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蜜報告:【白嘉莉應任臺灣代言人】
(大成報總主筆郭憲鈴專欄)韓國瑜就任高雄市長以後弄出了一大堆演藝界人士擔任「觀光大使」或「代言人」,不過在我個人偏見來看這一大堆「觀光大使」或「代言人」加起來還比不上台中盧秀燕市長邀請一位白嘉莉當台中市代言人之份量;很多媒體以「最美麗節目主持人」來讚譽白嘉莉,其實演藝界不缺天生麗質難自棄的美麗佳麗,但像白嘉莉如此才情洋溢、才氣縱橫能以數國語言在節目中串連中外古今的可能只有白嘉莉小姐了,所以我覺得應以「最有才氣的節目主持人」來讚譽白嘉莉比較適當,至少在今天以前是如此,就是在華語界「前無古人」也。
白嘉莉遠嫁印尼「木材大王」富商黃雙安先生迄今已四十年,婚後黃先生生意越做越大,後來又逢中國實施改革開放政策,很多東南亞華僑也順勢將事業發展到中國內陸,白嘉莉就陪著先生到世界各國經商洽談生意大業,也就很少回到台灣故國故土故鄉,所以台灣五十歲以下認識白嘉莉女士者就不多了,若有所知也僅知她是印尼富商黃雙安的夫人而已,對於她過去的奮鬥過程及主持電視節目之豐富內容與精采表現、多采多姿的歌舞就印象厥如了;白嘉莉離開台灣僑居海外後,台灣演藝界就沒再出現過如此才華洋溢的節目主持人了。
白嘉莉本名「白沙」也是出生眷村的歌星,她祖籍甘肅出生於台灣,以現在台灣法律的定義她就是台灣人,她高初中都在台中市唸的、也參加過歌唱比賽獲得冠軍;高中時因父母親離異而棄學跑到台北自立謀生而考入空軍的藍天藝工大隊接受歌舞訓練、並以藝名「白嘉莉」開始以歌唱謀生,民國六十年她離開藍天藝工大隊加盟海天唱片公司開始歌星演唱生涯,其中也參加幾片電影演出;她曾參加當時台灣最高水平的「群星會」,能被主持人慎芝小姐慧眼相中入選「群星會」就象徵具有一定的高歌唱水平也就是「巨星」的象徵,而能入選「群星會」的歌星也都身價百倍;1969年12月7日中午中華民國電視史上開始進入彩色電視自製試播時期,第一位進入中華民國彩色電視畫面的就是白嘉莉小姐,在這之前不論是多麼「紅得發紫」的男女歌星都是黑百的,所以白嘉莉是第一位「紅起來」的中華民國歌星,這個歷史紀錄是青山、謝雷、劉福助、余天等歌壇大老巨星所望塵莫及的,這也是白嘉莉歌唱成就的一個表徵,但白嘉莉真正留給台灣觀眾最難以忘懷的是她脫俗不凡的主持台風,她雖連高中學歷都見缺,但由自己努力自修自學與自行自處且自強不息而培養出不俗的談吐與出眾的氣質,而且她還自學成幾種外國語言,在訪問外國藝人時英、日、法語琅琅上口,其大家閨秀之風絕不遜於任何博碩士出身的大學者,可見白嘉莉自己在自修自學中所下的功夫之深實根基、紮實穩固,毫無甚多外省眷村子弟投機取巧之惡習,這是在她離開台灣歌壇四十年後還令人很難忘懷的地方,所以我說台灣媒體以「最美麗的主持人」來美譽白嘉莉是不夠且不中「要害」的,在台灣電視史上像白嘉莉如此用功努力而具深實厚重「學力」的主持人應以「最有才氣的美麗主持人」美譽之才較貼切適當,蓋白嘉莉的美麗是天生麗質的但其主持節目之不凡功力與脫俗的談吐應對進退是後天自己努力自學的,尤其是在父母離異的「家變」後離開學校自己「北漂」到台北謀生,還能一邊工作賺學求生一邊自修自學得那麼多種語言與知識和常識作為後來主持節目之基本工具,為節目注入甚多高水準富意義的內涵,這和當前許多節目主持人專講一些五四三的空話或外星球的話完全不一樣,筆者至少有二十年時間不看台灣的綜藝節目,因實在是除了「殺時間」「消磨生命」以外一點意義也沒有,自白嘉莉離開綜藝舞台竟無一人能像白嘉莉主持出高水準又富饒意義的節目,這是白嘉莉去國多年還一直讓人懷念的地方;以白嘉莉對台灣電視節目主持界的貢獻實在是五十年來僅有一百年來少有的,我常說以白冰冰之流都能在國民黨政府擔任國策顧問那白嘉莉就可以擔任首席資政了,可惜馬英九吳敦義等爛政客目光如豆太膚淺了,竟看不出白嘉莉一生的奮鬥過程及她在台灣電視綜藝節目主持界之流芳千古傑出貢獻,就如毛澤東的詩「她在叢中笑」:「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所以白嘉莉不只是萬紫千紅還是一枝獨秀(至少在台灣六十多年主持界中),真是前無古人後少來者,真可稱為國之瑰寶的。
這樣的國之瑰寶只擔任一個小小的台中市之代言人實在是太大才小用了,以白嘉莉在台灣演藝界之份量實應擔綱台灣之代言人;何況這僅僅只惦量她昔日在台灣電視演藝界之傑出表現,而這四十年間她與傑出印尼僑商黃雙安夫唱婦隨常相左右周遊列國周旋各大商賈之豐富經驗已儼然是南洋商界翹楚之一;且黃雙安係福建福州人士算是與台灣人同源同流,所以若白嘉莉真成為台灣之最佳代言人也算是實至名歸,足堪造福台灣桑梓的。昨天(三月一日)是白嘉莉之華誕,謹以此文祝福白嘉莉小姐生日快樂。 (作者郭憲鈴係大成報總主筆、曾任全國營造公會總幹事、現任台灣國策研究會會長)
資料來源:
http://news.m.pchome.com.tw/politics/greatnews/20190302/index-55152800494248209001.html
王芝芳學歷 在 芭樂人類學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針對服貿爭議與近日的佔領運動,人類學家的集體發聲
──
臺灣人類學教師聯合聲明
近日臺灣社會對《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出現劇烈爭議,對於民主的實踐也有許多論辯、省思與行動。臺灣人類學學術社群本於長期關注國家社會的立場,發表以下聲明:
1. 服貿的爭議中,呈現了社會中存在多種對臺灣未來發展的觀點和期待。政府提出之兩岸服貿協議草案所構築的自由市場經濟和兩岸更緊密發展的政治藍圖,與人們殷殷期盼重視分配正義、弱勢保障、戒慎中國政經力量、以及避免過度依賴單一市場和一味發展大型資本的主張殊異,甚且有巨大扞格。人類學者向來致力於理解與呈現相異的聲音,我們認為,不同的觀點應該被正視,同時,各方須立即營造出更平等友善的對話協商空間。
2. 318學運除了對國家前途方向認知的不同,也源於臺灣民主體制的長期失靈,使得多元觀點無法在現行體制與政治權力結構中,獲得足夠的尊重、對話與決策容納,終而導致學生與民眾發起公民不服從的抗爭行動。人類學的研究早有發現,不同群體間權力的長期高度不對等,極易引起共同體內部的衝突。我們認為,國家權力應要有所節制,同時必須與更多異議者分享協商,以實質的民主機制來修復裂痕。
3. 臺灣不但正在書寫新世紀的島嶼歷史,也處於形構共同體未來理想樣貌的重要時刻,我們支持、鼓勵人類學相關領域教師與學生,秉持參與觀察的人類學準則,在街頭、教室、社團、網路等不同場域,參與此次事件,進而建置常續關懷機制,以實踐人類學強調多元涵容的人文核心精神。
連署網站:http://campaign.tw-npo.org/sign.php?id=20140326233040
相關校系教師連署人(依單位及姓氏筆劃順序):(85人,持續增加中)
王嵩山(逢甲大學歷史與文物研究所)
台邦.撒沙勒(義守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
李舒中(長庚大學醫學院人文及社會醫學科)
何撒娜(韓國首爾大學比較文化研究所/西江大學社會學系)
林益仁(台北醫學大學醫學人文研究所)
林淑雅(靜宜大學法律學系)
陳其南(台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
陳怡君(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張瑋琦(新竹教育大學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
黃國超(靜宜大學台灣文學系)
翟振孝(國立歷史博物館)
廖紫均(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劉子愷(伊利諾大學人類學博士)
日宏煜(慈濟大學人類發展研究所)
林美容(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
林秀嫚(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傅 君(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林淑鈴(高雄師範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
徐雨村(高雄師範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
洪馨蘭(高雄師範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
劉正元(高雄師範大學臺灣歷史文化及語言研究所)
陳玉苹(台東大學公共與文化事務學系南島文化研究碩士班)
張育銓(台東大學公共與文化事務學系南島文化研究碩士班)
葉淑綾(台東大學公共與文化事務學系南島文化研究碩士班)
蔡政良(台東大學公共與文化事務學系南島文化研究碩士班)
譚昌國(台東大學公共與文化事務學系南島文化研究碩士班)
邱韻芳(暨南大學人類學研究所)
容邵武(暨南大學人類學研究所)
梅慧玉(暨南大學人類學研究所)
廖志輝(暨南大學人類學研究所)
林開忠(暨南大學東南亞研究所)
黃美英(暨南大學歷史學系)
王雅萍(政治大學民族學系)
林修澈(政治大學民族學系)
官大偉(政治大學民族學系)
高雅寧(政治大學民族學系)
陳文玲(政治大學民族學系)
黃季平(政治大學民族學系)
李宜澤(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
林徐達(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
葉秀燕(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
賴淑娟(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
羅正心(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
陳毅峰(東華大學民族發展與社會工作學系)
楊政賢(東華大學民族發展與社會工作學系)
李威宜(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
呂玫鍰(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
林淑蓉(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
邱鴻霖(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
許瀞文(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
黃倩玉(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
魏捷茲(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
顧坤惠(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
李翹宏(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族群文化研究所)
林文玲(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族群文化研究所)
林秀幸(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族群文化研究所)
林靖修(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族群文化研究所)
許維德(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族群文化研究所)
莊雅仲(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族群文化研究所)
連瑞枝(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族群文化研究所)
蔡晏霖(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族群文化研究所)
江芝華(臺灣大學人類學系)
呂欣怡(臺灣大學人類學系)
陳伯楨(臺灣大學人類學系)
陳瑪玲(臺灣大學人類學系)
林開世(臺灣大學人類學系)
胡家瑜(臺灣大學人類學系)
童元昭(臺灣大學人類學系)
謝世忠(臺灣大學人類學系)
羅素玫(臺灣大學人類學系)
方怡潔(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余安邦(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余舜德(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呂心純(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郭佩宜(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陳文德(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黃宣衛(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黃智慧(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彭仁郁(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劉紹華(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劉璧榛(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楊淑媛(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鄭瑋寧(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趙恩潔(中央研究院亞太區域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