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 Siri,用我喜愛的這首歌展開一天的生活,很不錯!
「一場遊戲一場夢」是1987年王傑第一張個人專輯《一場遊戲一場夢》裡的首波主打歌,由王文清填詞譜曲、陳志遠編曲。當年這首歌是王小棣與張艾嘉執導的國片《黃色故事》的主題曲,因此飛碟唱片還特地請來該片的女主角,23歲的港星張曼玉與25歲的王傑一同演出此歌的MV。
「昨日的浪子.今日的巨星.明日的傳奇」
這是當年飛碟唱片為新人王傑所下的註腳,果然,王傑並沒有辜負唱片公司的期待。
1987年12月19日,王傑的第一張國語專輯《一場遊戲一場夢》正式發行,他以獨特的嗓音與浪子的形象迅速走紅台灣歌壇,很快地便灌錄粵語專輯進軍香港;王傑至今所發行的專輯與精選輯已突破80張,累積銷量達到數千萬張,是80至90年代的華語歌壇裡,深具影響力的一位歌手。
王傑本名王大為(英文名字為Dave),父親王俠和母親許英都是邵氏電影公司的演員,因此王傑從小就在邵氏片廠長大,3歲開始當童星,參與過多部邵氏電影的演出與擔任替身,其中包括了1971年的《鬼太監》、1975年的《我在戀愛》、1977年的《洪熙官》,與1978年的《殺絕》等片。
12歲時,父母親離異,王傑被送至基督教教會學校三育書院寄宿,在這段期間,父母親少有探望,甚至沒有替他繳學費,幸有老師的資助,以及學校提供清潔工作給他來賺取學費,才得以順利完成學業。經歷了這些,讓王傑的個性顯得憂鬱、傷感;在求學期間,王傑透過學習樂器與音樂創作來抒發情緒,並且在14歲時,寫下「娃娃在哭了」這首歌。
17歲時,王傑隻身來到臺灣工作,19歲第一次結婚,生了一個女兒。王傑為了取得中華民國護照與長期居留,決定入伍服役,抽到「金馬獎」並接受士官訓,在外島當教育班長三年。退伍之後,妻子早已離去,王傑成為單親爸爸,獨自一人扶養女兒,日子過得相當辛苦。這段期間王傑曾從事過油漆工人、速遞員、計程車司機、貨車司機、侍應、廚師、調酒員、酒廊歌手、特技演員,與作曲等工作,最多曾經一天打四份工,晚上在橋底露宿。電影特技工作更令他受傷多次,最嚴重的一次甚至折斷了手腳,一直到他成為歌手後,經濟狀況才獲得改善。不少人認為王傑的歌聲之所以那麼悲苦動人,應該和他辛苦的成長背景與感情經歷有關。
王傑的嗓音相當獨特,聲音辨識度大,其充滿感情的演唱方式具有相當強烈的感染能力,歌聲流露出悲涼與滄桑的感覺。王傑在演繹歌曲時,往往能透過充滿穿透力與爆發力的嗓音,將歌曲的情緒起伏詮釋得淋漓盡致;而個人形象與唱腔風格的統一,也讓他從第一張專輯《一場遊戲一場夢》開始,便登上巨星之列。
最後,讓我們來回顧1987年《一場遊戲一場夢》專輯上的文字:
他歌唱的很好
他的眼神深邃銳利
他的感情濃得化不開
他的背影比誰都孤單
和其他很多歌星一樣
他有段長長的過去
雖然不能忘記
卻也不用再提
因為一切正要出發
因為他將成為巨星
BORN TO CONQUER
生來獲勝、生來征服
王傑
站在卑微與高貴的交界
對自己與全世界說:「我來了,一切便不一樣了!」
獻給
在愛情中心靈饑渴
在生活中百無禁忌
在音樂中追求個性的一代
王傑。
《一場遊戲一場夢》
作詞:王文清
作曲:王文清
編曲:陳志遠
演唱:王傑
不要談什麼分離 我不會因為這樣而哭泣
那只是昨夜的一場夢而已
不要說願不願意 我不會因為這樣而在意
那只是昨夜的一場遊戲
那只是一場遊戲一場夢 雖然你影子還出現我眼裡
在我的歌聲中 早已沒有你
那只是一場遊戲一場夢 不要把殘缺的愛留在這裡
在兩個人的世界裡 不該有你
喔 為什麼道別離 又說什麼在一起
如今雖然沒有你 我還是我自己
說什麼此情永不渝 說什麼我愛你
如今依然沒有你 我還是我自己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1萬的網紅VOGUE Taiwa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張庭瑚是個水男孩。雙魚座的他,汗腺特別發達;演悲劇比喜劇容易,只要一感同身受,眼淚就會像水龍頭一樣流下來! 因為憂鬱同時又帶著殺氣的眼神,被導演王小棣一眼相中,出演電視劇《刺蝟男孩》而正式出道。張庭瑚決定要走演藝之路,是在當兵的時候,當時的他是替代役,每天朝九晚五,外加週休二日,時間多到閒得慌。「然...
王小棣父親 在 商業周刊(商周.com)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良醫健康網>>西非布吉納法索,有個名叫古都古的小鎮,有一間台灣人出錢蓋的「霖恩小學」,當初負責協調和監工的人是台灣最出名的外交替代役男-連加恩。連加恩在古都古除了蓋小學,還曾創下垃圾換舊衣的奇蹟,他所締造的傳奇,後來被王小棣導演改編成電視劇「#45度C天空下」✨
連加恩是牙醫的兒子,「我高中讀的是建國中學,選第三類組是遵循父親想要我當醫生的期望,後來順利考上陽明醫學院,我一直是個按部就班的乖小孩。」但他也曾感到迷惘😞
直到去非洲當兵的洗禮,連加恩換了腦袋也換了眼光,他說︰「想要改變一定會遇到困難,但要有革命家精神。」...⬇️⬇️⬇️
✔加入LINE好友,掌握第一手重要健康訊息 https://bwhealth1.pse.is/3auanx
王小棣父親 在 國家漫畫博物館籌備小隊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漫畫論壇回顧🔥「世界中的多元漫畫」第四回
◾陳怡靜:「臺灣創作者講臺灣的故事,講出了屬於臺灣的味道,也讓臺灣漫畫真的不一樣了。」
在「漫畫大爆炸:從漫畫實務看博物館的多元可能」論壇中,我們盡可能網羅籌備小隊所關心、也想繼續發展的議題之相關領域人士。論壇共有六個精彩場次,每個場次將分成數次陸續分享,敬請期待!
🔥場次簡介:
「世界中的多元漫畫」討論一個漫畫迷可以走多遠,主持人黃健和與與談者們帶著聽眾們一起看到一個漫畫迷會變成一個漫畫作者、一個出版社的編輯,一個漫畫迷會從臺灣同人場次走出去,走到日本、走到了法國安古蘭漫畫節、走到了義大利波隆那、走到了墨西哥書展、走到了美國的聖地牙哥。本場次展現了不同的創作者在各個地方獲得滋潤,而臺灣的漫畫也跟著如此的情形往下去前進。
------------------------------------
🔥論壇內容
◾關於陳怡靜
陳怡靜,於2002年記者出道,主要是跑教育線,兼漫畫線。現在是獨立撰稿人,主要關注漫畫領域與新銳創作者,同時也是鏡好聽podcast「大人看漫畫」主持人、新活水專欄「睡前翻漫畫」專欄作者。陳怡靜回顧自己2020年最重要的事就是協助漫畫基地策劃《反抗的畫筆──香港反送中運動週年圖像展》,該展覽要回溯2019年香港反送中運動,當時陳怡靜前往香港採訪,被連儂牆等運動中的圖像表達深深震撼,發現圖像所扮演的串聯的力量,因此非常希望將那些圖像介紹回臺灣。返臺後寫了許多相關的報導,所幸CCC來邀稿,更進一步促成了這個展覽。
.
◾藉由漫畫接觸到的世界
使她對圖像產生敏銳度的,就是自幼培養起來的漫畫閱讀習慣,甚至說是狂熱也不為過。陳怡靜回憶小時候都是拿手電筒,偷偷躲在被窩裡看漫畫。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父親將陳怡靜小時候珍藏的大然版全套《亂馬1/2》丟掉的那天,但是陳怡靜還是很努力的藏著《灌籃高手》、《芳鄰同盟會》、《聖傳》,保存至今,此外著名的臺灣漫畫──《YOUNG GUNS》、《傾國怨伶》等作品也是陪伴她長大的重要回憶之一。除了熱門日漫、臺漫外,陳怡靜的第一本非亞洲漫畫就是《Mafalda》,從中她培養了對地球的認識、對社會的認識,是生命中極重要的一本漫畫。更有緣的是,陳怡靜在2014年終於在安古蘭漫畫節看到《Mafalda》的原稿,幾乎感動落淚。她也點出安古蘭漫畫節重大的貢獻即是可以看到大量的展覽、原稿,而且整個城市都是漫畫的文化,讓她理解到世界上的漫畫原來這麼多元。18歲那一年,陳怡靜到臺北念書,脫離了從前家中的管制,因此開始大量接觸各式各樣的漫畫。
.
進入社會、乍到新聞業時,陳怡靜原本是一個大眾型、商業型的漫畫記者,會跑漫博會、書展,問些一般大眾會感興趣的問題,諸如:今天有多少漫畫迷衝進來、哪本書賣得特別好。新聞一路跑下來,陳怡靜回顧道,2004年開始跑出版路線,當時的市場仍舊是日本漫畫的天下,《Keroro軍曹》紅遍臺灣大街小巷。同時她也開始觀察這些市場上流行的東西如何在「地下社會」運作,因此開始跑CWT、FF等同人場,正巧碰上《義呆利》所捲起的國家擬人風潮。但於2009年轉換跑道至《自由時報》後,當時的副總編輯藍祖蔚強調要看到臺灣自己的東西,陳怡靜才終於可以放膽寫臺漫,也開始大量接觸臺漫,報導了《CCC創作集》的起始以及林政德遲了11年的《YOUNG GUNS》完結篇。許多人會問她,一個記者,為什麼想傳播臺漫?除了從小到大對臺漫的愛以外,陳怡靜更強調因為想說臺灣的故事,她相信臺灣的創作者都有自己想說的事。
.
◾臺灣漫畫的觀察
離開記者工作崗位後,陳怡靜更投入臺漫相關產業,並持續關注相關創作者。她曾協助王小棣進行「漫畫植劇場」的企劃,將八本劇本改編為漫畫作品。從近年來金漫獎的得主來看,陳怡靜提醒道,現在臺漫真的和我們想像的不一樣了,例如2019年金漫獎星期一回收日的《粉紅緞帶》以百合漫畫之姿拿下年度漫畫大獎。2020年,她想向大家推薦的兩部漫畫:常勝的《閻鐵花》及漢寶包的《雲之獸:來自遠古的守護者》。此外,許多漫畫線上平台也成為臺漫的另一個舞台,陳怡靜大推CCC創作集數位平台的《殤否》及GO原漫基地的《無價之畫:巴黎的追光少年》與《獅子藏匿的書屋》。另外,臺漫累積了一定的實力,甚至開始被搬上影視舞台了,除了2019年改編成電視劇的《用九柑仔店》,2020年《神之鄉》也在桃園大溪開拍。臺灣創作者講臺灣的故事,講出了屬於臺灣的味道,也讓臺灣漫畫真的不一樣了。
.
最後,陳怡靜自問什麼叫做臺灣漫畫?對她來說,就是臺灣人畫的漫畫以及畫臺灣的漫畫。她認為所有漫畫都奠基於一個地方的文化、鄉土,如果你現在問陳怡靜臺灣漫畫和香港漫畫未來會有什麼不同,就是自由。她更提醒當今的臺灣漫畫讀者,這兩年大眾與小眾的分野越來越小,不能被出版社控制我們的閱讀口味,應該自己去尋找自己心之所向,而出版社也將發展出各自的個性。
.
🎉🎉謝謝陳怡靜,漫畫不僅讓我們看到世界,也讓世界看到臺灣。
#漫畫論壇 #世界中的漫畫
王小棣父親 在 VOGUE Taiwa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張庭瑚是個水男孩。雙魚座的他,汗腺特別發達;演悲劇比喜劇容易,只要一感同身受,眼淚就會像水龍頭一樣流下來!
因為憂鬱同時又帶著殺氣的眼神,被導演王小棣一眼相中,出演電視劇《刺蝟男孩》而正式出道。張庭瑚決定要走演藝之路,是在當兵的時候,當時的他是替代役,每天朝九晚五,外加週休二日,時間多到閒得慌。「然後我是一個很坐不住的人,小時候我媽還帶我去檢查是不是過動兒」。要這樣的他每天待在辦公室裡,會是一種酷刑,而演戲可以到處跑來跑去。「我喜歡」。
在人生的行進中不斷經歷著改變,他說改變的過程一定都是不會快樂不開心的,因為改變意味著你必須跳出你已經習慣的舒適圈。然而如果你想原地踏步,你只能往著改變的方向走。他不斷的告訴自己,改變,只會讓自己更好。
現在的他,一半男孩,一半男人,曾經父親過世後,他在母親的翅膀下長大,慢慢他要將媽媽和弟弟覆蔭在自己的翅膀下,他說,當承擔責任時,就是男人的開始。
#人物特寫 #Power10
------------------------------
❗需要字幕的朋友 👉 請記得開啟CC字幕 ❗
------------------------------
【 其他熱門主題推薦 】
▷ 祕技片:女星變美&化妝包 ► http://bit.ly/2vWUYMS
▷ 時尚:穿搭、精品 ► http://bit.ly/2FfFvbi
▷ 瘦身:瘦腿、塑腰、練翹臀 ► http://bit.ly/2f7qFHW
▷ 名人:每月封面人物 ► http://bit.ly/2iGe94s
▷ 美容:保養 / 彩妝技巧 ► http://bit.ly/2fns0cP
▷ 73個快問快答+歐美明星搜包 ► http://bit.ly/2yKtwDj
------------------------------
請記得開啟YouTube🔔通知!
→ 馬上訂閱傳送門 → http://bit.ly/2eoVk7R
--------------------------------------------
【更多VOGUE TAIWAN】
+ Web:http://www.vogue.com.tw/live/
+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VogueTW/
+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voguetaiwan/
+ Twitter:https://twitter.com/Vogue_Taiwan
+ LINE:voguetaiwan
▷ Make sure you subscribe to my channel and hit the notification bell, so you don’t miss any of my new videos → http://bit.ly/2eoVk7R
--------------------------------------------
※關於時尚,VOGUE說了算!自從1892年第一本VOGUE在美國出版以來,至今已有122年的歷史,始終被時尚專業人士所推崇,因此榮譽為Fashion Bible時尚聖經
--------------------------------------------
※台灣VOGUE 隸屬Condé Nast Interculture Group,相關國外影片皆是由國外授權提供給台灣使用,台灣VOGUE 秉持服務網友,讓更多中文語系觀眾可以看到國際影片和中文字幕,所以在此頻道上傳推薦給大家,也請喜歡我們頻道的各位可以訂閱我們的頻道,我們會繼續努力帶來更多的內容給大家

王小棣父親 在 南方家園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水田裡的媽媽》 楊渡著
三代興衰 一世起落
鳴和台灣近代史的綿長徒歌
「我們總是以為,大時代的轉變會是轟轟烈烈、改天換地、有如一個洪流向前澎湃洶湧而去。而真實的是,它往往是寂靜的,悄悄的轉變著。某一種聲音消失了,某一種味道改變了,某一個角落的樹林子沒有了,某一條河流的魚不見了,某一種生活常常有的人聲,例如賣肉粽的召喚、收酒瓶人的鈴鐺、腳踏車的老叮噹等等,慢慢從我們的身邊走遠。」
《水田裡的媽媽》曳引家族史的線軸,祖先落腳台中烏日,伴隨大歷史的浪潮,走過日治時期、國民政府遷台,社會轉型期……父親不甘固步於農村,決定開創鍋爐製造的事業;母親被迫逃亡,卻始終堅毅強韌,維繫一家燈火。家事衍續的同時,臺灣社會也不停告別過去,迎向未知。走過農業轉型的落寞晚景,走過工商業的湧動勃發,「家」如一扇眺望歷史洪流的舷窗,見證台灣社會的諸多異變。
班雅明在〈說故事的人〉中提到,「說故事」是一種透過敘事相互交換經驗的能力……「說故事的人」有兩種古老的典型:一是定居的農民,一是周遊各地的水手或商人,這兩者之間又相互滲透,中世紀四處旅行後定居開業的手工藝人,即是聯繫兩者的典型。如此,擁有這雙重的源頭的「敘述者」形成了。
在一個集體記憶衰落的時代,楊渡以一個家族,提喻台灣社會近代史,湮往宿昔娓娓迎來。本書透過「敘述者的鄉愁」,款款召喚往事,溫柔展現文字記述的手工技藝。
博客來:http://goo.gl/CFwHd6
誠品:http://goo.gl/MmdjE5
讀冊:http://goo.gl/6vX9Oo
金石堂:http://goo.gl/Alkgrx
2014年11月29日,溫暖上市。
【好評推薦】:
王小棣(導演)、李永豐(紙風車劇團創意總監)、吳晟(詩人)、侯孝賢(導演)、高承恕(東海大學榮譽教授)、楊澤(作家)、鄭宗龍(編舞家)、劉克襄(作家)、蔣勳(作家)
【感謝提供】:
音樂 黎國媛〈鄉愁〉
圖片 《吾鄉.稻香》
【版權所有】:南方家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王小棣父親 在 台灣文化對原住民女性與外省老兵的種族仇恨(下):從管仁健以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台灣文化對原住民女性與外省老兵的種族仇恨(下):從管仁健以高金素梅湖南父親大作文章、吳念真老莫的第二個春天、王小棣、Liglav A-wu談起. ... <看更多>
王小棣父親 在 以''調和''其實就是他們傳承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王小棣. 這些年常聽到朋友提到威士忌就喜歡強調''single malt''單一麥芽,沒 ... 創始者John Walker先生因為父親過世,15、16歲就接下了雜貨店的生意,然後細心的他會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