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嫌棄妻子在家裡裸身 孟母為何狠批兒子|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到了戰國,亞聖孟子的出現,無疑給儒家思想的繼承和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當然和孔子相比,孟子沒有那麼多的花邊新聞,和他有關的女人只有兩個,一個是他的母親,而另外一個是他的老婆。兩點一線,標註了這位聖人的人生軌跡。孟子的母親是孟子人生的主角,而他老婆是配角。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位歷史上最偉大的(注意不是之一)母親的生活。
孟子名軻,字子輿,又字子車、子居。他生於公元前372年,死於公元前289年。據考證孟子出生在鄒城郊外馬鞍山下鳧村。
孟子的母親姓仇,父親名叫孟激,字公宜。據《天中》記載:「孟子生時,母夢神人乘祥雲自泰山來,止於孟宅上空,母凝視久之,忽片雲墜而寤,閭巷皆見五色彩雲覆其居。」偉人出生時都會有些祥瑞這不過分,但是孟子出生時的祥瑞很有可能是孟母編造出來的,這並不是什麼吹噓,而是孟母對於兒子的一種期望,就像是許多望子成龍的母親一樣。
而孟母懷孕時,嚴守著古時先賢的規矩,前邊我在《周興三母》中介紹過周文王的母親胎教的一些故事,而孟母完全效仿之。《韓詩外傳》(註釋1)就記載了孟母說的一段話:「吾懷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
孟子出生了,是個健康的男孩,但是此時孟子的父親卻要遠走他鄉。原來孟激是個懷才不遇的士人(低級知識分子),他為光耀門媚,拋別嬌妻稚子,遠赴宋國遊學求仕。
可是三年後,孟母得到的卻是丈夫客死異鄉的噩耗,從此,孟家沒有了頂樑柱,而這個女人要獨立承擔起生活的重擔。
從此在孟母的心中,她的一切精神寄託就是要培育自己的兒子成才,讓他成為這個世界上最優秀的男兒。
我們今天許多家長都在為孩子擇校,花費很多金錢,就是想讓自己的孩子獲得一個學習氛圍好的環境。
本人從小上學自由散漫、吊兒郎當,家裡又沒啥錢擇校,自然從小學到高中所上的學校都不是最好的,也理所當然的沒有經歷過那種最好的學習氛圍。但是有一點我是承認的,就是在我上大學的時候,那些名校畢業的孩子比我的英語要好(本人大四才過的英語四級),就是因為人家天天都是純英語授課,所有的孩子都能在較好的英語環境下。而我的英語老師要照顧大多數同學,不可能實現全英語授課。
這就是環境對於一個孩子的求學歷程的影響,很多望子成龍的母親不惜花費重金為孩子選擇最優秀的學習環境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早在兩千多年前,一位母親就已經有了這種意識,她就是孟母。
孟子幼年時候,住在墓地附近。孟子總能看見喪禮和埋死人的一些過程,便和周圍的小朋友常常挖坑,假裝埋人,以做遊戲。孟母看見這種情形,長嘆一聲,說道:「這不是我們應該住的地方。」孟母帶著孟子搬家了,常和孟子在一起玩的小朋友們怎麼也不會明白,為什麼孟軻要走?大家在一起玩得不是很愉快嗎?其實連孟子自己也不大明白,不過小孩子就是小孩子,他們的天性就是模仿和玩,很快孟子就忘了暫時的不愉快。
而孟母搬家到了一座集市的旁邊,很快孟子又和周圍的小朋友打成了一片,他們一撥人扮演商販,一撥人扮演買東西的人,討價還價,錙銖必較,都開心極了。孟母再次搖了搖頭,看來這也不是我們能居住的地方。
孟母又將家遷徙到學宮附近,這樣一來,孟子在遊戲的時候,就學揖讓進退等禮節。孟母認為這才是教育孩子的好地方,便定居下來,這是有名的孟母三遷的故事。
很多人質疑過孟母的做法,一個人的成功難道與環境的關係這麼大嗎?這個問題我覺得要從什麼角度去考慮,如果是從自己的角度上,我覺得更應該處於一個更為困難的環境中去磨煉自己的意志。
可是孟母是從一個母親的角度去考慮的,而且她要面對的是她年紀幼小,不知是非的兒子,現代心理學認為一個人的基本人格是在六歲以前基本形成的,從此根深蒂固。孟母重視孟子少時的環境是無可厚非的。
孟母作為一個母親,真正成了歷史上的一個標誌,是因為她為後世的母親們做出了表率。
首先她要面對的是拮據的生活,一個寡婦帶著一個幼小的兒子,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孟母要獨立承擔起這個家庭的一切。孤立無援的孟母開始了坎坷的人生旅途。她要憑著自己的雙手謀取衣食所需,更要以自己的力量,把唯一的兒子教養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孟母每天靠織布含辛茹苦地為兒子積攢著每一文錢,但是年少的孟子卻惹得母親大怒,她把這些剛剛織好的布全部毀掉。
原來孟子從小就很聰明,但是聰明的孩子都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貪玩。
孟子就屬於那種一學就會,但決不再溫故知新的孩子,有一天放學,孟母正在織布,便問道:「你學的咋樣啊?」孟子隨口說道:「湊合吧!」
孟母一聽大怒,隨手拿起一把剪刀,將織成的一段錦絹咔嚓咔嚓,攔腰剪成兩段。要知道,這布料可是孟家的唯一的經濟來源(當時士階層是沒有地種的),可是孟母卻把好好的布料剪斷。
孟子害怕了,他從沒有見過母親發這麼大的火,他知道母親這是動了真火了,可是他卻不知道自己哪錯了。孟子驚恐地問:「為什麼這樣做?」
孟母說:「你不好好學習,就像我把織著的布剪斷一樣。做君子要想成名,必須要博學不能讓人問倒,只有這樣才能居住的安寧,活動也可遠離危險。今天如果你不好好學習,將來肯定要去服勞役,而那樣就離禍患不遠了。這個就像我們現在以織布為營生一樣,如果半途不做了,那我們就會沒有糧食吃了啊!而沒有了吃的,女的少吃兩口沒事,而男人就會道德敗壞,去偷去搶,然後被抓進監獄,服苦役!」
我敢說,孟母說的一大半孟子都沒聽懂,但是他知道了母親的憤怒,還有就是他看見過那些被抓的小偷,他們的下場非常悲慘。
對於孩子的教育,不過是兩種方法,嚇唬和哄。孟母這段剛中帶柔的敘述,讓孟子對自己的學業再也不敢懈怠。
而孟子也很快有機會得到了名家的指點,當時孔子的孫子孔極(字子思),正在曲阜設館教授六藝,遠近學子紛紛負笈前往就教,孟子十五歲時,在孟母的鼓勵下,孟子由鄒城來到了曲阜。孔極看到孟子非常喜歡,他曾對左右說:「孟孺子性樂仁義,言稱堯舜,世所稀有也。」孔極也把祖父的畢生所學毫無保留的傳授給了孟子,孟子繼續發揚著刻苦學習的精神,埋頭苦讀了五年,學問德業,突飛猛進,終於領悟了儒家思想的精髓,終成一代名家。看到孟子成才,孟母心中的一塊石頭終於落下了。
窘迫的生活,也隨著孟子的成名而得到了緩解,這就像是成名的朗朗(鋼琴家)和周揚(短道速滑冠軍)一樣,他們都曾經窘困,卻又都因為成功而不再窘困。
這時孟子已經到了適婚的年齡了,孟母也為孟子選了一位妻子。孟子結婚了,可是他的婚姻生活並不和諧。
孟子每次進入私室,都見到妻子裸袒身軀走來走去,孟子認為妻子不賢,所以就不再進兩人的臥房了。孟子的老婆見到丈夫和自己如此見外,便去要求婆婆放自己回娘家。
孟妻說道:「妾聽說夫婦之道,私室裡是不應該相互避諱的。而現在我在房中裸露了一些,夫君就認為我墮落而不高興,這根本就是拿我這個媳婦當外人。婦人之義就是要照顧好丈夫,現在夫君他要搬出去住,外人聽來還以為是我不賢惠。我還是回娘家算了吧。」
婆媳問題一直是困擾著家庭生活的一大弊病,而孟母是最早做出這種良好婆媳關係典範的母親之一。她沒有維護自己的兒子,而是毫不留情地批判了兒子的那種所謂的正道思想。
「你說你的老婆不守禮儀,那好,禮儀之一,進門前要問問有沒有人在,這是一種尊敬。上堂前,聲音要故意放大,這是為了告訴別人自己來了。入戶的時候,不應該抬頭,這是為了避免看到不該看的。現在你去了你們夫妻的私房之中,入戶卻不做聲,你老婆裸體在內,你卻看了個滿眼,還說人家非禮,你這是哪家的道理?」
得,孟子一聽,這是母親挑理了,想想自己也確實有雞蛋裡挑骨頭的嫌疑,本來是想給妻子來點猛料立威,結果卻把自己給絆倒了。孟子也挺識趣,去向老婆承認了錯誤,一件生活中的小插曲就這樣被孟母輕易地化解了。這就是水平,清官難斷家務事啊,可是能斷家務事可就不只是清官了,絕對有水平。所以《烈女傳》上說:「君子謂孟母知禮,而明於姑母之道。」
上面的故事,作為一個母親來說,只是她人生要經歷的每一個階段而已。
一個母親是不是真正的偉大,在於她是不是真正瞭解孩子所想要的東西。而孟母知道孟子追求的是什麼。
當初,我可以到外地去上一所更有名的大學,但我選擇了留在天津上一所普通的大學,而一份外地的工作會使我得到比現在工作高四五倍的收入,但我依然選擇留在天津,這是因為我的父母都在天津,這裡是我的家。而我的很多同學都願意出來闖蕩,他們大多現在都有了屬於自己的新天地,比我混得強多了。
「父母在,不遠遊」和「好男兒志在四方」這兩句話,永遠是充滿了矛盾的。不遠遊是為了孝道,而出去闖蕩是每個年輕人的理想。
孟子就在這兩難的選擇中決定留下,他把自己的仕途選在了離自己家鄉很近的齊國。孟子多次向當政者闡述自己的政治主張,但是齊宣王雖然以年祿十萬鐘來酬謝孟子,卻不肯實行他的政治主張,對此,孟子總是搖搖頭說:「君子稱身就位,不為苟得而受賞。」對於一個政治家來說最痛苦的莫過於自己的理想難以實現,而孟子選擇留下是因為母親,那個為自己含辛茹苦了幾十年的母親。
而孟子每天鬱悶的表情讓孟母有所察覺。她問兒子,為什麼事情而擔憂。孟子敷衍稱自己身體不舒服。過了幾天,孟子又長嘆了一聲,被孟母聽見了。孟母又問兒子你為什麼嘆氣啊?
孟子終於吐露了自己最真實的想法:「我聽說,君子應該稱身就位,不為苟得而受賞,不貪榮祿。諸侯不聽從我的政見,就不應該再侍奉他。聽了我的政見而不採納,就應該不再踏入這個朝廷。現在齊王不用我的治國理論,我想走,但是母親您已經老了,經不起顛沛流離,不能跟我一起走啊,我是為這個事情在憂愁。」
孟母此時淡然處理了這一切,她說:「婦人的禮儀是什麼?精五味,擅酒漿,養舅姑,縫衣裳而已。而婦人應該遵從三德,也就是少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今天你已經長大成人了,而我也老了!你應該去做你應該做的事情,而我應該繼續遵守一個婦人的禮儀。」
很多現代女性都在批判孟母是個老思想,舊觀念,試問今天女性的新觀念有誰比她更偉大呢?
我感覺,孟母的這種任由兒子發展不想拖累他的想法也是非常具有現代意識的,和那些現在還在用養兒防老那種老思想看待生活的老年人相比,是那麼超前。孟母的想法是無私的,她把所有的愛都給了自己的孩子,給了孩子所崇尚的事業。這已經不是簡單的母愛所能表達的了,母愛其實更多的是一種私愛,而孟母的愛是一種博愛。
孟子走了,帶著對母親的不捨,他帶領門徒遊說各國,雖然他的結局和孔子十分相似,都沒有能得到君王的認可。但是他做到了把儒家文化發揚光大,《孟子》有七篇傳世,《梁惠王》上下;《公孫醜》上下;《滕文公》上下;《離婁》上下;《萬章》上下;《告子》上下;《盡心》上下。其學說出發點為性善論,提出「仁政」、「王道」,主張德治。
這都是孟子留給我們的巨大財富,而這都與他那位歷史上最偉大的母親有著巨大的關係。就在孟子做著自己想做的事情時,孟母去世了,她歸葬馬鞍山。如今在山東省鄒城縣北二十里的馬鞍山麓,還留有古柏森森的孟母墓,歷代都有人捐石刻頌揚她的堅貞志節與慈母風範,還有人出資在此建了孟母祠。
這是人民對這位偉大母親的懷念,她就像是標識,在孟子的不同階段為孟子指出了前方的路,她又像是一支蠟燭,照亮了孟子的前程,卻也燒乾了自己。
已故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在臨終前幾年,突然對周圍的人說,我昨晚夢見媽媽了,從季羨林的諸多散文中,我能看出他對於母親的感情,我們雖然無從得知季先生早年時的生活經歷,但是我知道一位同樣偉大的母親也用自己的微光照亮了季羨林的童年和青年時代。
孔子說他常常能夢見周公,孟子呢?他是不是應該經常能夢見自己的母親呢。
是,也不丟人。因為孟母並不比周公差多少!
註釋1:《韓詩外傳》是一部由360條軼事、道德說教、倫理規範以及實際忠告等不同內容組成的雜編,一般每條都以一句恰當的《詩經》引文作結論,以支持政事或論辯中的觀點,就其書與《詩經》聯繫的程度而論,它對《詩經》既不是註釋,也不是闡發,而是實際運用《詩經》的示範性著作。
原文載於《稗官女史》,作者:尹劍翔,出版社:現代教育出版社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王道揚兒子 在 劍心日劇廣告娛樂情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天精選新聞:http://kenshin.hk/jnews-200427
==================
【日影】長澤雅美《MOTHER》新人奥平大兼演其兒子發展扭曲母子關係 (片)
【日劇】濱邊美波《我們的愛情不正常》高杉真宙岸井雪乃山崎育三郎參演
【日劇】山下智久參演跨國劇集《THE HEAD》預告解禁南極上演血腥懸疑 (片)
【寫真】鹽地美澄側身半裸房圓渾F奶帶來前女主播的美魔女魅力 (40P,片)
【社會】高級膠囊旅館集團「FIRST CABIN」因疫情倒閉400員工被解僱 (片)
【社會】小樽商店街年輕店主逆境中拍攝開心自虐海報獲網民一片好評 (片)
==================
精選新聞:http://kenshin.hk/jnews-200427
==================
【日藝】39歲優香平安產子與丈夫青木崇高一起初當父母
【動畫】《約定的夢幻島》第2期因為《富豪刑事》延期將改於2021年1月播放
【日劇】Paravi全年播放排行《戀愛可以持續到天長地久》強勢包辦冠亞軍
【日劇】松井玲奈參演《拉麵才遊記》當餐飲顧問成黑島結菜的能幹對手
【日藝】永野芽郁新寫真集公開親手剪髮過程及滿臉髮碎的照片集
【日影】龍星涼《碧藍之海》公開脫衣野球拳特別影像和你進行熱烈對碰 (片)
【收視】《家政夫三田園4》開播破系列史上最高《聲援》首度突破20%
【寫真】日比美思演出《3年A班》後以高身長雪白美乳繼續吸關注 (39P,片)
【寫真】葉月翼以最適合校服王道清純派形象帶來半裸純真誘惑 (36P,片)
==================
精選新聞:http://kenshin.hk/jnews-200427
==================
【景點】3分鐘總結今年京都各處櫻花疫情中仍然燦爛盛放風景漂亮 (片)
【社會】日本全國黃金週冷清情景高空直擊江之島箱根人影稀少 (片)
【社會】大阪公佈6家拒絕休業彈珠機店反而吸引數百人排隊光顧 (片)
【景點】大阪城等全國著名景點晚上發出藍光支援前線醫護人員 (片)
【社會】JR福知山線出軌慘劇15年癱瘓女性努力重生終成功參加奧運 (片)
【社會】熊本熊再度出動親手幫忙掛起鯉魚旗向兒童宣揚勤洗手訊息 (片)
【社會】便利店為避免感染創出「用腳開門」裝置網民大讚公司效法 (片)
【購物】新冠退散御守火速登場!名古屋萬松寺網上發售成話題 (片)
【景點】鎌倉江之島大量市民蜂擁前往當地宣佈將封鎖海岸免疫情擴散 (片)
【景點】櫻花前線到達北海道山櫻提早盛放札幌預計本週宣佈開花 (片)
【購物】SHARP口罩爆多人搶購死機停售連累家電遙控功能無法使用 (片)
【社會】台灣向日本送200萬口罩高官公開感謝日本網民激烈讚好 (片)
王道揚兒子 在 華人民主書院 New School for Democrac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轉型正義 #鄉民私刑
#正義MIT
看著網路上熱鬧地議論著層出不窮的兒虐案與鄉民私刑正義,究竟突顯了島民什麼樣的整體精神狀態?又,人民對司法的信任是否瀕臨崩毀?我不確定我們是否能在缺乏深入調查之前回答這類複雜的問題(聽說在21世紀,輕薄短小的速食知識才是王道)。我腦中浮現一個個二二八和白色恐怖受難者子女們的神情,她/他們的憂懼、哀傷、憤怒、脆弱、堅毅、決絕,與我訪問過的家暴與家內性侵受害者的面孔,交疊成質問當代台灣道德抉擇的巨大影像。
島民是否真正關懷兒童權益?是否真正急切於正義得到伸張?放眼望去,我尋索著讓人能夠樂觀起來的跡象。然而我看見的是,多少政治犯子女的童年,因為父親和/或母親的消失,頓失依靠;許多親友們唯恐被牽連,不敢接濟。貧困、恥辱、孤絕、卑微,是她/他們必須日復一日奮力與之拼搏才能存活下來的猛獸。實際上,世人對這些孩子們的苦,如同對許多受虐兒的痛,經常選擇性的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家醜、國醜,皆是不可外揚之惡,揚則視之如妖魔,非我族類,當事人須好自為之。
當今的人道關懷,幾已形同販賣同理心的消費主義商品;正義的吶喊,與濫捕代罪羊以宣洩絕望無力的情緒之間,似乎僅有一線之隔。在抨擊譴責之前,我們是不是有能力先收起義憤大刀,回到歷史生命經驗的現場,看見人的存在樣態?看見真實之後,還需要大量的勇氣,我們才會有能力面對個人或國家暴力造成的錯誤,並且回應誰應該承擔哪些責任的問題。
***
### 遲來的愛
黃春蘭女士是位衝勁十足、精神奕奕的退休大學教授。一直到她成年以前,「爸爸」是一個不存在的概念。許是怕她傷心,盼她能安然長大,春蘭女士的媽媽獨自把爸爸過世的真相藏在心底20年。媽媽等到她成年才告訴她,爸爸是在戒嚴時期被政府抓走殺死的。即使如此,白色恐怖於她仍舊十分模糊,直到她自己獲得美國密西根大學全額博士獎學金,卻因為父親政治犯的身份而被斬斷出國求學的夢想,這幾個字才有了切身感。
春蘭女士第一次遇見自己未緣謀面的父親,黃溫恭醫師,是在他1953年就要被槍決的幾個小時前,親筆寫下的遺書裡:
「親愛的春蘭,你還在媽媽肚子裡,我就被捕了。父子不能相識!嗚呼!世間沒有比這更淒慘的了......春蘭!認不認我做爸爸呢?慕愛我嗎?慚愧的很!我不能盡做爸爸的義務。
春蘭!妳能不能原諒這可憐的爸爸啊?春蘭!我不久就要和世間永別了。用萬分的努力來鎮靜心腦,來和妳做一次最初而最終的紙上談話吧......」
連同給春蘭的信,33歲的爸爸赴刑場前,共寫下五封遺書給每一位家人,包括親愛的妻子,春蘭的媽媽。等到春蘭真正讀到這封信時,已年近60;而晚年失智卻堅持隨身攜帶身份證,以備不時受警察盤查的媽媽,也已經離開人世,來不及讀到先生臨走前留下的滿紙愛意與不捨。當年國家莫名扣押這些遺書,剝奪了政治犯臨終前對遺族表達愛意,交代遺願的機會。
黃溫恭醫師原本被判十五年,這個判決本身已經是違反民主憲政秩序與公平審判原則的刑罰。在家屬近60年後向檔案局申請到的判決書上,他們看見當年偉大的民族救星,幾個毛筆字輕輕一揮,改判他們的爸爸死刑。
### 凍結半世紀的眼淚
1947年二二八事件發生時,人道主義醫師潘木枝先生是嘉義市參議會議員。入城鎮壓的國民政府軍隊遭到民軍反抗,發生激烈武裝衝突。潘醫師受民眾請託出面協調談和,反被國軍逮捕、刑求,並在嘉義市火車站廣場當眾槍決,曝屍數日。槍決前,潘醫師二兒子欲出面營救而遭國軍槍殺。槍決當下,三兒子和四兒子都躲在人群中。槍響後,13歲的三兒子狂奔向前,抱住全身是血、因痛苦叫喊而下巴脫臼的父親,幫父親把下巴推回原位。他一邊哭著說會好好照顧家,請父親放心離去,一邊幫死不瞑目的父親闔上眼。12歲不到的四兒子,站在不遠處看著這一切,全身感覺倏地抽掉,沒有掉一滴眼淚。50年後,第一次政黨輪替,四兒子終於開口訴說自己的身世,凍結了半世紀的眼淚才終於落下來,壓在胸口的那一大團稠黑鉛塊,才逐漸緩解。
***
在這些政治犯孩子的童年,倘若你的生命跟她/他們偶然有交集,你曾經為她/他們做了些什麼?現在呢?如果有機會遇見好不容易奮力長大的她/他們,你會想對她/他們說些什麼?過去就讓它過去?讓我們一起往前看?我們應許給自己和她/他們的子女什麼樣的未來?
島民念茲在茲的司法正義的落實,無法避開二二八與白色恐怖的真相追索、罪責追究、污名平反、創傷修復、社會信任重建等轉型正義工程。許多人急於拋棄這兩個詞彙,但我們所知的遠遠不及真相的萬分之一;正如我們尚未真正看清家暴與兒虐事件的複雜性(尤其是加害者、受害者、關係涉入者之間的複雜倫理關係)。面對龐大沈重的黑暗歷史,不論是家內的或社會集體的,急著逃脫,維持無知現狀是本能,但也是便宜行事的做法。被潛抑的,終究要復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