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旅遊][巴勒斯坦]
伯利恆難民營(一):如何趕絕巴人
不少人來以色列,未必會造訪巴勒斯坦,以為危險之餘,也覺得沒甚麼好看。眾多巴勒斯坦城市中,就除了伯利恆會得到青睞,作一天探訪,主要是因為這是耶穌的出生地,順便看看畫滿塗的分隔牆。說起這條在西岸沿以巴分區而建的高牆,沿於2001年巴勒斯坦第二次襲擊,兩地合共數千人死傷,故當時以色列總統沙龍決定建高牆,以分隔兩地。伯利恆的高牆之所以成為旅遊熱點,主要是因為著名街畫家BANSKY加持,然後不同畫家,也在這幅牆留下作品。沿著高牆走的話,就會到達難民營AIDA CAMP。
在平安夜的下午,我們依高牆慢走,剛好看見位巴勒斯坦人,向數個遊客作講解。我厚臉皮的問,可以一起聽故事嗎?導遊叔叔非常爽快答應,也許他真的希望,世界各地的人,都能聽到他們的悲慘故事。
「我們現在走的這條小路,每分每秒都不同。你看,四周再次佈滿紙杯,這邊又有多了幾袋垃圾,這些都是以色列士兵,巡邏監視我們留下的垃圾。因為這裡根本不是他們的地方,所以他們毫不珍惜此地,亂拋垃圾,更是明顯的羞辱我們。」他又指著草雜裡的膠樽:「真噁心!裡面都是他們的尿。」雖然我不明白,為何士兵要大費周章,用膠樽盛著,直接撒著地上,不是更省時方便嗎?當然我不太敢問。「之前我帶過一團,當中有位美國女士,導賞結束後,她跟酒店拿了幾個大垃圾袋,原來她自發來到這裡,替我們收拾垃圾,再整齊的放在一旁,這實在教我們感動。大家都知道,這件事中誰是誰非,以色列人的行徑,是多麼的卑劣。」他又說。
一行七人,所有人都靜默無語。我們跟著來到難民營AIDA CAMP的入口,難民營沒有甚麼特別的大門鎖上,但閘門上方是條大鑰匙:「這條大鑰匙,象徵我們通往和平和自由的大門。」難民營由聯合國資助,四周都看見聯合國的標誌。「這個難民營,只有在五六十年代,經歷被以色列人屠殺的一批才可以入住。但其實,聯合國所給的補助愈來愈少,四周的房屋破落非常,都沒有錢重修。」他邊走邊解釋說,我們經過一間間殘落的房屋,好些小孩在昏暗的小巷玩耍,營內的牆,同樣畫滿控訴不公的壁畫。我們走進一家看來較光鮮的建築,原來那是難民營的社區中心,各種活動都是在這裡舉辦。我們安坐在一間房間,由另一位較年輕的男生講解。他說話的語速很快,看來似是同一堆內容,說了很多遍,非常熟悉的感覺。他一邊講解,一邊著我們傳閱相片:「這些相片,訴說了以色列兵如何兇殘的對待我們,發射催淚彈之餘,還會坐著這種軍車,」他指著其中一幅圖:「發射一種很臭很臭的水,如何不幸被射中,這些臭會黏著你,好多天都不能褪去。他們就是用林林總總的方法,來侮辱我們巴勒斯坦人。」然後他請我們,到旁邊一間已被嚴重破壞的樓房,俯視整個難民營。「你們在樓房裡往上走時要小心,不過放心,它暫時不會塌下,我也會幫你們的。」他叮嚀我們。
樓房已經沒有內牆,露出鋼筋,中間的迴旋樓梯滿佈瓦礫,沒有扶手之餘,樓梯看來只是薄薄的石屎,而且非常陡峻,稍一不慎,就會從高空失足跌下,每步往上走,實在教人心驚膽跳。
到了頂層,看見連綿的高牆,半包圍著難民營。放眼所見,每家屋頂都有個黑色大膠水桶:「以色列一直在收窄我們巴勒斯坦的範圍,我們根本沒有機會可以拿到水源,尤其這裡難民營,只能被動的等以色列供水,好多時候都是幾星期供一次水,屋頂的膠桶就是我們儲水用。」他又指著眼前,看似工廠的廢墟說:「這裡本來是橄欖油工廠,是這裡主要的收入。但自從起了隔離牆,要繼續申辦工廠的營業資格愈來愈難,而要在這裡工作,也要得到證件,所以工場也被逼停止。昔日熱鬧的橄欖油廠,現在落得荒廢的下場,這都是以色列人步步進逼的詭計。」天色漸暗,見大家都沒有甚麼意欲拍照,他又繼續說:「你們知道嗎?猶太人為了趕絕我們,現在大力宣傳,歡迎外國人移民來以色列。」「是不是只有猶太人,又或是跟猶太人結婚,才可以移民過來嗎?」我問。「當然不是!」他激動的說:「他們現在非常歡迎白皮膚的人來以色列,就算他們沒有半點猶太血統也沒關係,因為他們目的,就是要擴大他們人口,以逼走巴勒斯坦人。最近就有很多俄羅斯人,移民來以色列。」
待續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珍惜 水源 的方法 在 對倒香港隨筆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隨筆][旅遊][巴勒斯坦]
伯利恆難民營(一):如何趕絕巴人
不少人來以色列,未必會造訪巴勒斯坦,以為危險之餘,也覺得沒甚麼好看。眾多巴勒斯坦城市中,就除了伯利恆會得到青睞,作一天探訪,主要是因為這是耶穌的出生地,順便看看畫滿塗的分隔牆。說起這條在西岸沿以巴分區而建的高牆,沿於2001年巴勒斯坦第二次襲擊,兩地合共數千人死傷,故當時以色列總統沙龍決定建高牆,以分隔兩地。伯利恆的高牆之所以成為旅遊熱點,主要是因為著名街畫家BANSKY加持,然後不同畫家,也在這幅牆留下作品。沿著高牆走的話,就會到達難民營AIDA CAMP。
在平安夜的下午,我們依高牆慢走,剛好看見位巴勒斯坦人,向數個遊客作講解。我厚臉皮的問,可以一起聽故事嗎?導遊叔叔非常爽快答應,也許他真的希望,世界各地的人,都能聽到他們的悲慘故事。
「我們現在走的這條小路,每分每秒都不同。你看,四周再次佈滿紙杯,這邊又有多了幾袋垃圾,這些都是以色列士兵,巡邏監視我們留下的垃圾。因為這裡根本不是他們的地方,所以他們毫不珍惜此地,亂拋垃圾,更是明顯的羞辱我們。」他又指著草雜裡的膠樽:「真噁心!裡面都是他們的尿。」雖然我不明白,為何士兵要大費周章,用膠樽盛著,直接撒著地上,不是更省時方便嗎?當然我不太敢問。「之前我帶過一團,當中有位美國女士,導賞結束後,她跟酒店拿了幾個大垃圾袋,原來她自發來到這裡,替我們收拾垃圾,再整齊的放在一旁,這實在教我們感動。大家都知道,這件事中誰是誰非,以色列人的行徑,是多麼的卑劣。」他又說。
一行七人,所有人都靜默無語。我們跟著來到難民營AIDA CAMP的入口,難民營沒有甚麼特別的大門鎖上,但閘門上方是條大鑰匙:「這條大鑰匙,象徵我們通往和平和自由的大門。」難民營由聯合國資助,四周都看見聯合國的標誌。「這個難民營,只有在五六十年代,經歷被以色列人屠殺的一批才可以入住。但其實,聯合國所給的補助愈來愈少,四周的房屋破落非常,都沒有錢重修。」他邊走邊解釋說,我們經過一間間殘落的房屋,好些小孩在昏暗的小巷玩耍,營內的牆,同樣畫滿控訴不公的壁畫。我們走進一家看來較光鮮的建築,原來那是難民營的社區中心,各種活動都是在這裡舉辦。我們安坐在一間房間,由另一位較年輕的男生講解。他說話的語速很快,看來似是同一堆內容,說了很多遍,非常熟悉的感覺。他一邊講解,一邊著我們傳閱相片:「這些相片,訴說了以色列兵如何兇殘的對待我們,發射催淚彈之餘,還會坐著這種軍車,」他指著其中一幅圖:「發射一種很臭很臭的水,如何不幸被射中,這些臭會黏著你,好多天都不能褪去。他們就是用林林總總的方法,來侮辱我們巴勒斯坦人。」然後他請我們,到旁邊一間已被嚴重破壞的樓房,俯視整個難民營。「你們在樓房裡往上走時要小心,不過放心,它暫時不會塌下,我也會幫你們的。」他叮嚀我們。
樓房已經沒有內牆,露出鋼筋,中間的迴旋樓梯滿佈瓦礫,沒有扶手之餘,樓梯看來只是薄薄的石屎,而且非常陡峻,稍一不慎,就會從高空失足跌下,每步往上走,實在教人心驚膽跳。
到了頂層,看見連綿的高牆,半包圍著難民營。放眼所見,每家屋頂都有個黑色大膠水桶:「以色列一直在收窄我們巴勒斯坦的範圍,我們根本沒有機會可以拿到水源,尤其這裡難民營,只能被動的等以色列供水,好多時候都是幾星期供一次水,屋頂的膠桶就是我們儲水用。」他又指著眼前,看似工廠的廢墟說:「這裡本來是橄欖油工廠,是這裡主要的收入。但自從起了隔離牆,要繼續申辦工廠的營業資格愈來愈難,而要在這裡工作,也要得到證件,所以工場也被逼停止。昔日熱鬧的橄欖油廠,現在落得荒廢的下場,這都是以色列人步步進逼的詭計。」天色漸暗,見大家都沒有甚麼意欲拍照,他又繼續說:「你們知道嗎?猶太人為了趕絕我們,現在大力宣傳,歡迎外國人移民來以色列。」「是不是只有猶太人,又或是跟猶太人結婚,才可以移民過來嗎?」我問。「當然不是!」他激動的說:「他們現在非常歡迎白皮膚的人來以色列,就算他們沒有半點猶太血統也沒關係,因為他們目的,就是要擴大他們人口,以逼走巴勒斯坦人。最近就有很多俄羅斯人,移民來以色列。」
待續
珍惜 水源 的方法 在 英語島雜誌 English Island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每年六月,律師、醫師、老師 通通請假回家種田】
實際走訪西非,才發現或許就是這樣既原始又刻苦的環境,才促使了人類演化出高智慧解決大自然的不足,學會與周遭的環境和諧共處,發展出橫亙千年的人類文明。直到今日,東非與西非的國家雖然普遍被認為貧窮又落後,但是當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卻能夠在最原始的環境中求生存,用最不影響自然的方法獲取大地的資源,其流傳了千百年的傳統農耕、看天吃飯的謙卑、對於水源的珍惜,反倒值得過度發展的西方世界借鏡省思。
西非的降雨極度不穩定也不平均。傳統農家的生活起居,一切只能看天公的臉色決定;農業的收成,也對天候極其敏感,所以每一位農村婦人都是氣象預報員,準確度可比擬國家氣象台。
完整全文請看 http://goo.gl/AR44GW
珍惜 水源 的方法 在 其實要珍惜食水,有好多種方法,可以由一般生活的習慣做起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適當使用花灑淋浴,代替在浴缸浸浴。 ... 浸浴後剩餘的水可用來洗地。 ... 清洗過蔬果的水可用作灌溉植物。 ... 使用洗衣機或洗碗機要節約用水,盡量集齊衣物或碗碟一次過洗濯,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