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今日的新晉歌手參加《全民造星》、《聲夢傳奇》等歌唱比賽節目,可會令你聯想到當年青澀的新秀Sammi(鄭秀文)?
曾經,香港巨星的風采引領着兩岸三地以至整個亞洲的潮流,「港星」風頭一時無兩。走進香港文化博物館的《瞧潮香港 60+》展覽,讓人完整地看到香港流行文化的黃金時代,是如斯的豐盛多元。
由戰後經濟起飛後的百花齊放,60年代蕭芳芳帶動的迷你裙熱潮、70年代反映小市民「搵食艱難」的電影《半斤八両》、唱出香港精神的《獅子山下》、80年代樂壇巨星如張國榮、葉麗儀 、羅文、梅艷芳及Beyond、港產片除了受到港人喜愛,更踏上了國際舞台⋯⋯香港流行文化潮來潮去,一浪接一浪的歌、影、視經典走進香港人的生活,隨着時代變遷,沉澱又演化,遂成為專屬香港人的集體回憶。
「除了提供娛樂,流行文化其實也在回應社會需要,例如1991年華東水災,電影界製作了《豪門夜宴》,是一部雲集當年業界巨星的大電影;1972年六一八雨災的時候,電視業界也相應做一些慈善籌款的活動,例如有創新的馬拉松式籌款節目,這些突破性的節目與創作,其實都有回饋社會的意義。」香港文化博物館館長(特別職務)吳雪君說。
透過豐富的展品,《瞧潮香港 60+》展覽向公眾展出過去六十年間香港的流行文化浪潮,時間線由戰後一代開始伸延至千禧年代,蘊含了幾代香港人的成長回憶。展覽展出多件別具意義的展品,例如電影海報師阮大勇的珍貴手稿、許冠傑的第一張粵語唱片《鬼馬雙星》、黃家駒用積蓄買下的第一枝木結他及多位巨星在紅館登台的華麗服飾等,每一件展品都訴說着一個時代的故事。
吳雪君特別提到,展覽中電視的部分最難收集展品,原因是部分電視台已經結業,「當年電視業界的競爭非常激烈,製作要求很高,作品都非常出色,例如佳藝電視就有不少精彩作品,它也是第一間電視台將金庸武俠小說改編成電視劇,《射鵰英雄傳》在當年引起廣大迴響。只可惜保存下來可供展覽用的展品不多,於是我們就利用當時的電視周刊,向大家展示當年的劇照和演員的服裝造型。」
懷緬過去的同時,或許有人會感嘆香港流行文化輝煌時代不再。吳雪君館長則有另一看法:「香港娛樂圈標誌性人物,寶珠、芳芳、Sam哥、家駒、梅姐及哥哥,他們都在那個年代冒起,可謂造就了一個時代的高峰。但再看看現時香港的歌唱比賽和音樂節目,我從新晉歌手身上看到了一點Sammi的影子。記得Sammi在訪問時提到,她自己當年毅然進入歌壇,是因為看了梅姐的新秀比賽,她當下就告訴自己,只要一夠歲數就要去參加新秀,最後她的成就大家有目共睹。近年,一群對音樂很有熱誠的年青人陸續冒起,他們也各自有自己的啟蒙和榜樣。這種一代影響一代的精神傳承,其實一直在發生。香港流行文化要再創高峰,感覺上並非遙不可及。」
#香港文化博物館 #瞧潮香港60 #香港文化 #流行文化 #傳承 #hongkongpop60 #hkexhibition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康文署
「瞧潮香港60+」展覽
地點:香港文化博物館(新界沙田文林路1號)
日期:即日起免費入場
開放時間:
上午10時至下午6時(星期一、三至五)
上午10時至晚上7時(周末及公眾假期)
逢星期二(公眾假期除外)、農曆年初一及初二休館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Comm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當年香港電台的寫實節目,獅子山下。...
獅子山下 電視劇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代溝關注組」這類節目,若要吸引年輕人收視而不是老人院護士一面坐在輪椅邊餵食、電視一面開着的點綴裝飾,「關注」的代溝問題,如果是「新抱應該點樣和婆婆相處」、「同枱食飯仔女應主動夾餸俾老人家」,那麼半世紀前的白燕黃曼梨粵語片已經是原創,或者不如重播汪阿姐主演的「我的野蠻奶奶」,由林作馮盈盈一team、鼎爺肥媽另一邊,作出戲劇導賞,仲慳D力。
TVB最大的問題,係乜都覺得太「敏感」,所以電視劇一觸及家庭和代溝,永遠就係電視劇同枱食飯,一張枱坐爺嫲父母仔女六七個,留四份一空間用來遷就Camera。
現在代溝關注的貼地問題,不再是「那時你哋老人家有冇得夜蒲」,或者「你哋那一代對性有何睇法」。
如果Viu TV 不想長遠變成TViuB,不妨抄番轉頭,開一個「代膠關注組」,由Mirror 精選出兩個牙尖咀利者,Versus 陳欣健搭曾鈺成,選擇以下真正代溝話題:
1,你哋老人那一代的警察係點?
2,老人成日叫嚷恢復「獅子山下精神」,你哋那一代的獅子山下,遍地山寨工廠,包括新蒲崗的人造膠花,現在的獅子山下冇晒工廠,無分老幼人人低頭睇手機,請問「精神」何來?
3,在「我討厭政治」的Disclaimer 之下,1967年左派暴動(簡稱「赤暴」)民生親歷回憶及殖民地政府回應,與2019「黑暴」處理手法對照?(聚焦於Crisis Management 和生活細節,避免捲入「當時毛澤東和英女皇雙方、誰才代表人類普世文明」之類的學術爭論)。
4,你哋那一代的港督與高官,點解冇一個乞人憎到會淪為鵝頸橋阿婆拖鞋底拍打的目標?

獅子山下 電視劇 在 GQ Taiwa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永遠的海大富、達叔、三叔、有為……啊!
#吳孟達 #GQ電影
獅子山下 電視劇 在 Comma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當年香港電台的寫實節目,獅子山下。
獅子山下 電視劇 在 Fernando Chiu-hung Cheu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我出身社工界在80年代初,那時社會氣氛很正面。還記得有電視劇叫北斗星(無線電視1976年劇集),港台電視節目獅子山下亦有好幾集提及社工。那些年,我地做社工好鬼自豪。我們代表著幫助弱勢社群,代表著正義能量。」
「那時是羅曼蒂克的時候,雖然70-80年代社會還是貧窮,但真正是有種獅子山下精神,互相關懷的氣氛。各種非政府組織,有自己的理念,可能是教會價值,或者是照顧鄉里,扶助弱小。雖然當時社福制度不是很完備,但這些組織回應社會需要,發展各種服務。而政府亦樂意有非政府機構的存在,隨著社會經濟資源增多,政府就進行撥款和服務標準化。那時社福界很蓬勃,欣欣向榮。整個社會是一心搞好服務,把最好給最有需要的人。當時的氣氛,社會運動和社工的理想是活出來了。」
全文:
http://cheungchiuhung.org.hk/wp/那些年,我們做社工很自豪/
張超雄個人網站:http://cheungchiuhung.org.hk/
Facebook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pages/Fernando-Chiu-hung-Cheung/133557895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