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次介紹俄羅斯芭蕾舞團內容中,說到因為舞團創始人-迪耶吉勒夫而結識的畢卡索和史特拉汶斯基,彼此深厚情誼造就了20世紀現代藝術與音樂的有趣碰撞。
這一集要來聊畢老死對頭-馬諦斯,他為俄羅斯芭蕾舞團又做出哪些精采設計?
你知道,對這些才華卓絕的藝術家來說,跨界創作只是小試身手,多了一個表現舞台。話說,馬諦斯晚年因病只能坐在輪椅上進行剪紙藝術,但若要追溯起源,早在20多年前,自他跟舞團的合作《夜鶯之歌》開始,剪紙藝術便已悄悄成形。
俄羅斯芭蕾舞團與巴黎蒙帕納斯的現代藝術小圈圈又有多親近?從莫迪里亞尼幫舞團藝術總監-巴克斯特(Léon Bakst)繪製的肖像畫就能看出端倪。
---------------------------
真要說起來,俄羅斯芭蕾舞團簡直是現代藝術大熔爐。
那段兩次大戰之間的年代,那些天分洋溢的藝文人士,透過俄羅斯芭蕾舞團千絲萬縷彼此相關,這些故事當然要來好好挖一挖啊~
========================
關於俄羅斯芭蕾舞團與現代藝術的好玩故事,都在美學風格相對論第24集。
首播 11/11(三)20:00-21:00
重播 11/15(日)15:00-16:00
#IC之音FM97.5
#即時線上收聽,不受地區限制
https://www.ic975.com/
#首播之後便可隨選即聽
https://is.gd/4n8ZiO
https://www.facebook.com/AestheticStyleReality/posts/189074026147919
現代藝術的 起源 在 CUP 媒體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當時的行為藝術層出不窮,前衛激進。有的大膽挑戰公共與私人之間的界線,例如在 Vito Acconic 的「苗圃」(Seedbed)中,到訪畫廊的觀展者看不到藝術家,只聽到躲在地板之下的 Acconic,不斷幻想觀展者來自慰。其他行為藝術則是多受政治啟發,行為藝術興起的 1960 年代恰好是美國政治波濤洶湧的時期,先有反越戰思潮、人權運動,再有黑人暴動和女性主義運動。Carolee Schneemann 就有「眼望全身」(Eye Body),她將顏料塗在自己裸體上,置身於作品中,反思社會對人體的控制。
詳細全文:
https://goo.gl/X8k4An
延伸專題:
【葛飾北齋與「神奈川沖浪裏」:現代藝術的起源】
https://goo.gl/Sj19zN
【歡迎來到 Banksy 式名人壁畫村】
https://goo.gl/LtgzTw
【亢泰:裸照與文化】
https://goo.gl/k5KuTT
==========================
在 www.cup.com.hk 留下你的電郵地址,即可免費訂閱星期一至五 CUP 媒體 的日誌。
🎦 YouTube 👉 https://goo.gl/4ZetJ5
📸 Instagram 👉 www.instagram.com/cupmedia/
💬 Telegram 👉 https://t.me/cupmedia
📣 WhatsApp 👉 http://bit.ly/2XdWXqz
現代藝術的 起源 在 CUP 媒體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一張寫著「挑戰」的海報,上下倒轉來看變成了「勝利」;另一張寫著「最強」,上下倒轉則變成了「戰場」;明明只印了兩張海報卻變成了四張海報。這樣巧妙的構思,不僅在日本備受矚目,還瞬間紅遍了使用傳統中文的網絡界。
詳細全文:
https://goo.gl/EaxRsM
延伸專題:
【由偏鋒到主流:「行為藝術」百年簡史】
https://goo.gl/X8k4An
【葛飾北齋與「神奈川沖浪裏」:現代藝術的起源】
https://goo.gl/Sj19zN
【美感要從小培養:把教科書重新設計】
https://goo.gl/YsAmBl
==========================
在 www.cup.com.hk 留下你的電郵地址,即可免費訂閱星期一至五 CUP 媒體 的日誌。
🎦 YouTube 👉 https://goo.gl/4ZetJ5
📸 Instagram 👉 www.instagram.com/cupmedia/
💬 Telegram 👉 https://t.me/cupmedia
📣 WhatsApp 👉 https://goo.gl/9BPmQ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