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月號 專欄 (下)||
同樣地,刑天跟今日那些背著行囊便毅然走上街頭的年輕人一樣,他們的共通點就是沒顯露身份,不是擁有社會地位的名人,他們甚至互不相識,只是一群活在炎黃兩族相爭的撕裂世代裡,剛好志同道合而相聚之士。炎帝敗走之後,大批黨羽逃離華夏中原,亦有不少部下收歸新領袖黃帝的統治,然而,刑天則是一群不甘被「引渡」到黃帝部落,裸命抗爭的義士。沒錯,刑天對政權深感不滿,厭倦了和平理性的相處方式,他們主戰,衝擊社會安定,諸訴暴力行為,亦顯得有點不自量力,比起今日香港聚眾癱瘓鐵路、堵截隧道口的年輕人還要激進得多了,相信在當時的黃帝及和平歸順的部落眼中,他們是一批嚴重影響部落日常秩序的暴徒。
.
但多讀書就會明辨是非,就會知道,在華夏文化數千百年間,刑天從來沒有被後世「定性」為挑起暴動、擾亂社會秩序的罪人。剛好相反,刑天捨身奮戰、不言氣餒的精神,一直備受中國歷代的志士文人歌頌,認為他們表現了一種頭顱可斷,忠義長存的情操。晉朝詩人陶淵明生於國家分崩離析的亂世,少時抱負甚多,惟仕途坎坷,晚年歸隱田園。讀《山海經》後,亦為刑天所感動,寫下絕句「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其實亦是自況,呼應了他晚年〈雜詩〉所寫的「憶我少壯時,無樂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
.
青春不再,濟世心志難圓,陶淵明晚年一直感觸「值歡無復娛,每每多憂慮。氣力漸衰損,轉覺日不如。」但他畢竟不是一名貪圖安樂茶飯的「廢老」。在劫難頻仍的當下,要記得陶淵明在「猛志固常在」接續寫的兩句,「同物既無慮,化去不復悔。徒設在昔心,良辰詎可待。」到老死之日,陶淵明仍然握緊理念,對未來懷有憧憬,相信美好的日子終會歸來。
.
無論你是否認同今日這一群不識天高地厚的年輕人,在逞口舌之快痛加批評和洩憤之前,應該捫心自問有沒有真正了解過他們的理念?而你,又到底有沒有了解過社會正在發生何事?為何發生這樣的事?而你,你還有理念嗎?活在當下,除了每天上班下班、吃飯看戲、放假外遊這些概念之外,是否就已經沒其他事值得上心了?
.
別總是躲在西山之後、退居東海之岸,不知道,不想聽,本就對一切漠不關心,然後只是遠遠的看上一眼,就嘲笑刑天的愚蠢勇武,甚至諉責於他怒犯黃帝。此山此海,從來不是永遠的依靠,而我仍然相信,精衛可以填海,愚公亦能移山。
——〈香港,大荒之年〉
文 / 紅眼 @redeye777
.
九月號已上架,即日起可在7-11便利店、OK便利店以及各大書報攤購買。
.
#藝文青9月號 #藝文青 #asartisticasyou
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 在 厭世哲學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淵明表示:連假結束不想上班😭😭😭😷😷😷
好厭世哦。
--
陶淵明說:
想我年輕的時候,就算沒什麼值得開心的事,也能自得其樂;
滿心都是想要遊歷天下的壯志,想要展開翅膀飛向遠方。
但是幾年過去後,雄心壯志已經被消磨得差不多了;
遇到開心的事,也覺得沒什麼好開心的,反而還常常有憂慮的心情。
我的氣力已經衰敗了,一天不如一天;
時間不停地流失,一瞬間都不會為我停留。
我不知道還有多久的壽命,也不知道自己的前途在哪裡;
以前的人說要珍惜光陰(去做一些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一想到這裡,我就覺得好恐懼。
(因為我花太多時間,去做一些浪費生命的事了!)
--
陶淵明〈雜詩〉:
「憶我少壯時,無樂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
荏苒歲月頹,此心稍已去;值歡無複娛,每每多憂慮。
氣力漸衰損,轉覺日不如;壑舟無須臾,引我不得住。
前途當幾許,未知上泊處;古人惜寸陰,念此使人懼。 」
--
明天開始,小編也要認真上班啦!
不會那麼常更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