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沙灘上回來◎楊牧
暮色從沙灘上回來
夏天在石礁羣中躲藏
在海洋中,夏天依然輕呼着
自己的名字。我不免思索
季節遞嬗的秘密,時間
停頓;歲月真假的問題--
年代循環的創傷,而我
聽到伶人在雜沓上車
一些臨時演員在收拾道具:
歷史不容許血淚的故事重演
他們動人的戲必須告一段落
在天黑以前。這時我又聽到
兵營裡一支黃昏的號角
遠遠地蓋過了不安的海潮
---
詩人曾琮琇賞析:
楊牧的《海岸七疊》中有三首十四行詩,分別是〈從沙灘上回來〉、〈晚雲〉、〈那不是氾濫的災害〉,三首詩都寫於一九七八年。這一年夏天,詩人回花蓮,在火車上認識了甫從劇校畢業,獨自行旅的夏盈盈。年底,從普林斯頓返臺訂婚,隔年初結婚。其間的詩,「每一刻都是一份光彩,對我來說,每一首詩都是對於生命和愛情的擁護。我從前絕對不敢想像,一個詩人如何可能編出一本完整的,快樂的詩集。我以為別人不可能,自己更不可能。」(〈《海岸七疊》後記〉)〈從沙灘上回來〉一詩,我們看到一個意志消沉的詩人重新找回對愛情的信仰與期待。
按十四行詩的基本原則,十四行詩(sonnet)指的是凡十四行的抒情短詩,允許說話人進行複雜思想情懷的描寫鋪展;但由於長度上的限制,無法作過多情節或情感轉折的鋪陳。〈從沙灘上回來〉就屬於這一範疇的抒情短詩。這首詩的事件輪廓雖然模糊,不過,若干意象、情節,參照楊牧這段時期的生命歷程,相互呼應。此時楊牧結束第一段婚姻不久,面臨生命中最大的傷慟。首句藉由與筆名楊牧的「牧」同音的「暮」,暗喻這段晦黯的婚戀。接著,詩人刻意經營「夏天」的意象:「夏天在石礁羣中躲藏/在海洋中,夏天仍然輕呼着/自己的名字」。暮(牧)後緊接著「夏」(夫人姓夏),除了點出初識的時地,很難不將這個「呼喚」,連結到愛情若隱若顯的召喚。「而我/聽到伶人在雜沓上車/一些臨時演員在收拾道具」,不妨視為兩人邂逅的情景之再現。此時的夏盈盈,不是京劇演出時英姿颯爽的刀馬旦(按:夫人為京劇演員,專攻刀馬旦),而是行旅中卸下濃厚的妝飾,一張清秀真實的面容。「又聽到/兵營裏一支黃昏的號角」,調動感官的想像,注入「號角」的聽覺意象。並且使用感官動詞「我聽到」,使其抒情經驗在抒情主體「我」的引領下,不僅成為絕無僅有,無法重複的抒情情調,也邀請讀者進入情境,參與「竊聽」(overhear)。詩中完全沒有直接出現第二人稱的「你」,但頗有私人的情感密碼在其中,仍可視為一首描繪愛情的十四行詩。
我們談十四行詩,還不免聯想到前八後六,或四、四、三、三的段式,抱韻或交韻,音尺或字數等等律則。漢語十四行詩自二、三〇年代起已發展出一套依循與規範,包括音步、韻腳、體式等。而這些逐步建立起來的「傳統」,到了楊牧這裡,幾乎無迹可尋。楊牧以樹為喻,提出詩的「有機格律」(organic form):「每一首詩都和樹一樣,肯定它自己的格律,這是詩的限制,但每一首詩也都和樹一樣,有它筆直或彎曲的生長意志,這是詩的自由。」又以「音樂性」,強化「有機格律」的意義:「一篇作品裏節奏和聲韻的協調,合乎邏輯地流動升降,適度的音量和快慢,而這些都端賴作品的主題趨指來控制。」(〈音樂性〉)他認為,現代詩的秘密其實就在於如何安排音樂性的美,以及如何將文字加以驅遣、組織,而形成「詩的聲籟格局」。
如果韻腳在十四行詩裏的功能,在於把詩凝固、定型,那麼楊牧有意溶解、非典型化。這首十四行詩不乏韻腳的佈置:第三行「着」和第八行「車」押「ㄜ」韻,第四行「索」、第七行「我」、第十一行「落」押「ㄛ」韻,第五行「間」和第十行「演」押「ㄢ」韻。韻腳雖多,但韻與韻之間相隔較遠,並且散亂雜沓。這種不規則的韻腳反映詩人對愛情再度降臨的或雀躍,或期待,或不安的種種複雜情緒。直到最後三行,穩定而強烈的韻腳終於出現:「在天黑以前。這時我又聽到/兵營裏一支黃昏的號角/遠遠地蓋過不安的海潮」。詩人使用沙灘,石礁,海洋,海潮等海洋意象,以指涉身心的雙重流浪;因為命定的相遇,盈盈的出現有如「兵營裏一支黃昏的號角」,躊躇,漂泊的靈魂有了安頓的所在。詩人自言這個時候的書寫:「我下筆往往是從容不迫的,所以我想像我又恢復我本來應該保有的安詳的面貌」。這一安頓的力量,出現在兩個仄聲韻腳「到」、「角」,那樣篤定沉穩,過往種種,騷動,離亂與不安,等待讓誰撫平。
----
美編:花椰菜菜子
https://www.instagram.com/brocccoliiiii/
----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楊牧 #從沙灘上回來 #臺灣大學楊牧詩文研讀課程 #曾琮琇
現代詩短詩愛情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的女性論 ◎#谷川俊太郎 田園譯
4
是為了脫掉才穿上呢
還是為了穿上才脫掉?
那些原本透明的東西
你的臀部十分肥碩
地球不過是你的一把轉椅
--
◎作者、翻譯者簡介
谷川俊太郎(Shuntaro Tanikawa 1931~)日本最富盛名的當代詩人,劇作家、散文家、翻譯家。父親谷川徹三是日本當代著名哲學家和文藝理論家。谷川生於東京,畢業於東京都立豐多摩高中。17歲(1948年)時受北川幸比古等周圍朋友的影響開始詩歌創作並發表作品。19歲時(1950年)因詩人三好達治(父親的友人)將其《奈郎》等五首詩推介到《文學界》雜誌發表引起注目而一舉成名。21歲(1952年)出版的首部個人詩集《二十億光年的孤獨》,被公認為是前所未聞一種新穎抒情詩的誕生。
田原,旅日詩人、文學博士、翻譯家。1965 年生於河南漯河,90 年代初赴日留學,現任教於日本城西國際大學人文學部。先後出版有《田原詩選》等五本詩集。在中國大陸、台灣和美國獲得過華文詩歌獎。 2001年用日語創作的三首現代詩獲日本第一屆「留學生文學獎」。2010 年獲得日本第 60 屆「H氏詩歌大獎」。2013 年在國內獲得第 10 屆上海文學獎等。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2a67R.html
--
美術設計:沛容
攝影來源:Unsplash|Casper Nichols
--
◎小編賞析
谷川俊太郎五十多歲發表了〈我的女性論〉,詩句幽默、靈活且生活化,此詩由十首小短詩組合,第一首詩「你是音樂/因為我是音痴」,表達對於女性的迷戀、奢望,女人是費解、迷人的,「音樂與音痴」表達出詩人與詩中尚未被命名的女性形象,在詩中的互動關係。
「是為了脫掉才穿上呢/還是為了穿上才脫掉?/那些原本透明的東西」,隱約刻畫出性愛過程,一個女人願意讓另一個男人褪去一身衣裝,袒露裸裎的姿態,當中飽含愛情、性慾等相互確認的情感關係,穿上衣服如等待一種儀式性過程,為了某個人留守、線裝的純粹情感,直到兩人坦誠地真正相見。
令人會心一笑的句子,「你的臀部十分肥碩/地球不過是你的一把轉椅」,對比出大與小的關係,在戀人眼裡,對方的形象產生魔幻的變化,地球變成坐椅,「轉」一詞用的精妙,彷彿看到臀部的動態形象,亦可以看作一個熱戀中的男人,天旋地轉的心靈狀態。
現代詩短詩愛情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14 ◎#陳黎
我等候,我渴望你:
一粒骰子在夜的空碗裡
企圖轉出第七面
--
◎作者簡介
陳黎
本名陳膺文,1954年生,台灣花蓮人,台灣師大英語系畢業。著有詩集,散文集,音樂評介集凡二十餘種。譯有《拉丁美洲現代詩選》、《辛波絲卡詩選》、《聶魯達詩精選集》等十餘種。曾獲國家文藝獎、吳三連文藝獎、時報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翻譯獎、金鼎獎等。
(以上簡介轉自:http://www.taaze.tw/sing.html?pid=11100035236)
--
圖像設計:小葵
--
http://cendalirit.blogspot.com/2015/04/20150409.html
--
◎小編賞析
這首詩選自陳黎的《小宇宙——現代俳句二百首》。這是一本全部都由三行詩組成的詩集,14是編號而非詩題。對於剛開始想了解詩的朋友,像這種極短詩或許也是不錯的開始。每首三行詩主題明確,將簡練的詩意在三行裡表達完畢後一擊脫離。未必每一首都能擊中你(說起來,又有哪一本詩集能每首都擊中呢?),但總會有幾首砰地就打中了。這就是其中一首。
主題在第一句表露無遺,等候與渴望,容易聯想是愛情,也可以不是。後兩句則是詩意的核心,在夜的空碗裡,試著轉出第七面的骰子。機率是零的嘗試,就連等待奇蹟也稱不上,卻仍持續轉著。「我」就是那粒骰子。在情緒敏感的夜裡,焦灼、愚痴地試著,轉著,困著,逃不出來,卻也彷彿樂此不疲。短短三行說盡了思戀煎熬的痛苦,獻給每一位被命運逼著擲骰子的賭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