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沒有成功的一刻,只有停止試錯的時候。
記得我2017年在新加坡被當時的老闆指派為台灣區負責人時,我覺得人生已到達頂峰,拿著新加坡的CEO薪資,帶著三四個員工,拿著老闆們給的巨大預算,在北車租下一個很貴的商辦,我看起來好高大上。
當時跟男生曖昧或約會時,他們中午會來這裡我這裡探班,看著這樣光鮮亮麗的人設,我一度真的以為自己很跩。
結果,一季度一季度的虧損,發現不同國家的市場,不適用「複製」的邏輯去規模化一個生意的,所以我三位好老闆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的成功,在台灣受到阻礙。又發現,因為這樣的阻礙所照成的現金流赤字,算下來我們在人事條件上加設的經理人或學歷背景限定,成本過高,我們在一個月只有五個位置卻要七萬五千元的辦公室租金上,決策錯誤。
那是我第一次真正參與一個類創業的事業,才理解,那三位老闆,憑藉自己在新加坡金融圈的資源背景,拿到很多錢,但卻都因為是第一次創業(僅有其中一位是之前有創業成功過),而忽略了創業的根本是要先生存,所以所有燒錢的行為都不是對的。雖然這個事業,他們後來在新加坡和中國有做起來,但是台灣市場的失敗,讓我學習到非常多錯路的驗證。
然後,在我自己出來做第一個創業時,我選擇做求職平台,我把投資人給我的兩百萬,全部燒在IT做系統、做網站,我連給自己的基本薪資和生活費都沒辦法,在初期我認為這是熱血和勇敢的舉動,但後來當我被迫停止這個夢想中的創業項目時,才發現回歸不了現實的熱血,都會讓人頭破血流。
再後來的故事,我相信我的粉絲們都聽過甚至親眼看到太多次了,所以我就不提了,創辦了面膜,花了四年累積的心血,卻因為合夥人理念不合而失敗,但卻讓我自己一個人勇敢站起時,再也不走過去四年中有走錯的路。這讓我能在去年自己一人重新站起時,比過去四年更快速的站穩。這更讓我學到了,任何東西的遺失與損害都沒關係,因為沒人可以帶得走你頭腦的東西,更帶不走,你做生意時具備的良心與每一個忠於善良和信譽的選擇。
去年的同時我也創立了女力學院,現在也滿一年了,倒數18天,就要開始做第二屆的系列招生。而能撐到現在,完全不是因為我或我的合夥人S姐有多麽厲害的能耐,僅僅是她行動力卓越又有強大的理念,而我就是每天在想如何不要重複過去錯誤就可以。所以很多人不解,我們去年招生順利,現今營收收入高達兩千萬握在手中,為什麼我還是逼著大家從一個月四萬塊的辦公室搬去兩萬塊的辦公室,為什麼我還是把超過一半的營收現金花在學員身上而不是廣告曝光上。
為什麼我在自己的面膜品牌終於穩定,然後一週只花11萬的臉書廣告下,營收最後到達475萬,我還是不給自己更高的薪水或是一個看起來高大上的辦公室。我頂多只是讓自己能搬離倉庫,擁有獨立的居住空間。
最近幾週,大概是人生最忙碌的時候,我自己的品牌最大的年度檔期、我們女力學院一年一度的招生開跑,所以我們女力學院中唯一的兩個員工,直接跑來我家住一個週末,這樣的效率很好,因為我們基本一起床從吃早餐到晚上12點睡前都在工作,她們從前天預估到後天都會這樣坐在我家吧台,一路忙到底。
但如果有人問我,這些心法與路程是不是創業的成功法則,我會告訴你「不知道」。因為我還在試圖讓公司生存,我不知道有一天員工因為太累會不會對這種方式有所反彈時團隊瓦解,讓公司不順利 ; 我不知道這樣的經營或老闆人設會不會在未來某天看到破綻; 我不知道我的面膜花這麼少的廣告費,會不會在未來臉書廣告沒有紅利時,讓我後悔 ; 我不知道女力學院,用這種精實創業法而不是資本操作法,會不會讓我們錯過大跳級的可能。這些不知道會不會是錯誤的關鍵,都會在未來讓我又新學到一課,讓我又新試到一種錯誤。
「所有的創業行為都是連動的,也因此所有的成敗都沒辦法在當下有所標準。也因此,我還沒成功,還沒走穩,還不能講死。」而這段話,正是前陣子有一個機構找我演講時,我的推掉之詞,沒想到對方竟然回:「沒關係,現在的人只是要一個希望,你看起來住在很不錯的地方,過上很不錯的生活就好了,你只要講一些內容讓他們覺得模仿你做的事就會成功就好了。」
我當下真的嚇到,在我的日記本中寫下這篇,心想,有一天我必須要冒著粉絲不會再崇拜我,路人不會覺得我有多強的風險,告訴他們,其實連我也還沒正解、因為我也還在試錯中。
這一刻,我覺得這冒險很值得,對未來不不確定也不用想太多。至少這個當下,我的員工好好的在跟我一起為同一個目標努力,我的貓並沒有因為他們在廁所前守著而便秘。這樣的當下所擁有的生活,也真的很有意義。
宜
最後又歪掉惹嗎顆顆….
——————————————————————————————-
艾兒莎的「窮忙世代翻身準則」有電子版囉!
📖 https://lihi1.com/J11gP
IG:rutuyyu1010
Podcast: 艾兒莎的翻身準則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超前部署!遠離「肩」苦人生,骨科醫師的肌肉反向拮抗術」介紹 訪問作者:石英傑 醫生 內容簡介: 告別硬肩膀,痠、痛、麻、僵、凍 一次通通OUT! 吾Want再舉,一次得解,從此揮別肩苦人生! 「醫生,我的肩膀好痠,看了好多診所,都沒辦法好好工作。」 ...
「瓦基學歷」的推薦目錄:
- 關於瓦基學歷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瓦基學歷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瓦基學歷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瓦基學歷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瓦基學歷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瓦基學歷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瓦基學歷 在 閱讀前哨站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瓦基學歷 在 閱讀前哨站瓦基Q&A 分享:我如何閱讀、選書、寫下讀書心得? 的評價
- 關於瓦基學歷 在 密爾瓦基景點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殯葬禮儀資訊集合站 的評價
- 關於瓦基學歷 在 密爾瓦基景點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殯葬禮儀資訊集合站 的評價
- 關於瓦基學歷 在 [問卦] 兆- Gossiping - PTT生活政治八卦 的評價
- 關於瓦基學歷 在 經濟學人107個全球搜密:看網路約會、開車靠右和YouTube審查如何影響生活與消費 的評價
- 關於瓦基學歷 在 [情報] 美軍對烏軍HIMARS的攻擊目標有最終否決權 - PTT推薦 的評價
瓦基學歷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巫師地理,感謝抽獎贈書活動 ]
公布得獎名單喔
不好意思,巫師小編消失一段時間。因為最近帶領學生在指導地理奧林匹亞競賽,然後自己又南北奔波在弄甄選。調整一下心情,又再次出現(笑)。這裡要分享這些優質好書,而且也是跟人文地理、區域研究,有所關聯的書籍,並且公布粉絲專頁感謝活動的贈獎名單。巫師掏腰包哦~
📌世界大局.地圖全解讀【Vol.3】
這裡要大大感謝,出版社:野人。大力贊助!
簡介:本書直擊衝突核心,以最強大的地理圖表,解答諸多國際議題、地緣糾紛的根源。作者以歐陸視角分析、濃縮複雜資訊,用一張地圖就能展現政治、人口、經貿、文化等不同尺度的訊息,同時輔以極有條理的文字說明,清楚梳理事件的「歷史脈絡 →當前現況→演變趨勢→未來展望」,是所有關注世界局勢、重視國際觀的讀者,一手掌握地緣政治最新動態的圖解聖經!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E050092373
🎉恭喜抽中得獎者(兩位):江孟庭、鄭安安
📌一看就懂台灣地理
個人覺得,學好地理需要搭配圖解 😀
簡介:本書分為地質、地形、氣候、水文、生態系五大部分,每個主題再從不同分類及項目,作者黃美傳具有多年地理科的教學經驗,以文字敘述各項地理現象的成因,並藉由照片及插圖輔助,圖文並茂的方式,讓讀者易於了解,也不致感到艱澀枯燥。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87112
🎉恭喜抽中得獎者(一位):孔昭翰
📌被遺忘的拉美─福爾摩沙懷舊植物誌:農村、童玩、青草巷,我從亞馬遜森林回來,追憶台灣鄉土植物的時光
這本書讓人很驚艷,原來南美大陸跟台灣有深厚淵源!
簡介:
日常生活中的拉美
從生活裡的各層面──田裡、夜市、供桌、青草巷、童玩、台語歌、俗諺、休閒嗜好……處處可見融入其中的糧食蔬果、鄉花野草、園藝植物,自日治時期與國民政府以來,它們如何風靡台灣的民生市場、擔負經濟貿易的重任,見證幾代人的回憶。
中西文獻裡的拉美
從西方植物學至台灣歷史文獻,探尋拉美植物自地理大發現後,來台的歷史淵源、當時人們的接受情形、它們又如何融入台灣鄉土?此外也探究拉丁學名的涵義,連結到台語的命名,以及從中衍生的趣聞。
胖胖樹眼中的拉美
本書分為兩大部分,一是大家熟悉卻不一定知道來自拉美的懷舊植物,二是作者實際到拉丁美洲的見聞,從植物學家的眼光,連結起鄉土植物與拉美原鄉。文中穿插介紹80種熱帶植物,記錄其生態特性及文化應用。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E050096324
🎉恭喜抽中得獎者(一位):Queenie Hsu
📌被隱藏的帝國:一部發生於「美國」之外,被忽略的美國史
美國為何可以成為如此?這是一本滿耐人尋味的書
簡介:
多數人都熟悉封面上方那張「經典」美國本土地圖;或許也都知道,美國以共和國之名自我標榜,同時卻大行「帝國擴張」之實,如今,它的世界霸權影響力依舊顯見。
但在本土之外,星條旗高揚的還有那些散落全球、住著許多「美國人」的島嶼、環礁和群島,卻一直以來備受忽略。
從建國以來,除了向西擴張,美國人也積極將觸角伸進中美洲,甚至拿下如波多黎各、美屬維京群島等地。而在靠近遠東地區,更有知名的太平洋領地,包括夏威夷、關島,以及二戰中至關重要的中途島、威克島、豪蘭島等多個軍事基地。
上述這些地方,有的是遭到殖民式資源掠奪,有的則是當地原住民承受來自本土白人的欺壓,甚至是被推上世界大戰的戰場。
長久以來,這些地方籠罩在美帝陰影之下,且常常為美國歷史所忽略,或不被承認為「真正的」美國的一部分。
本書作者──美國西北大學歷史學家丹尼爾.因莫瓦爾要為讀者講述的,正是美國自建國以來在這些地方崛起、擴張、活動的種種事蹟,這是美國成為「美帝」的關鍵,卻從未受到應有的重視。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84887
🎉恭喜抽中得獎者(一位):su_tingyu
📌跟以色列人做生意,和你想的不一樣!造就以色列成為科技強國的七大溝通和創新模式
這個是巫師加碼贈送!也是要感謝出版社:真文化
簡介:
Google導航系統、自動駕駛、通訊軟體、USB隨身碟、膠囊內視鏡、沙漠農業灌溉系統等,都是以色列改變世界、傲視全球的高科技發明。面積比台灣小、人口只有台灣的三分之一的以色列,為什麼能夠發明出許多改變世界的高科技產品?
以色列是個移民國家,一間企業內,就可能包括了俄羅斯人、美國人、亞洲人、阿拉伯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文化背景,如何在這樣多元文化的情況下,更有效率溝通、共同激發新點子,這就是以色列獨有的企業文化。
本書作者採訪多位以色列、以及和以色列人合作過的各國商務人士,整理出了以色列企業的七大特質,掌握這些特質,即使第一次和以色列人談生意,也能快速和以色列人建立起互信、友善的關係。本書亦適合不含以色列人的多元文化企業,尤其全球化企業,讓你更容易取得生意夥伴的信任。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28791
🎉恭喜抽中得獎者(一位):F-Wei Hsu
--
這裡,要再次感謝這些年來,喜歡巫師地理的粉絲朋友。可以了解到地理原來跟這麼多議題有所關聯,也讓更多人可以關注到許多時事與國際情勢。這次活動,包含291位網友在Fb留言參加,有2位表示打氣並讓出抽獎,以及有64位在巫師的ig留言(巫師的ig是 Wizard.geo)。我有很認真地把大家都留言都看完。然後我一一整理名單,運用Excel跟網路的抽獎程式,抽出這些幸運兒。
要麻煩這些幸運兒,私訊巫師地理喔!您的通訊地址、姓名、連絡電話,讓巫師小編可以在近期寄送給您。
感謝大家的參與活動,希望這個活動可以讓大家了解到這些好書,也可以持續關注臺灣在地跟國際連結的議題 :)
瓦基學歷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避不開的一本書,一些事】
Cathy Park Hong《Minor Feelings》
也不是說有意避開,就是知道了很久,沒拿起這書來讀。本書在2020年初出版,作者是一位美國韓裔著名詩人,這是她的第一本非詩集/非小說作品,書的副題是"A reckoning on race and the Asian condition":「種族和亞裔處境的反思」,隨著全球疫情後出現的反華情緒,和特別在美國發生襲擊亞裔人士個案數目大幅上升,令亞裔美國人身分認同成為熱門話題,而這書在今年初推出了 paperback,過去只讀沉悶的政經書籍的我,本來近期集中睇小說,但 Hong 的這書,再也避不開。
本書名列去年多個年終書評十大名單中,只不過是短短二百多頁、七篇文章,有什麼特別?作者以自己第二代韓裔美國人的身分和個人經歷,包括自己和一些認識或不認識的人的故事,探討了種族、結構性種族歧視,和在白人社會主導下成長的影響等題目,也因為她是詩人和藝術家,特別討論了小時學習英文為第二語言,從而讓她對這語言有更敏感了體會和應用,和一些在藝術社群中亞裔面對的問題。
Hong 成長家庭環境中上,住在白人居住地區,甚至家有私家泳池,但不忘提醒讀者小時候住在洛杉磯Koreatown的「基層」地區,不過在1992年當地發生的黑人與韓裔種族衝突前,父親生意有成,已經搬走。與我之前介紹美國越南裔詩人/作家 Ocean Vuong 不同的,是後者以難民身分移居美國,在單親家庭中長大,一直貧苦地工讀,Hong 讀的是私立大學,但二人對英文為第二語言的體會,在他們作品中,可見相似的地方。
尋找一起走過的經歷
兩人相似的經歷,還有是一個刻苦、堅強但對子女十分嚴厲的母親,就像我們在流行文化中阿信再加「虎媽」的印象。Hong 提及,小時到白人孩子朋友家中玩,覺得很和平和安寧,父母慈祥,小狗可愛,但回到自己家中,父母總是吵吵鬧鬧,沒有寵物,但老人家總有些古古怪怪的習慣(像祖母親用咖啡罐裝自己的尿去後花園種蔥),我想如果拍成電視處境喜劇,應該嚇壞白人,但反過來,只會令他們對小數族裔 stereotyping 的印象定型,更根深柢固。
Hong 的文章中,帶出很多重要的問題,例如,她作為藝術家,作品是否被困在白人社會對亞裔的印象的框框內,要遷就他們怎看我們,才能有機會出版?甚至她透過於1982年在紐約姦殺被害的美國韓裔女詩人 Theresa Hak Kyung Cha 的事跡,質問為何媒體甚至她的藝術界同僚和朋友,分別都淡化報導或低調處理,難道亞裔面對的暴力,白人社會都不想提,不想知道太多,亞裔在他們眼中,最好是隱形?這狀況,也與黑人面對的問題和歧視,有所異同。
Hong 所提出的問題,未必有答案,卻能另我們反思自己的經驗。無論在那裡生活,或曾經在那裡生活,在「自己的國家」抑或「別人的國家」,是多數是少數,不要說沒有歧視,要是這樣說,肯定只是視而不見而已,包括在中國和香港。我也想,我曾經在美國留學和打工十多年,回到香港,種族上少數分子變回多數,但身分認同又在種族層面上增加變數,回歸後香港身分在國家全面管治下又不一樣了。但至少回想自己十多年在美國的經驗,究竟當時是怎樣的?
誰是「亞裔美國人」?
近年使用的「亞裔美國人」(Asian American)一詞,原來是上世紀六十年代,在美國反越戰和民權運動示威浪潮最火紅的加州柏克萊(Berkeley)所創作出來的,今天最「建制」的形容詞,當年卻已是最「前衛」的。即使在八十年代我在美國讀大學時,對亞洲人的形容詞,很多人仍然以 "Oriental"(東方人)這個顯然極為殖民主義的詞語稱之。至近年,如果要向一些美國機構有需要填表,在種族一欄往往會以「亞裔美國人及太平洋島民」(Asian American and Pacific Islander)統稱,我都會不禁想,亞裔都夠包羅萬有了,怎麼把太平洋島民都打成一片?
反觀英國,近年在這些回應表格分類,都變得比較仔細了,會分為「中國人」、「華裔英國人」或甚至「香港人」,當然也有些「混血」、「其他」或「不想或選擇不回應」給選擇,始終,說是種族但其實也是身分認同的選擇問題。然而,是否美國人就是比較懶惰,還是白人主導思想下分不開,不想分?他們分不開華人、日本人、韓國人、越南人等等,這都罷了,就是兩個東亞裔人的不同面孔,都總是分不開,我們分辨白人面孔卻沒這問題,是否我們看荷里活電影太多,他們看亞洲片太少?
自去年起,亞裔在美國因種族歧視遭受襲擊個案大增,亞裔美國人團體因而加強聯繫,作出回應,我曾經聽過當中他們舉辦的數個網上論壇,華日韓越還有印度、菲律賓等主要社群的參與都有,他們都會指出,一般美國人社會和白人主導的理解,甚至在不同亞裔之間,其實都未必完全了解「亞裔美國人」所包含的複雜性,不同的種族、文化、背景、語言,分隔了他們的互相了解,還有不同國家之間的政治和歷史的紛爭、新仇舊恨,在美出生的日韓中/港/台人後代,可能感受不深,但如果是新移民或者留學生,不幸地可能根本互相敵視,另一方面,新移民與否、教育程度、社會階層不同,對種族歧視的體會也不一樣。
我比較深刻印象的,是有一位講者曾經提出過,在媒體甚至官方的描述,不宜再簡化地以"China"或"Chinese"形容中國政府或官方的事宜或行為,中國餐說是"Chinese food"沒問題,但如果是政府的行為,就應該在內容和標題說明是"Chinese government",的確,任何政府也不能代表所有人,批評一個政府不應把不滿投射都該國的人民,這個建議,可圈可點!
黑暗的歷史
另外,他們在討論中提出的典型應對,必定包括在美國教育中加強亞裔在美過去面對的歧視歷史,由美國內戰結束後,失去了黑人勞動力後,美國於1860年代輸入數而萬計的中國勞工以參與興建鐵路,可說是美國鐵路尤其是開發大西部的,當初都是以中國人的血汗,甚至用上平均每公里幾條中國人命搭建出來的,但美國政府「打完齋唔要和尚」,之後卻因恐怕大量亞洲移民,通過了「排斥華人法例」(Chinese Exclusion Act 1882),中國人甚至其他亞洲人,甚至包括前美國殖民地的菲律賓人,都難以移民美國,直到1960年代才真正開始改變。
今天亞裔美國人提出應該放進中小學歷史教材的,當然還有二次大戰時的日裔美國人的遭遇,他們無辜地被視為間諜,財產土地被充公,失去自由,年輕男丁卻被徵上戰場,保衛美國這「家園」,其他家人就關押在集中營多年,直到戰後才放出來,這段黑暗歷史。至於韓國和越南人,無論是否同意美國當年應否介入他們國家的內戰,阻止共產主義擴張,大概都會同意,美國接收不少來自兩國的難民或移民,多少都為贖罪。
然而,在今天美國的本土政治環境,種族主義反而更為抬頭,在部分州政府出現共和黨人大力打壓黑人投票權利和鼓吹白人至上主義,要提出亞裔美國人歷史觀,把這些美國帝國主義的黑暗歷史,放進教科書,談何容易!反過來說,政權用作政治宣傳教育的話不算,就是過去在華人社會和教材又有多少談論「賣豬仔」和美國反華移民法案?就是我這一代香港人,對這些事的印象,只有「華英雄」和黃飛鴻電影(但這些故事內容卻反而只較多描述中國人自己人打自己人多於受白人的歧視),難道這歷史連中國人自己都不想再提?
種族暴力未停止過
這兩年在美國發生多宗亞裔面臨種族暴力事件,特別在三藩市灣區和紐約市等地,以及在今年三月發生的亞特蘭大按摩院槍擊案中的受害者,回想我接觸這些仇恨罪案(hate crime)的報導,始於1982年的陳果仁案。案發於我入讀美國大學前的幾個月,案件和之後數年關於的審判的報導,在我讀大學時訂閱的星島日報(記住當年未有蘋果甚至world-wide web!),應該一直看到這案件的發展。
陳果仁在中國廣東於1955年出生,六歲被被同來自廣東的養父母從孤兒院收養,帶到美國長大,於1982年二十八歲之齡,在美國底特律一家脫衣舞會所與朋友慶祝八日後將舉行的婚禮時,與在場人士起爭執,後來被兩名白種人追打,以棒球棍擊至腦死亡,四日後正式離世。這是否種族仇恨罪案?有證人表示,聽到兇徒曾經說:「都係因為你班XXXX令我哋無工做」(It's because of you little motherfuckers that we're out of work.),兩名被告當然否認說過。
歷史背景,當年美國因日本經濟起飛,尤其美國汽車業面對日本進口車競爭,節節敗退,三大汽車廠大量裁員,而底特律正是美國汽車業傳統重鎮,失業情況嚴重,雖然陳果仁是華人,相信很可能是被錯誤當作為日本人而被害。然而,州政府的審判,竟然輕判兩名兇徒罰款三千美元,守行為三年了事,華人團體說,等同公告天下,三千大元可以買起一條中國人命。
之後,有華人律師和記者介入,根據侵犯死者公民權利把案件推上聯邦法庭,原本把兇徒當中一人成功入罪判監廿五年,另一人就脫罪,但在兩年後上訴判決,兩人獲無罪釋放。最終,家人僅能以民事訴訟控告兇徒,獲判約一百五十萬美元,還要分期每月幾百元地給被告慢慢還,慢慢玩!因此,今年的亞特蘭大槍擊案,社會爭論是否應該以種族仇恨罪行控告兇徒,但歷史告訴我們,在美國,要如此入罪,十分困難,結果,恐怕又是不了了之。
當然,與當年中國人被當作日本人不同,這兩年如果說有人因疫情而仇視華人,但不少在美國街頭被襲擊的,卻是其他族裔的亞裔人士,可謂諷刺,並且,這也不是因為認錯,不少襲擊者顯然沒打算再理會他們是華人或是其他亞洲人,就是發洩要叫他們「滾回家」,即使他們不少根本是土生土長美國人。可幸的是當年陳果仁案只有美國華人稍為關心,今天可能因為所有其他亞裔都一同受害,亦相信因為社會始終有少許進步,不同族裔的亞裔人士總算更大程度地合作起來。
選擇忘記的歧視?
回望我在美國生活的那些年,究竟有沒有受到種族歧視?要說出具體例子的話,我說不出來,但說沒有遇上,我可以肯定地說,一定有。小的事情地方,面對過的白眼,服務上當我隱形,言語上的欺凌,必定有,但很奇怪,雖然說已經過了廿多年,是真的完全記不起來,還是我潛意識要忘記這些事、那些人?相反,像 Hong 書中形容,美國人對亞裔有些既定形象、行為模式,作為「乖乖」的「模範少數族裔」,我們只要「fit」進這些模式,自然大體上「相安無事」。當時,不自覺下,受害者也成為了種族歧視的幫凶。
我的大學處於中西部非常保守的印第安納州(Indiana),白人絕對佔最多,黑人也少,不過,可能因為屬於理工科目較强的學校,來自分布大量不同國家的留學生算多,我大學第一年時,宿舍同房被分派了一個美國人,他來自本州的中型城市,從未踏足外國,甚至連美國本土可能只去過少數鄰近的州分,我這個香港仔同房,對他可能已算是個衝擊。我們相處不錯,但我相信他也覺得,他潛意識下覺得自己是主,我是客,他是大,我是細,而我都是用最典型的亞裔方式,用學科成績證明自己的實力,得回多些尊重,尤其因為我們主修科目一樣。不過,不自覺下,這也許又已墮進「模範少數族裔」的stereotype 了。反而我有印象的,是他初時常笑我寫中文信給家人朋友(我1993年在入學第二學期才拿到電腦戶口,學識用互聯網和電郵,減少了手寫信),寫的中文字是"chicken scratch",如果以今天標準來說,算是有點歧視成分了,不過,當年,算了。
與 Hong 描述她的大學生活比較(我比她約早十年入大學),我們都是在中西部的保守州分(她在艾奧瓦州 Iowa),不過她讀藝術,我讀的是工程,也許在亞裔的模範形象中,數學、理科能力較佳,讀這些科目的話白人接受,問題較少,只要是繼續在這些方面發展,可謂各取所需,當年就算是畢業後要在當地找工作,拿工作簽證留在美國,入籍,都不困難。後來我碩士畢業後進入大型電腦公司,先後在東西岸,前後兩家公司工作,回想起來,都是走不出這亞裔模範形象。
我在美國的第一份工作,聘請我的是一位台灣人,從一開始,我真的有想過,他是不是因為我是華人而挑選了我?結果我都沒有問過他,當時組中除了我倆沒有其他華人,而我們也從沒有在工作內外講國語。當年我讀的是電腦工程,但第一份工作卻是在電腦公司生產硬碟的製造工程部門寫相關控制機械的程式,老實說,並不十分「夾」,大學學的都不一樣,要重新學過,而硬件製造可說是比較「悶」,結果兩年後在公司轉職到西岸矽谷的前線部門,才擔上較接近軟件顧問和諮詢的工作。矽谷在科技人才上即使當年已經是個大溶爐,我的同事幾乎來自世界各地,說什麼種族歧視?雖然最終大老闆,基本上全是白種人。
後來我在1994年返回香港工作後,無論是朋友討論或是媒體訪問,問及我為何回流,我的答案都會說,在香港可以更快踏上更高的職位,事業發展更好。當然,也許在一刻是那樣,不過,我也會補充說,如果留在矽谷多一會,等及互聯網 dotcom 泡沫吹起,留在美國也許發展更好也說不定。不過,當時在美國大公司所見的,的確是即使科技行業也有這個玻璃天花(glass ceiling),上面的職位望得到,但不會能上到去。我沒有詳細數據,但即使至今,大家印象中仍會覺得,除非自己創業,在美國大型科技企業的最高層,華人等亞裔的不多,除了印度人。
Minor Feelings
Hong 書中說的 minor feelings,是指當「美國式樂觀主義被置於你的身上,與自己種族實況面對呈現矛盾,導致的認知失調(cognitive dissonance),人家告訴你,一切在改善中,自己卻覺得,都是一樣;人家說,亞裔多成功,自己卻感覺失敗。」相反,當我們覺得,「受夠了」,要對自己誠實一些,即使要令其他人覺得「難相處」,卻會被視為「敵意、忘恩負義、妒忌、令人沮喪、好戰」,就像白人社會覺得我們走出模範樣式,出了軌。
想起來,當年離開美國,的確有點兒這些感受。不過,奇怪的是,今天在香港,如果嘗試把種族部分,自己選擇用一樣你感受到的東西代替,這「認知失調」和「被當作出了軌」的感覺,同樣出現。這,又是什麼?
所以,我說這書避不開,是因為有些事,有些感覺,是避不開的。《Minor Feelings》最成功之處,最另我覺得是所讀最佳的書之一的原因,是因為它出奇地令讀者反思。不只是共鳴,更加是反思。
#CathyParkHong #MinorFeelings
#和你讀
#光讀書 #書評 #讀書
瓦基學歷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超前部署!遠離「肩」苦人生,骨科醫師的肌肉反向拮抗術」介紹
訪問作者:石英傑 醫生
內容簡介:
告別硬肩膀,痠、痛、麻、僵、凍 一次通通OUT!
吾Want再舉,一次得解,從此揮別肩苦人生!
「醫生,我的肩膀好痠,看了好多診所,都沒辦法好好工作。」
「醫生,最近做家事的時候,手都舉不起來,每天都睡不好欸。」
「醫生,最近我的手只要抬到這裡就會痛欸!我是不是得了五十肩啊?」
「石醫師,我的肩膀怎麼都不會好?感覺痛到像刀在割一樣!」
你的肩膀是不是也處在水深火熱?石醫師將從肩膀構造、致病原因、治療方式、居家保健動作,一一解釋,深入淺出,也提出日常的錯誤習慣,根除肩膀疼痛,找回生活品質!
▍一起並「肩」作戰, 專業骨科醫師斷開肩頸大小毛病!
☑ 五十肩,有苦難言的「肩」苦──二合一快狠準去沾黏
☑ 五十肩放著就會好?──錯!越不動,越痛!
☑ 痛到無法呼吸的肩峰下夾擠症候群──首要解除紅腫熱痛
☑ 卡卡不舉的旋轉肌袖破裂──PRP注射自癒法或打洞縫合術
☑ 猶如火中燒的鈣化性肌腱炎──關鍵勿動的骨骼震波治療
☑ 慣性脫臼,原是退化性肩關節炎!──及時修補關節唇
☑ 肩膀部也會有骨質疏鬆?──鞏固骨密度,提升骨品質
☑ 肌腱發炎是使用不當?──什麼?平常拉行李姿勢錯了?
▍石頭醫師肩部預防守則
˙反向拮抗復健,平衡肩部肌肉
˙居家三運動:爬牆、鐘擺、拉毛巾
˙十分鐘伸展操,擺脫虎背熊腰
▍石頭醫師專業坐診
˙一加一創新療法:關節擴張術合併徒手關節鬆動術
˙打掉重來,破壞新生:骨骼震波治療
˙顧好黃金十年,多管齊下,預防骨質疏鬆
˙急性鈣化性關節炎,打針滅火、鍛鍊肩膀肌肉
作者簡介:石英傑 醫師
學歷
中國醫藥大學醫學士
台北醫學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生
經歷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骨科主治醫師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骨科總醫師暨住院醫師
中華民國駐史瓦濟蘭醫療團骨科醫師
中華民國膝關節鏡醫學會會員
臺灣美顏針醫學會創會會員
中醫針灸科醫師
現任
仁瀚骨科診所院長
榮譽事蹟
醫學生時期熱衷義診及教學活動,擔任校內醫藥史社社長及舉辦針灸研習營,專研傳統針灸及醫學史,參與過十餘次義診活動。
進入醫院擔任骨科總醫師時期,熱心指導後進醫師,屢屢獲頒優秀獎章──民國95年度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最佳住院醫師獎。
民國98年,接受醫院派任遠赴非洲史瓦濟蘭擔任醫療團醫師一年,回國後發表〈我在史瓦濟蘭行醫的日子〉、〈緣起不滅,愛在史瓦濟蘭〉兩篇文章。
作者粉絲頁: 仁瀚骨科診所
出版社粉絲頁: 博思智庫Broad Think Tank、 BTT Health 博思健康網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瓦基學歷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美中貿易戰其實才剛開打:一場沒有贏家的霸權競爭,改變全球經貿版圖、台灣產業布局的經濟大戰」介紹
訪問作者:高長
內容簡介:
全球新競爭時代來臨!
美中兩強爭奪的不只是貿易戰、地緣政治,
更是未來科技主導權的霸權之爭。
修昔底德陷阱能夠避免?這場戰局範圍多大?將持續多久?誰會是贏家?
美中貿易爭端已演變成科技戰,甚至是意識形態和地緣政治的角力,未來兩國在高科技、人工智慧等行業下世代領域對抗,競奪主導權的格局不會改變,貿易摩擦也不會停止,
唯有盡早研擬可面對變局中、長期策略,以規避可能的風險!
──多年研究兩岸經濟、前國安會副祕書長高長教授,從背景、演進、衝擊、未來希望、台灣的因應對策,提供最完整的紀錄、系統分析及精闢的未來預測。
◤川普高掛「讓美國再度偉大」,習近平高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世界兩強火車對撞已難免,大國博弈更是難停。表面上看,是美國對中國不信守加入WTO承諾,未充分踐行市場準則,在知識產權保護不利,政府又補貼國企,造成不公,但骨子裡美國對「中國製造2025」產業政策,有深深的憂慮,希望藉貿易戰,逼迫外國企業撤離中國。
◤川普執政後的美國,對中國大陸的定位已經從過去的「戰略夥伴」,轉變為「戰略競爭對手」中國對美國的霸權地位已構成挑戰,其科技能耐更已影響美國國家未來安全。美國對中國的貿易制裁,直接或間接都將殃及台灣。尤其是通訊、資訊電腦相關產業,生產蘋果、惠普、戴爾的台商衝擊尤大。
◤中國大陸的非關稅壁壘問題「潛規則」,美國企業抱怨必須與中方合資才能發證,政府採購不夠對外國競爭者開放,甚至基於國安考量考慮「數據在地存儲」,有礙流通的效率,也不開放雲端運算與互聯網審查制度。擺明Facebook和Twitter等平台不可能進入。儘管已進行了多次的貿易談判,但三個問題不可能短期解決,一是監督機制如何落實,二是國企補貼問題,三是中國大陸過高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重重。
◤無疑地貿易戰可解,但科技戰涉及諸多結構性因素,美國要求進行法規和治理制度的改革,但中國大陸認為這已有礙主權及尊嚴,似乎沒有讓步的可能,僵局仍會繼續。儘管台灣受惠於轉單效應,但「台灣接單、大陸加工、出口美國」的模式,勢必瓦解,拖累經濟成長,也將改變製造布局。
作者簡介:高長
現職:
東華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榮譽教授
中國文化大學國家發展與中國大陸研究所兼任教授
遠景基金會季刊主編(科技部 TSSCI 期刊)(兼)
中華經濟研究政策顧問(兼)
學歷:
國立政治大學經濟學系學士、碩士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經濟學系博士
出版社粉絲頁: 時報出版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瓦基學歷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街屋視野:看見迪化街的時光軌跡,走進百年建築演進史」介紹
訪問作者:李東明
內容簡介:
走進街屋建築的博物館,解析迪化街的變遷過程,
在這條熟悉又陌生的街道,看見一磚一瓦背後的建築故事!
台灣的經濟在一九七〇年代開始急劇地發展,也大大地改變了各地歷史聚落的樣貌,除了迪化街等著名的傳統聚落之外。在迪化街,各類街屋建築群聚一堂,山牆上五花八門的裝飾,貫穿整條街道的亭仔腳,石材裝飾的巴洛克洋館,以及古色古香的閩南房屋,宛如街屋建築的博物館!
而這些迪化街街屋建築是如何形成的?它們有什麼歷史過程?又分布在哪裡?藉由實地調查加以解釋表明,並針對每一種街屋樣式的變遷過程,以及形成的背景加以分析,更進一步將街屋建築的保存所產生之問題加以探討。
迪化街位在台北市的中心地帶,自清代開港以來,歷經日治時期、國民政府播遷來台,都是台北、台灣的經濟中心地,可說是台灣建築史的縮影。透過認識迪化街街屋,以全新的視點來看待歷史性的街屋建築,或許能對文化資產的保存再生提供另一種思維。再次走訪這條你熟悉又陌生的街道,看見迪化街一磚一瓦的建築故事!
作者簡介:李東明
學歷:
日本工業大學建築學專攻博士(工學)
日本工業大學建築學專攻碩士(工學)
逢甲大學工學院都市計畫學系畢業
現職:
中國科技大學室內設計系專任副教授兼系主任
中國科技大學室內裝修設計技術服務中心主任
中國科技大學文化資產保存中心資深研究員
1971年生於台北市,逢甲大學都市計畫學系畢業。赴日求學後進入日本工業大學建築研究所,專攻建築史、都市史領域。碩士論文研究街屋建築的亭仔腳,博士論文則專攻街屋建築的空間形式。取得學位返國後,適逢我國文化資產保存法的改訂,進入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先後完成數項有關聚落與街區保存策略與政策之相關研究,也屢獲內政部自行研究優等獎。後至中國科技大學服務迄今,主要研究領域仍為街區保存、文化景觀及空間再利用。
出版社粉絲頁: 帕斯頓出版 Pestle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瓦基學歷 在 閱讀前哨站瓦基Q&A 分享:我如何閱讀、選書、寫下讀書心得?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這集節目精選自2021年1月30日舉辦〈閱讀前哨站.一萬讚Q&A〉線上直播的讀者問答,重點段落整理如下:0:00 線上直播開始0:08 看書速度和吸收時間5:40 ... ... <看更多>
瓦基學歷 在 密爾瓦基景點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殯葬禮儀資訊集合站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瓦基學歷 在ptt上的文章推薦目錄 · [新聞]女排世俱杯哈克榮膺MVP(標題過長有刪) · [北市] 深入古典瑜伽與經典的瑜伽課堂 · [課程] 北車基礎瑜伽小班 · (課程)北車小班制古典 ... ... <看更多>
瓦基學歷 在 閱讀前哨站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閱讀前哨站. 103065 likes · 15262 talking about this. 書評部落格《閱讀前哨站》和Podcast 說書頻道《下一本讀什麼?》。時常分享讀書心得和書評賞析,喜歡將書中所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