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即將於7/10刊載於「銀髮資源網」之專文
(王中砥)
《所謂的代溝只是有待溝通,所謂的世代只是視線所及的地帶 -跨世代職場倫理與溝通技巧》
撰文者:高雄張老師心理學苑講師、心理師王中砥
被邀約寫這篇文章,且主編告知撰述方向時,內心感覺挺有意思的。
首先來定義世代(英語:generation)是指用來劃分時間與群體的名詞。本文所稱世代 指的是 Y 世代(Generation Y),又叫千禧世代(Millennials)一般指1980 年代和1990年代出生的人。世代,就是指在某一段時期內出生的一批人群,他們具有代表性的特色,與探討的根基和影響力。在此範疇中,也有其相關的同義詞也在描述這個時期的世代特色,包括了:網路世代;或稱N世代(The Net Generation)和回聲潮世代(Echo Boomers,二戰後嬰兒潮的下一代)。
20年前同樣主題的同一篇文章,訴求的對象是年紀較長(戰後嬰兒潮到 X 世代)的企業「主管們」,如何面對網路世代的年輕員工(80後、90 後),在大量湧入職場成為勞動力的主流後,不同世代對不同價值觀與職業觀念的差異彼此間如何溝通與互動。20年後類似的文章再度執筆,對象卻是一百八十度的翻轉。當年的「員工們」而今可能已經成為了「主管 們」或老闆;當年的「主管們」也許已退休或被退休,當重新再回到職場,角色卻可能已經轉換成了「員工們」,成了本文主訴的對象了。過去的「管理者」而今成了「被管理者」。這不是風水輪流轉的因果,而是高齡化社會下台灣勞動力市場與職場必然的趨勢與現象。
《N 世代衝撞》作者唐.泰普史考特(Don Tapscott)在書中羅列新世代 8 大特質:
1. 講究自由
2. 喜歡創新
3. 最愛「客製化」
4. 凡事都要好玩
5. 追求速度
6. 習慣協同合作
7. 注重誠信
8. 習慣查證
這些鮮明的世代特徵,也必然會成為新一代「管理者」的普遍印記。我們這麼問自己:「以上特徵我有幾項?我懂多少?」相信多數讀者都是陌生的!如果這是年輕世代的普遍特徵,我們作為新一代的被管理者,或許活不出他們這樣的特質,但可以藉由對這些特質的理解,去減少彼此的陌生與隔閡。在管理學上有這樣的四個字:
人 事 管 理
我們試著用一條線來連結:
1. 管—人,理—事,這是20 年前的管理模式。當年藉「管人」來「理事」。
2. 理—人,管—事,這是現在或許到未來的管理模式。用「理人」來「管事」。這「理」也包含著「理解」、「同理」、「理念」、「理性」、「整理」等。
我們可以這麼說:網路世代的年輕主管喜好自由,不喜歡過多的約束,相對來說,員工的自主管理與自律,可以減少他們管理的機會,以免影響他們的自由。或許正是該世代在「領導」與「管理」上不同於以往的思維,但恰恰有很多中高齡工作夥伴們「想被管」,或不自覺的「想去管」。
對於一位55歲以上的職場工作者而言,再入職場並不是件令人陌生的事,因為職場經驗豐富、早已習慣,可這些「思維」往往是「慣性的陌生」,也是中高齡再職者對新工作不適應的源頭。筆者常在課堂上讓學員玩一個猜拳遊戲,兩兩一組連續猜拳,這本是簡單不過的遊戲,但要求猜輸者要去拍打猜贏者,這遊戲規則的改變就讓遊戲的本身變得「卡卡 的」,因為我們太習慣贏的打人、輸的被打,當「思維」改變時,即使原有熟悉到不行的猜拳「行為」,都有些不習慣了,這就是需要再去適應的地方。
不管你的就業動機為何,求職的需求是什麼?伴隨著的都是既有的工作「經驗」與職業「慣性」,甚至求職的方向、職務與過往的相關性,都會隨著你的入職一起回歸職場。當在面對比較年輕的主管與企業主時,經常會有著一種「我走過的路比你多」的想法,這是首要改變的心態之一。
許多年輕的企業主向筆者反映過,很多中高齡以上的求職者,能力、專業度都不差,但經常會表現出倚老賣老,以一種過來人心態自居。先不管專業技能如何優異,這種態度往往成為人員相處與管理上的困擾。所以,對於各位有著身經百戰職場經歷的讀者而言,心態歸零是非常必要的修煉之一,這雖然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卻是不得不面對的事實。
每次談到中高齡、銀髮族就業,就不得不談到一部經典電影《高年級實習生》。在電影裡勞勃狄尼諾所飾演的男主角班,就是一位懂得心態歸零的實習生。曾在過往職業經歷中擔任過高階主管的他,40年從基層做起的職場閱歷不可謂不豐富。但從他願意去擔任一位高年級實習生開始,就在心態上做好了調整。從錄製面試的影像,到開放、接納新事務的心態,讓他得以在網路公司與一群年齡差距二個世代的年輕人一起共事,不僅成功地扮演好他的本職,也成為老闆與員工心目中的好員工,後來甚至成為年輕老闆所倚重的經營諮詢顧問。這 其中除了「心態歸零」之外,「狀態一百」更是他獲得肯定的關鍵。
先撇開年齡不談,在職場中的倫理與態度,往往是一個人工作能否穩定的因素。這與怎樣的世代與時代並無關聯,而是職場中本就該有的認知與價值觀。定義一個好員工,學歷與專業度固然重要,職業能力與工作態度更是關鍵,更何況現在很多的工作與學歷並無太大關係,專業職能與態度面反倒是用人與留人的指標。
記得電影裡,年輕老闆對這位高年級實習生並無好感,甚至對這實習生計畫也不感興趣,甚至還一度想將他調離現職。但男主角依然很清晰自己的角色,該上班上班,該下班下班,在工作時間裡絕不做與工作無關的事,即使老闆並未交付他做什麼,他也在等待,甚至主動詢問他要做什麼?當同事問他下班了為何不離開?他只輕描淡寫的說:「老闆沒離開,他又怎能離開?」這裡,筆者給大家「狀態一百」的具體建議就是「認份」。所謂的「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就是能「認清楚自己的本分」;而「當一天和尚撞好一天鐘」更為重 要,也就是「認真於自己的本分」,這就是「認份」的意義與價值,更是職場中最為核心的 「執行力」,而非「執行例」。
當然,不同世代間本就有著屬於該世代的集體價值觀與世代現象,與其花大篇幅去著墨「世代差異」,不如用心去理解不同世代間本就有著不同與差異。人很容易在自我的認知當中期待他人的「認同」,當觀點無法認同時就會用「認知不同」、「價值觀差異」來合理化自己。事實上人與人間「理解」才是重點,我理解你與我的不同,但我不一定認同你,而理解本身已經可以讓關係靠近,至少不是彼此的緊張,而是互相的知悉。
「做好事就絕對不會做錯。」這是電影中一句十分振聾啟聵的話,幾乎已經涵蓋了職場中所有的核心價值。用大家熟悉的話來說,就是「做對的事」。當你做了對的事,會讓方向與效率提升;當你能「把事做對」,表示你有做事的方法與把事做好的心態。試想:有哪一位主管或老闆會雇用懶員工?即使是年輕世代的 BOSS也是一樣。
在此,再次把職場關鍵的九大核心職能羅列出來:
1. 團隊精神
2. 主動積極
3. 溝通協調
4. 工作熱忱
5. 負責任
6. 工作效率
7. 專業學習
8. 問題解決
9. 壓力忍受
這九大核心職能是跨越世代的,也是送給所有有心重返職場的銀髮工作大軍必須的裝備。
職場上沒有代溝,只有「有待溝通」的態度;職場上不分世代,只有「視線所及的地帶」。如果可以,把彼此的視界調校一下。你要的是一次華麗轉身的職場重返,不是去證明自己過去所擁有的輝煌職涯。如果重返會帶來更好的榮耀,那是生命的再一次揮灑。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新人換舊人。能歸零,再老都是新手;能開放,多學都是本事。
「猜拳心理學」的推薦目錄:
- 關於猜拳心理學 在 王中砥的「課間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猜拳心理學 在 社會心理,從他們到我們-林仁廷 諮商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猜拳心理學 在 夏綠蒂的選股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猜拳心理學 在 [耍冷] 猜拳和什麼一樣- 看板jok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猜拳心理學 在 Onion Man | 猜拳時的心理戰 的評價
- 關於猜拳心理學 在 【心理學遊戲】試著想像....一群人在玩猜拳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猜拳心理學 在 [耍冷] 猜拳和什麼一樣- 看板joke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猜拳心理學 在 大家猜拳,第一把都會先出什麼?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猜拳心理學 在 [耍冷] 猜拳和什麼一樣 - Mo PTT 鄉公所 的評價
- 關於猜拳心理學 在 NO GAME NO LIFE — 猜拳遊戲 - 動漫板 | Dcard 的評價
猜拳心理學 在 社會心理,從他們到我們-林仁廷 諮商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張老師月刊2020.3.【心理學實驗】專欄
道德兩難故事:「道德」的發展與思辯
。
『如果你有三個孩子,但只有兩顆櫻桃,你要怎麼分?』
這是常見的生活情境題,你或許有以下方式:(1)猜拳決定(2)表現好的孩子吃(3)年長的讓年幼的,然無論哪種都帶有某項準則,且難免有人犧牲,當下沒得吃。
「道德」,便是我們如何產生準則和價值,以決定自己行動的對錯觀。
。
「漢斯偷藥的兩難」:道德發展階段論
漢斯的妻子罹患罕見疾病瀕臨死亡,唯一的希望是某藥劑師剛發明的藥物。此藥價格高昂,藥物成本只有200美元,但藥劑師要賣2000美元。漢斯想盡辦法也只籌到1000美元,他請求能否先吃藥再支付餘下的,然藥劑師還是拒絕了。漢斯絕望後開始考慮偷藥。
你對漢斯的行動有什麼看法?理由是什麼?
。
這是心理學家柯柏(Kohlberg,1958)設計的道德兩難故事,針對84位男孩在20年的不同區間,問他們如何選擇、所考慮的點及如何認為自己信念是正當的,最後從結果推論出「道德發展階段論」(Theory of Moral Development),共有三層次六階段。受試者若回答「若妻子過世,漢斯會很傷心」這是第一層〈只想著個人的得失〉,若回答「藥劑師太過份,即使偷也是情有可原;法律禁止偷竊,偷就是不行」則是第二層〈以行為後果或法律秩序〉判斷,若回答「偷竊確實不對,但對心愛的人也不可能見死不救,會後悔一輩子,我贊成他偷藥」,則是第三層〈全盤了解後以自我信念做出決定〉,也算是一種自我認同(Identity)。
Kohlberg的研究受同時期發展心理學家皮亞傑(Piaget)觀察兒童團體遊戲時所啟發,他認為男孩會從遊戲與爭辯中發展抽象規則並遵守,而女孩是變動的,只要能讓大家開心就是個好規則,他最後定義「道德發展」為歷經探索、尋找、認同及參考他人,最後產生自己的信念、態度及價值。
。
另一層道德:關懷倫理
Kohlberg弟子Gilligan卻發現不同結果,對女性而言,所謂的「善」不是絕對的,不是普遍原則及自我選擇,而是「關係裡所有人都能接受、都能滿意的才是善」,女性也不是沒有自我,而是「關係中的自我」,當大家滿意後肯定了她,她才會覺得自己作了正確決定,然後才得到自我認同。只是這過程也有代價,女孩容易壓抑自己的聲音。
尋求讓多數人能獲得幸福的方法,稱為「關懷倫理」,這個想法超越好、壞的二分,Gilligan認為「成熟的『關係中的自我』」是道德發展的最高層,「超越對錯,你好我也好」。
「道德」,所謂的行為是否正確,男性傾作秩序及規則的維護者,而女性則認為所有人能和諧接受也能認同的結果才算。道德不該曲高和寡,而是與生活相輔相成,「以責任和關係發展出的照護行動」,和「以信念為釐清道德正義和權益規則」一樣重要,才能針對人和情境多面向、多重考量做出適宜的行為。
「兩粒櫻桃怎麼分給三個小孩呢?」
你可以事後補償更多,或讓三個孩子協商哪種替代方案,「如何使每個孩子都滿意,沒有人犧牲」這種道德思維---適切地解決了生活問題,且沒人抱怨。
。
#2020年張老師月刊
猜拳心理學 在 夏綠蒂的選股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們來玩 2 個心理測驗
【第一題】
過年的時候,
我們去最有名的年貨大街 迪化街 逛逛
準備為除夕夜採買
這時候走進了一間店家,
老闆說:「這位客人你真是太幸運了,
您是我們今天第 100 位客人,將可獲得 1 萬元的現金大紅包
另外還有一個加碼活動,
您可以選擇直接拿走 1 萬元
或是與店員猜拳,
猜贏的話可以拿走 2 萬元,
但若是猜輸就一毛錢都沒有」
● 思考:你會選擇確定拿 1 萬元,
抑或承擔不確定性但有機會取得 2 萬元呢?
【第二題】
你在逛街,店家忽然給你 1 萬元大紅包
於是你滿懷欣喜的回家,
but,人生總是有許多 but
剛走出店鋪 5 分鐘
後頭聽到有人不斷追喊
原來是剛剛的店員
「客人,不好意思,因為我們的作業流程疏失,
所以必須跟您收回 5000 元,
但是您可以選擇和我猜拳,,
贏的話就不必繳回 5000 元
但輸的話必須要全數繳回 1 萬元」
●思考:你會選擇確定拿到 5000 元,
抑或承擔不確定性但有機會不用繳回 1 萬元呢?
-\-\-\-\-\-\-\-\-\-\-更新-\-\-\-\-\-\-\-\-\-\-\-\-
▎期望值是一樣,決定卻不一樣?
我們是理性的投資人,想要做到從每次的交易中獲得最大利益,因此該怎麼選擇?可以採用「期望值」來計算
第一題可以選擇
A:確定拿走 1 萬元
B:猜拳決定拿 2 萬或是一毛都拿不到
輸贏的機率各是 50%
所以 B 的期望值是:2 萬 x 50% + 0 元 x 50% = 1 萬元
與 A 的金額是一樣的
第二題可以選擇
C:確定拿走 5 千元
D:猜拳決定拿 1 萬或是一毛都拿不到
輸贏的機率各是 50%
所以 D 的期望值是:1 萬 x 50% + 0 元 x 50% = 5 千元
與 C 的金額是一樣的
所以第一題和第二題,不論選擇哪一個決定,期望值都是一樣的,但是當我們實際在做決定時,往往卻不是這樣子,因為涉及人為因素而有不同的決定
第一題是講述面對獲利的狀況,在這個測驗上,多數人會選擇不猜拳
拿到確定的 1 萬元,心想有賺就好,不要到時候猜輸一毛錢都沒有,而這也是大多數的投資人的心態,會選擇規避風險,趕快確認獲利,也就是常常聽到「落袋為安」
相反的遇到第二題是講述面度虧損,這時候大部分的人會選擇跟店員猜拳賭一下,有機為凹回本取得一萬元,不願意看到煮熟的鴨子飛了,套用在投資上,投資人的心態是:寧可承擔不確定性的大虧損,也不願意接受確定的小虧損
投資賺 1 萬的快樂,絕對比不上賠 1 萬的不愉快,如果真的出現虧損,投資人往往會覺得自己錯了,而人性會盡量避免對過去所做的決定感到後悔,才會在股市中發現許多股民,會浪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和市場糾結,抱著賠錢的股票不放,期盼有一天股價會漲回來
僅有非常少數的投資人能賺到數 10 根漲停板,大多數看到有賺就趕緊賣掉,現金先進口袋再說,虧損的時候看到股價跌了 3 根跌停板,想說再等等,總會漲回來的,當價格不斷下跌,帳上的資產腰斬終於受不了了,只要忍痛賣出,但如果自己選出的股票基本面良好,未來成長性也高,其實這些未實現虧損也只是暫時的,千萬不要被市場的股價愚弄了
更多關於投資心理學可以參考《第四類投資模式》
https://pse.is/LDFAT
猜拳心理學 在 Onion Man | 猜拳時的心理戰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多想多輸啊最新阿文貼圖:https://store.line.me/stickershop/product/1414785第一代阿文line ... ... <看更多>
猜拳心理學 在 【心理學遊戲】試著想像....一群人在玩猜拳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心理學遊戲】試著想像....一群人在玩猜拳,最贏的人可以獲得獎金1000元,玩到最後,只剩下你和另一位玩家,如果主持人問你們要不要五五分帳,你會如何選擇? ... <看更多>
猜拳心理學 在 [耍冷] 猜拳和什麼一樣- 看板jok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問:猜拳和什麼一樣
答:都不一樣
問:猜拳不就是剪刀石頭布?
答:猜拳和剪刀石頭布一樣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2.78.4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joke/M.1629588409.A.65F.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