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可能沒辦法預防下背痛
看到這個標題我直接WTF
難道我以前學的都是騙人的嗎(泣
這篇熱騰騰發表自今年的研究
把從【非特異性下背痛】中復原的患者分為兩組來做實驗
※非特異性下背痛就是醫師找不到原因的下背痛的統稱,常聽到的包括脊椎骨頭很漂亮、脊椎空間很漂亮、人也很漂亮(?,但病人就是痛
實驗的目的就是要看他們復原之後做了些什麼比較可以避免復發
對象是超過百位平均年齡50歲上下的先生女士們
一組超認真給八週的團體運動、一週兩次的量身訂做回家作業、還有三次一對一的面談諮詢時間,好好的教育你脊椎的解剖、肌動學、背痛原因blah blah blah整個細心呵護讓我好生羨慕
一組根本放牛吃草,給你一本衛教手冊回家看,只有一次30分鐘的面談,有事有問題再call治療師唷ㄅㄅ~~
以上介入持續了三個月
並持續追蹤大家的狀況十二個月
發現了以下一些結果
➡️與衛教手冊相比,運動介入組的可信度、期望值、滿意度要高得多,但對於疼痛復發的時機沒有顯著差異
➡️運動組沒有顯著的減少因復發導致的活動受限、尋求專業協助或工作缺勤的比例
➡️介入的策略可以降低LBP復發的風險達45%,是因為患者至少有50%很乖,這些人有好好的接受心血管、肌肉神經控制、柔軟度、阻力訓練,但也有一半的人是沒有辦法堅持12週的介入,也就是說有些人對於身體活動和運動介入的接受度並不高
綜合以上的結果跟我自己的看法
因為下背痛的原因很多,但現代人大部分就是以下幾個原因:坐太久、站太久、負重姿勢不良,再深入探討下肢肌力不足、兩側過度不平衡、核心能力不佳、呼吸模式出問題、錯誤的動作模式.....光一個就可以解釋很久
其實給予病人好的衛教,不論用書面、用面談的方式,只要患者有接受正確的資訊並 #確實執行 來改變不良的生活模式,都能夠避免下背痛的復發,所以特別給患者運動但患者依從不高的時候,可能沒有辦法解決下背痛的問題。
1️⃣為生活模式做出改變
2️⃣乖乖執行運動
3️⃣戴口罩勤洗手待在家
就這樣(搭配阿北的中指
參考資料:
Ferreira, Giovanni E., et al. "Exercise Is Medicine, But Perhaps Not for Preventing Low Back Pain: A Randomized Trial of Exercise and Education to Prevent Low Back Pain Recurrence." journal of orthopaedic & sports physical therapy 51.4 (2021): 188-195.
衛教手冊:
https://i.unisa.edu.au/siteassets/human-resources/ptc/files/resources/safety-and-wellbeing/back_pain_guide.pdf
#物理治療師PT
#運動防護員AT
#LBP
#Exercise
#Education
特異性下背痛 在 張嘉哲 骨科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你的下背痛不是我的下背痛】
淺談疼痛的方向性
什麼?疼痛也有方向⁉️
那疼痛跟白海豚一樣會轉彎嗎?🤔
根據統計高達九成的下背痛會與特定動作方向有關係
若以腰椎的動作分析
腰椎負責✔️彎曲 ✔️背伸 ✔️旋轉 ✔️側彎等動作
大多數病患經仔細問診評估
都可發現其下背痛與上述動作的某幾項有高度相關
以腰椎彎曲/背伸來分析
▶️腰椎彎曲疼痛
病患常見主訴✖️坐不住 ✖️蹲不住 ✖️不能綁鞋帶 ✖️無法開車坐車等
分析上述動作
都含有往前彎曲的動作
往往其疼痛的成因在於✔️髖屈不足(腿後肌群緊繃) ✔️骨盆前傾能力不足
身體前傾時腰椎代償彎曲過多
如硬舉、蹲舉的屁股眨眼,平常彎腰的動作
這類病患較常出現椎間盤突出的問題
需訓練髂肌、多裂肌
伸展腿後肌群
以達✏️增加髖屈、減少腰椎彎曲✏️
這類訓練最經典為🔑髖鉸鏈🔑
▶️腰椎背伸疼痛
病患常見主訴✖️站久腰痠 ✖️睡硬床腰痠 ✖️打排球展臂腰痠
往往其疼痛成因在於✔️髖伸不足(髖前肌群緊繃) ✔️胸腰筋膜緊繃 ✔️闊背肌緊繃
造成躺平、往後抬腿或手往上抬時腰椎被迫背伸
如足球員踢球、舉重挺舉過頭、排球羽球展臂拉拍的動作
這類病患可能出現骨盆前傾、椎弓解離等問題
需訓練腹斜肌、深層臀大肌
伸展髖前肌群、闊背肌、胸腰筋膜
✏️減少腰椎被迫背伸的角度
這類訓練主要訓練🔑骨盆後傾🔑動作
可看出這兩種下背痛
需優先處理的問題是不同的
🤔因此真的應該依照一般對”非特異性下背痛”的建議🤔
受傷後做瑜伽、皮拉提斯、重訓各種運動都一樣嗎?
如果能👍針對疼痛的”方向性”分析👍
能更有效的安排復健運動
且更能與生活及運動需求做銜接
#下背痛 #坐骨神經痛 #髖鉸鏈 #骨盆前傾 #骨盆後傾
#KineticControl #動作控制 #疼痛治療 #運動治療
#傷後復健要與生活連結
#解離運動聽過沒有 #極致的動作控制
#3D動作分析
特異性下背痛 在 王文妤 物理治療師 • Amber physiotherapist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下背痛
#筋膜放鬆
哈囉各位看官大家好,我是魍魅物理治療師Amber~
🧏🏻♀️彎腰這件事是我們很常做的方向動作,上廁所需要彎腰、搬東西需要彎腰、很多功能性運動也需要彎腰。
👩🏻💻但你知道嗎,彎腰的角度在完全彎曲的70-80%的時候,發現在腰部豎脊肌,肌電圖上是活化程度低的,那這個現象我們稱為flexion-relaxation phenomenon (FRP),想當然爾在有慢性下背痛的人,在豎脊肌的FRP比值也會比較高。
👉🏻所以就是說,我們在彎腰的時候,其實核心是高比例在控制我們軀幹動作的。
🔎肌筋膜放鬆(Myofascial release, MFR)是一種低負荷的按壓以及長時間的伸展的技術,而因為筋膜上有許多感受器,會刺激又發一系列的神經肌肉變化。
👉🏻有很多研究證實說,肌筋膜放鬆對慢性下背痛的疼痛效果有改善,那到底會不會影響到FRP,並且降低疼痛以及動作上的問題?
📙根據2019年的一篇RCT隨機對照組研究,收了18-60歲被診斷有非特異性下背痛,至少持續三個月以上,分成兩組。
👉🏻實驗組:一週兩次,共四週,每次四十分鐘,內容圖一所示
👉🏻控制組:治療內容一樣,但請治療師把手放在治療位置上,不做手法。
🙆🏻♀️實驗結果 :
1️⃣實驗組在疼痛以及功能上都有顯著的改善。
2️⃣這些肌電圖和這些有受試者的疼痛以及動作功能沒有顯著的相關性。
3️⃣實驗組這些人的FRP在完全彎曲的比值是有降低的。
🙆🏻♀️討論:
1️⃣為什麼實驗中MFR要放鬆腰大肌,他不是應該是比較常見控制不好的肌肉嗎?
那我這邊的解讀是:可能在經過MFR會被重新徵招,反而控制變好了,也是腰部豎脊肌的活化降低的一個原因。
2️⃣如果你的核心控制很好,沒有受傷過,豎脊肌在動作過程中是不會一直被大量使用的唷。
3️⃣從結果得知,MFR和疼痛以及動作功能沒有相關性,但可知道MFR可以改變神經肌肉的機制。
🙋🏻♀️Amber有話想說:
1️⃣文中討論的放鬆是經過物理治療師評估來執行的,因此大家有腰痛的問題,還是需要對症下藥來找出失去控制的肌肉來抑制一直出力代償的肌肉。
2️⃣疼痛的問題不容忽視,我們希望能夠解決疼痛之外還能夠降低復發率,有這類相關問題請洽詢專業醫療人員以及物理治療師唷~
#物理治療