棄於荒野,讓野獸奪去王子的命。沒想到,好心的牧羊人見嬰兒可憐,就用藥草治癒了王子的腳傷後,再偷偷送給鄰國的國王當義子。從此,依底帕斯順利長大,並成為一位翩翩美少年。
有一天,伊底帕斯也跑到阿波羅神殿詢問自己的前途。阿波羅告訴他,他將來會殺了父親並且娶母親為妻。聽到這樣的神諭,依底帕斯惶恐極了;他認為,父親待他極好,母親也慈愛有加,怎能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於是,他決定離開祖國到鄰國去。途中,伊底帕斯遇上一個老人家驅車迎面而來,粗魯地趕他讓路;他氣不過,上前揮了一記猛拳,竟打死了老者。他卻不知,這位老者就是伊底帕斯的生父。
當時忒拜城正遭逢詛咒,伊底帕斯順利解開詛咒之謎,當上國王,並依循慣例迎娶在位的王后為妻;這位王后就是他的親生母親。沒有人知道這件荒誕情事的真相。
只不過,有了新國王之後,國運並未就此昌隆,反而天降大火,不斷焚燒這個國家。對這莫名其妙的天災,伊底帕斯真是又氣憤又挫敗,便再去請示阿波羅神消除天災之道;神諭說,是因為有人做了罪惡的事,才導致天災不斷。伊底帕斯發誓要揪出這個罪犯,將人民從水深火熱中解脫出來。他一路追查下去,最後竟查出自己就是這個天災的罪魁禍首。他當場便以利劍刺進自己的雙眼。
這個故事被精神分析界重新討論,並且涉及生死問題。這個悲劇的開端肇始於神諭。神諭是什麼?神諭意味著「知道」,並且會應驗;所以,伊底帕斯的父王決定殺死親生兒子,以防止神諭應驗。這個看似依邏輯進行的合理行為,卻開起了後來的不幸遭遇。一切都源自於「知道」;知道後就採取行動避禍,就有了後來的悲慘結局。
伊底帕斯的情形也是一樣;他若不去問阿波羅神,就會留在義父母身邊,也就不會有後來弒父娶母的結局。偏偏他「知道」,所以選擇離開國家,防止神諭應驗。他們父子的合情合理行為,卻正好造成悲劇的發生,即便弒父娶母的錯誤是在全然不知情的狀況下發生。這就是錯認。
很多人相信紫微斗數、生辰八字、風水五行等命運之說而喜歡算命,在困惑之時希望藉算命指點迷津,企圖對生命有相當程度的掌握;或許應該反過來說,就是在這樣的企圖之下,才有命運之說產生。我以為,也許我們某種程度上能掌握命運,但其實並不需要掌控它,就讓命運以模糊的姿態呈現吧!愈是想把命運分析得清楚透徹,我們的人生愈是無救,只會製造出更多絆腳石,這也大凶、那也不宜。
至於求神拜佛到底有沒有效?我認為很難說。我們的態度應該是在求神拜佛的當下放下身段,謙虛以對。能放下身段,就有益於修行;若是下意識地強求神佛的庇佑或加持,這是不存在且無效的。
基督徒真正的祈禱,是真心誠意將自己的生命交給上帝,而不是指揮上帝依你的願望而行;能真正如此祈禱的人,「必然得著」。我們沒有權利去掌控生命;我們卻總是膽大妄為地去認識,而且充滿了認識的障礙,以致認賊作父。
雖然如此,也不必如一般佛教所主張的去掃除妄見,這是不可能的;我們只能不斷以妄見去認識,然後不斷經歷失算、失望、絕望,如此一路經驗到底才有翻身之時。這也是修行,等於是越過了意志和意圖;當你意圖的對象無法被掌握,你才能翻轉,才有新的境界產生。
伊底帕斯所以會刺瞎自己的雙眼,是因為他明眼所見到的都是錯誤,這就是精神分析上所說的「blind seeing」。亦即,當你看到石雕像,你會說這是某種雕像;只有當你瞎了眼睛,用手去觸摸時,你才會說出它的本質──石頭。這表現了兩種存在方式,一是用大腦、認知去得知,另一是用生命直接去感受而得知;修行就是指後者。修行是用你的全部生命去體驗風、體驗雲、體驗無常,包容偶然、有恆、幸福、不幸福狀態,讓左右手間的有常和無常來來去去而置身其中,並不是只站在某一邊而已。
修行蘊藏著非存在和非現實,是透過感應而非認知;換言之,若你遵照著經書所言去行,那是依著認知,就像伊底帕斯依著神諭去進行一樣,這不是修行。修行是日常生活中任何一種順境或逆境發生、讓你歡喜或讓你憂愁,能讓你感應到存在與非存在同時具在的狀態。這有點類似於藝術,我們能感應到藝術品本身呈現之外的領悟。
當你看見孤兒寡母陷於困苦中,會產生惻隱之心,這也是一種修行;你會發現,你就在「存在」和「非存在」這兩個異質空間中,而且它們來來去去。非現實的異質空間,其實類似老莊思想的被動和無為。例如,你突然發現自己罹患了癌症,而且可以預見自己的死期;在這種狀況下,你反而能意識到另一種存在;而這種存在,會緊緊地附在我們的身體裡,比從前更清楚地顯露出來。
比方說,一個人罹患癌症後,首次反省到從前忙於工作而疏於陪伴母親。他回想起母親對他的種種慈愛和付出,並聯想到:他一旦離去,母親將何去何從?事實上,這些事都尚未發生,只是患者的想像而已;但是,就在這個當下,修行已經開始了,患者可能因此忘記自己的事業、忘記自己的病痛。
因此,修行不是一心一意地求生死解脫;修行在日常生活中已非常細微地發生,是一種生命行事的轉變。而生命行事的轉變,是一種「反面」,是社會的反面;有時也是一種放棄,放棄過去追求的價值。
《自然─解脫:面對死亡是一種修行,應該保持它的不確定性,對它的日期和想像表示糊塗,而不要對其做任何針對性的預測、想像和分析,這樣才是自然。》
面對生死的姿態就是要修行。我們必須瞭解到,生和死是同時存在的,生是充實,死是充實的支持點。我們的所有,都是從死亡中充實或虛構出來的;因此,我們的所有可能是虛的,但「虛」有其存在價值。靠著虛的失算和失望,我們才能了悟其背後有些真正的存在;雖然看不見,但感應得到。
面對生死的最佳姿態,就是讓現實和非現實並存,感受它並自由出入其間──進入現實,你當然在乎你自己;進入非現實,你就不在乎了。事實上,我們一直在現實與非現實的轉圜之間。活著,就是在這兩邊轉動;亦即,生和死,早就和我們發生關係了。
至於前世今生、輪迴等問題,我做了相當長時間的研究,初步得到的結論是:會想透過前世來瞭解今生,無非想知道我們到底是誰;當我們只談這個看得見的我時,總覺得單薄,就想把那個非存在的、看不見的我加進來設想,於是就加進了一些過多、甚至是捏造的東西,來豐富和滿足我們的想像心理。
雖然我催生了《前世今生》這本書,也為之寫序,但我從不說我贊同它。我認為, 這是一種文化生產;既是生產,能生產藝術,為何不能生產三世因果呢?但是,若真要問明是真是假,那就問呆了!
也有人信誓旦旦地說,某人能夠精準地預測死亡,一定要有高深的修行才具備此能力。我卻認為,人生最不該做的事,就是預測死亡。死亡是一種無常,是不能預測的;若能預測死亡就是修行,那我只能說,大部分的醫生都能預測死亡,他們是否便有高深的修為?
醫生預測死亡,目的是要提醒家屬預作準備;但是,我寧可勸人不要做這種預測。因為,面對死亡是一種修行,應該要保持它的不確定性。若是貪戀世間的美好,非常不想死,就會覺得死亡比預期來得早,因而產生痛苦;反之,若是不想活了,死亡反而比想像中來得遲,就會因此不耐煩。我們應該對死亡的日期糊塗,對死亡的想像表現糊塗;應該糊里糊塗地去死,而不要對它做任何針對性的預測、想像和分析,這樣才是自然。如老子所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這些年很流行談「生死學」,這是一門探索「生」與「死」的學問。其實,上不上「生死學」課程,對於面對生死並沒有那麼重要。只要你有機會陪伴臨終者,互動中所發生的事,自然會教導你生死的學問;尤其,若有機會陪伴年輕的臨終者──如癌末病人,你將意外地發現,這樣年經的生命在面對死亡的無常時,竟是那般地堅定。
不要相信教育,生死學應該是反教育的;因為,教育是一種約束,但生死學是一種解脫,應該讓一切自然地發生,而非在課堂上講述。
(本文為演講整理)
書名:真巧!我們都是人
作者:財團法人泰山文化基金會 策劃
出版社: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出版日期:2009年7月初版1刷
2010年6月初版4刷
生死學課程 在 Koobii University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乾爹在此 快來支持一下吧!拜偷拜偷👉🏻https://reurl.cc/GmqQYW
表特版2.0!👉🏻https://www.potatomedia.co/s/RFap2A3
鬧大學出課程囉👉🏻https://reurl.cc/W3YONx / https://reurl.cc/ZGdNV6
訂閱本頻道👉🏻https://reurl.cc/QdQmN2
LINE貼圖上線啦👉🏻https://reurl.cc/jqKGRZ
鬧大學twich快追蹤一波👉🏻https://reurl.cc/YWRN14
大學生毛骨悚然的撞鬼經驗!出車禍差點被抓交替?!學校宿舍超毛睡一覺多一個新室友?!騎車後照鏡驚見大法師? |【鬧編出任務# 113】|
#七月 #撞鬼 #毛骨悚然 #車禍 #附身 #抓交替 #學生 #學校 #宿舍 #故事 #室友 #殭屍 #電梯
大學生的恐怖經驗談👻
農曆七月即將進入尾聲了
大家有沒有親身撞鬼的體驗
讓人聽人會直冒冷汗的呢?!
出車禍被附身還差點被抓交替?!
睡覺不能露腳睡 會被鬼抓走?
搭電梯被送到別的樓層 還硬要走出去看?!
大家快在底下跟我們分享你遇過的超恐怖經驗吧!
0:00 精華精華!
1:30 遭好兄弟報復?!
2:05 搭電梯竟搭到......
3:32 假日宿舍竟多一個室友
5:37 車禍經歷生死一瞬間
6:18 睡覺露腳睡 會被鬼抓走?
6:48 竟被附身抓交替.....?
8:55 床角的旁邊竟有...
10:28 古今穿越劇(?
12:45 結尾拉~
主持人のIG
🥯 濃濃 https://www.instagram.com/jessiecaca0915/
🐕 Wa仔 https://www.instagram.com/warrenl1u8/
🧙🏻♀️ 芋泥 https://www.instagram.com/reason_22_/
👸🏻 玹玹 https://www.instagram.com/kiyomi._.syuan/
🌶 廖廖 https://www.instagram.com/laliao517/
🥓 潔妮 https://www.instagram.com/jennystagramm/
🧚🏻♂️ 154 https://www.instagram.com/_this_is_154_/
🎤 瑋弟 https://www.instagram.com/x.xxibgdron/
🍰 Tenn https://www.instagram.com/snh_197/
💪🏻 DGI https://www.instagram.com/wj_dgi/
🍚冷飯 https://www.instagram.com/sweety__0105/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_uAIFMdCYU/hqdefault.jpg)
生死學課程 在 Sax Ruby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UNCHAINED MELODY第六感生死戀主題曲
這應該是大家公認最浪漫的歌曲之一了!
這次比較特別的是影片的畫面
是目前我正在玩的電腦遊戲"The Sims4"的畫面
也是我自己錄製跟編輯的
想說來點不一樣的組合希望大家喜歡~
❤️喜歡Ruby的朋友可以購買專輯首收藏囉❤️
『云中月圓 - Sax Ruby 王云希薩克斯風演奏專輯』
專輯介紹:
華人音樂圈第一位流行薩克斯風女演奏家
CD收錄十首動人心弦的歌曲
專輯包含十首歌曲的薩克斯風譜(流行技巧簡譜)
和RUBY的手繪插圖
購買方式:
阿道夫樂器官網
https://www.adolphe.com.tw/product-detail-2243328.html
各大實體書店和網路書城
❤️❤️❤️❤️❤️❤️❤️❤️❤️❤️❤️❤️❤️❤️❤️❤️
「Sax Ruby流行薩克斯風線上教學系統」上線啦❤️快來加入Ruby的會員吧!
🌟加入即為終身會員
(內含至少三年課程,和saxruby獨家製作的歌曲伴奏)
🌟會員費用:40000元(台幣)
❤️❤️加入會員即贈送「流行薩克斯風攻略24小時」教材(全簡譜)
🌟教授內容:
以各國流行歌曲為主,一週一堂課(約1小時)
1.以「流行薩克斯風24小時攻略」教材為主。
教授吐音、裝飾音、上下滑音、抖音、喉音等⋯技巧。
2.流行歌曲的情感展現。
3.流行歌曲的即興和改編。
4.如何錄製個人影音。
例如目前第一課是月亮代表我的心:
第一堂 月亮代表我的心+節奏訓練
第二堂 月亮代表我的心+裝飾音
第三堂 月亮代表我的心+上下滑音
第四堂 月亮代表我的心+抖音
第五堂 月亮代表我的心+變奏
讓Ruby老師用最簡單的方式教會您演奏您喜歡的流行歌曲!
每一個技巧應用和歌曲詮釋都將不藏私的教授!
🌟線上課程的好處,讓您不用出門即可完成學習😊隨時隨地想上課就上課,也可依照自己的程度來選擇課程唷!
電話報名(02)2252-7878
🎷🎷🎷🎷🎷🎷🎷🎷🎷🎷🎷🎷🎷🎷🎷🎷
歡迎加入「阿道夫薩克斯風公益樂團」
全省都有喔!
歡迎致電詢問
(02)2252-7878
🎷🎷🎷🎷🎷🎷🎷🎷🎷🎷🎷🎷🎷🎷🎷🎷
🎷阿道夫音樂學苑薩克斯風教學
教材推廣班:
週二晚上(請電洽板橋教室詢問適合日期)
晚上7:00-8:30
Ruby高級技巧演奏團體班
以教授國、日、英文的流行歌曲技巧
週三19:00-2030(中音)
也有一對一課程,歡迎詢問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國光路189-5號3樓
02-22527878
❤️Ruby簡歷❤️
2004 高雄市附屬青年管樂團saxophone
2007 考取高雄市文化局街頭藝人執照
2007 於六合夜市街頭展演
2008 接受中天新聞採訪/接受日本電視台“瀨上剛in臺灣”採訪
2009 於婚禮樂團、外場活動做表演
2010 加入臺灣民謠爵士樂團
2010 固定於高雄黃金愛河咖啡廳演奏
2011 受邀至中視縱藝大哥大節目演出
2011 豬哥亮萬秀之王2巡迴演唱會孔鏘超級樂團薩克斯風手
2011 鄭進一請您的家後來聽家後演唱會孔鏘超級樂團薩克斯風手
2012 固定於高雄藍色狂想表演
2012 固定於高雄barcode和DJ做演出
2012 民視三星報喜孔鏘超級樂團薩克斯風手
2012 曾心梅台北演唱會孔鏘超級樂團薩克斯風手
2012 余天聽歌演唱會孔鏘超級樂團薩克斯風手
2013 蔡小虎眾星拱月演唱會孔鏘超級樂團薩克斯風手
2014 海軍第27屆國家音樂廳海韻音樂會特別來賓
2014 民視明日之星孔鏘超級樂團薩克斯風手
2015 李翊君新加坡演唱會孔鏘樂團薩克斯風手
2015 海軍第28屆國家音樂廳海韻音樂會特別來賓
2016 許富凱少年夢高雄巨蛋演唱會孔鏘超級樂團薩克斯風手
2016 黃品源台北國際會議中心演唱會薩克斯風
2016 余天華麗轉身台北高雄演唱會孔鏘超級樂團薩克斯風手
2016 民視王牌雙響炮孔鏘超級樂團薩克斯風手
2017 李翊君翊往情深台北國際會議中心演唱會孔鏘超級樂團薩克斯風手
2017 黃品源夏日狂歡高雄演唱會薩克斯風手
2017蔡小虎福虎生風幸福送乎你台北國際會議中心演唱會孔鏘超級樂團薩克斯風手
2017 翁立友 有你真好台北小巨蛋孔鏘超級樂團薩克斯風手
2017 李翊君翊往情深新加坡演唱會孔鏘超級樂團薩克斯風手
2017 黃品源東莞演唱會薩克斯風手
2018 華視天生王牌 孔鏘超級大樂隊薩克斯風手
2018 陳雷 「歡聲雷動」台北小巨蛋 孔鏘超級大樂隊薩克斯風手
2018 華視黃金年代孔鏘超級大樂隊薩克斯風手
2018 黃品源台大體育館星火燎源演唱會薩克斯風手
2019 發行個人薩克斯風專輯「云中月圓」
2019 代言「朋音閲譜」電子平板
2019 代言泰國「vibrato sax」薩克斯風
2020 代言原聲品牌薩克斯風
2020 發行「吹落企!薩友同樂會」三重奏流行薩克斯簡譜
2021 代言「伴奏王」樂器專用播放器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4ETvM_IVaUc/hqdefault.jpg)
生死學課程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這個利益也沒有說多麼的大啦,大概幾百億而已啦。
從我國的acip疫苗施打元老院給了建議之後,疫苗審查小組審查通過,然後推動呢,研究呢又是給像是李秉穎這種人擔任榮譽理事長的協會,一個標案又是幾千萬,那你說李秉穎要不要每天幫土製疫苗講話,當然要啊!
要不是我沒有政府標案,我也他媽的天天說土製疫苗工藝極致,純手工釀造,滴滴甘醇,免疫力【推估】簡直跟NOVAVAX接近,幫忙說話有甚麼了不起,不依照科學證據講話又沒有罪,銀貨兩訖還算有誠信呢!
你怎麼看高端疫苗通過這件事情
這次高端在這個報章雜誌上
都說他緊急授權通過
你看到FDA台灣那個藥監局通過的文書裡面
根本一個緊急授權都沒有啊
我認為他是常規授權
他為什麼會寫成這樣
而且他緊急授權一般來講是緊急授權使用
為什麼是緊急授權生產
這個是哪裡出錯
是我中文不好是不是
他從來沒有緊急這兩個字出來就是授權生產而已
所以我覺得他這個東西就是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他是要用緊急授權的這個方式
然後來通過他的常規授權
那他不管是緊急授權還是常規授權
基本上都是錯的
因為現在已經沒有
緊急授權那個緊急這兩字的空間
緊急授權我們知道
假如在緊急授權這個大屋頂罩下去的時候
這是政府的絕對權力
這個絕對權力是說
我愛搞你什麼
我要用什麼爛藥我要進個砒霜都可以
根本都不需要任何通過
今天政府如果給你了
還給你做個二期臨床實驗
你都要感激涕零
所以你看他現在他就不敢講緊急授權
為什麼不敢講緊急授權
因為他當初就在創造了很多
緊急授權的條件
我們知道疫苗來講
是全世界都沒有疫苗
或者買不到疫苗
我們就必須要用緊急授權
來用我們的國產疫苗
所以你看他剛開始的時候
為什麼老百姓不管怎麼樣的吶喊
吶喊都沒有用
不進疫苗就是不進疫苗
為什麼就是為了要為國產疫苗
創造個緊急的空間
所以現在的話你看
我們的FDA他通過的文件裡面
完全沒有緊急授權這幾個字
真的假的
所以他在做什麼事情你就知道了
他根本不在做緊急授權
他根本在做常規授權
常規授權的話
我們前面就要給他做要求
你怎麼可以做二期就給我常規授權
不可以嘛
因為緊急授權緊急給你藥證的話
我們只有一個想法
就是政府在補文件
他怎麼樣你知道嗎
因為他已經在我們還沒給授權之前
就已經把疫苗給買了
今天如果你一直不給他授權的話
這時間拖的越久
監察院要調查起來的話那還得了啊
我直接問王理事長
台灣這樣子給高端這種疫苗EUA
他對於國際間對台灣生技產業的信任
會不會有影響
你這個疫苗還想走出國際啊
笑死人
你這個台灣就用這一次
搞不好就死在這一次
這個疫苗就死了我告訴你
因為這一次一出來沒有人要打
那你這些買了以後
良率又是爛的一蹋糊塗的時候
根本量產都有問題
只是錢拿了拿了以後
這個疫苗產不出來一下子什麼都沒有掉
那這個立法院要追的時候追個半天
你看我這個EUA已經給你
授權已經給你
所以政府沒有違法
政府只要把這個東西一撇掉了
那這個疫苗老百姓不打
老百姓不打是老百姓的事情
上報近日接獲爆料指出
衛福部疾病管制署
於今年1月18日採限制性招標方式
委託研究計畫
COVID-19疫苗取得緊急使用授權後
國人接種之免疫持續性與不良反應評估
該採購案總金額為新台幣3000萬元
經費來源則為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預算
疾管署於4月7日公告決標
最後由唯一1家投標廠
即台灣疫苗推動協會以2988萬
僅12萬元價差得標
而該委託研究計畫主持人
則是該協會榮譽理事長李秉穎
共同主持人為該協會理事薛博仁
爆料指控
李秉穎身兼衛福部ACIP召集人
ACIP就是我們的疫苗管理
跟疫苗注射接種的專業的專家召集人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小組成員
也曾受邀參加國產疫苗EUA專家會議等
多項政府主掌疫苗政策的身分
卻又另一方面透過其擔任榮譽理事長的
台灣疫苗推動協會承接政府標案
是否合適恰當
不禁令人質疑有球員兼裁判
違反利益衝突或利益迴避等瓜田李下之嫌
我這個人問話比較直接一點
我就直接問了
不然王任賢理事長我給你3千萬
我說你之後要幫土製疫苗說話
這個案子接不接
這是假設性的問題 假設對對對
沒人會給我 為什麼
你這麼黑喔
我這麼黑黑的一蹋糊塗
沒有人會給我
這個這3千萬就是他的買路費
因為ACIP那些委員
是我們國家最高的疫苗諮詢小組的委員
那這些人當然他的角色是諮詢的
不過問題是我們現在在台灣的官場裡面
是很注重專業
疫苗又是非常非常專業 還有輩分
所以基本上來講
這些官員都會聽諮詢小組的話
因為ACIP如果開會的時候
即使在衛福部裡面開會
他是算衛福部下面的一個機構
但是衛福部部長在這個時候開會的時候
他是列席的
所以他沒有發言的權力
對他是列席的
列席把那裡的決議回去當作參考
這個參考還非得做不可
你看這個權力有多大
所以這些人應該要清高
他完全跟疫苗沒有任何瓜葛
完全憑學理去判斷才可以
現在他們這批人又大部分的人成立一協會
叫做疫苗推廣協會
這一個推廣協會幹啥咧
推廣協會就是承接要給ACIP看的那些資料
你這樣講內行了
因為我們一般人還看不懂
就是我再唸一次
這個委託計畫叫做
COVID-19疫苗取得緊急使用授權後
國人接種之免疫持續性與不良反應評估
也就是經過今天那個18個裡面
有15個人是不是說要持續有報告
然後接下來一年之內
還要持續提供報告
這個不就是那個報告嗎
那這個報告...對啊沒錯啊
這個報告提給ACIP做決定啊
ACIP自己做的報告給ACIP做決定
那還要提什麼東西
所以這兩批人應該完全不一樣
要區隔開來對不對 對
所以這批人還到哪裡去你知道嗎
到我們EUA審核小組
ACIP是給建議的嘛諮詢小組
最後在FDA在藥監局要審核
前一陣子不是換了很多委員嗎
很多ACIP的人就進去啦
搞什麼鬼啊
你看這個不就球員兼裁判又兼到自己審核
那一貫作業
只差疫苗本身不是委員
你知道譬如說那個疫苗假設是李秉穎
他可能就是從球員到球證旁證
主辦協辦都是我的人
但是這個在這種高道德標準的狀況之下
我們監察院死掉了嗎
我們的立法委員死掉了嗎
我們的所有應該要監督
甚至要說話的台北地檢署
然後最高檢察署難道都沒有看到
這一整串是自己交自己的報告
交給自己人審
自己人審給了建議之後給自己人的人
做評論然後最後由自己人宣布
好我們過了
那這個背後的利益上百億就這樣子過去
我可不可以要求他們公布
這18個人每一個人的財產申報
每一個人的相關利益糾葛
他的財產有沒有因為這一次開完會之後
忽然之間暴增一棟房子這個合理吧
可是為什麼現在好像大家就
就我們兩個二百五在講說這個事情好恐怖
他們這批人就形成一個集團
其實我們要爭的就是說
我們這三個單位
就是第一個EUA審核單位
第二個ACIP
第三個疫苗推動協會
這三個單位的人員一個都不能重疊
這樣弄下去就好
那即使說他們都是同一個政黨
或者怎麼樣那是另外一回事
但是絕對不能夠重疊
一個都不能夠重疊
這三個機構一定要給他全部完全獨立才可以
然後尤其是ACIP
因為ACIP是最重要一個單位
ACIP單位那個委員
他絕對是不能夠有任何疫苗的兼職
這個我再多追問一下
因為買500萬劑也不算少
可是為什麼我們價格這麼高
一般來講次蛋白疫苗跟mRNA比起來
一定是mRNA比較高價格比較高
因為它製作過程比較繁瑣
然後環境要求比較高
可是我們的高端也要881塊
這個價格是怎麼樣
他難道就是賺這一票就走了嗎
不然定這個價格完全沒有競爭力
然後他的審查過程又不完整
誰會這樣定價
這種定價其實非常不合理
我跟你講一個事實
在衛生福利部裡面
以前有個長官他跟我講說
如果一支疫苗高過200塊就是有弊案
高過200塊就是有弊案
這個疫苗這個是低端技術的
高端價格疫苗
這些價差200塊到800塊的價差給誰了
這個我們必須監察院要問一問
你這個價差給誰了
疫苗的出頭
如果你掌控了整個產業鏈
真的有賺頭嗎
其實是這樣子
就是那些賺頭基本上都是來自於廠商
或來自於政府的標案一樣的
就這兩個
你如果當了政府的諮詢委員的話
當了諮詢委員他的出席費其實很低的
就是2500左右
車費可以報
大概是這樣子
可是你超過了 這個委員在的時候
那就有很多廠商會來巴結你
因為你有權力廠商會來巴結你
或者政府會給你一些標案
就是靠這些錢
這些錢是遠遠高過出席費高過太多
我可不可以問一下
因為這個我很難想像
因為我一直以為當委員就是一個臭要飯的
但是剛才理事長一講聽起來是
醉臥美人膝 醒掌天下權
那這個廠商他接近你要來討好你的目的是什麼
因為你有權力
權力是男人的春藥對不對
你有那個春藥以後那你就可以買春去了
買了很多東西都可以
所以廠商都會來找你
因為你有權力去決定他的生死
他這個疫苗的價格是很高的
價格的利潤是很高的
因為疫苗有個很大的特色跟藥物不一樣
藥物還有很多行銷費用
疫苗是只要把這個政府官員裡面
一個keyman一打通了以後就賣出去了
這不用講
只要把一個人的關鍵給打通了以後
這個疫苗一到政府機構
政府是批發下去打的你能不打嗎
不能啊
跟藥不一樣
藥你政府買了這個藥也沒有用
要不要用還是醫生的事情
所以差在這裡
所以疫苗的這個官員的利潤相當的高
直播日期:0722
直播YT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nhzkefrA78
直播主題:
高端疫苗真高端,用的審核規定全世界都只在討論台灣就在用,人家都三期期中報告解盲才申請緊急授權,我們臨床二期沒做完就可以申請,是不是高端疫苗技術特別高端啊?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Oeiqo34zePM/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