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剪報 #原物料 #通膨
國際CRB原物料價格漲不停 主因為2017年油價走高
記者林昱均/台北報導 2018年02月23日 20:17
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通報指出,今(2018)年1月底以初級原料為主的CRB指數較上月底漲1.8%,主因是在19項組成成分中,占比達23%的西德州中級(WTI)原油因美國原油庫存下滑,加上產油國力挺減產等因素,較去(2017)年12月底上漲7.1%;另外貴金屬價格也呈現上揚,只有糖、棉花報價走低,抵銷部分漲幅。
在原油方面,去年10月時,高盛經濟學家歐尼爾曾預期,在OPEC減產協議確定延長到今(2018)年年底,整體市場在需求面支撐下,每桶原油可能會漲到80美元。不過當時台塑化董事長陳寶郎及中油副總經理畢淑蒨都表示,考慮到美國原油、頁岩油的因素,一旦油價上漲創造出利潤,美國自然會在3個月內釋出更多產量、填補市場的供給量。而今年2月根據美國能源資訊局數據資料顯示,美國國內原油產量已超過沙烏地阿拉伯,創下每日約1025萬桶紀錄,為1983年以來新高。不過也由於原油產量持續增加帶動供給,導致國際油價在去年至今年1月攀升至近年高峰後,於今年1月底開始再次走跌。
在農業原料價格方面,統計通報顯示,農產品因產地天候不利生產,價格較上月多呈上揚,但糖原料則因全球供應過剩,價格下跌12.7%;相比2017年1月,除糖跌逾3成外,橡膠也因去年1月泰國受洪災影響割膠,比較基數墊高,下跌28.1%,另稻米則因需求增加,加上泰國延遲出貨導致供給減少,價格上漲30.4%。
在工業原料價格方面,統計通報指出,貴金屬因美元走貶,價格相比去年12月多半呈現上漲態勢;而LME基本金屬則因全球經濟穩健,預期需求增長,價格亦多為持續揚。不過,若綜觀2017年趨勢,除前述因素外,因中國大陸加強環境汙染檢查,不少礦場持續關閉,因此金屬價格多半都呈現雙位數漲幅(至少漲10%),其中鎳金屬因主要的生產大國菲律賓嚴格執行環保整頓,部分礦場暫停營運,價格甚至飆漲37.0%。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80223/1118262.htm
環保新聞剪報 在 tivo168 的投資理財EXCEL應用教學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新聞剪報 #台泥 #360億聯貸 #借新還舊140億 #利率約1.7%
年末最大案 台泥邀銀行籌組360億聯貸
2017-12-11 07:35〔即時新聞/綜合報導〕
2017年即將結束,多位行庫主管向媒體證實,台泥已向銀行發出邀請函,規劃籌組360億聯貸案,成為今年結束前的最大案件。
《經濟日報》報導,環保法規趨於嚴格,水泥廠尋求轉型發展綠色產業,台泥聯貸便是為了償還明年初到期的140億元聯貸,並做為未來綠能產業投資銀彈,在資金使用上,將以營運、週轉為主,部分用於投資。
報導指出,有行庫主管表示,這筆聯貸利率大概在1.7%左右。報導分析,台泥是國內水泥業龍頭,銀行則是滿手資金,因此對這次聯貸案相當有興趣。這次案件目前進度在報價與規劃階段,預計本週銀行將提交貸款條件,台泥將挑出聯貸案主辦行。
http://news.ltn.com.tw/news/business/breakingnews/2279317
環保新聞剪報 在 tivo168 的投資理財EXCEL應用教學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新聞剪報 #礦業法 #亞泥 #環保 #法令變動對公司的影響
觀點-《礦業法》修正案 賴清德火速出手拆彈
2017年12月04日 04:10 工商時報 張語羚
《礦業法》修正案被列為立法院本會期優先法案,不過亞泥礦權展延20年、原住民諮商同意權等高度敏感性議題,環團早已準備好激烈抗爭,眼看下一波政治風暴即將成形,行政院長賴清德迅速拆彈,作出重大宣示:不論新舊礦區都應遵守《環評法》,且落實《原基法》諮商同意權,亟欲化解環團疑慮。
賴清德11月中旬首次聽取經濟部簡報《礦業法》修正草案,10天後便在行政院會裁示,政委張景森應該儘速審查完畢,且不能迴避《原基法》第21條諮商同意權,以及新舊礦區環評。
歷經民選首長、立委等身份,賴清德對於輿論敏感度相當高,雖然擔任行政院長不過3個月,卻可以迅速反應社會爭論議題,日前還低調現身原住民團體爭取落實傳統領域之現場,親自聆聽原住民的意見,事前沒有通知媒體,事後也沒有發布新聞,安撫選民著實有一套。
觀察《礦業法》修正草案過程,環團早已蓄勢待發,準備發起大規模抗爭,不過賴清德火速出手,強調將秉持《原基法》諮商同意權原則,同時不論新、舊礦區都要落實《環評法》,確實緩解部分爭議,但如何與反對亞泥展延20年的在地居民溝通,達成共識將成下一步難題。
其實草案雖明訂未曾作過環評的舊礦區均應補辦環評,以安撫環團抗議壓力,但經濟部針對已受理審議中的礦區展限案,卻囿於立院毫無法律拘束力提案要求:明年3月19日前不得核准的施壓,反而牛步化辦理,恐有損人民權益,或有怠惰職務之虞,恐怕有必要審慎處理。
(工商時報)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1204000030-26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