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愛越笨>>
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朋友:平常看起來很聰明,搞不好還有令人羨慕的工作,可是一談起戀愛來,就跟被雷打到一樣,完全像個傻子,會做出一些奇怪或衝動的決定?
身為一個心理學家,我知道,人的智力是穩定的,除非生病或受傷,例如長腦瘤、車禍撞到腦等。
我有時也懷疑我身旁的朋友是不是有腦傷。
先放下愛情不談,我最近看到一個人變笨的例子。
荷蘭的歷史學家 Rutger Bregman,有一場在TED的演講,談的內容是「貧窮的根源是什麼?」(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dKcaIE6O1k)
Bregman提到,為什麼窮人總是做一些較差的決策,包括借錢、抽比較多的煙、比較少去運動?過去學者認為貧窮的人在性格上、思維上有一些缺陷,所以窮人該為自己負責,或者我們應該要幫助窮人做更好的決定。
但Bregman反對這個說法,他認為「窮人之所以窮,就是因為他們沒有錢」。
請你先不要按上一頁離開,我們來看一項研究。
Mani, Mullainathan, Shafir, Zhao在2013年,針對印度一群種甘蔗的農民做了一項研究。
這些農民,在收成之後,會一次拿到年收入的60%,也就是說,一年裡的部分時間,他們是沒有什麼收入的,而且是有貸款或經濟壓力的。
在收成季節的前後,研究者各讓農民做了一次智力測驗 (瑞文氏圖形推理測驗),竟然發現,在收成之後,分數平均高了13分,這樣的差距,相當於一個人整晚沒睡,或喝了很多酒,會讓智商下降的程度。在其他測驗中,農民在收成後,反應時間明顯比較快、錯誤率也明顯比較低。
Bregman把這個現象解釋為「稀缺性心態 (scarcity mentality)」。
人們遇到稀缺的事物,行為會有所改變。在面對缺乏的焦慮,甚至恐懼的時候,大腦會缺乏足夠的記憶體去作出有效率的決定。
我曾在網路上看到這麼一個討論串,去銀行貸款,對於條件越差的人,利率越高,為什麼還有人要去借呢?
因為不借,就沒有錢了,利息高一點也管不了,先度過眼前這關再說。
愛情裡也是一樣。
如果你有分手的經驗,分手的時候,我們可能會想問:「我們到底怎麼了?」,但經過一段時間,現在的我們會想問:「我當時到底怎麼了?」
在分手之初,我們感受到對於愛情即將逝去的恐懼,會不計任何代價的把它找回來,願意做出忍讓,或是犧牲,但等愛真的回來了,我們不缺了,又開始對當初做的決定機機歪歪。你
那,如何打破這個循環呢?
理財專家說,不能只靠一份薪水過活,要創造其他來源的收入;心理學家說,在平時不缺時候,要找到其他帶給你快樂的來源。
請注意,並不是跟你說「愛情不重要」,或者多交幾個女友 (誤),而是要你在其他地方,也可以找到滿足情感、自尊、生活目標的東西。
如果你的快樂、自信、甚至人際,都建立在愛情上面,沒了愛情,你什麼都不是,當面對愛情的逝去,你當然會很緊張,更容易做出一些無腦的決定。
最後,要提醒你,無關愛不愛,你還是你,是你主動透過愛來感受愛,不是愛來控制你。
參考文獻:Mani, A., Mullainathan, S., Shafir, E., & Zhao, J. (2013). Poverty impedes cognitive function. science, 341(6149), 976-980.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