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lking With Destiny: Winton Churchill 丘吉爾傳:與命運同行》
另一本關於丘吉爾的傳記出版了,作者為英國人,Andrew Roberts. 在這麼多丘吉爾的傳記之後,他再撰寫的動力是什麼?
在此書的序言中,作者如此敍述:
* 過去113年裡,溫斯頓·丘吉爾(1940至1945年間的英國戰時領袖)的傳記已經多達1009種。還有必要寫一本新的丘吉爾傳記嗎?我相信有必要,並且剛剛在倫敦推出了《丘吉爾:與命運同行》。
*如今網路上有一種針對丘吉爾的新的、惡毒的陰謀論,脫離事實到令人發指的地步。
丘吉爾犯了很多錯誤,但從來不是他們指控的事實,因為心懷惡意。我審視了針對丘吉爾的所有指控,並根據歷史證據對其一一駁斥。我希望讀者感受到,在如今這樣一個乖張、充滿戾氣而心胸狹隘的世界裏,仍然存在榮譽和英雄主義。並且,不管你在人生中犯了多少錯誤(丘吉爾就犯了很多錯誤),只要能像丘吉爾一樣吸取教訓,仍然有可能成就偉業。丘吉爾對愛妻克萊門汀說:「我若不犯錯誤,就不可能有任何成就。」他說得很對。
* 寫作本書對我的最大挑戰是,如何把第二次世界大戰和丘吉爾生平的其餘部分平衡起來。最後我選擇讓這兩方面各佔一半篇幅,因為我認識到丘吉爾1940年5月就任首相時說的那句話是多麼正確:「我覺得自己的整個人生都是為了這個時刻、這種考驗所做的準備。」
* 閱讀喬治六世國王日記時,最讓作者意外的地方是,丘吉爾向國王表達了極大的挫折感,有時甚至是憤怒,因為珍珠港事件之前,美國人對參戰沒什麼興趣。丘吉爾向國王說了一些關於小羅斯福及其政府的話,而這些話是丘吉爾永遠不會公開表達的。
* 寫作過程中,作者比過去寫作時(目前他一共寫了19種書)需要更多地濃縮史實。丘吉爾的著作和文章長達600萬字,他的公開演說長達500萬字。
他幾乎從來沒有寫過或說過重復的話,也幾乎從來沒有寫過或說過一句沈悶無趣的話。作者已經寫了十幾本書,但要把關於丘吉爾的史實全面地濃縮到一卷本中,比之前做過的工作都困難。但當時納粹德國對英國的威脅是壓倒性的,所以特別吸歷史學家的注意力。
* 丘吉爾很喜歡英國之外的許多國家。他特別喜歡加拿大,經常去訪問;戰後他去過古巴;他在法國南部和義大利的科莫湖作過很多畫,還在摩納哥賭過錢。他待在馬拉喀什的馬穆尼亞(Mamounia)酒店寫作和繪畫,當然還去了美國16次,去了28個州。
* 作者最喜歡的一句丘吉爾的話出自1940年11月他在西敏寺教堂為內張伯倫所作的悼文(張伯倫當首相時窮盡一生的力氣阻擋丘吉爾的政治前途及入閣,直到希特勒揮軍入侵比利時,即將攻佔法國,他下台,丘吉爾才在衆望所歸中當上首相)。
丘吉爾是個心胸開闊的人,在張伯倫過世時他的悼詞:「歷史端著忽隱忽現的燈,沿著往昔的小徑跌跌撞撞地前行,努力重建它的場景,恢復它的回音,用昏暗的燈光照亮舊日的激情。」這句話非常詩意地概括了歷史學家努力做的工作,以及這工作是多麼困難。
他完全沒有提及任何私人恩怨。
* 關於丘吉爾的神話有幾十個,尤其是網上流傳的。他不是酒鬼,也不是抑鬱症患者。他喝酒很多,確實有時也會鬱悶,但他的狀況絕不是業餘醫生和心理學家說的醫學意義上的酗酒和抑鬱症。他也絕對不是躁郁症患者。孟加拉大飢荒不是他造成的,他也沒有延長飢荒。恰恰相反,他縮短了飢荒。他沒有主張用毒氣對付叛亂的伊拉克部落族民,只是建議用催淚彈對付他們。達爾朗海軍上將、西科爾斯基將軍、希臘首相等人的死亡不是丘吉爾的責任。關於丘吉爾的荒唐神話實在太多了,這本傳記作了批駁。最近甚至有報紙文章的標題說:「丘吉爾從不抽煙。」
太荒唐了,丘吉爾一輩子抽了16萬根雪茄。
* 為這本傳記做研究的時候,作者去過古巴的叢林,丘吉爾二十歲生日前不久在那裡第一次聽到實戰的槍聲;作者也去了土耳其的加里波利戰場,他的聲譽在那裡受到沈重打擊;作者去了1915—1916年間他在比利時作戰的戰壕;去過1945年他渡過萊茵河的地方。去過他出生的房間和他去世的房間(其他歷史學家沒有機會去)。作者去過他心愛的鄉間別墅查特維爾莊園。參觀過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居住的倫敦公寓、唐寧街10號、契克斯莊園(Chequers)和皇家空軍在阿克斯橋的那個房間,他就是在那裡觀看不列顛空戰的。至於倫敦的丘吉爾戰時辦公室,作者去過幾十次。作者還重新審視了自己的過去,整理和修訂了三十年前我寫第一本書時採訪一百多人留下的筆記。那些人都認識丘吉爾,曾在他身邊工作。這讓我清晰地回憶起了那些早已辭世的巨人和英雄,我非常榮幸,曾經認識他們。
閲讀此傳記讀者會驚訝地發現,他是個滿懷激情和同情心的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五十次在公開場合哭泣,比同時代的其他政治家都更容易受自己情感的驅動。他同情普通百姓,畢生都低調地扶助平民,這是他的「貴族理應行事高尚」信念的一部分。也就是說,貴族既然享有特權,就對社會的其餘部分負有義務。這是他的人生哲學的一個主要部分。
*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帝國總參謀長、陸軍元帥艾倫·布魯克爵士經常當面被丘吉爾怒斥。但布魯克在日記中寫道:「感謝上帝,我有機會在這樣一個人身邊工作。感謝上帝讓我看到,有的時候地球上真的有超人。」丘吉爾為了打敗希特勒、從法西斯主義魔爪下挽救英國的超人努力,英國人應該永遠愛戴他。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珍珠港:日本帝國殞落的序幕」介紹 訪問主編:區肇威 內容簡介: 《日本最漫長的一天》前傳 相隔36年完成的歷史大作 半藤一利把日本人從忐忑、憂心到狂熱、興奮的開戰經過 一口氣告訴你全過程 東京的決策,攸關太平洋未來四年超過4,700萬人的生死 日...
珍珠港事件過程 在 工頭堅。旅行長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線上旅行團 #龍馬之旅 009
今天這篇,一下子跳得比較遠。我們到了夏威夷。
各位可能驚訝,但別急,說下去就知道。
2015年,初次到夏威夷,檀香山。可能很多人也去過,在珍珠港,有一艘密蘇里戰艦紀念館。順著動線參觀完船艦內部,走上甲板時,我被舷側一面裱框的舊美國國旗吸引,看了說明,
「天啊,這是培里艦隊的旗艦,密西西比號上的旗子!」
沒有想到,越過半個太平洋,竟然在這裡又遇見了與龍馬相關的史跡。這也是做為一個「歷史主題旅行者」的小小樂趣吧。
人說時勢造英雄。就在龍馬於 1853 年(嘉永六年)舊曆四月中旬抵達江戶不久,六月三日,就發生了堪稱日本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事件——黑船來航。
美國海軍將領馬修‧培里(Matthew Perry),率領四艘船組成的艦隊,繞過大半個地球,來到日本「叩關」,地點就在江戶灣(現東京灣)口的浦賀。
事實上,這並非第一次有異國船艦來航叩關;但過去多發生在天高皇帝遠的北海道或九州,可能培里事先也做過調查,因此直接將艦隊開到了「將軍家門口」,威懾效果更強。
黑船來航,直接開啟了「幕末」。
從 1853 年,到戊辰戰爭的 1868 年,短短十五年期間,卻是風起雲湧、英雄輩出,被日人稱為「激動的幕末」時期。當然,所謂幕末,就是「(江戶)幕府末期」,也是明治維新前,末代武士們的歲月。
回到日本。如今,從東京的品川驛,搭乘京浜急行(京急)電鐵,約一小時車程,就可以來到位於三浦半島尾端,浦賀的「京急久里浜」(JR 也行,但我上次去是搭京急,車站離海濱比較近)。
在這裡,有一座培里公園,以及小小的紀念館,展示著這次歷史性的事件之過程與細節。同時也有些相關的出版品與紀念品。我看到一個「培里蘇打」最有趣,據說這種有氣泡的碳酸飲料,便是隨著培里的來航,而引進日本。不知是否屬實,但總是商人的巧思。
培里總共兩次「來航」,第二次在下關,之後也會寫到。而這次來航,對龍馬(以及整個日本)的影響,明天繼續說。
珍珠港事件過程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負責鏟奸除惡、以去除反美恐怖份子為己任的美國賤隊決定徵召百老匯演員蓋瑞.強斯,讓他進入恐怖組織擔任臥底,理由很無厘頭,只因為他是唯一精通各國語言的演員。
.
但在深入過程中,他們也很快發現幕後黑手根本不是阿拉伯人,而是北韓獨裁者金正日,而且他已經與美國演員公會的亞歷.鮑德溫(Alec Baldwin)、麥特.戴蒙(Matt Damon)、山謬.傑克森(Samuel L. Jackson)等人結盟⋯⋯。
.
《美國賤隊:世界警察 Team America: World Police》(2004)的情節簡直荒誕不經,因為該片正是由《南方四賤客 South Park》(1997-)系列的製作人、導演馬特.史東(Matt Stone)與特雷.帕克(Trey Parker)聯手打造。冒犯全美國的觀眾,簡直就是他們的天職。他們深知美國以世界警察自居,於是就以此作為核心,極盡嘲諷之能事。
.
美國賤隊看來並不是真的如此訓練有素,凡是他們所在之地,無論是巴黎鐵塔、羅浮宮還是人面獅身像,都會被他們搞到幾乎全毀。但他們顯然並不在意,更關心的是任務有無達成,而這種作風似乎也給人濃濃既視感(無論是好萊塢電影還是現實亦然)。片名已然暗示,編導所欲諷刺的,正是「世界警察」美國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傲慢認知。
.
不僅是政治上的自我中心,美國電影本身亦然,所以劇中的中東人、北韓人的形象全是刻板到極點的戲仿造型,使用的語言也根本是信口胡縐。電影在九一一事件後三年推出,這樣操作看來像是一種喜劇性的自省,編導試圖呈現的,無疑是「一般美國草民所想像的世界秩序樣貌」,人物卡通化、樣板化,用語直白而粗俗。使用木偶劇的形式,也呼應了上述企圖,清晰可見的操偶線,直指無論立足在什麼國度、什麼立場,都在不自覺之間,是一個被操縱(manipulate)的存在。
.
以演員的角度切入,更是引人發噱。編導所以惡搞的知名演員,清一色是在美伊戰爭期間,出面表明反戰的好萊塢代表人物。馬特.史東與特雷.帕克是不是認同美國出兵伊拉克是一回事,但顯然在他們眼中,一群演員試圖發揮個人影響力來左右政局的行為,無疑是相當愚蠢、自不量力的。眼看這群演員不斷倡議禁菸、防治地球暖化等環保議題,卻對於自己已經成為獨裁者打手的處境一無所知。以現在的語言來說,他們是最典型的「左膠」。
.
這件事,劉別謙(Ernst Lubitsch)也曾在同樣描寫演員救世的《戲諜人生 To Be or Not to Be》(1942)之中嘲諷過了一番。早前我還對這個道理不解,但近年看了一遍兩岸三地演藝圈知名演員的政治妥協與表態,再看好萊塢巨星如何一邊護航巴勒斯坦,又能一邊頌揚《花木蘭 Mulan》(2020)。便一切都弄明白了。
.
只是史東與帕克的做法比較極端,以厭惡這部片的影評人羅傑.伊伯特(Roger Ebert)的角度來說,這根本是一種虛無主義(Nihilism)。因為不管是什麼立場的人,在這部電影似乎都未能善終,自由派和保守派都被各賞五十大板。雖然大力羞辱金正日,卻又讓他唱了一首歌表現獨裁者的孤獨。看到最後,根本沒人知道編導立場為何,只能確定,他們真的很討厭麥可.貝(Michael Bay),厭惡到編了一首歌來批評《珍珠港 Pearl Harbor》(2001)。又或者也暗諷了《珍珠港》所蘊含的政治意識?
.
在片中也被取笑的西恩.潘(Sean Penn)在上映之後氣得致函抗議(劇中的木偶西恩.潘說伊拉克在美軍入侵之前,有巧克力河川,是人間淨土),更有白宮官員宣稱這是一部「反美電影」。上演適逢伊拉克戰爭進行之中,主流觀眾胃口不買單,票房不盡理想,馬特.史東說他再也不會考慮製作本片續集。
.
但事過境遷,這部《美國賤隊:世界警察》逐漸獲得了一定的影史地位,《衛報》將該片選入21世紀百大電影,昆汀.塔倫提諾(Quentin Tarantino)與艾德格.萊特(Edgar Wright)也將之視為人生至愛之作之一。
.
事隔多年後,塞斯.羅根(Seth Rogen)自導、自演的《名嘴出任務 The Interview》(2014)繼其衣缽,將獨裁者換成了金正日之子金正恩。但不得不說,希望美國人以後別盡挑軟柿子吃。世界上的獨裁者何其多,可以諷刺的對象,可不止如此吧?
珍珠港事件過程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珍珠港:日本帝國殞落的序幕」介紹
訪問主編:區肇威
內容簡介:
《日本最漫長的一天》前傳
相隔36年完成的歷史大作
半藤一利把日本人從忐忑、憂心到狂熱、興奮的開戰經過
一口氣告訴你全過程
東京的決策,攸關太平洋未來四年超過4,700萬人的生死
日本一副戰爭迫在眉睫,不得不發動的態勢
美國則是憂心忡忡,明知戰爭無法迴避,只能推拖拉,延後戰爭的發生
但是,戰爭在美國人意料之外的地方發生了,成為永遠的國恥日
詭譎的國際情勢,鼓吹出日本國民的好戰情緒
1941年,國際局勢充滿了詭譎。中日戰爭在日本咄咄逼人的態勢下,不斷往中國內陸推進,同時竊據中南半島,覬覦南方油田的企圖昭然若揭。德國鐵騎橫掃西歐,對莫斯科也形成合圍之勢,軸心國一統天下的態勢再明顯不過了。歷史的滔滔潮流,已經變成了任誰也無法阻擋的激流。
在12月的關鍵一週,雙方交涉來來回回,就是無法有個明確的結果。日本固然是有意拖延,美方在破解日本的密碼電報的情況下,也一直處於被動的狀態,遲遲不作出表態。
另一方面,日本的大眾傳播媒體也擺出一副好戰勇猛的陣仗。「發動一億總進軍」、「應當配合國民的覺悟,全力集中完備國內各體制」的說法響徹雲霄。對美強硬的主張,可說是一片鑼鼓喧天,感染了每一個日本國民。對日本民眾來說,「亞洲民族的解放」,就是他們這個世代的使命—或者說,想要去相信這一點。
在兵棋推演上沒有成功過的珍珠港作戰,最後還是一意孤行的打下去了。日本明知道為了生存,必須做點什麼,但卻是選擇了戰爭這一條路。對於日本全國來說,這就是所謂的聖戰!「羅斯福、邱吉爾這些傢伙,乃是製造這場戰爭的始作俑者。我們日本就是因為憎惡戰爭,所以才斷然決心投入戰爭的。這是一場為滅絕戰爭而戰的戰役。現在日本在進行的,正是將戰爭這種不祥之事從根本擊潰的最後之戰啊!」戰爭成了日本大本營的唯一選項,歷史長河也就在這裡有了180度的發展。
「必須是日本先開第一槍」
戰爭危機一觸即發,美國多次有機會警告軍隊卻總是延誤戎機。羅斯福致天皇的親筆信函也是陰差陽錯地在開戰前半夜送達。
「希望由日本方面,來大膽採取最初且明確的行動」,換句話說「必須是日本先開第一槍」。相信珍珠港攻擊乃是陰謀論的一派始終認為,美國才是戰爭的始作俑者,為首的就是羅斯福總統。因此才會有「必須是日本先開第一槍」的說法。
而負責實行指揮這個「開第一槍」計畫的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卻是在地球的另一端積極地「配合」著備戰,為日本如何成功「開第一槍」做好準備。不管大家在心裡怎樣期待,轉動的戰爭齒輪已經停不下來了。「必須是日本先開第一槍」的說法不脛而走,半藤一利認為,毫無疑問這是羅斯福的意思。
「殺吧!我們的敵人英美!」當收音機中播出《軍艦進行曲》,大本營發表著驚人大勝利報告。日本在珍珠港獲得大勝利日本人完全不知道開戰第一天歐洲的潮流就已經逆轉,還沉醉在勝利當中,做著安穩的美夢。
得知珍珠港事件發生之後,美國總統羅斯福只是喃喃自語地說:「糟糕啊,情況真的相當糟糕啊!」美國國內一片沸騰。國民的情感也整個團結在一起:「現在美國該做的事,就是把小日本那口暴牙狠狠地打斷啦!」「勿忘珍珠港」,不久後就變成了戰時美國國民團結的象徵。日本成了羅斯福口中「卑劣的偷襲」的施行者,美國國民因為珍珠港遭到無預警偷襲而激憤不已,從而導致全體的團結,發誓報仇的聲浪也益發澎湃高漲。
珍珠港,是日本「大東亞戰爭」美夢的起點,卻也是噩夢的開始。
作者介紹:半藤一利
日本「昭和史著作第一人」。1930年出生於日本東京。1953年,從東京大學文學系文學部畢業。同年進入文藝春秋社。後歷任《週刊文春》、《文藝春秋》編輯長、出版局長專務取締役等職。
著作包括《日本最漫長的一天:決定命運的八月十五日》、《幕末史》、《昭和史》在內超過70部作品。1993年以《這不是漱石先生嗎》獲得第十二屆「新田次郎文學賞」,1998年刊行的《諾門罕之夏》,獲得第7屆山本七平賞。2006年以《昭和史》獲得「每日出版文化賞特別賞」。2015年更以《日本最漫長的一天》、《燃燒的海洋》等無數歷史非虛構文學作品,成為讀者不斷追求「戰爭真相」的指引,獲得「菊池寬賞」的肯定。
出版社粉絲頁: 燎原出版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珍珠港事件過程 在 珍珠港事件78週年夏威夷、日本追悼儀式-民視新聞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民視即時新聞】今天是 珍珠港事件 78週年,當時日軍偷襲美國在夏威夷的珍珠港海軍基地,造成慘重傷亡,也開啟太平洋戰爭的序幕。今天,不管在夏威夷或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